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研究生招生

三峡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三峡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三峡大学学姐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民族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研究生招生

民族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增)(专业代码:030400)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专业旨在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民族学研究、教学与实际应用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位获得者可以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或在民族宗教、文化、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理论宣传、行政管理、编辑出版等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 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水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 具有扎实和系统的民族学理论功底,熟悉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与趋势,掌握民族学田野工作技术,能运用民族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3. 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材料,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4. 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3年,全日制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非全日制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三、研究方向

1. 民族学

本方向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民族学学科史、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的演变、武陵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区域社会变迁等;二是少数民族语言。主要研究土家语、苗语等少数民族语言,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民族语言与民族群体等;三是少数民族民俗和文化。主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各民族民俗文化的联系和影响、少数民族民俗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等;四是民族文化遗产。主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与开发,民族文化遗产与当代文化创新等。

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本方向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同时重视研究古今中外民族问题,特别是当代的民族问题;二是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城市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民族教育、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等;三是民族关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主要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关系等。

3. 中国少数民族史

本方向的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民族地区发展史。主要研究武陵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其变迁;二是武陵民族关系史。主要研究武陵地区各民族之间及其与其他民族之间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进程、社会文化差异等;三是土家族、苗族历史文化。主要研究土家族、苗族历史文化变迁等;四是土司历史文化。主要研究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的演变等。

4.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本方向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民族艺术理论。主要研究民族艺术理论和方法,中西方民族艺术理论的比较等;二是少数民族乐舞。主要研究少数民族乐舞及社会文化等;三是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与美术。主要研究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变迁、保护与利 用、民族地区传统美术文化等;四是文化景观与区域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主要研究村落特色景观的演变、更新及发展等。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民族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9学分。公共基础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辩证法(二选一)、公共英语为必修,修满7学分。学科基础课程14学分,必修。学科专业课为选修课。选修学科专业课任选3门,修满6学分。公共选修课至少选2学分。实践环节不少于5学分。
同等学力和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入校后必须在第一学期自学与研究生专业相关的2门本科主干课程(《中国民族概论》《中国文化概论》《文化人类学》中任选2 门),由学院统一考试,成绩记入档案。补修课程为非学位课程,不记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修课
要求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基础课
0900000001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1  
0900000002X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考试 必修 1 二选一
0900000003X 自然辩证法 16 1 考试 必修 1
1400000001X 第一外语课(英语) 64 4 考试 必修 2  
 
学科基础课(按一级学科设置)
1603040001X 民族学通论 48 3 考试 必修 1  
1603040002X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48 3 考查 必修 1  
1603040003X 田野调查方法 32 2 考试 必修 2  
1603040004X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32 2 考查 必修 2  
1603040005X 民族学经典著作选读 32 2 考查 必修 2  
1603040006X 中国民族史 32 2 考查 必修 1  
 
 
 
 
 
 
 
 
 
 
 
 
 
 
 
 
 
学科专业课(按二级学科设置)
1603040007X  
民族学
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专题 32 2 考查 选修 3 任选3门6学分
1603040008X 宗教人类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1603040009X 语言人类学 32 2 考查 选修 3
1603040010X 文化遗产学 32 2 考查 选修 3
1603040011X 民族生态学 32 2 考查 选修 3
1603040012X 体育人类学 32 2 考查 选修 3
1603040007X 马 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
政策
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专题 32 2 考查 选修 3 任选3门6学分
1603040008X 宗教人类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1603040013X 文献学 32 2 考查 选修 3
1603040014X 世界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 32 2 考查 选修 3
 
 
1603040015X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
32 2 考查 选修 3
1603040007X 中国少数民族
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专题 32 2 考查 选修 3 任选3门6学分
1603040008X 宗教人类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1603040013X 文献学 32 2 考查 选修 3
1603040010X 文化遗产学 32 2 考查 选修 3
 
1603040016X
 
土司研究专题
 
32
 
2
 
考查
 
选修
 
3
1603040007X 中国少数民
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专题 32 2 考查 选修 3 任选3门6学分
1603040008X 宗教人类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1603040017X 民族艺术学 32 2 考查 选修 3
1603040018X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史 32 2 考查 选修 3
1603040021X 民族民间艺术专题 32 2 考查 选修 3
 

   
             
 
 
 
公共选修课(具体由研究生院公布)
  研究生院统一公布           任选1门2学分
             
             
             
             
             
             
 
 
实践环节
1603040022X 科研实践   3 考查 必修   不少于5 学分
1603040023X 学术交流   1 考查 必修  
1603040024X 社会实践   1 考查 必修  
0000000020X 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助管和学生辅
导员、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
  1 考查 选修  
 
