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北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西北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西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西北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西北大学学姐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西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文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为提高我院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吸引高水平大学优秀本科生报考,学院在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开展“优秀生源储备计划”(简称“储才计划”)活动,提前选拔部分优秀本科毕业生,具体安排如下。
一、选拔标准
(一)政治态度端正,思想意识健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学风端正,品行优良,无任何学术不端行为记录,无任何违纪行为记录。
(二)申请者本科所学专业与学院“储才计划”所申请的专业原则上应为相同或相近专业。
(三)申请人须为成绩优秀的高水平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申请人本科毕业高校为“985”、“211”工程建设高校;
2.申请者所在高校应具有推免资格、所学专业在最新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前30位,成绩排名须在所学专业的前30%;
3.申请人所在高校具有推免资格,成绩排名在所学专业前10%。
注:成绩(本科前5个学期)及排名以所在高校教务部门出具的成绩单及证明为依据。
申请人符合以上申请条件,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优先考虑:
1.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优秀者;
2.在校期间,参加过全国各类本科生学科竞赛并获得省级以上奖励(个人项目排名第1,团体项目排名前3)者;
3.在校期间,在本专业领域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须为第一作者)者;
4.在校期间,主持或参与过校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前3,省级以下限主持人),项目成果达到相应要求者。
二、工作流程
1.报名:学院在网站上发布“储才计划”招生简章,接受全国各地学生报名。考生需填写《西北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优秀生源储备计划”申请表》,并提交相应证明材料,报名截止时间:2016年7月10日。
2.资格审核:学院成立“储才计划”审核小组,审核小组严格审核申请人的申请资料,并将审核结果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及时通知入选者本人。
3.考核过程:学院依照我校公开招考硕士研究生复试的有关规定组织面试,注重考察申请人专业基础、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4.公示:学院将“储才计划”入选名单报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后进行公示。
三、录取政策
1.对获得所在学校推免资格,并由学院考核合格的申请人,将直接接收为我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
2.如未获得所在学校推免资格,参加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第一志愿报考我校,报考专业与入选专业一致,且初试成绩达到一志愿报考专业我院的复试分数线,即可拟录取。
3.申请人的“储才计划”考核成绩作为考研复试成绩进行拟录取排名,评定奖助金等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储才计划”考生。
四、时间安排
1.报名时间:2016年6月29日-7月1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2.审核时间:2016年7月11日。
3.复试时间:具体时间提前3天网上通知。
五、其它
(一)如不符合国家相关录取条件者,将被取消录取资格。
(二)如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材料不真实或存在诚信问题,任何时候一经发现将取消申请人录取资格或学籍,后果由申请人本人负责。
联系人:李雨佳
电话:88308215 186********
电子邮箱:liyujia@nwu.edu.cn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西北大学文学院
邮编:710127
西北大学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类别 艺术硕士
学位类别代码 1351
专业领域方向 广播电视(戏剧影视方向)
专业领域代码 135105(02)
培养单位名称 文学院
一、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掌握戏剧影视领域系统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高水平艺术创作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艺术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通晓广播、电视及戏剧、电影领域专业知识,掌握文艺审美、艺术创作、文化传播和文化产业基本理论,了解广播影视、戏剧实践发展动态,具有较强创意与创作复合能力,能够在广播影视、戏剧及新媒体等领域从事编剧、导演等创意创作与实践制作等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在本专业领域对外交流。
二、学习方式、学制和学习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2.学制为2年,其中从事艺术创作实践的时间6至12个月。
3.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三、学分要求
总学分 公共课 专业课 专业实践
必修课 选修课
51 8 23 6 14
 
