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内蒙古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内蒙古师范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内蒙古师范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内蒙古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内蒙古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考研群]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历年汇总)]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硕培养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505)
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研究、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要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整而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必要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优秀者经批准可提前毕业。
二、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一)学科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根据我校特点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研究方向。
(二)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基本理论,同时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的一般方法、通用方法和具体方法等。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探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规律,内容上重点聚焦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等。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跨学科课程)、补修课程和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四类。除补修课程外,各培养环节均应取得相应的学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最低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每学分对应18学时。
1.必修课程(不少于26学分)
(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7学分,由研究生处统一开设)
政治理论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外 国 语 4学分(第1、2学期,216学时)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6-9学分)
学位基础课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的重要课程,是一级学科内各专业(二级学科)研究生共同必修的课程,要有较宽的覆盖面,应按一级学科设置。每个一级学科应开设2-3门学位基础课(含一门研究方法类课程),每门学位基础课一般为54学时,计3学分。
(3)学位专业课(9-12学分)
学位专业课是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系统专门知识的基本课程,应按二级学科的要求设置。每个二级学科应开设3—4门专业课。每门学位专业课一般为54学时,计3学分。
2.选修课程(6学分)
选修课是供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及相应能力培养而设置的课程。除设置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外,还应指定性选修1门学术规范与道德教育课程和1门专业外语。每门选修课一般为18或36学时,计1或2学分。
3.补修课程
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根据专业需要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2门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并进行考核。补修课程及格或合格即可,不计学分,但成绩要记入档案并注明“本科”字样。
4.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4学分)
(1)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 2学分
(2)科研活动 1学分
(3)学术活动 1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一般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团队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倡研讨式教学,要特别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方式
1.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依据《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行。
2.课程考核
研究生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具体可采用笔试或口试、闭卷或开卷、撰写论文、完成项目等形式进行。除实习、实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可采用考查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都要进行考试。研究生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文献阅读、课堂讨论、作业等)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成绩未达到75分者(公共学位课除外),该门课程需重修。学位课程两次重修仍未通过者,取消其申请学位资格。考查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记,成绩合格者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成绩不合格者无学分。
(三)其他培养环节考核
以下各学分只有在研究生按照实际要求完成规定的各项内容后才能取得学分,未全部完成或完成情况未达到标准则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评分等级分为四档:A.90-100分:成绩优秀,完成情况非常好;B.80—89分:完成情况良好;C.70—79:基本完成,且完成情况一般;D.60—69:部分完成。
1.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考核
课程代码:17S030503601
学分:2学分
学时:36学时
开课学期:1-6学期
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具体考核内容包括:
第一,教学技能大赛。每年秋季学期由学院统一开展。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同时推荐优秀学生加入教师宣讲团团队。每年的比赛不参赛的学生也必须参加观摩。
第二,公务员模拟面试大赛。每年春季学期由学院统一开展,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一次比赛,同一年度不参赛的学生必须参加观摩。
第三,社会实践活动。该活动需由学生工作办公室相关老师签字确认。以下内容选择其中一项。一般应在研究生第1—5学期期间完成。
(1)参加学院组织的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红色文化基地,实践学习。学生可担任基地解说员。学生在基地开展研究,进行红色资料汇编,论文创作。
(2)参加1次寒、暑期“三下乡”志愿者活动。
(3)参加1次学院组织的社区服务团活动,与社区、社会机构达成合作,或者定期参加社会服务,如敬老院、孤儿院等社区服务工作。
(4)参加1次社会调研或田野调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把专业理论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起来,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社会实践调查。
第四,教育实习。
(1)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在研究生导师的本科教学班完成5次听课任务。
(2)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研究生导师的现场指导下为本科生讲授2-3次课程,每次时间为15分钟左右。研究生讲课之前要求提交讲课教案,上课前由导师审查签字、学位点点长签字确认。
以上内容由研究生导师按学生参加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打分。
2.科研活动考核
课程名称:科研活动
课程代码:17S030503701
学分:1学分
学时:18学时
开课学期:1-6学期
科研活动考核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第一,研究生在一年级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必须撰写一篇2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
第二,研究生在二年级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必须撰写一篇5000字以上的专业论文,要求查重率低于20%。
第三,研究生在读期间应至少参加1次学院开展的“马上学习之研究生论坛”。同时要求以文入会(研一学生除外)。
第四,研究生根据学校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在第1—6学期内至少发表1篇本专业学术论文。(学术期刊包括: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北大中文核心;省级社科院刊物;社科联刊物;各大学学报等。)该项最终得分按照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刊物级别来确定。
第五,研究生在读期间应至少参与1项导师课题或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申请课题1项。
