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招生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拥有一支在年龄、职称、学历、学缘诸方面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8人、讲师1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3人,省级学术骨干1人,山东省签约评论家1人。学院还聘任张炜、赵德发、徐则臣、李浩等8位驻校作家为兼职教授,提高了学院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质量。--中文系-- | |||||
马宏基 | 岳庆云 | 盖 光 | 焦桂美 | 王艺玲 | 张玉霞 |
张玉玲 | 程志兵 | 王晓梦 | 范爱贤 | 岳友熙 | 赵红梅 |
马廷新 | 唐长华 | 张丽霞 | 杨金芳 | 李建伟 | 王 立 |
孙虎堂 | 陈玉金 | 张丰君 | 张 健 | 沈传河 | 柏秀叶 |
岳守雯 | 张 琳 | 李晓伟 | | | |
--广告系-- | |||||
董 梅 | 张 伟 | 于志强 | 李新华 | 梁绪敏 | 高寺东 |
焦绪华 | 季丽莉 | 刘 涛 | 高慧艳 | 杨暖暖 | 马 冲 |
郭晓丽 | | | | | |
--文秘系-- | |||||
徐文明 | 丁红梅 | 张立新 | 姜 颖 | 王善禄 | |
--驻校作家-- | |||||
张 炜 | 赵德发 | 徐则臣 | 李 浩 | |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联系方式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联系方式地址: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2号教学楼2楼
邮编:255049
投稿信箱:wenxueyuanxwzx@163.com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介绍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始建于1978年,是山东理工大学最早设置的文科院系之一。现有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广告学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含文秘方向,广告学专业含新闻学方向。中国语言文学是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学校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和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已形成了本科和研究生两级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近1200人。学院现拥有一支在年龄、职称、学历、学缘诸方面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8人、讲师1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3人,省级学术骨干1人,山东省签约评论家1人。学院还聘任张炜、赵德发、徐则臣、李浩等8位驻校作家为兼职教授,提高了学院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质量。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与科研工作,坚持教学科研相互拉动的战略,建立了良好的教学平台和检查与评价体系,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稳步提高。学院设有山东作家研究所、山东理工大学戏曲文艺研究所、广告实验中心、广告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近五年,学院教师出版著作18部,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得省级科研奖励8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获得校级以上教改项目近30项、校级以上教学优秀成果奖4项。
学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开展了博士论坛、读书节、广告设计大赛、朗诵大赛、话剧演出等活动。学生社团特色突出,功底深厚,现有“三月剧社”“蒲公英文学社”“支点广告学社”等6个优秀社团。“在场·锐见”研究生论坛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驻校作家“金秋文学周”和驻校作家系列学术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文学和学术氛围,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学院多次获得学生工作先进单位、特色团总支等荣誉称号,构建了学生综合发展的良好平台。
全院师生秉承“淡泊宁静、志存高远,崇尚学术、追求真知”的理念,潜心教研,发奋学习,努力工作,共同开创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美好未来。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导师蔡梅娟
蔡梅娟,女,1961.11 出生,大学本科,学士;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07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学术简历
1985年大学本科毕业以来一直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3项、山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参与完成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山东省软科学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论文50余篇,多次获得省、市社科成果奖。
二、教学情况
为研究生主讲《文学批评学》、《文学批评史》等课程,为本科生主讲《文学概论》、《写作》等课程,承担每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多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奖、教学优秀奖,被评为山东理工大学教学名师。
三、研究生培养情况
自2007年起带文艺学研究生,其中2007级1名,2008级2名,2009级、2010级、2011级各1名。
四、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一)主持或参与科研情况
1、2002-2003年,主持完成山东省教育厅社科项目《中国小说的审美流变》。
2、2004-2006年,主持完成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小说审美与人的生存理想》。
3、2007-2008年,主持完成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1世纪文学批评与文学关系的和谐构建》。
4、2005-2006年,参与研究完成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状元殿试对策的文化内涵及现代意义》。
5、2007-2008年,参与研究山东省软科学项目《科技信息传播与和谐社会构建》。
6、2009年至今,主持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文学批评本土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7、2009年至今,主持研究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骨干课程群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二)获奖情况(选列最重要成果5项)
1、2005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2、2006、2007、2008、2009年获山东理工大学教学优秀奖。
3、2009年被评为山东理工大学第二届教学名师。
4、2005、2006、2008、2009、2010年获淄博市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5、2009年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6、2011年获淄博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三)论文发表情况(选列最具代表性论文10篇)
1、《世说新语与魏晋名士的生存理想》,《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2、《晏子春秋文体辨析——兼与世说新语比较》,《管子学刊》2007年第2期。
3、《二十一世纪文学批评的价值重建》,《东岳论丛》,2008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登)。
4、《文学审美活动与人的生存理想》,《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5期。
5、《文艺学课程群教法改革新探》,《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第10期。
6、《文学多元时代的批评策略》,《福建论坛》,2009年第12期。
7、《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关系的和谐构建》,《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2期。
8、《重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精神价值维度》,《河北学刊》,2010年第6期。
9、《散文批评理论建构与文学批评本土化建设》,《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10、《寻求生存的和谐——新时期文学的人学进步》,《东岳论丛》,2011年第9期。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导师岳友熙
