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北京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北京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北京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北京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北京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北京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北京大学考研难吗]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大学考研群]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费]
[北京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历年汇总)]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2021考研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拟录取名研究生单公示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21年硕士拟录取公示名单.pdf该名单自即日起公示10个工作日,如有异议请联系:wj012@pku.edu.cn,6275115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介绍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数据的信息化时代,全球变化响应、自然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社会与城市的智慧管理、灾害监测与应急救援、行星探测等重大课题越来越依赖于空间信息的快速获取、智能分析和综合应用。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在这样强烈的科学需求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被认为是继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之后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的第三大新技术。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简称北大遥感所)是我国最早从事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与教学的单位之一,以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和卫星导航定位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创新和重大行业应用以及创新性人才培养为目标,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8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北京大学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所成立。1994年,更名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2001年,经院系调整,原遥感所全部、城市与环境学系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合并为新的遥感所,并成立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系,采用系所合一模式管理运行,隶属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01年,空间信息集成与3S工程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成立。2004年,成立跨院系的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办公室设在该所。依托遥感所的机构还有国家遥感中心技术培训部(1981)、教育部高校遥感联合研究中心(1985)、地球观测与导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7)、地理信息基础软件与应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
北大遥感所现有教职工30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授9名、特聘研究员2名、副教授14名(包括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和教辅人员3人。现有“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摄影测量与遥感”硕士点和博士点,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北大遥感所现阶段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定量遥感反演和遥感信息提取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以及全球变化、生态环境遥感、城市遥感、农业遥感、灾害遥感、行星遥感等应用研究,推动遥感应用的精准化和定量化。
(2)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地学大数据与高性能计算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研发,数字地球、智慧城市和数字矿山等应用研究。
(3)卫星导航系统及应用服务的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以及空间位置服务、智能交通、精准农业、室内导航等应用研究。
(4)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导航定位的技术集成和综合应用,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
近年来,北大遥感所承担了多项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等项目。2000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部委级科技奖15项、国际发明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多项。主持国家精品课程2门,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篇,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多篇。
北大遥感所以培养高水平创新型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扎实而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适合到信息与通讯、城市与区域规划、国土、环境、交通、旅游、航空航天、公安、军事、海洋、水利、测绘等众多领域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IT企业从事相关科研、教学、技术开发与管理等工作。建所30多年来,我所已培养了300余名本科毕业生、340余名硕士、180余名博士以及120余名博士后。
北大遥感所一直致力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克拉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新布朗斯瑞克大学、西安大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等,建立了人员互访与学术交流机制,扩大了北大遥感所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介绍
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60年的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学专业。目前研究所固定人员15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长江教授2人,青年学者3人,杰青优青3名,在读博士后、研究生30余人。拥有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教育部“2011计划”重点领域协同创新团队。
主要科研方向为:空间物理学、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学和空间探测技术。科研成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次)、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内科研奖励,并获得国际空间委员会Vikram Sarabhai奖(2次), 美国地球物理协会(AGU)国际奖, 欧空局(ESA)杰出科学家奖。
研究所具备开展空间探测有效载荷的研发能力,具有空间能量粒子探测器标定,测试等试验条件。研究所的卫星观测资料分析数据中心,积累了大量日地空间的卫星观测资料和分析软件。并且,研究所具有多站(5台站)的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观测台网,开展了电离层高频多普勒效应、电离层闪烁、电波吸收和GPS总含量等观测项目。
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国际合作主要方向为:
空间探测有效载荷研制: 能量粒子探测器, 中性成分成像器,高能粒子探测器,无伸杆磁强计;
空间天气,空间物理访问学者:行星际、磁层、电离层等研究方向国外著名研究机构和大学具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与教学人员。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介绍