以上内容由研究生学位点负责人根据研究生完成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和学分,研究生有自主科研立项的应给予优秀档。
3.学术活动考核
课程代码:17S030503801
学分:1学分
学时:18学时
开课学期:1-6学期
学术活动考核包括以下部分:
第一,读书交流研讨会。要求研究生每月阅读1本专业书,每学期完成4本专业书籍的阅读,每学期参加1次读书分享会,研究生在第1—3学期期间要完成共计12本书的阅读量。
第二,学术报告会。要求每位研究生每学期至少应参加2次以上的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会,考勤计入学术活动成绩。
第三,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与导师外出参加至少1次学术研讨会。
以上内容的考核由学位点负责人根据研究生的实际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和学分。
4论文写作指导
课程代码:18S000000401
学分:1学分
学时:18学时
开课学期:2学期
课程组成部分:
(1)如何选题(4节课),上课教师阿荣
(2)如何写作绪论(4节课)上课教师李春晖
(3)如何写作正文(4节课)上课教师齐百顺
(4)论文写作规范(4节课)上课教师麻海山
(5)实践环节(2节课)以上四位老师分工指导
马克思主义学院决定按一级学科开设该门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全部学生一起上该课程。
5.学术规范与道德教育
课程代码:17S000000401
学分:1学分
学时:18学时
开课学期:3学期
课程组成部分:
(1) 学术研究规范。主要涉及学术研究的具体规则,如文献的合理使用规则,引证标注规则,立论阐述的逻辑规则等。
(2) 恪守学术道德,弘扬学术诚信。主要研究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相关的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以帮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潜心钻研的治学态度和风范。
(3)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规范制度。主要涉及教育部、学校等部门对学术研究规范的相关规定与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意见。
(4) 论文发表规范。主要从学术期刊的视角深入剖析如何规范地完成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
(5) 实践操作。结合前述理论讲授进行实践训练。
由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决定按该课程的开设,最终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给予综合评定。
五、学位论文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研究生一般至少用一年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足够的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并结合本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研究题目。选题要力求体现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先进性、开拓性和前沿性。
2.论文开题
硕士研究生应在第四学期举行学位论文的开题,并按要求撰写完整的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前人已经做出的工作、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创新观点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等。
3.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是科研攻关任务或技术开发的研究,但必须有研究生本人的独立见解和创新之处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各专业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在培养方案中对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的基本标准(如优、良、合格的内涵及打分标准)做出具体规定。
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性报告,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各学位点应定期对研究生论文的撰写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监督,确保研究生按期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4.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有关事宜按照《内蒙古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等有关规定进行。
六、基本阅读文献
(一)著作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3.《斯大林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
4.《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5.《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6.《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
7.《胡锦涛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
9. 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10.刘德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11.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2.王树荫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13.(马工程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1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15.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16.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17. 教育部思政司:《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18.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19.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
20.田克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21.郭建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沿问题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
22.李慎明主编:《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低潮中的世界社会主义思潮与理论》,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23.教育部思政司:《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周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高校德育) 》,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年
24.吴潜涛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12年
25.黄德林、邱杰、徐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前沿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26.邹绍清:《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
27.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
28.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
29.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
30.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31.大卫·休谟:《道德原理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
(二)期刊类
《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与文明》、《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月刊》、《求是学刊》、《求索》、《思想战线》、《学术界》、《国外社会科学》、《高校理论战线》、《科学社会主义》等。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硕士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根据内蒙古师范大学关于开展《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校发[2017]10号),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为基础,贯彻实施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制定的基本要求,修订了2019级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一)培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体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研究生成长成才要求,培养具有良好学风、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而扎实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语资料,具备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宣传、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二)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优秀者经批准可提前毕业。
