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北京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北京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北京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北京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城市与环境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城市与环境学院2021年硕士招生拟录取公示名单
公示时间:2021年4月1日-4月15日,如有异议请联系:grszhaosheng@urban.pku.edu.cn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历史时期的各种地理现象及其变化过程,它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始于新中国建立之后,而北京大学是现代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发祥地。1950年,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为建立和发展现代历史地理学在理论上做了探讨。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立地质地理系,侯仁之教授任系主任,从事与历史地理学相关的教学和科研活动。1957年,侯仁之教授在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招收历史地理专业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1984年招收历史地理专业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1978年,原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划分为地质系和地理系两个单位,在地理系经济地理教研室内设置了“历史地理 小组”。1981年,原属经济地理教研室的“历史地理小组”独立为“历史地理教研室”,1984年改名为“历史地理研究室”。后经国家教委批准,历史地理专业与经济地理专业联合成为全国第一个人文地理学重点学科。1992年5月8日以“历史地理研究室”为基础成立了“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挂靠在城市与环境学系(原地理系)。2003年,城市与环境学系与环境中心合并为环境学院,环境学院下设“历史地理研究所”(系级单位)。2007年,成立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仍为系级单位。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以侯仁之教授为首的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群体,长期坚持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所长:邓辉教授,邮箱:denghui@urban.pku.edu.cn
环境学系依托地理学二级学科环境地理学,主要研究排放到全球或区域环境中的有毒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污染物的环境毒理效应及其带来的生态风险、界面间的迁移转化及其与环境质量变化、污染形成和损失、人体健康的关系,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研究水平一直处于国内同一领域前列。
环境学系具有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备培养系列,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环境科学特色专业、国家级环境与生态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等重要平台,正在执行环境类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过去五年共毕业博士36名,硕士49名,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学科进入全球大学排名前30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员构成
在学院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环境学系过去五年引进了4名青年人才(包括青年千人和长江学者各一名),现在教职人员20人,其中教授7人,“百人计划”“青年QR”引进研究院5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另有副教授3名、工程师5名。
系主任:程和发教授,邮箱:hefac@pku.edu.cn
 生态学系成立于2002年,由城市与环境学系景观生态学教研室发展而来。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1年成立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3年设立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教授6名,青年QR研究员2名,副教授5名,工程师1名,海内外兼职教授6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QR讲席教授1名。 
生态学系目前具备植物生理生态学、孢粉分析、树木年轮分析、植物形态与解剖、植物化学与土壤化学分析、植被数量分析、生态遥感等实验条件。作为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一部分,同时具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研究的实验条件。北京大学生态与环境研究网络塞罕坝实验站和三峡-大老岭实验站为生态学系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生态学系在充分吸收国内外优秀生态学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从本科到博士后各阶段的生态学人才培养体系:本科教学涵盖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等主要生态学分支学科,尤其注重生物科学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内容,通过室内实验与野外基础训练,让本科生能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主要理论体系以及基本的实验与分析技能。研究生教育以培养专业研究人才为主要目标,注重特定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专业训练,特别重视从事专业研究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生态学系目前有全球气候变化及其生态响应、生物多样性保护、植被生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地下生态学、景观生态与景观规划以及城市生态学等几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今后将主要关注基于碳循环和第四纪环境变化的全球与区域生态响应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地下生态学研究、植被生态与山地生态学研究、生理生态学研究、景观生态学与生态规划研究、城市生态与恢复生态学研究、以及不同尺度生态学研究的整合。
系主任:唐志尧副教授,邮箱:zytang@pku.edu.cn
自然地理与自然资源系成立于2018年4月,由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教研室、地貌与第四纪教研室合并而成。现有教授/研究员14名、副教授5名;其中,长江特聘教授2名。目前,主要负责“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本科生专业,“自然地理学”、“地貌学与第四纪环境研究”研究生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
自然地理与自然资源系依托地表过程与环境演变、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两大研究方向,重点关注自然地理综合研究,强化自然地理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人类福祉的耦合研究及自然资源的综合管理。
系主任:彭建副教授,联系邮箱:jianpeng@urban.pku.edu.cn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形成的地域系统及其空间结构的地理学分支学科,通过地理学独特的空间视角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人文现象进行现状描述、结构解析、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按照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划分出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聚落地理学等很多学科部门。