岳友熙,男,汉族,1967年6月出生,山东潍坊人;南京大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后,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和生态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一、承担课程
本科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英语、秘书英语、英文函电、文艺美学、美学概论、文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双语教学)、中西美学比较研究(双语教学)、西方文艺理论专题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美学与美育等。
研究生课程:西方文论与美学
二、论文情况
在中、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翻译外文论文10余篇。
《论异化与复归》,载《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专刊);
《审美教育——实现完美人格的必由之路》,载《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从“失乐园”到“复乐园”》,载《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追寻诗意的栖居》,载《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审美——自由的需要,生命的升华》,载《青海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东方美学的生命意识》,载《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后现代与实践美学的崇高理论》,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君”将何处去?——后现代主义之后的文学批评之我见》,载《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君”将何处去?——后现代主义之后的文学批评之我见》,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文摘卡2004年第7期;
《实践美学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玄理与诗情冥一〉,载《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对现代性的内部张力的探讨〉,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生态美学与实践美学同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生态美学与实践美学同源》,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9期;
《从环境美学范式看和谐社会的构建》,载《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2期;
《从环境美学范式看和谐社会的构建》,载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论丛》第7期;
《论生态环境美学的价值论基础》,载《人与自然: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版;
《一个崭新的审美世界——接受美学审美视野中的〈哈姆莱特〉》,载《时代文学》2006年第5期;
《论广义循环经济政府主体的建设》,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主体性:现代性的根本理论基石》,载《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气”:一种古老的“刚美”意蕴》,载《管子学刊》2006年第4期;
《生态批评: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自然生态新纬度》,载《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有我之境”:中国美学的刚美意韵》,载《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风骨”:中国美学的刚美意韵》,载《鲁东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孔子文献典籍编纂思想研究》,载《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2期;
《“酒神精神”:西方美学的刚美意韵》,载《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实践美学范式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载《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后现代性与现代性关系新论》,载《西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
《后现代性:现代性的自我反思和超越》,载《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论广义循环经济生产主体的建设》,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论中国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出路》,载《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实践美学:一株历久弥艳的美学奇葩》,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后现代主义历史文化根源之新探》,载《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6期;
《实践美学范式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载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7年第11期;
《“刚美”:一个古老又年轻的美学范畴》,载《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新实践美学:实践美学的一个新的历史境界》,载《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2期;
《后现代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与流变》,载《江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西方美学、审美教育与生态美学——曾繁仁教授学术访谈》,载《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实践美学:一株历久弥艳的美学奇葩》,载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8年第4期;
《中国图书馆审美文化建设的基本判断与发展思路》,载《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第29期;
《Why Internal Feuding and Tormenting Each Other So Vehement? On the Dialectic Relations between Post-modernity and Modernity》,载《Asian Social Science》(加拿大)2008(6);
《论现代性批判理论规范基础的重建》,载《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6期;
《论广义循环经济创新主体的建设》,载《生态经济》2009年第2期;
《对现代性分期问题的重新探析与思考》,载《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论现代异化的悲剧变奏》,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3期;
《现代性的历史文化根源新探》,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1期;
《生态环境美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4期;
《On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Chinese Art Education and the Way Out》,载《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加拿大)2009年第3期;
《生态环境美学的价值论基础》,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论生态美学构建的三大理论基础》,载《美中社会和文化》(美国)2010第1期;
《高校美育与创新思维》,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哈佛大学是这样成为世界一流的》,载《山东理工大学报》2011年5月20日;
《多元文化主义与世界大同主义:我们如何描述和理解世界多样性》(译文),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第2期。
《论生态现代化视阈下淄博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5期;
《齐国古典文献中的民本思想及其现代启示》,载《管子学刊》2011年第5期。
三、著作
《生态环境美学》(专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
《追寻诗意的栖居——现代性与审美教育》(专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
《新实践美学论》(国家规划教材)(合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
《广义循环经济论》(国家规划教材)(合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