二、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一)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根据我校特点设置“马列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研究史”两个研究方向。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跨学科课程)、补修课程和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四类。除补修课程外,各培养环节均应取得相应的学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最低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每学分对应18学时
1.必修课程(26学分)
(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7学分,由研究生处统一开设)
政治理论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外 国 语 4学分(第1、2学期,216学时)
(2)学位基础课(12学分)
学位基础课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的重要课程,是一级学科内各专业(二级学科)研究生共同必修的课程,要有较宽的覆盖面,应按一级学科设置。每个一级学科应开设2-3门学位基础课(含一门研究方法类课程),每门学位基础课一般为54学时,计3学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问题与方法论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3)学位专业课(12学分)
学位专业课是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系统专门知识的基本课程,应按二级学科的要求设置。每个二级学科应开设3—4门专业课。每门学位专业课一般为54学时,计3学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3学分(第2学期, 54学时)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 3学分 (第2学期, 54学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学分 (第3学期, 54学时)
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著作选读 3学分 (第2学期, 54学时)
论文写作指导课 1学分(第2学期,18学时)
2.选修课程(6学分)
选修课是供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及相应能力培养而设置的课程。除设置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外,还应指定性选修1门学术规范与道德教育课程和1门专业外语。每门选修课一般为18或36学时,计1或2学分。
3.补修课程
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根据专业需要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2门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并进行考核。补修课程及格或合格即可,不计学分,但成绩要记入档案并注明“本科”字样。
4.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4学分)
(1)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 2学分
(2)科研活动 1学分
(3)学术活动 1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一般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倡研讨式教学,要特别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方式
1.中期考核。考核面向全体研究生,考核办法参照《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中关于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执行。按照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如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取得相应学分,且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考核合格,认定为中期考核合格,方可进入硕士论文撰写阶段;对少数学习成绩差或缺乏科研能力的,或思想品德不合格的,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做出中止学习或延期毕业的决定。
2.课程考核。研究生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具体可采用笔试或口试、闭卷或开卷、撰写论文、完成项目等形式进行。除实习、实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可采用考查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都要进行考试。研究生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文献阅读、课堂讨论、作业等)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考试成绩未达到75分者(公共学位课除外),该门课程须重修。学位课程两次重修仍未通过者,取消其申请学位资格。考查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记,成绩合格者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成绩不合格者无学分。
(三)其他培养环节考核
以下各学分只有在研究生按照实际要求完成规定的各项内容后才能取得学分,未全部完成或完成情况未达到标准则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评分等级分为四档:A.90-100分:完成情况优秀;B.80—89分:完成情况良好;C.70—79:完成情况一般;D.60—69:部分完成。
1.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考核
课程代码:17S030503601
学分:2学分
学时:36学时
开课学期:1-6学期
课程组成部分:
(1)教学技能大赛。每年秋季学期由学院统一开展,研究生导师要对研究生进行辅导。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一次,研二学生必须参加。推荐优秀学生加入教师宣讲团团队。每年的比赛不参赛的学也必须参加观摩。
(2)公务员模拟面试大赛。每年春季学期由学院统一开展,研究生导师要对研究生进行辅导。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一次比赛,研二学生必须参加。每年的比赛不参赛的学也必须参加观摩。
(3)社会实践活动。该活动需由学生工作办公室相关老师签字确认。
----参加学院组织的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红色文化基地,实践学习。学生可担任基地解说员。学生在基地开展研究,进行红色资料汇编,论文创作。
-----参加一次寒、暑期“三下乡”志愿者活动。
-----参加学院组织的社区服务团活动,与社区、社会机构达成合作,或者定期参加社会服务,如敬老院、孤儿院等社区服务工作。
-----参加一次社会调研或田野调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把专业理论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起来,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社会实践调查。
(4)教育实习
----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在本人导师的本科教学班听课5次。
-----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导师在场指导下集中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微格讲授2-3次课程;每次时间为15分钟左右。研究生必须上交讲课教案,上课前由导师审查签字、学位点点长签字确认。
以上内容由研究生导师按学生参加活动的实际情况评定成绩。
2.科研活动考核
课程名称:科研活动
课程代码:17S030503701
学分:1学分
学时:18学时
开课学期:1-6学期
课程组成部分:
(1)研究生在一年级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必须撰写一篇3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
(2)研究生在二年级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必须撰写一篇4000-5000字以上的专业论文,要求查重率低于20%。
(3)研究生在读期间应至少参加1次学院开展的“马上学习之研究生论坛”。同时要求以文入会(研一学生除外)。
(4)研究生根据学校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在第1—6学期内至少发表1篇本专业学术论文。(学术期刊包括: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北大中文核心;省级社科院刊物;社科联刊物;各大学学报等。)该项最终得分按照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刊物级别来确定。
(5)研究生在读期间应至少参与1项导师课题或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申请课题1项。
以上内容由研究生学位点负责人根据研究生完成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和学分,研究生有自主科研立项的,科研活动考核得分应考虑给予优秀档。
3.学术活动考核
课程代码:17S030503801
学分:1学分
学时:18学时
开课学期:1-6学期
课程组成部分:
(1)读书交流研讨会。要求研究生每月阅读1本专业书,每学期完成4本专业书籍的阅读,每学期参加1次读书分享会,研究生在第1—3学期期间要完成共计12本书的阅读量。
(2)学术报告会。要求每位研究生每学期至少应参加2次以上的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会,考勤计入学术活动成绩。
(3)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与导师外出参加至少1次学术研讨会。
以上内容的考核由学位点负责人根据研究生的实际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和学分。
4.论文写作指导
课程代码:18S000000401
学分:1学分
学时:18学时
开课学期:1-2学期
课程组成部分:
(1)如何选题(4节课),上课教师阿荣
(2)如何写作绪论(4节课)上课教师李春晖
(3)如何写作正文(4节课)上课教师齐百顺
(4)论文写作规范(4节课)上课教师麻海山
(5)实践环节(2节课)以上四位老师分工指导
马克思主义学院决定按一级学科开设该门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全部学生一起上该课程。
5.学术规范与道德教育
课程代码:17S000000401
学分:1学分
学时:18学时
开课学期:1-3学期
课程组成部分:
(1) 学术研究规范。主要涉及学术研究的具体规则,如文献的合理使用规则,引证标注规则,立论阐述的逻辑规则等。
(2) 恪守学术道德,弘扬学术诚信。主要研究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相关的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以帮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潜心钻研的治学态度和风范。
(3)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规范制度。主要涉及教育部、学校等部门对学术研究规范的相关规定与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意见。
(4) 论文发表规范。主要从学术期刊的视角深入剖析如何规范地完成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
(5) 实践操作。结合前述理论讲授进行实践训练。
由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决定按该课程的开设,最终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给予综合评定。
五、学位论文的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其质量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毕业和授予学位的主要依据。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阶段,一般至少用一年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不计学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足够的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方向的历史和现状,结合本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研究题目。选题要力求体现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先进性、开拓性和前沿性。
2.论文开题
硕士研究生应在第四学期举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论证会。研究生必须按要求撰写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前人已经做出的工作、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创新观点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等。
3.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是科研攻关任务或技术开发的研究,但必须有研究生本人的独立见解和创新之处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
4.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有关事宜按照《内蒙古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等有关规定进行。
六、基本阅读文献和参考书目、学术期刊和相关网站
(一)基本阅读文献和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全集》(1—60卷),人民出版社1984~1990年版。
3.《列宁专题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列宁著作在中国》,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5. 《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李大钊全集》(1—5卷)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编》(1—6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版。
9.《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0.《斯大林选集》(上、下),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1.《布哈林文选》(上、中、下),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2.《瞿秋白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3.《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4.《周恩来选集》(上、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5.《刘少奇选集》(上、下),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6.《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7.《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89~1993年版。
18.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9. 《回忆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0. 《毛泽东年谱》(上、中、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版。
21. 《陈望道文集》(1—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2.《伯恩斯坦文选》,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3.《毛泽东早年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4.《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5.《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6.《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27. 叶卫平,《西方“列宁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
28.《回忆恩格斯》,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2年版。
30. 刘淑春、翟民刚、王丽华:《“十月”的选择——90年代国外学者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
31.《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1—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8年版。
32.《六大以来》(上、中、下),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
34.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
35. 季正矩,《列宁传》[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36. 庄福玲等著,《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
37.《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19—1924),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8. [奥]卡尔·考茨基著,王学东编,《考茨基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39.《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
40.《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1—17),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12)1997~1998年版;中共党史出版社(13—17)2007年版。
41.《中共党史口述实录》(1—3),中国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42. [美]路易斯·费希尔著,彭卓吾译,《列宁的一生》[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43.张建农、边彦军、刘敏、张素华:《毛泽东著作版本编年记事》(上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4.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5.林蕴晖:《国史扎记》,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
46.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94年版。
47.龚育之:《党史札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8.洪韵姗:《恩格斯晚年思想研究》,华中师大出版社1987年版。
49.李忠杰:《社会主义改革史》,春秋出版社1988年版。
50.俞良早:《列宁主义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1.俞良早:《列宁后期思想探要》,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2.俞良早:《邓小平理论与列宁后期思想》,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53.俞良早:《东方视域中的列宁学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54.俞良早:《马克思主义东方学》,人民出版社2011 年版。
55.彭大成:《列宁的社会主义观》,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6.邢广程:《苏联高层决策70年》(一、二分册),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57.邢广程:《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长春出版社2009年版。.