固体地球物理学是一门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地球内部及其周围环境的科学。其研究历史可追溯到牛顿和开尔文等物理学家的研究工作。由于计算机技术、计算数学和地球物理观测及实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固体地球物理学现在成为地球科学研究中的一支生力军。其研究内容涉及地球本体的各种物理场。目的是认识与探索地球内部奥秘(例如其物质组成及演化规律等),发现地球内部的各种物理过程并揭示其规律。在此基础上为优化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预防及减轻自然灾害,为探测和开发国民经济建设中急需的能源及资源提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北京大学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于2001年成立,其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固体物理学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历史最悠久。近五十年来培养了大批从事地球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研究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及管理人才。他们中有些已经成为科学院院士,有些在国家的重要科研与行政部门担任高级领导职务,还有相当一部分在国外著名大学与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
本专业是国家固体地球物理学的硕士与博士培养基地,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年轻、精干,并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及良好的合作关系。本专业注重培养大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深厚的外语与计算机知识,了解并掌握现在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固体地球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具有很强的从事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研究的能力,而且能适应现代社会多方面工作的需要,能够成为一代新型的科技与管理人才。
目前本专业有院士1人(双聘),教授7人(2人同为长江学者和杰青获得者),“青年学者”3人,副教授4人,北京大学“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人。研究方向涉及理论地震学、地震大地构造学、地球动力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地球电磁学,实验地球物理学、勘探地球物理学、工程地球物理学。本专业教学体系完善,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2001年,北京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被评为该学科仅有的全国重点学科。2004年和2012年,在由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进行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排名全国第一。2005年,以本专业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地震动力学”研究团队被遴选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007年,北京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继续被评为该学科的全国重点学科。2008年,本专业创新团队通过评审获得国家基金委延续支持。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具有强势发展、并且具备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和最优秀的学生资源。科研条件优越,实验观测仪器设备先进,学术气氛活跃,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广泛,整体学术水平正在成长为有国际影响的地球物理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史前生命与环境科学研究所介绍
史前生命与环境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完整、系统的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毕业生可进入古生物学、地层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机构,地矿、油气、煤炭等资源、能源相关的产业部门和咨询、服务机构,政府部门以及博物馆等公益性机构。
本研究所是在原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的基础上,于2002年组建而成的教学和科研单位。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是北京大学最早的理科学科之一。李四光、葛利普(A. W. Grabau)等著名学者曾在这里任教,至今已有2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从这里开始他们的科学研究生涯,为我国地层古生物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地球表面广泛分布的沉积地层以及赋存于其中的矿产资源,地球历史时期生物的起源、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历史,地球46亿年以来的环境变化,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变历史。本学科的研究可使人们认识地质历史中的生物多样性,了解自然历史,可使人类充分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为未来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提供预测的基础。本学科相关的研究可为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地层学主要致力于全球地层层序的建立以及时序关系的确定,即地层系统的建立、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地层学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基础,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都赋存于沉积地层中。地球具46亿年的演化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地球上生活过形形色色的生物,它们以化石形式保存在不同地质时期的地层中,如鼎鼎大名的三叶虫、恐龙。现今地球上的物种都是漫长演化的结果,而保存在地层中的化石,是记录这一生命演化历程的唯一载体。对化石的研究,构成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
目前,研究所共有教员12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教授7名(包括长江特聘教授1名)、“青年学者”研究员1名、副教授3名。学术队伍梯队合理,研究方向多样,涵盖地球生物学、演化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和古环境研究等多个领域。研究所已在沉积地层学、前寒武纪地球生物学、古生代无脊椎动物与地层学、早期维管植物、中生代地层及脊椎动物群、新生代古环境与古海洋学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优势和特色,已在Nature、PNAS等国际顶级刊物发表多篇论文。研究经费充足,年均项目为20—25项,主要来自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等。
研究所教员在国内外学术团体中有广泛任职,如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纪分会委员、国际地层委员会三叠系分会通讯委员、国家古生物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国土资源部化石资源和国家地质公园咨询顾问等,并担任多个国内外学术刊物的副主编或编委,如Palaeoworld、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地学前缘、古脊椎动物学报、古生物学报、地层学杂志等。
研究所重视学生培养。目前已有两人获李四光优秀大学生奖(2010、2014),多人获博士生校长奖学金(年均额度4.6-5.8万元),多人获乐-白奖学金、张昀奖学金等。重视国际合作,多名研究生以联合培养方式赴国外高水平大学深造。
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包括:中国地质博物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国家海洋局青岛海洋研究所、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兰州大学、云南大学、胜利油田研究院等高校、研究所或国企;或斯伦贝谢等大型跨国企业;或选调为重庆市、成都市等省市的公务员;或出国留学深造,如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宾州州立大学等。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介绍