补修课
1603040025X 中国民族概论 32 0 考查 选修 1 任选2门
1603040026X 中国文化概论 32 0 考查 选修 1
1603040027X 文化人类学 32 0 考查 选修 1
 
 

五、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含四部分:
1. 科研实践是指研究生就读期间,需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课题,从事社会调查、科学实验、科学研究等工作,参加研究组的研讨会,撰写文献综述报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等,鼓励用英文汇报讨论和撰写论文,必修,计3学分。
2. 学术交流是指研究生就读期间,须参加一定次数的学术报告,并在校内外公开做学术报告1次以上,鼓励导师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必修,计1学分。
3. 社会实践即田野调查实践要求学生结合“田野调查方法”课的学习,由学院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完成一次深度田野调查(不少于15天),按要求撰写一份田野调查报告,必修,计1学分。
4. 助研助教助管工作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三助”工作管理办法》执行。
 

六、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组)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安排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学

位论文等。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组)的指导作用,又要特别注重硕士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坚持科教结合,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研究生培养,重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学术报告等学术训练环节,加强研究生的系统科研训练。
2. 积极搭建研究生培养国际、国内合作平台,努力推动联合培养、学分互认、海外实习、短期交流等研究生培养国际化进程,鼓励并创造条件资助优秀硕士生赴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研修。
3. 研究生入学后两周内,应在导师(组)指导下,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录入到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中,个人培养计划应包括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等。同时打印纸质版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经导师、学位点负责人签字后交学院存档,学生个人留存一份,培养计划一经确定不允许随意改动。

七、中期考核

 
第四学期初,结合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健康状况及学科综合考试等。
学科综合考试主要考核硕士研究生的业务能力,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两部分,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的综合考试小组组织进行。
中期考核合格者可进入硕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中期筛选不合格者,按《三峡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八、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的创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如下:
1. 论文选题
选择本学科具有前沿性的,有重大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选题最迟在第三学期确定。
2.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的主要内容包括:立论依据;课题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课题研究内容、基本构架、预期目标或成果;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生本人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查阅及工作基础;疑点和难点等。

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硕士生应于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时提交论文撰写计划,并向教研室或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过讨论认为选题合适、计划切实可行,方能正式开展论文撰写工作。
开题报告最迟应在第四学期完成,如选题未获通过,更换选题后,相隔半年重新开题,直至通过,学习期限相应顺延。
3. 中期检查
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规定(暂行)》执行。中期检查一般
在第五学期开学后两月内完成,学院培养指导委员会对论文写作的总体进度及具体研究过程、思路、方法做出评估,检查通过后方可继续进行论文写作。
4. 学位论文形式与质量标准
遵照《三峡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印制规格的规定》执行;保证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关于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学术不端行为检测,遵照《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办法(试行)》(三峡大研[2018]5号)执行。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论文写作期间,导师每月一次听取研究生的汇报,检查写作进度,帮助硕士分析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及时给予指导,促进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论文最迟应在第六学期开学后两个月内完成(含完成装订)。
5.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原则上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完成,调查时间不少于3个月,一般应包括摘要
(中、外文)、前言、评述、正文、结论、注释、参考文献和必要的附录,论文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学术论文规范,所有的注码必须注明:①国别(或时代);②作者(或译
者);③书刊名称;④卷次(章节);⑤页码;⑥出版社;⑦出版时地,论文正文一般为3万字以上。
论文内容务必创新,或是前人尚未触及的课题,或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新见解,或在研究思路与格局上另辟蹊径。全文要概念清楚,立论充分,分析严谨, 资料翔实、行文流畅,引注准确。
6. 论文答辩
硕士生在全面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各个科目后,提交学位论文及内容摘要,由指导教师推荐,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经学院学位委员会审批同意后,组织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答辩主席由校外相关专家担任。答辩以无计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决议,并写出学术评语,决议获

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7. 学位授位要求
学位授予条件按照学校相关文件执行。8.学位论文的查重率要求
总文字复制比<20%(不含自引部分)的学位论文,可正常申请学位;总文字复制比
≥20%的学位论文不允许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申请学位。
 