《现代中西高校艺术教育比较研究》(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四、承担课题
主持教育部“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高校美育与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研究(DIA070104)”;
主持山东省软科学项目:“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现代化建设推进机制与对策研究——以淄博市为例(2009RKB178)”;
主持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项目:“中国新时期艺术教育研究(200601001)”;
主持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管理科学研究项目:“高校美育与研究生创新思维发展研究(sdxh07139)”;
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美国生态美学和生态想像理论研究”;
主持山东理工大学重大培育工程项目:“美国生态想像理论、方法及实践运用研究”;
主持山东理工大学社科重点项目:“中西美学比较研究”;
主持山东理工大学著作资助项目:“冲破人类蒙蔽的迷雾——现代性与审美教育”;
主持山东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英语(教材)”;
主持山东理工大学网络课程项目:“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主持山东理工大学网络课程项目:“文艺理论专题研究”;
主持山东理工大学培育省级精品课程项目:“文艺理论专题研究”;
主持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审美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机制研究”;
主持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中国新时期艺术教育与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范畴体系”(01BZX044);
参研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现当代中西艺术教育比较研究”;
参研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创新文化研究”;
参研山东理工大学社科重点项目:“生态文化研究”;
参研山东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生态文化概论”。
五、获奖情况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2005年获山东省艺术教育科学论文一等奖;
《对现代性内部张力的探讨》,2006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三等奖;
《“气”:一种古老的刚美意蕴》,2007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三等奖;
《“气”:一种古老的刚美意蕴》,2007年获山东理工大学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略”与“胆”》,2008年“时代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优秀奖;
《生态环境美学》,2008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二等奖;
《对现代性内部张力的探讨》,2009年获第二届中国素质教育教研成果一等奖;
《后现代性的有机主义与生态美学建设》,2009年获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并授予“2009年度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师”称号;
《论现代性批判理论规范基础的重建——走向以实践为基础的交往理性》,2009年淄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论广义循环经济创新主体的建设》,2010年获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对现代性内部张力的探讨》,2009年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并授予“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
《后现代性的有机主义与生态美学建设》,2009年获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
《创新文化研究》,2010年获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新实践美学论》,2011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导师范爱贤
范爱贤,男,1964年9月出生,山东莒南人;2005年于山东大学文艺学专业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哲学美学、文学理论、中西美学文学比较研究。
一、承担课程
硕士研究生课程:文艺美学
本科课程:文学批评、马列文论、文艺社会学,比较文学、外国文学史、西方文学经典精读。
二、论文情况
《周易研究》、《社会科学辑刊》、《管子学刊》等CSSCI刊物及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篇。曾有论文被人大资料全文转载或存目
三、承担课题
主持: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汉语诗性与转型期文艺学建设》。
参加:教育部重大课题“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现状及对策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及撰写工作。
省社科项目“文学理论研究之反思”
省社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关系的和谐建构
四、获奖情况
获山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获山东理工大学人文社科优秀论文二等奖。
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导师盖光
盖光,男,汉族,1956年出生,现为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从事的研究领域:文艺学、美学、中国文学思潮、聊斋学、齐文化、生态文化及大学生思想教育等。
一、承担课程
本科课程:文艺美学、中西比较美学、生态文艺学、马列文论、文学概论等。
研究生课程:生态文艺学、中西生态比较
二、承担科研及教学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批评与中国文学传统融合与学理构建研究》(10BZW001)(2010年)。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生态文艺与中国文艺思想的现代转换》(05BYZ10)(2005年)。
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山东省城市标志设计与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2008RKB141)(2008年)。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生态思维方法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方法论作用及策略研究》(SDYC08024)(2008年)。
山东理工大学教学研究课题《文艺美学核心课程建设》。
三、相关获奖情况(30余项),主要有:
《文艺美学》1992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文艺批评的多维结构》1993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艺术崇高的使命意识与生命的终极关怀》,2004年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三等奖。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生态化与人居环境美》,2006年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三等奖。
《自然生态艺术审美的生成性特征——以中国美学为例》,2007年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三等奖。
《从生物多样性走向文化多样性》与《生态视阈中人的和谐生存》,获2009、2010年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论文艺服务价值生产与消费的互动关系》,1996年获第九次淄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艺术否定性:接受主客体活动的互为转化机制》,1997年第十次淄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孟荀的“性情”结构论与艺术本体性》,2004年获淄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生态美学丛书》(合作),2008年淄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从生物多样性走向文化多样性》,2008年淄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四、著作
《文艺美学》(合著),华龄出版社1989年版;
《生态美学丛书》(合作主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文艺生态审美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生态文艺与中国文艺思想的现代转换》,齐鲁书社2007年版;