北京大学城市与经济地理学系成立于2007年,前身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原地理系)经济地理教研室。我系主要学科方向包括经济地理学与城市地理学。前者以产业地理、理论地理、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为骨架,在城市与区域发展理论与方法、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管理、区域创新网络与新产业区、房地产经济研究、旅游地理与规划研究、制造业地理与产业集聚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特别在产业集群、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后者以研究城市化、城镇体系和城市内部结构为基本学科框架,结合国际城市地理学发展趋势,专注于中国城市研究,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和广泛的国内影响。在城市人口统计与城市化、城镇体系的空间组织和结构、城市社会地理学、城市自组织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强调城市地理的理论研究和为国民经济建设实践服务相结合。两大研究方向的主要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学术骨干曾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
我系坚持教学科研服务社会,长期参与区域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专题研究以及政府的政策咨询等,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一些研究成果已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并被采纳。
目前,城市与经济地理学系拥有一个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一个人文地理学硕士专业;以及一个人文地理学博士点,共有学生100余人。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于规划设计院、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等政府机关、房地产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不少有志于学术发展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各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地理学综合视野的人才将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与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同步,城市与经济地理学系也将努力深化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不断增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系主任:曹广忠教授,邮箱:caogzh@urban.pku.edu.cn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发端于1955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的经济地理专业。在20世纪70年代,北京大学经济地理和历史地理的教员率先在国内把城乡规划作为应用型领域来发展学科和培养学生。1997年,经济地理教研室分设为城市规划教研室、区域经济与人文地理教研室。1999年,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行业要求,又由教育部批准设立五年制城市规划本科专业(工科),并从2000年开始正式招生。2007年,城市与环境学院成立,设置了城市与区域规划系。2014年,原北大建筑学研究中心教员也转入城市与区域规划系。2011年和2015年,城市规划(教育部专业目录现改为“城乡规划”)本科专业两次通过教育部、住建部委托组织的教育评估。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现有教授和研究员5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依托学校理、文、工、经、管等多学科综合优势,顺应世界学科发展趋势,经过多年努力,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在科研、教学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在城市化研究、区域规划、土地利用研究与规划、世界遗产研究、风景名胜区规划、旅游规划、交通规划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依托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不动产研究鉴定中心、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城市与交通规划研究中心等,在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及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世界遗产研究、旅游规划、交通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学研究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先后获得UNESCO亚太遗产保护奖、全国城乡规划设计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华夏建设科技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参编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等多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林坚教授继周一星教授、樊杰校友、隆国强校友之后,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会上做讲解。
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中,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建设成为彰显北大特色、寓教学、科研、实践和服务社会为一体的具有重要国内外影响的城市与区域规划教学科研基地。
系主任:林坚, 邮箱:jlin@urban.pku.edu.cn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联系方式
办公室名称
负责人
办公电话
办公地址
工作信箱
院行政办公室
谢建民
62751172
交流中心351
xjm@urban.pku.edu.cn
科研办公室
唐 琳
62751170
交流中心351
tanglin@urban.pku.edu.cn
党委、人事办公室
刘 萍
62751171
交流中心345
liuping@urban.pku.edu.cn
培训部办公室
许文君
62751926
交流中心345
xwj@urban.pku.edu.cn
团委 办公室 王宇凡 62755953 交流中心3495 wangyufan@urban.pku.edu.cn
本科生教务办公室
宫彦萍
62751173
交流中心347
gongyp@pku.edu.cn
研究生教务办公室
于佳鑫
62753837
交流中心347
yujx@urban.pku.edu.cn
学生工作办公室
柴腾
62758031
交流中心349S
chaiteng365@126.com
学生就业* 关汉岳 62767731 交流中心3495 guanhanyue@pku.edu.cn
院友会秘书处
尹燕平
62767731
交流中心349S
yyp@urban.pku.edu.cn
财务办公室
谢兆琴
62755517
逸夫二楼3274
xzq@pku.edu.cn
院行政办公室
张璐瑶
62765953
逸夫二楼3268
zly@urban.pku.edu.cn
院网络信息
刘雪萍
62751174
逸夫二楼3301
lxp@urban.pku.edu.cn
设备家具管理 贾小新 62751174 逸夫二楼3301 jxx@urban.pku.edu.cn
资料室** 高艳 62753332/62752853 电教109 gaoyan26@pku.edu.cn
楼宇管理办公室 葛强 62756906 逸夫二楼3142 geqianga@pku.edu.cn
楼宇管理办公室 赵卡娜 62767369 逸夫二楼3142 zhaokn@urban.pku.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逸夫二楼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1172(办公) 010-62751174(网络)
E-mail:hjjf@pku.edu.cn
*城环就业公邮:chenghuanjiuye@vip.126.com,  **注:资料室每周二、四上午开放
 
城市与环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学科研人员7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组部QR学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9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共2名,青年千人学者5名。学院还拥有“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创新群体”、“中国陆地植被时空格局与生态功能”和“区域环境污染的生态健康风险”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一、学科结构