58.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9.张志忠:《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模式、理论与评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0.李慎明:《十月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61.阿明布和:《晚年陈独秀与苏联经验》,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2.丁守和、殷叙彝、张伯昭:《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3.王占仁:《共产国际、联共(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64.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回顾》,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65.韦定广:《后革命时代的文化主题》,人民出版社2011 年版。.
66.闻一:《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
67.王伟光:《社会主义通史》(1—6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68.张泽宇:《留学与革命——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联热潮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9.奚洁人、余源培:《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0.张一兵:《回到列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1.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传》(1893—1949)(上、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72.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73.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稿》(1—4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74.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5.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76.[俄]格·季诺维也夫:《列宁主义》,东方出版社1989年版。
77.[俄]娜·康·克鲁普斯卡娅:《论列宁》,三联书店1960年版。
78.[俄]娜·康·克鲁普斯卡娅:《列宁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79.[苏]B.B.茹拉普列夫主编:《布哈林》,东方出版社1992年版。
80.[南]马尔科维奇等:《国外学者论斯大林模式》,李宗禹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
81.[美]莫里斯·迈斯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张宁、陈铭康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2.[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俄罗斯史》(第7版),杨烨、卿文辉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3.[美]巴迪乌等:《重新上膛的列宁:迈向一种真理政治》,美国杜克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3.[美]弗雷德里克.C.泰韦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84. [美]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85. [俄]K·B·舍维廖夫:《中国共产党成立史》,彭宏伟、潘荣译,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86. [美]诺曼·莱文著:《辩证法内部对话》,张翼星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7. [比利时]欧内斯特·曼德尔:《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社会现实》,颜岩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88.[美]本杰明·I·史华慈著:《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陈玮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9. [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李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0. [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任文科、郑义译,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
91. [俄]鲁·格·皮霍亚著:《苏联政权史》(1945~1991),徐锦栋等译,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
92.《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3.《胡锦涛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9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95.《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96.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上、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97. [美]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98. [美] 塞繆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99.贺瑞:《列宁主义与新民主主义》,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0.姚开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1.卫兴华:《<资本论>精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02.张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04.于金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与现代观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5.汤正仁、高林英、刘旭友:《马克思主义经济演化分析史》,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版。
106.任保平:《资本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年版。
107.《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与现实》,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108.张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二)重要期刊目录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6.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9.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2.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3.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5.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6.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7.东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8.内蒙古社会科学
19.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1.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相关专题)
22.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3.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
24.社会主义研究
25.马克思主义研究
26.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
(三)相关网站
1.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http://myy.cass.cn/
2. 马克思主义学习网:http://theory.people.com.cn/
3.中国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网:http://www.cctr.net.cn/search_courseware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库:
http://www.hep.edu.cn/news/commend/wenke/liangke.htm
5.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http://www.iwep.org.cn/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简介