九、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

 
1. 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民族问题著作选》,中央民族学院科研处发行1985年。
2. 何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典导读》,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3. 郝时远、阮西湖:《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
4. 郝时远主编:《解读民族问题的理论思考》(上、下)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5. 王锺翰:《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6. 林惠祥:《中国民族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96年。
7. 陈连开主编:《中国民族史纲要》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8. 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人民出版社1986年。
9.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0. 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11. 弗雷泽著,徐育新等译:《金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
12. 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
13. 艾伦巴纳德:《人类学历史与理论》,华夏出版社2008年。
14. 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 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 黄淑聘、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7. 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8. 汪宁生:《文化人类学调查》,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
19. 杨堃:《民族学调查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20. 拉德克里夫·布朗:《社会人类学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1. 林惠祥:《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22. 庄孔韶:《文化人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3. 墨菲:《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24. 马戎:《民族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5. 王建民:《中国民族学史》(上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26. 王建民、张海洋等:《中国民族学史》(下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7. 贾东海:《世界民族学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
28.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三联书店1997年。
29. 杨圣敏、丁宏主编:《中国民族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
30. 王希恩:《民族过程与中国民族变迁研究》, 民族出版社2011年。
31.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 ,中州书画社1982年。
32. 博厄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33. 博厄斯著,金辉等译:《原始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
34. 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华夏出版社2002年。
35. 马林诺夫斯大基著,费孝通译:《文化论》,华夏出版社2002年。
36. 拉德克里夫·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中央民族大学除跋涉1999年版。
37. 马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38. 玛丽·道格拉斯著,黄剑波等译:《洁净与危险》,民族出版社2008年。
39. 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华夏出版社1987年。
40. L.A.怀特著,曹锦清译:《文化的科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41. 史图华著,张恭启译:《文化变迁的理论》,台北允晨1984年。
42. 埃文斯·普理查德:《努尔人》,商务印书馆2014年。
43. 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第一、二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
44. 埃德蒙·利奇:《文化与交流》,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
45. 埃德蒙·利奇著,高丙中等译:《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商务印书馆2010年。
46.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47. 格尔茨:《地方性知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48. 格尔茨:《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49. 维多克·特纳著,黄剑波等译:《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50. 维多克·特纳著,赵玉燕等译:《象征之林》,商务印书馆2006年。

51. 马歇尔·萨林斯著,赵丙祥译,张宏明校:《文化与实践理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52. 马歇尔·萨林斯著,蓝达居译:《历史之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53. 马歇尔·萨林斯著,张经纬等译:《石器时代的经济学》,三联书店2009年。
54. 马歇尔·萨林斯著,王铭铭、胡宗泽译:《甜蜜的悲哀》,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55. 艾米莉·涂尔干著,胡伟译:《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华夏出版社1988年。
56. 艾米莉·涂尔干著:《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商务印书馆2011年。
57. 艾米莉·涂尔干著,汲喆译:《原始分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58. 马文·哈里斯著,张海洋等译:《文化唯物主义》,华夏出版社1989年。
59. 宋蜀华、陈克进:《中国民族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
60. 费孝通:《江村经济》,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
61. 林耀华:《金翼》,三联书店1989年。
62. 马尔库斯等:《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三联书店1998年。
63. 马尔库斯等:《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06年。
64. 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上海世纪出版社2006。
65. 萨义德:《东方学》,三联书店1978年。
66. 布尔迪厄:《实践感》,译林出版社2003年。
67. 布尔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68. 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69.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
70. 方李莉:《艺术人类学》,三联书店2013年。
71. 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72. 曹意强:《艺术史的视野》,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
73. 沈语冰:《20世纪艺术批评》,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
74. 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
75. 于润洋编:《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76.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
77. 休·昂纳、约翰·弗莱明:《世界美术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
78. 陈国安:《贵州土家族百科全书》,贵州民族出版社2018年。

主要参考专业学术期刊

1. 《中国社会科学》
2. 《历史研究》
3. 《民族研究》
4. 《世界民族》
5.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6. 《西北民族研究》
7.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9. 《广西民族研究》
10.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11. 《民俗研究》
12. 《民族学刊》
13. 《青海民族研究》
14. 《美国人类学家》(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5. 《亚洲人类学》(Asian Anthropology)
民族学一级学科简介