四、指导方式
采用导师组制,导师组由2名或2名以上的导师组成,要明确1名校内导师和至少1名校外导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课程教学、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课程设置
具体课程见后表一。
六、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用闭卷、开卷、课程论文、作品展演和毕业设计等考试方式,其中公共课程及部分专业课程以闭卷笔试为主。研究生课程考核实行百分制,考试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获得相应学分。
七、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时间为6至12个月,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地点一般选择固定的专业实践基地,也可联系相关专业实习单位。研究生必须在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专业实践计划,进行专业实践,撰写专业实践报告。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进入学位申请环节。
八、开题环节
学位论文选题应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研究生必须在导师组的指导下通过学位论文开题答辩。开题答辩以研究生汇报,专家组提问的方式进行。开题答辩专家组由不少于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成员中至少应有1名相关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开题答辩的结论,分通过、修改后通过、不通过三种情况。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是对作品的创作思考和理论阐释。主要是结合戏剧影视等相关理论对于自身创作实践过程的说明阐释、理论分析及总结。创作报告字数不少于1万字。创作报告应附有毕业作品的文字、影像文本附件。
学位论文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且须符合学术规范。
十、论文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审核时,应将创作报告与毕业作品结合起来综合考察。研究生提交创作报告时,同时应附上毕业作品等相关附件材料。
艺术硕士学位论文由三位专家评审,评审人应是校外相同或相关学科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其中至少一名为相关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通过评审者方可组织正式答辩。
答辩委员会应由三至五位专家组成,且至少有一名为相关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艺术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并入围至少一次全国性学生戏剧、影视节赛事或展演,或作品在省、市广播电视台播放至少一次,或面向社会公开展演至少一次。研究生毕业考核由毕业作品展演和创作阐释报告两部分组成。
毕业作品是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和专门展示,以剧本诵读会、影片展映、舞台剧演出等不同形式呈现,面向全校或社会公开进行。编剧作品不得少于0.8万字,影片、舞台剧需不低于30分钟。每位学生在编剧、导演、摄影、表演、后期制作等五项主创项目中至少担任其中两项。
研究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修满学分,完成专业实践,通过论文评审和答辩,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经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西北大学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类别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学位类别代码 0453
培养单位名称 文学院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和中国文化功底,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技能,有较强的外语口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胜任多种类型国际汉语推广工作的高层次、应用性、复合型汉语国际教育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熟悉我国外交政策和外事纪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有系统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和文学、艺术、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
3.有较高的中国文化素养和中国文化传播能力。
4.有熟练的对外汉语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介与手段来完成教学设计、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测试与评估等工作。
5.熟悉多国社会及其文化礼仪,能流利使用外语从事教学和交流,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6.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
二、学习方式、学制和学习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2.学制为2年,其中专业实践时间为6个月。
3.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三、学分要求
 