城市与环境学院以地理学为主体,包含生态学、环境科学、城乡规划等多个相关学科,具有理、工、文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学院拥有地理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011 年北京大学建设了首批生态学一级学科,2018 年成立的北京大学生态中心挂靠城市与环境学院。2017 年,北京大学地理学和生态学两个学科首批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院有地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土规划与开发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学院继承了以侯仁之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学界泰斗的学术思想,一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活跃在资源、环境、生态和城乡规划等各个领域,既推动着地理学及相关的资源、环境、生态和城乡规划等学科的理论创新,又为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师资力量
城市与环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学科研人员7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组部QR学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9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共2名,青年千人学者5名。学院还拥有“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创新群体”、“中国陆地植被时空格局与生态功能”和“区域环境污染的生态健康风险”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三、历史沿革
北京大学地理学教育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在京师大学堂文学科中设立地理学门。但据王恩涌先生考证,当年仅仅是个计划,并未实现。在北大最早讲地理学课程的是张相文教授,他1917-1919年在北大讲授《中国地理沿革史》,编有《中国地理沿革史》讲义。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学科发展历史与清华大学的地理系和燕京大学的历史系有更直接的渊源。清华大学于1928年成立地理系,著名的地质学家翁文灏担任第一任系主任。地理系于1929年招收学生。由于系的发展,到1933年,在学科上有了扩大,下设地理、地质、气象三个组,分别培养地理、地质、气象方面的人才,改名为地学系。
抗日战争开始后,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于1938年4月在云南昆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原清华地学系与北大地质系合并为地质地理气象学系。抗战胜利,三校回迁,原清华地学系与北大地质系各回本校,清华原地学系的气象组也单独成系。
1950年初,因当时国家急需地质人才,清华地学系中的地质组单独成立地质系,地学系只留有地理组。
1952年,为适应国家建设,全国高校进行大调整,原清华的地学系调整到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历史系少数教师一起成立地质地理系。当时,学习苏联培养人才的经验,地理学采取按二级学科成立专业的方法,分别制定教学计划以培养专门人才。在地质地理系,1952年设有自然地理专业。1955年又设立了经济地理与地貌两专业,同时引进部分地质学教师,开始招收地质专业学生。这种方式是我国地理学高等人才培养上的重要变化。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高校于1966年停止招生。
北大地质地理系于1972年开始恢复招生。当时,考虑到世界发达国家在环境污染、城市化与卫星遥感技术等方面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确定地理学的专门人才培养采取理科专业与应用相结合,自然地理与环境保护结合,经济地理与城乡规划相结合,地貌与遥感技术相结合以培养理科应用人才。这使地理学人才培养又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它不仅是文、理结合,而成了文、理、应用、技术大综合的新时代。
1978年,地理学方面的学科与地质学方面的学科分别成立地理系与地质系。地理系下设自然地理、地貌和经济地理三个专业。随着学科发展日益重视应用的趋势,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一老学科的新变化,于1989年将地理学系改名为城市与环境学系。1993年,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00年,城市规划五年制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由于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北大在2002年将原城市与环境系与环境科学中心合并成立了环境学院。2003年,生态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07年5月, 学校决定将环境学院的两部分分开,原城市与环境学系所属部分成立了城市与环境学院。
四、人才培养
城市与环境学院目前设有5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生态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城乡规划(五年制工科)。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约400人。
学院设有7个硕士研究生专业: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现有在读硕士生约250人。
学院设有5个博士研究生专业:自然地理学、生态学、人文地理学、地理学(环境地理学)、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现有在读博士生约230人。
学院还设有地理学和生态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
在“211工程”、“985计划”和“双一流”建设的支持下,学院的硬件条件得到了迅速改善,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奠定了基础。目前,北京大学生态与环境研究网络塞罕坝实验站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学生的生态、环境和地理学的实习提供了条件。与相关学院联合建立的环境与生态实验教学中心以及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均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还建立了人地系统与环境遥感实验室,供学生开展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设计方面的实验。
学院拥有教育部遴选的地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和环境科学特色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三个专业入选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五、科学研究
学院立足学科前沿和国家需求,在近年内凝聚了三个重点研究方向:全球变化及区域生态环境响应、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城市与环境学院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两方面的科研经费接近。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部委以及地方政府委托项目,近年来,学院每年直接使用的科研经费维持在6000余万元。学院教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科技部973项目2项,基础性工作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每年都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得到批准。
近年来,学院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呈稳步上升的趋势。2017年以学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在SCI和SSCI收录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0篇。方精云院士、朴世龙教授、李本纲教授等曾在Science和Nature等顶尖刊物上发表论文。
六、社会服务
学院立足学科优势,面向国家需求开展社会服务,深度参与了气候变化应对、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国土空间规划、灾后重建、自然保护、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决策研究;开展世界地理和国别地理研究,为“一带一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积极参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制定,服务于部门和行业管理。
学院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8月10日正式签署协议,成立了北大城环-铁汉生态联合研发中心。该中心在黑臭水体治理、工程项目的生态价值评估、PPP项目的盈利模式及城镇化与智慧乡村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
2018年10月更新

添加北京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大学报录比、北京大学考研群、北京大学学姐微信、北京大学考研真题、北京大学专业目录、北京大学排名、北京大学保研、北京大学公众号、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