三峡大学民族学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吴柏森等人开始对容美土司、土家族艺术进行研究,形成了一支研究团队。2006年成立武陵民族研究院,2011年民族学获批湖北省楚天学者岗位,2012年成立民族学院。目前已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研究实力较强,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团队。2017年,学科成功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民族学下设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史、民族艺术、人类学5个二级学科方向。
本学科的发展得到了湖北省政府、国家民委、文化部的充分肯定和支持,现建有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巴楚艺术研究中心、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研究基地武陵地区研究中心、湖北省民族问题研究基地土家族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科研基地,办有双月刊学术刊物《三峡论坛》,年刊《三峡文化研究丛刊》,建有民族文物陈列馆1个。
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41人,有教授21人,副教授13人,博士23人,有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国务院津贴专家、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政府津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湖北省宣传文化战线“五个一批人才”、楚天学者等专家人才7人次。
本学科长期扎根于武陵地区少数民族语言、历史、艺术、文化遗产等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为推进民族团结、服务“一带一路”、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武陵山片区以及湖北省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科研方面,近5年主持国家出版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1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厅局级项目90余项,项目经费600余万元;组织出版“武陵文库”“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丛书”为代表的学术专著30余部,主持完成了《中国土家族大百科全书》、《宜昌文化简史》等大型文化工程。10项成果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
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近5年承担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横向委托项目67项,经费400余万元;团队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倡导和主持了“武陵民族走廊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土家族学者数据库”项目,拍摄记录各种文化遗产资料800多个小时。积极呼吁、参与了宜昌市老街区、车溪老街、武陵地区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参与了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杰出文化传承人)申报纪录片的拍摄和文本的撰写。提出建立鄂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立武陵经济文化协作区的建议,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和采纳。承担了“唐崖土司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花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期研究”、“五峰古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鹤峰古茶道申报万里茶道资料搜集与文本撰写”等横向课题,写出了系列调研报告,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10余项成果得到国家民委、湖北省民宗委、湖北省发改委、宜昌市政府采用。承担了“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罗家坨苗寨保护与发展规划”、“五峰最美乡村建设规划”等10多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最美乡村建设的规划和策划项目,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拍摄了《武陵土家人》、《药匠》、《洒满山野都是歌——湖北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掠影》、《远古遗韵》、《历史记忆——宜昌抗战纪实》等纪录片。
因保护民族文化取得一系列成绩,学科团队成员先后接受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等媒体采访报道。2014年,统筹学科团队的民族学院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受到国务院表彰。2016年,因在唐崖土司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团队集体及学科带头人黄柏权教授受到湖北省人民政府嘉奖。
民族学学科将按照立足三峡和武陵民族地区、面向全国的总体规划,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以中西部特别是武陵民族地区的土家族、苗族为研究重点,通过几年建设,成为“区域领先、国内一流”的民族学研究基地、武陵地区高级智库、人才培训基地与资料信息中心,为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学院主要从事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三峡区域民族与文化问题研究。学院现有教职工2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人,博士13人。有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人才、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湖北省宣传文化战线“五个一批”人才、国家民委首批民族问题优秀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6人。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7项,国家出版基金1项,国家基金重大课题子课题4项,教育部、国家民委、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2项,湖北省民族文化重大专项课题1项,地方、部门委托课题10多项,课题经费530万元,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多项成果被国家民委、湖北省发改委、湖北省民委、宜昌市政府采纳。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的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宜昌市大学路8号 | 邮编:443002
联系电话:0717-6395356(院办) 0717-639xxxx(教学办) 0717-639xxxx(学工办) 传真:0717-6395356 学院简介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是为适应我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和民族学学科建设需要在原少数民族预科部、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武陵民族研究院基础上,于2012年8月组建而成的。
学院主要从事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三峡区域民族与文化问题研究。学院现有教职工2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人,博士13人。有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人才、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湖北省宣传文化战线“五个一批”人才、国家民委首批民族问题优秀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6人。
学院设有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拥有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19年,学院有来自全国30个民族的少数民族预科生355人,硕士研究生31人。成立有联合国大学人类文化与环境研究网、三峡大学人类文化与环境研究中心、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武陵地区研究中心、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武陵民族研究院、土家族研究中心、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建有民族文献资料室、民俗文物陈列室,办有《三峡论坛》学术双月刊和《三峡文化研究丛刊》。
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7项,国家出版基金1项,国家基金重大课题子课题4项,教育部、国家民委、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2项,湖北省民族文化重大专项课题1项,地方、部门委托课题10多项,课题经费530万元,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多项成果被国家民委、湖北省发改委、湖北省民委、宜昌市政府采纳。学院与日本、韩国、意大利、台湾、香港以及国内一些知名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往关系。学院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和南方少数民族研究领域,尤其是在武陵民族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2014年,学院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受到国务院表彰。2016年,因在唐崖土司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学院集体及个人受到湖北省人民政府嘉奖。

 

添加三峡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三峡大学考研分数线、三峡大学报录比、三峡大学考研群、三峡大学学姐、三峡大学考研真题、三峡大学专业目录、三峡大学排名、三峡大学保研、三峡大学公众号、三峡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三峡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三峡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三峡大学研究生学姐


加学姐,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三峡大学考研网由三峡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三峡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三峡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