《生态文化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合作),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版等。
五、论文情况(100多篇被转载2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有:
《艺术是一种关系性存在》,《江海学刊》1999年第1期。
《人文精神和美学精神整合下大学生的价值自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孟荀的“性─情”结构论及艺术本体性》,《孔子研究》2003年第5期。
《人类生态系统和谐结构论》,《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8期。
《中国哲学“无”性思维的生态审美意蕴》,《管子学刊》2004年第4期。
《自然生态艺术审美的生成性特征——以中国美学为例》,《思想战线》2005年4期。
《建设性人居与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美》,《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生态化与人居环境美》,《管子学刊》2005年第3期。
《论生态审美体验》,《学术研究》2007年3期。
《从生物多样性走向文化多样性》,《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第3期。
《生态视阈中人的生存》,《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古代中国人“化”性思维的生态韵律及审美内涵》,《管子学刊》2007年第1期。
《生态文艺研究对象的关系论基础》,《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4期。
《生态文艺推进人的和谐生存》,《江淮论坛》2007年第6期。
《文艺学的生存论关注与日常生活的生态审美化》,《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6期。
《社会生态平衡与共生性的生存“合力”》,《江汉论坛》2009年第6期。
《生态文明的整合性魅力》,《学术论坛》2009年3期。
《生态审美的生态哲学基础》,《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生态文学与“生态人”的亲和性生存体验》,《内蒙古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生态性叙事与陈应松的神农架小说》,《当代文坛》2011年第4期。
《生态批评的生态世界观、方法及诗意性》,《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
《简论艺术形式的层次结构》,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88年第5期。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艺术典型审美特征的历史嬗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1988年第5期。
《论文艺批评尺度的多维结构》,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1年第5期
《孟荀的“性─情”结构论及艺术本体性》,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4年第1期。
《艺术崇高的使命意识与生命的终极关怀》,《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1期.
《自然审美到生态审美:关系的确证》,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4年第8期。
《生态审美合理性论要》,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4年第11期。
《生存视域的深绿色“觉解”》,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05年第1期。
《美的多重自由与人类存在的生态系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2期。
《人多重存在的生态结构与文艺生态审美体验》,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5期。
《生态学方法与系统整体性的生态思维》,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05年第7期。
《论人的生态性生存》,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5年第8期。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生态化与人居环境美》,2005年8月,《新华文摘》2005年第2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12期。
《建设性人居与自然环境生态审美化》,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06年第2期
《诗意的和谐:文艺生态审美的构成性》,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6年第7期。
《古代中国人“化”性思维的生态韵律及审美内涵》,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7年第7期。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导师韩德信
韩德信,男,1964.09出生,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博士,1998.07,山东大学文学,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
一、承担课程
本科课程:文学概论、美学概论、中西美学比较研究。
研究生课程:文学理论前沿与方法论、美学前沿问题研究、20世纪西方文论专题。
二、研究生培养
自2007年起带文艺学研究生,其中2007级2名,2008级2名,2009级3名,2010级1名,2011年2名。
三、主要论文情况(最具代表性)
⒈《马克思实践哲学:当代文学理论建构的基础》,《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第4期。
⒉《新文化运动对现代中国文学理论建设理论环境的影响》,《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5期。
⒊《实用主义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求是学刊》2008年第5期。
⒋《日常生活:背景、观点与意义》,《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
⒌《科学主义对文学理论建构的影响》,《湘潭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四、著作
⒈《隋唐五代审美文化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
⒉《生态美学丛书》(合作主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⒊《中国文艺学的历史回顾与向生态文艺学的转向》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⒋《生态文化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版。
⒌《大学语文》,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五、奖励情况
⒈ 2009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⒉ 2007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⒊ 2005年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二等奖。
⒋ 2003年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二等奖。
⒌ 2001年获淄博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六、承担课题
⒈ 2001-2003年,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世纪文学理论趋向研究》。
⒉ 2007-2009年,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期以来文艺本质问题的论争及其理论探讨》
⒊ 1996-1998年,主持完成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审美文化史(隋唐部分)》
⒋ 2003-2005年,主持完成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⒌ 2008-20011年,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当代文学理论论争之反思》
⒍ 2009-20011年,参与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奥威尔创作主题研究》
⒎ 2004-2005年,主持并完成山东省软科学项目《文化大省建设的对策》
⒏ 2006-2008年,主持并完成山东省软科学重点项目《创新文化研究》。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导师介绍汇总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添加山东理工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东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山东理工大学报录比、山东理工大学考研群、山东理工大学学姐、山东理工大学考研真题、山东理工大学专业目录、山东理工大学排名、山东理工大学保研、山东理工大学公众号、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理工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