总学分 公共课 专业课 专业实践 学位论文
必修课 选修课
38 6 12 12 6 2
 
四、指导方式
采用导师组制,导师组由2名或2名以上的导师组成,要明确1名校内导师和至少1名校外导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课程教学、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整个学习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即:第一学年,课程集中在校内学习,完成所有的公共课和专业课程;第二学年,进行教学实践、见习和论文写作、答辩。国际汉语教育实践和见习工作包括参加对外汉语教学或辅助教学,在学校指定的国内外教学实践基地进行,配有专任的实践指导教师。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遴选与培训,有组织地去国外直接从事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推广工作。
课程设置
具体课程见后表一。
六、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用闭卷、开卷和课程论文、等考试方式,其中公共课程及部分专业课程以闭卷笔试为主。课程考核实行百分制,考试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获得相应学分。
七、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时间一般为6-12个月,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地点一般选择固定的专业实践基地,也可联系相关专业实习单位。研究生必须在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专业实践计划,进行专业实践,撰写专业实践报告。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进入学位申请环节。专业实践包括:
1.课内的教学实践:结合相关课程要求,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性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的方式可以是说课和试讲、评讲等。
2.课外的教学实践:(1)由实践老师指导,在本校的国际交流学院或本地相关院校进行留学生汉语教学的观摩学习和实践体验工作。(2)以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身份赴国外合作院校进行汉语教学实习,如我校菲律宾的孔子学院、美国的合作院校圣文德大学及其他海外汉语教学实习基地。(3)从事寒暑假短期汉语班、文化访问团的汉语及中国文化培训工作。(4)在学校教育技术中心学习语言教学软件的制作和使用。(5)参与中国文化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西安市周边地区的周、秦、汉、唐历史文物和文化古迹,以及陕西省境内的地域性风俗民情。
3.教学实践管理:(1)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由学校推荐,由国家汉办组织选拔和培训,合格之后有组织地派出。(2)教学实践之前(即第一学年课程学习结束之前),学校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确定校内及校外导师。
八、开题环节
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国际汉语教育实践进行选题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生必须在导师组的指导下通过学位论文开题答辩。开题答辩以研究生汇报,专家组提问的方式进行。开题答辩专家组由不少于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成员中至少应有1名相关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开题答辩的结论,分通过、修改后通过、不通过三种情况。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选题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商定,其具体内容可以多样化,但都应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实践,围绕国际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推广过程中的具体的实际问题。论文的基本思路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提倡就某一个具体的教学问题而进行理论探讨和教学设计。字数一般为1.5-2万字。
学位论文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指导、评审和答辩吸收校内外有国际汉语教育教学经验的专家、教师参与,以较为准确地把握应用语言学类论文的要求和规范,更好地保证论文的效用与质量。
十、论文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由三位专家评审,评审人应是校外相同或相关学科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其中至少一名为相关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通过评审者方可组织正式答辩。
答辩委员会应由三至五位专家组成,且至少有一名为相关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修满学分,完成专业实践,通过论文评审和答辩,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经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硕 士 研 究 生 培 养 方 案
 
一级学科名称 戏剧与影视学
一级学科代码 1303
二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  
培养单位名称 文学院
培养单位代码 004
 
 

一、学科简介
西北大学是全国最早开设影视教育的综合高等院校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设了影视课程,1987年至1998年在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影视文学方向本科班,同时在文艺学专业招收了3届电影美学方向硕士研究生。2001年戏剧与影视文学本科专业正式获得批准,2002年成立广播电影电视系,2003年成功申报了西北第一家电影学硕士点,2010年获准授权艺术专业硕士学位(MFA),2011年获得戏剧与影视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迄今为止,培养了影视领域卓有成就的校友有:著名编剧张子良、孙皓晖、白阿莹、延艺云、吴克敬、和谷、庞一川等,著名导演黄建新、周友朝、张汉杰、张晓春等,著名电影学者李道新等,被誉为“西北影视人才的摇篮”。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 1人,硕士生导师4人,教师梯队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科研和影视创作实践潜力雄厚。在“十一五”期间,共承担了各类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广电总局人文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共4项,其它省部级等纵向课题5项。近五年来,共获得包括教育部及省部级人文社科成果奖在内的科研成果奖励12项。
二、培养目标
培养戏剧与影视学教学与研究专门人才,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工作与文化管理、创意人才。培养研究生系统学习本专业基本史料、理论和方法,打下坚实、宽广的专业基础;具备独立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的能力,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具备优秀的品德素质、团队合作意识和自律意识。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方向于2003年被批准为硕士授权点,为西北地区唯一的电影学硕士点。本学科已形成了电影理论、中外电影史、影视剧本创作、影视产业管理四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在中国西部电影艺术的探求上,引起了电影学界的广泛关注。学科带头人为张阿利教授、梯队成员有曹小晶副教授、高字民副教授、薛凌副教授、郭越副教授等。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为三年,累计学习年限最长为五年。
 
 
五、学分要求
 
 
总学分 课程学习 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 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
≥33 ≥30 2 1
 