地球化学是化学与现代地球科学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主要是利用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各层圈的基本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形成条件和演化规律。它的研究范围已从早期仅限于地壳扩展到现今研究地球各层圈及月球、太阳系等众多天体并滲透到其他学科领域。地球化学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一起,构成地球科学的支柱。地球化学在研究和解决人类环境、灾害防治、资源开发、国土规划等相关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地球化学已广泛引入先进的科学理论,如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量子力学等,广泛应用微量、超微量、高灵敏度分析技术,并配以实验模拟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等来精细化研究自然地质现象,具有独立的科学实验体系和理论创新体系。正是由于地球化学学科的迅速发展,地球科学从早期的描述性阶段演变到目前趋于定量表述的阶段。这种演变使我们对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的认识更为理性,从而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各种地质事件、解决人类生活面临的环境和矿产资源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和资源消耗大国,地球化学理论和实践在解决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方面已经发挥着重要作用,地球化学人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施展舞台。
地球化学发展迅速,最近的重要进展包括:化学地球动力学、全球碳循环、地幔不均一性、环太平洋大规模成矿作用、核废料储存技术开发、火星演化等。近20年来,绝大多数地质学研究进展均在地球化学理论和实践推动下实现。世界上所有的相关实验室均以测定岩石-矿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同位素比值为主要目标地球化学实验模拟研究(包括地球化学模拟计算研究)对认识地球深部物质组成、极端条件下的地质过程、成矿作用和环境变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我所自主设计开发的金刚石压腔高压实验技术已经取得多项研究成果;高温高压实验室已经取得重要科学研究进展。所有这些积累为培养新一代高水平地球化学人才奠定了扎实基础。
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是我校地质学系地球化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创建于1955年,1956年开始招收地球化学专业本科生,是我国最早招收地球化学本科生并开设地球化学课程的单位,也是我国最早建设实验地球化学研究室和同位素实验室的单位。地球化学研究所具有国家地球化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已形成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现有教授3人,北京大学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2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5名)。其中,多位老师在国外著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多数教员曾在国际著名学术机构和实验室工作。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近30人。
研究所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实力,在岩石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高温高压实验地球化学和生物与环境地球化学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科研成果出色。Elsevier发布的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中,我所刘树文教授和朱永峰教授上榜。研究所成立以来,我所教员先后承担了4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重点基金项目和面上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及国家重大地调项目多项、参与973项目和基金委重大项目多项,年人均科研经费50万元左右。每年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在实验条件方面,本专业现已建成“高温高压实验室”、“金刚石压腔高压实验室”和“矿床地球化学实验室”。本专业教师利用这些实验条件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以及相关部委的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实验室提供的大量高质量实验数据通过发表学术论文,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产生重要学术影响。
本研究所同国际一些知名的地球化学研究单位,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日本冈山大学地球物质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兄弟单位,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本研究所注重培养具有坚实的化学基础,掌握现代地球化学基础知识,具备地球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应用,能够在地球化学以及其它相邻学科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开拓新领域的实际工作能力,深受用人单位和国外一些大学的欢迎和称赞。60年的实践表明,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的毕业生是国民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和领军人物。除少数毕业生在国家机关从事管理工作外,地球化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主要在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从事相关科学研究,部分毕业生到国家大型企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管理工作。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研究所介绍
矿物学、岩石学与矿床学是地球科学的支柱学科,简称为岩矿科学。矿物学是运用物理学和化学等方法研究矿物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物理性质、产状、成因与性能利用等。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岩石学主要研究岩石的化学组成、结构构造、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相关的地质构造背景。矿床是地质过程中形成的有经济价值的地质体,矿床学研究各类矿床的物质组成、成矿物质来源、成因机理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等。岩矿科学一方面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与地球动力学过程以及地球与宇宙的起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另一方面在成矿作用、资源勘查与评价、环境检测与治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北京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岩矿)研究所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叶大年)、工程院院士1名(马永生)、教授12名、副教授6名。其中长江讲座教授1名(张立飞)、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陈衍景、鲁安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张立飞、陈衍景、魏春景、宋述光),北京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1名(许成)。
岩矿研究所包括3个硕士-博士学科点:
(1)矿物学、岩石学与矿床学(岩矿)专业,包括变质作用与造山带演化、岩浆作用与壳-幔过程、造山作用与成矿3个主要学科方向,有7名教授(张立飞、魏春景、宋述光、王河锦、陈衍景、赖勇、许成)和2名副教授(田伟、吕增)。2008-2014年,张立飞教授领导的“变质作用与造山带演化”被评为国家创新群体,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该专业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8-9名。
(2)地质学(材料及环境矿物学)专业,有1位中科院院士(叶大年)、3位教授(鲁安怀、秦善、传秀云)和2位副教授(王长秋、李艳)。在传统矿物学的资源属性基础上,研究现代矿物学的材料属性与环境属性,开发利用矿物的有用性能,研发矿物记录、影响、评价与治理环境功能。近年来,在矿物与微生物交互作用领域形成研究特色,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鲁安怀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连续两次获得科技部“973”项目资助。该专业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3名。
(3)石油地质学专业,以岩矿所沉积岩石学方向的教师为主体,结合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方面的研究人员,于2008年联合建立的硕士、博士学科点。有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2名教授(关平、吴朝东)、1名副教授(董琳)以及7名5名兼职研究人员。包括沉积地球化学、地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盆地分析、储层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等7个主要学科方向。该专业每年与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研究生8名。