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一)培养目标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认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够担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
(二)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优秀者经批准可提前毕业。
二、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一)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根据我校该专业研究历史和学位点导师的研究专长,设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五四以来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两个研究方向。
(二)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五四以来中国思想史研究
本研究方向聚焦于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运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影响和占领中国思想领域的进程和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提出和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基本经验、基本规律的研究。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其它国内外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基本特征、基本经验、基本规律的研究。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跨学科课程)、补修课程和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四类。除补修课程外,各培养环节均应取得相应的学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最低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每学分对应18学时。
1.必修课程(不少于26学分)
(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7学分,由研究生处统一开设)
政治理论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外 国 语 4学分(第1、2学期,216学时)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6-9学分)
学位基础课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的重要课程,是一级学科内各专业(二级学科)研究生共同必修的课程,要有较宽的覆盖面,应按一级学科设置。每个一级学科应开设2-3门学位基础课(含一门研究方法类课程),每门学位基础课一般为54学时,计3学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问题与方法论 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
(3)学位专业课(9-12学分)
学位专业课是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系统专门知识的基本课程,应按二级学科的要求设置。每个二级学科应开设3—4门专业课。每门学位专业课一般为54学时,计3学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3学分(第2学期, 54学时)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 3学分 (第2学期, 54学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学分 (第3学期, 54学时)
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著作选读 3学分 (第2学期, 54学时)
(4)论文写作指导课 1学分(第2学期,18学时)
2.选修课程(6学分)
选修课是供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及相应能力培养而设置的课程。除设置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外,还应指定性选修1门学术规范与道德教育课程和1门专业外语。每门选修课一般为18或36学时,计1或2学分。
3.补修课程
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根据专业需要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2门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应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并进行考核。补修课程及格或合格即可,不计学分,但成绩要记入档案并注明“本科”字样。
4.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4学分)
(1)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 2学分
(2)科研活动 1学分
(3)学术活动 1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一般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倡研讨式教学,要特别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方式
1.中期考核。考核面向全体研究生,考核办法参照《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中关于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执行。按照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如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取得相应学分,且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考核合格,认定为中期考核合格,方可进入硕士论文撰写阶段;对少数学习成绩差或缺乏科研能力的,或思想品德不合格的,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做出中止学习或延期毕业的决定。
2.课程考核。研究生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具体可采用笔试或口试、闭卷或开卷、撰写论文、完成项目等形式进行。除实习、实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可采用考查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都要进行考试。研究生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文献阅读、课堂讨论、作业等)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考试成绩未达到75分者(公共学位课除外),该门课程须重修。学位课程两次重修仍未通过者,取消其申请学位资格。考查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记,成绩合格者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成绩不合格者无学分。
(三)其他培养环节考核
以下各学分只有在研究生按照实际要求完成规定的各项内容后才能取得学分,未全部完成或完成情况未达到标准则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评分等级分为四档:A.90-100分:完成情况优秀;B.80—89分:完成情况良好;C.70—79:完成情况一般;D.60—69:部分完成。
1.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考核
课程代码:17S030503601
学分:2学分
学时:36学时
开课学期:1-6学期
课程组成部分:
(1)教学技能大赛。每年秋季学期由学院统一开展,研究生导师要对研究生进行辅导。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一次,研二学生必须参加。推荐优秀学生加入教师宣讲团团队。每年的比赛不参赛的学也必须参加观摩。
(2)公务员模拟面试大赛。每年春季学期由学院统一开展,研究生导师要对研究生进行辅导。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一次比赛,研二学生必须参加。每年的比赛不参赛的学也必须参加观摩。
(3)社会实践活动。该活动需由学生工作办公室相关老师签字确认。
1)参加学院组织的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红色文化基地,实践学习。学生可担任基地解说员。学生在基地开展研究,进行红色资料汇编,论文创作。
2)参加1次寒、暑期“三下乡”志愿者活动。
3)参加学院组织的社区服务团活动,与社区、社会机构达成合作,或者定期参加社会服务,如敬老院、孤儿院等社区服务工作。
4)参加1次社会调研或田野调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把专业理论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起来,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社会实践调查。
(4)教育实习。
1)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在本人导师的本科教学班听课5次。
2)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导师在场指导下为本科生讲授2-3次课程;每次时间为15分钟左右。研究生必须上交讲课教案,上课前由导师审查签字、学位点点长签字确认。
以上内容由研究生导师按学生参加活动的实际情况评定成绩。
2.科研活动考核
课程名称:科研活动
课程代码:17S030503701
学分:1学分
学时:18学时
开课学期:1-6学期
课程组成部分:
(1)研究生在一年级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必须撰写一篇3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
(2)研究生在二年级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必须撰写一篇4000-5000字以上的专业论文,要求查重率低于20%。