六、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课 政治
理论课
SG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6 2 考试 1 必修
SG00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考试 1 必修
外国语 SG00004 基础外语 72 3 考试 1 可以免修免考
SG00005 综合外语 72 3 考试 2  
学科课≥21学分 平台课≥9学分 S004044 中国电影研究 36 2 考查 1  
S004045 世界电影研究 36 2 考查 2  
S004046 影视剧本创作与研究 36 2 考查 2  
S004047 视听语言 36 2 考查 1  
S004048 影视美学 36 2 考查 2  
方向课 S004049 影视研究方法论 36 2 考查 1  
S004050 影视艺术前沿 36 2 考查 2  
S004051 影视批评学研究 36 2 考查 3  
S004052 中国西部电影研究 36 2 考查 3  
S004053 广播电视专题研究 36 2 考查 1  
S004054 影视经营与管理研究 36 2 考查 3  
S004055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18 1 考查 3  
跨门类课 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
最多计4学分,其中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的课程最多计3个学分
补修课 导师为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指定的补修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七、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
1.参加科研活动要求
必须至少参加1项科研课题研究,完成相应工作量,由课题负责人对其科研工作进行考核并写出评语,考核合格者,取得1个学分。
2.参加学术活动要求
(1)应参加10次学术报告或学术沙龙,结合学位论文选题,撰写1篇学科发展综述。(其中至少选听1次由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工作部组织的科学道德、学术修养报告,或研究生学术月期间各培养单位学风建设主题活动)
(2)应参加1次学校学术月活动并提交论文。
(3)应在一定范围内主讲1次学术报告。
达到上述要求,考核通过者,取得1个学分。
3. 自然科学类博士研究生还应该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为样式撰写一份基金申请书;人文社科类博士研究生应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请书”为样式撰写一份基金申请书。记1个学分。
八、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
研究生应参加教学或社会实践活动,要求1个学分。主要形式有:
1.讲课、辅导、协助指导本科生的实验和毕业论文等;
2.深入社会基层从事于所学专业相关的技术指导、社会服务、调查研究等;
3.研究生各类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的组织、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参与等。
九、开题报告
按照《关于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工作的几点意见》(研字[2010]38号)文件要求进行。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一般应于第四学期末完成,且答辩通过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十、科研成果及学位论文要求
1.研究生学位申请科研成果要求根据《西北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西大研〔2014〕8号)相关要求进行。
2.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依据学校论文写作、论文评审、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及处理、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相关最新文件执行。
 
一级学科名称 中国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代码 0501
二级学科名称 文艺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汉语言文字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二级学科代码 050101
050102
050103
050104
050105
050106
050108
培养单位名称 文学院
培养单位代码 004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肇端于1902年陕西大学堂所设“中学门”,1923年国立西北大学时期,已设立了文学院。1937年西北联合大学成立,其文理学院下设国文系,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复名国立西北大学,再设文学院。1981年成立硕士点,是国内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2003 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年本学科所在的一级学科被授权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现为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省级重点学科、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特色学科。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 14人,硕士生导师30 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是一支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科研潜力雄厚的学术团队。在“十一五”期间,共承担了各类课题61余项,其中国家社科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共13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陕西省重大文化工程1项,其它省部级等纵向课题45项。近五年来,共获得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在内的科技成果奖励37项。
二、培养目标
培养中国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专门人才,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工作与文化管理、创意人才。培养研究生系统学习本专业基本史料、理论和方法,打下坚实、宽广的专业基础;具备独立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能力,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具备优秀的品德素质、团队合作意识和自律意识。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为三年,累计学习年限最长为五年。
五、学分要求
总学分 课程学习 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 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
≥33 ≥30 2 1
 