近年来,岩矿研究所承担着国家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其他省、部及企业的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超过3千万元,发表文章超过100篇。同时研究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海外2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岩矿研究所的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包括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和大型企业等。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大陆动力学与资源工程研究所介绍
大陆动力学与资源工程研究所,是在2001年建院前的构造地质学和地震地质学教研室基础上发展而来。本研究所是国家理科培养基地,其中构造地质学专业为全国重点学科,也是本研究所的核心研究方向。
建所以来,在继承原有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发展逐渐新增了一些研究方向,现拥有构造地质学、灾害与环境地质学、资源工程地质学、岩石物理学、信息地质学和构造磁学等学科方向;形成了以国内外著名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学科研队伍。研究所教学科研队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0人,长江讲座教授一名,副教授4人,青年学者1人,新体制助理教授1人。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研究所在造山带与盆地构造、前寒武纪地质学与古大陆重建、构造变形机制与运动学、构造年代学、信息地质学、构造磁学与构造模拟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具有国际影响。
近年来,本所承担过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及群体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地质调查项目、横向项目及其他项目等,年均研究经费2000万元以上;在SCIENCE、GEOLOGY、JGR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百余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和专著数百篇(部),获得省部级奖励数十项,多次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教学方面,本研究所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主导,遵循以科研促教育、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方针,共开设本科及研究生课程40余门;研究所设有构造地质学博士、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每年在读研究生90余人,每年毕业博士10余人,并已培养出优秀博士论文获奖者和中国优秀青年科学家等高水平人才。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联系方式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联系方式地址:北京大学逸夫贰楼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1150
传真:010-62751150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简介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于2001年10月26日正式成立。新组建的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由原北大地质学系、地球物理学系的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空间物理学专业、北大遥感所以及城市与环境学系的GIS等专业组成。
新成立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设有5个本科生专业(地质、地球化学、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并设有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测绘学四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共有中科院院士6名,教授51名/特聘研究员11名(其中长江特聘教授6名、长江讲座教授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名,青年千人4名,百人计划7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副教授37名/副研究员1名、讲师4名;设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地质学),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构造地质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空间信息集成与3S工程应用),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空间物理学)。它是我国地球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是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支重要力量。
21世纪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及自然灾害问题。21世纪也是空间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地球科学与空间科学既是一门基础科学,又是一门在现代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广泛应用的科学。以地球及其远近空间为研究对象,所取得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是全人类共同点财富。现代地球科学与空间科学研究,不仅在航天、资源勘察、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御等传统领域中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核爆监测、重大和生命线工程的选址与抗震设计、地球环境监视与预测、数字地球等新领域也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民经济建设和现代国防急需我们培养更多更好的地球与空间科学的专门人才。
北大的地球与空间科学的教学和研究有着辉煌的历史。地质学系在中国现代科学建立和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09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地质学门是中国最早的地质学教育机构,堪称中国地质教育的摇篮。新中国成立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五十多位院士,一代宗师王烈、丁文江、李四光等都曾在此任教,成为名师云集、人才辈出的丰腴土壤;地球物理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北大地球物理学系成立于1959年1月,我国老一辈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傅承义、顾功叙、王子昌等先生在创建初期亲自担任地球物理学专业主任,主持制定了学科的教学计划和研究方向。四十多年来,地球物理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及高级管理专家,他们在我国地震监测、地球物理学、空间环境和空间应用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创建于1983年的北大遥感所,是我国最早从事遥感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的科研和教学单位之一,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开发和教学方面形成了学科优势。目前,遥感所已有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两个专业,共培养研究生百余名,举办了40多期国内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培训班,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遥感与GPS专业人才。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在有着优良的学术与教学传统、在地球科学的几个相关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几个系所基础上组建,将会秉承优良传统,在学院规划及发展中,注意发挥自身的发展条件,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综合的优势,实现强强联合和教学科研资源的重组和最优配置。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全体教职工满怀信心,以新学院成立为契机,高起点出发,努力将学院建成一个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地球与空间科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中心。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主持下,在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具有光荣传统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会再创辉煌、越办越好,在国家建设和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添加北京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大学报录比、北京大学考研群、北京大学学姐、北京大学考研真题、北京大学专业目录、北京大学排名、北京大学保研、北京大学公众号、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