(3)研究生在读期间应至少参加1次学院开展的“马上学习之研究生论坛”。同时要求以文入会(研一学生除外)。
(4)研究生根据学校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在第1—6学期内至少发表1篇本专业学术论文。(学术期刊包括: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北大中文核心;省级社科院刊物;社科联刊物;各大学学报等。)该项最终得分按照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刊物级别来确定。
(5)研究生在读期间应至少参与1项导师课题或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申请课题1项。
以上内容由研究生学位点负责人根据研究生完成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和学分,研究生有自主科研立项的,科研活动考核得分应考虑给予优秀档。
3.学术活动考核
课程代码:17S030503801
学分:1学分
学时:18学时
开课学期:1-6学期
课程组成部分:
(1)读书交流研讨会。要求研究生每月阅读1本专业书,每学期完成4本专业书籍的阅读,每学期参加1次读书分享会,研究生在第1—3学期期间要完成共计12本书的阅读量。
(2)学术报告会。要求每位研究生每学期至少应参加2次以上的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会,考勤计入学术活动成绩。
(3)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与导师外出参加至少1次学术研讨会。
以上内容的考核由学位点负责人根据研究生的实际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和学分。
4论文写作指导
课程代码:18S000000401
学分:1学分
学时:18学时
开课学期:2学期
课程组成部分:
(1)如何选题(4节课),上课教师阿荣
(2)如何写作绪论(4节课)上课教师李春晖
(3)如何写作正文(4节课)上课教师齐百顺
(4)论文写作规范(4节课)上课教师麻海山
(5)实践环节(2节课)以上四位老师分工指导
马克思主义学院决定按一级学科开设该门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全部学生一起上该课程。
5.学术规范与道德教育
课程代码:17S000000401
学分:1学分
学时:18学时
开课学期:3学期
课程组成部分:
(1) 学术研究规范。主要涉及学术研究的具体规则,如文献的合理使用规则,引证标注规则,立论阐述的逻辑规则等。
(2) 恪守学术道德,弘扬学术诚信。主要研究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相关的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以帮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潜心钻研的治学态度和风范。
(3)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规范制度。主要涉及教育部、学校等部门对学术研究规范的相关规定与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意见。
(4) 论文发表规范。主要从学术期刊的视角深入剖析如何规范地完成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
(5) 实践操作。结合前述理论讲授进行实践训练。
由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决定按该课程的开设,最终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给予综合评定。
五、学位论文的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其质量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毕业和授予学位的主要依据。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阶段,一般至少用一年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不计学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足够的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方向的历史和现状,结合本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研究题目。选题要力求体现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先进性、开拓性和前沿性。
2.论文开题
硕士研究生应在第四学期举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论证会。研究生必须按要求撰写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前人已经做出的工作、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创新观点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等。
3.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是科研攻关任务或技术开发的研究,但必须有研究生本人的独立见解和创新之处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
4.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有关事宜按照《内蒙古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等有关规定进行。
六、基本阅读文献
(一)基本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
2.《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三版。
3.《斯大林全集》(1—1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一版。
4.《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
5.《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第一版。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8年第一版。
7.《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89—1993年版。
8.《陈云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
9.《刘小奇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1、1985年版。
10.《周恩来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版。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交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
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三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5月第一版。
1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有关政治学方面的著述)商务印书馆出版。
14.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编:《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5.《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1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20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998年版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7卷),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2009年版。
18.《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1-18)
19.《毛泽东传》(1893-1949、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2003第一版。
20.《毛泽东年谱》(上、中、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21.《刘少奇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22.《周恩来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23.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
24.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
25.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
26.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27.赛航、金海苏德毕力格:《民国内蒙古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28.曹永年主编;肖瑞玲、于永副主编《内蒙古通史》第四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29.《蒙古民族通史》(1—5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30.郝维民、齐木德道尔吉主编:《内蒙古通史纲要》,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31.达力扎布编著:《蒙古史纲要》,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二)基本期刊