六、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课 政治
理论课
SG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6 2 考试 1 必修
SG00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考试 1 必修
外国语 SG00004 基础外语 72 3 考试 1 可以免修免考
SG00005 综合外语 72 3 考试 2  
学科课≥21学分 平台课≥9学分 S004001 西方文学与文化思潮 36 2 考查 1  
S004002 中国文化史专题 36 2 考查 1  
S004003 语言学专题 36 2 考查 2  
S004004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 36 2 考查 1  
S004005 文学研究方法论 36 2 考查 2  
方向课 S004006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 36 2 考查 2  
S004007 中国思想史 36 2 考查 2  
S004008 西方文艺美学 36 2 考查 3  
S004009 古代文艺美学 36 2 考查 2  
S004010 文字学与词汇学 36 2 考查 3  
S004011 音韵学与训诂学 36 2 考查 3  
S004012 语音学与方言学 36 2 考查 2  
S004013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36 2 考查 2  
S004014 当代日本文学专题研究 36 2 考查 3  
S004015 叙述学 36 2 考查 3  
S004016 西方当代文艺理论研究 36 2 考查 2  
S004017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36 2 考查 2  
S004018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史 36 2 考查 2  
S004019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 36 2 考查 3  
S004020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36 2 考查 3  
S004021 语言学研究方法 36 2 考查 3  
S004022 古代汉语专题 36 2 考查 3  
S004023 现代汉语专题 36 2 考查 2  
S004024 应用语言学专题 36 2 考查 3  
S004025 跨文化交际研究专题 36 2 考查 3  
S004026 古籍整理概论 36 2 考查 3  
S004027 文字音韵训诂学 36 2 考查 3  
S004028 版本目录校勘学 36 2 考查 3  
S004029 中国各体文学史 36 2 考查 2  
S004030 中国古典文献学 36 2 考查 2  
S004031 中国散文史 36 2 考查 3  
S004032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 36 2 考查 3  
S004033 中国戏曲小说史 36 2 考查 3  
S004034 古代文学研究方法导论 36 2 考查 1  
跨门类课 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
最多计4学分,其中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的课程最多计3个学分
补修课 导师为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指定的补修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七、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
1.参加科研活动要求
必须至少参加1项科研课题研究,完成相应工作量,由课题负责人对其科研工作进行考核并写出评语,考核合格者,取得1个学分。
2.参加学术活动要求
(1)应参加10次学术报告或学术沙龙,结合学位论文选题,撰写1篇学科发展综述。(其中至少选听1次由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工作部组织的科学道德、学术修养报告,或研究生学术月期间各培养单位学风建设主题活动)
(2)应参加1次学校学术月活动并提交论文。
(3)应在一定范围内主讲1次学术报告。
达到上述要求,考核通过者,取得1个学分。
3. 自然科学类博士研究生还应该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为样式撰写一份基金申请书;人文社科类博士研究生应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请书”为样式撰写一份基金申请书。记1个学分。
八、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
研究生应参加教学或社会实践活动,要求1个学分。主要形式有:
1.讲课、辅导、协助指导本科生的实验和毕业论文等;
2.深入社会基层从事于所学专业相关的技术指导、社会服务、调查研究等;
3.研究生各类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的组织、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参与等。
九、开题报告
按照《关于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工作的几点意见》(研字[2010]38号)文件要求进行。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一般应于第四学期末完成,且答辩通过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十、科研成果及学位论文要求
1.研究生学位申请科研成果要求根据《西北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西大研〔2014〕8号)相关要求进行。
2.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依据学校论文写作、论文评审、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及处理、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相关最新文件执行。
西 北 大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培 养 方 案
 
一级学科名称 哲学
一级学科代码 0101
二级学科名称 美学
二级学科代码 010106
培养单位名称 文学院
培养单位代码 004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肇端于1902年陕西大学堂所设“中学门”和西学门辖属之文语科。1937年西北联合大学成立,著名文艺理论家杨晦、罗根泽等执教于国文系,奠定了本学科基础。1949年以来,郝御风、傅庚生、刘建军等先后担任系主任,在该领域笔耕不辍。美学专业2006年获批硕士点。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人,三秦人才1人,是一支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科研实力强、特色鲜明的学术团队。在“十一五”期间,共承担了各类课题11馀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其它省部级等纵向课题7项。近五年来,共获得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在内的科技成果奖励9项。
二、培养目标
培养美学教学与研究专门人才,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工作与文化管理、创意人才。培养研究生系统学习本专业基本史料、理论和方法,打下坚实、宽广的专业基础;具备独立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的能力,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具备优秀的品德素质、团队合作意识和自律意识。
三、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文艺美学、中国美学史、宗教美学、诗歌美学等。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为三年,累计学习年限最长为五年。
五、学分要求
总学分 课程学习 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 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
≥33 ≥30 2 1
 
六、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课 政治
理论课
SG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6 2 考试 1 必修
SG00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考试 1 必修
外国语 SG00004 基础外语 72 3 考试 1 可以免修免考
SG00005 综合外语 72 3 考试 2  
学科课≥21学分 平台课≥9学分 S004035 美学原理研究 36 2 考查 1  
S004036 西方美学研究 36 2 考查 2  
S004037 中国古典美学研究 36 2 考查 1  
S004038 中西比较美学研究 36 2 考查 2  
方向课 S004039 文心雕龙研究 54 3 考查 2  
S004040 小说美学 54 3 考查 1  
S004041 文艺美学专题 54 3 考查 3  
S004042 中国哲学史 36 2 考查 2  
S004043 西方哲学史 54 3 考查 3  
跨门类课 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
最多计4学分,其中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的课程最多计3个学分
补修课 导师为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指定的补修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七、科研与学术活动环节
1.参加科研活动要求
必须至少参加1项科研课题研究,完成相应工作量,由课题负责人对其科研工作进行考核并写出评语,考核合格者,取得1个学分。
2.参加学术活动要求
(1)应参加10次学术报告或学术沙龙,结合学位论文选题,撰写1篇学科发展综述。(其中至少选听1次由研究生院或研究生工作部组织的科学道德、学术修养报告,或研究生学术月期间各培养单位学风建设主题活动)
(2)应参加1次学校学术月活动并提交论文。
(3)应在一定范围内主讲1次学术报告。
达到上述要求,考核通过者,取得1个学分。
3. 自然科学类博士研究生还应该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为样式撰写一份基金申请书;人文社科类博士研究生应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请书”为样式撰写一份基金申请书。记1个学分。
八、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
研究生应参加教学或社会实践活动,要求1个学分。主要形式有:
1.讲课、辅导、协助指导本科生的实验和毕业论文等;
2.深入社会基层从事于所学专业相关的技术指导、社会服务、调查研究等;
3.研究生各类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的组织、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参与等。
九、开题报告
按照《关于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工作的几点意见》(研字[2010]38号)文件要求进行。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一般应于第四学期末完成,且答辩通过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十、科研成果及学位论文要求
1.研究生学位申请科研成果要求根据《西北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西大研〔2014〕8号)相关要求进行。
2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依据学校论文写作、论文评审、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及处理、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相关最新文件执行。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本学科方向具有悠久而深厚的学术渊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罗常培、高亨等先生先后执教于此。前辈们朴实无华的学术风范,影响深远。六七十年代以来,杨春霖、张志明、马天祥、郝万全、吴天惠、边兴昌、郗政民等知名学者先后执教于本学科,在汉语词汇、语法、修辞、现代汉语方言、汉语语法理论、文字学以及词典编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本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方向现任学科带头人赵小刚教授,兼重语言研究的历史性与现实性,从《说文解字》的研究延伸至现代汉字的研究,专著《汉字学论略》为代表性成果之一。近年来赵小刚教授致力于西北农村的汉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主持并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甘青宁三省区农村汉语言文字应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着眼于最基层的语言文字应用情况,对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参考作用。本研究方向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学术骨干10人,承担省部级及厅局级项目14项,出版学术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40篇,获省部级奖3项,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