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有如下期刊: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A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论丛》(D1)、《毛泽东思想》(A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3)、《国际政治》(D7)、《中国外交》(D6)、《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F13)、《民族问题研究》(D5)、《社会科学总论》(C1)、《政治学》(D0)、《中国政治》(D4)。
2.《新华文摘》
3.《中国社会科学研究》
4.《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5.《当代中国史研究》
6.《党的文献》
7.《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文摘》
8.《中共党史研究》
9.《马克思主义研究》
10.《党史研究》
11.《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12.《科学社会主义》
13.《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14.《社会主义研究》
15.《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问题》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三)相关学习网站
1.马克思主义研究网,网址:http://myy.cass.cn
2.毛泽东思想网,网址:http://www.mzdthought.com
3.毛泽东思想研究,网址:http://www.mzdsx.com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网,网址:http://www.dxpllyj.net.cn/
5.近代中国研究,网址:http://jds.cass.cn/
6.中国历史网,网址:http://www.ls5000.com/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系方式
电话:0471-4392458传真:0471-4392458
E-mail:mlb@imnu.edu.cn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在1952年建校时原政治教研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54年称马列主义教研室,1959年在马列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政治教育系。1962年政教系与历史系合并,马列主义教研室单设建制。1963年政史系又分为政教系和历史系,马列主义教研室又并入政教系。“文革”期间,教学工作中断。1971年,工农兵学员入校后,又恢复了马列主义教研室建制,并开展起了教研活动。1986年原德育教研室并入马列主义教研室,同时改称马列主义教学研究部,下设教研室。1993年原思想政治教研部并入马列主义教研部,并成立党总支委员会。2000年内蒙古教育学院并入内蒙古师范大学时,两校马列主义教研室(部)合并。2006年11月24日在教研部基础上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成立的首家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校二级学院,下设院务办公室和教务办公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民族理论教研室、国际问题教研室等6个教研室。内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所、人才科学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学院设有党总支委员会,下设3个教工党支部和1个研究生党支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者全校本科生蒙汉语授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部教学任务,负责全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安排和部分教学任务。根据国家教育部和内蒙古自治区确定的课程方案,本科生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势与政策”等6门课。
在现有6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校级精品课程。
为了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大教师积极开展了教学研究活动。2005以来,学院承担了各类教学研究项目18项,其中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4项,教育厅项目3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1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4项成果获一等奖,8项成果获二等奖。有1人次获得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能手奖,1人次荣获全区高校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获得校级中青年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8人次。1人被评为全区高校“教坛新秀”。学院教师主编全区高校蒙汉文统编教材10余部。
1996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马列主义教研部)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硕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开始招生。之后经过国家学位点调整,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的建设。3个二级学科专业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建设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内蒙古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内蒙古近现代社会问题研究、中国民族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族际政治与民族地区民主法制建设等7个研究方向。学院在读研究生48人。硕士生导师14名。
2005年以来,我院教师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31篇,出版学术著作12部。主持和完成各级科研项目59项,其中,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10项自治区规划项目;15项教育厅项目;30余项校级项目。有8项科研成果获内蒙古自治区科研和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6项成果获三等奖,另有36项成果获得教育厅和校级各类教学科研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教职工39名,专职蒙汉语授课教师37人,专职教师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和助教18人。获得博士学位5名,在读博士4名。4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中共党员占全体专任教师的90%。
2005年以来,学院教师有5人获学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光荣称号,1人获得“管理育人”称号;3人获爱岗敬业女教师称号,10人获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人获优秀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2011年,学院被评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不动摇,广大教师将一如既往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系电话
4392458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4学硕研招目录
003马克思主义学院 | |||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 5 | ||
_01中国民族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03民族学 ④809中国民族概况 |
只招收具有学士学位的考生 | |
_02族际政治与民族地区民主法制建设 | |||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8 | ||
_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④80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只招收具有学士学位的考生 | |
_0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建设 | |||
_03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 | |||
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3 | ||
_01内蒙古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3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④80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只招收具有学士学位的考生 | |
_02内蒙古近现代史社会基本问题研究 |
添加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内蒙古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内蒙古师范大学报录比、内蒙古师范大学考研群、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内蒙古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内蒙古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内蒙古师范大学排名、内蒙古师范大学保研、内蒙古师范大学公众号、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内蒙古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