本学科方向特色:(1)注重汉语词汇与古典文献语言研究。刘百顺教授的汉语词汇及训诂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其著作《魏晋南北朝史书语词札记》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二等奖,代表性论文《汉魏六朝史书词语考释》《古汉语年月日表达法考察》等获得良好反响。沈文君副教授的古典文献语言研究亦有特色。(2)注重汉语言文字应用与汉语方言研究。除赵小刚主持并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甘青宁三省区农村汉语言文字应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外,王军虎副教授的西北方言调查与研究,周建姣博士、葛红丽博士的西北方言与普通话比较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绩。(3)注重汉语国际教育与汉语文化传播的研究与应用。高兵兵教授的日汉诗歌及其文化比较研究,申丽霞副教授的英汉互译研究,张娟芳博士的汉籍西传研究等,都有一定学术影响。
本学科方向优势:(1)学术传统良好。几代学人始终将汉语语言学与西北地区方言研究紧密关联,从罗常培的《汉语音韵学导论》《唐五代西北方音》,杨春霖的《古汉语教程》《关中人怎样学习普通话》,到刘百顺的《魏晋南北朝史书语词札记》《古典戏曲小说方言俗语例释》等研究具有学脉的承继性。(2)学术平台宽广。既有汉语言文字学的固有阵地,又有汉语国际教育的新辟领域;既与国内语言文字学界保持密切联系,又与国外大学和学术机构开展交流,开展外国留学生汉语专业硕士国际教育,积极传播汉语言文化。 中外现当代文学
中外现当代文学方向积淀丰厚,特色鲜明,由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电影学三个硕士点支撑。单演义、蒋树铭等老一辈学人为本学科奠基,石昭贤、雷成德、曹汾、张华、薛迪之、蒙万夫、周健、赵俊贤、杨昌龙等先后为本学科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方向现任学科带头人周燕芬教授,以胡风研究为重点,致力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研究,先后承担了“当代陕西作家作品研究”等省部级研究课题3项,论著《执守·反拨·超越——七月派史论》(获陕西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多元融合与创造性转换:胡风文艺思想构成解析》是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本学科方向现有硕士生导师6人,学术骨干10人,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1项,出版学术著作11部,译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与文艺作品183篇,获省部级奖3项,主编《鲁迅研究年刊》18期,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
本学科方向特色:(1)注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专题研究。任广田的鲁迅思想研究,刘应争的周作人研究,周燕芬的七月派研究、胡风研究,周健、刘建勋等的陕甘宁边区文艺作品研究,多维度多层次地研究现代作家作品、思潮与流派,重解重评现代经典文本。(2)突出当代陕西文艺的属地研究。杨乐生、刘卫平的“陕西作家群”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及批评研究,成为当下研究陕西地域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的一股重要力量;张阿利、曹小晶、高字民、薛凌、郭越等的西部影视文化研究,注重中国西部影视剧的美学意义、文化价值及产业关系诸问题的研究,在学界影响较大。(3)强调中外现当代文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梅晓云的英语后殖民文学和南亚流散文学研究,张青的村上春树和井上厦等日本作家作品研究等,受到学界关注。
本学科方向优势:(1)鲁迅研究影响广大。单演义的《鲁迅在西安》是享誉国内外的学术力作。任广田的《论鲁迅艺术创造系统》《鲁迅与远古中国文化精神》等著论是鲁迅研究领域的独到成果。(2)陕西作家作品批评研究独树一帜。杨乐生、周燕芬、刘卫平、胡宗锋等对“陕西作家群”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关联性研究,成为当下研究陕西地域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的一股重要力量。(3)中国西部影视文学研究成绩突出。张阿利、曹小晶、高字民、薛凌、郭越等的研究成果获得学界和业界好评。(4)外国现当代作家个案研究引人注目。梅晓云对诺贝尔获奖作家奈保尔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张青对当代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译介研究具有先导性,对重构东西方比较视野中的文学批评话语,建设富有开拓精神和实践活力的现代文学批评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本一级学科的优势所在。黎锦熙、张西堂等所著《方志新议》《诗经六论》《榖梁真伪考》等,已成为学术史上的经典之作。新时期以来,知名学者薛瑞生、李云逸、韩理洲、阎琦等接续学统,不断推出高水平成果。近年来,新一代学人锐意进取,守正创新,进一步提升了本学科方向的研究水平。
本方向现任学科带头人贾三强教授,在文献整理上颇多建树,曾主持编撰《通鉴纪事本末注释全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儒藏”子课题“王安石全集校点”,主持陕西省社科规划课题“陕西四文人集校注整理”,参与编撰《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受到学界关注。韩理洲教授的魏晋南北朝隋唐总集研究,李芳民教授的唐代佛寺辑考与唐代僧俗交往研究,张文利教授的理学与文学文献研究,孙尚勇副教授的乐府文学文献研究,均有特色。本学科方向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学术骨干7人,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2项,出版学术著作12部,发表学术论文62篇,获省部级奖4项。
本学科方向特色:(1)注重大型古籍的整理编修。韩理洲主持的多项大型古籍整理项目,如《新编全唐五代文》《新增千家唐文作者考》《全隋文补遗》《唐太宗诗文编年笺注》《唐高宗武则天诗文校补编年》等,受到学界好评。(2)突出佛教文献与文物的考补。李芳民的唐代寺庙考释、唐代僧俗交往文献考证,孙尚勇的乐府文献与佛教文献研究,在学界反响良好。
本学科方向优势:(1)文学典籍整理成果突出。韩理洲的《华山志》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会校》解决了王氏五卷本失传的学术悬案,成为学术界公认的足本,《新增千家唐文作者考》对唐代1800余篇散文及1200名作者做了考查,为保存地方文献发挥了重要作用。薛瑞生教授的宋人别集整理成果丰硕,《东坡词编年笺注》、《乐章集校注》可谓代表。(2)文学的文献考证与文物实证研究、宗教文献与地域文献研究优势明显。贾三强等参与编撰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获得第二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二等奖,李芳民的《唐五代佛寺辑考》、张文利的《理禅融会与宋诗研究》及孙尚勇的《乐府文学文献研究》分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
文艺学学科
文艺学方向是西北大学“211”重点建设学科,1981年获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自主设置的中国审美文化史博士点,有文艺学、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罗根泽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傅庚生的《中国文学批评通论》是当时中国文学批评的代表性著作。1980年本学科受教育部委托举办“全国文学概论讲习班”,蔡仪、徐中玉、李泽厚、钱中文等著名美学家与文艺理论家前来授课,讲习班学员现多已成为文艺学、美学的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新时期以来,刘建军、张学仁、董丁诚、张孝评、刘秀兰等为本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方向现任学科带头人为段建军教授,主要致力于文学、美学基本问题与作家创作关系问题的研究,出版了《文学与生命》《新散文思维》《人,生存在边缘上:巴赫金边缘思想研究》等6部论著(其中《新编写作思维学教程》为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发表了《诗性智慧与诗意创造》、《肉身生存的历史展示》等论文,主持“陕西作家群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研究”等省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5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本学科方向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学术骨干11人,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3项,出版学术著作14部,发表学术论文115篇,获省部级奖5项,协办《小说评论》,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
本学科方向特色:(1)注重文艺的人文价值研究,彰显文艺理论的人文属性。(2)注重文艺的审美经验研究,强调文艺理论与文艺现实相结合,使理论更加鲜活、更具实践品格。(3)注重中西文论的比较研究,探寻中国文学及文学理论的民族性与世界性。(4)注重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互动的培养模式,先后培养了何西来、党圣元、罗钢、吴予敏、张永清、刘锋杰等知名文艺批评学者。
本学科方向优势:(1)讲求多领域的文艺知识学建构。段建军的西方文论与美学研究、时晓丽的庄子美学思想研究、祝菊贤与赵小雷的先秦诸子文艺思想研究以及雷武锋、张娟芳、谷鹏飞等人的研究,都是相关的研究成果。(2)秉持“理论与实践互动,创作与批评互长”的文艺学研究传统,为地方文艺发展建言献策。时晓丽、谷鹏飞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研究,段建军的陕西作家文艺创作思想研究等成绩突出。(3)注重阐扬儒释道思想的审美维度。谢阳举、李海波、郑熊等取得了出色的成果。

添加西北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北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北大学报录比、西北大学考研群、西北大学学姐、西北大学考研真题、西北大学专业目录、西北大学排名、西北大学保研、西北大学公众号、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北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西北大学研究生学姐


加学姐,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西北大学考研网由西北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西北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