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学姐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一 、院系简介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是华北电力大学下设的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为主的二级学院。学院始建于1958年,原为北京电力学院政治理论教学部,历经搬迁、调整、合并、发展,先后称为马列主义教学部、基础部、社科部,1994年更名为社科系,后又更名为法政系。2003年学校正式成立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学院本部设在北京,在保定校区分设法政系。
  二、 硕士招生专业介绍
  1、030106 诉讼法学
  研究领域:包括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证据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主要研究诉讼法和证据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以及司法改革和诉讼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培养目标:通过本方向的培养,毕业生能够熟悉和掌握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及我国现行诉讼法制度,对国内有关诉讼法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外国诉讼法有一定的了解。具备独立承担公、检、法、司等单位法律事务工作及进行法学研究、法学教育,以及其他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学习要求:学生需完成下列课程的学习,《民法专题研究》、《刑法专题研究》、《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比较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比较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证据法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专题研究》等。
     主要研究方向:
  (1)民事诉讼法:以我国《民事诉讼法》为中心,研究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探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改革,以求有效解决我国的民事纠纷;
  (2)刑事诉讼法:以《刑事诉讼法》为中心,研究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原理、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及司法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2、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研究领域:本方向重点研究领域包括:(1)环境法基本理论研究。主要从事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与法律责任研究。(2)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主要包 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废物与危险物质管理等法律制度研究。(3)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研究。主要包括土地、水和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问题研究。(4)国际环境法律制度研究。主要包括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气候变化法律制度和国际能源法律制度等。(5)比较环境法律制度研究。主要包 括美国、日本和欧盟等西方国家以及印度、巴西等新经济体国家的环境法治的比较研究。(6)军事环境法律制度研究。
  培养目标:通过本方向的培养,毕业生能够熟悉和掌握我国环境立法体系和立法内容,对主要资源保护法、主要污染防治法能做到活学活用。熟悉国际环境法、海洋 环境及大气环境保护及相关条约的相关规定。具备独立承担公检法司等单位、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环保公益组织、大型企业等单位法律事务工作能力。
  学习要求:学生需完成下列课程的学习,《环境法总论》、《比较环境法》、《国际环境法》、《资源保护法》、《污染防治法专题》、《国际经济争端解决》、《国际经济法前沿问题研究》、《能源法前沿问题》等。
  主要研究方向:
  (1)中国环境法:侧重国内资源保护法及环境法;
  (2)国际环境法:侧重国际环境法及海洋、大气及国际条约。
  3、030109  国际法学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法和国际能源法两个方面。前者侧重于国际经济法,主要突出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与金融法、国际商事争端解决。后者侧重研究国际能源法及其主要分支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努力推进国际能源法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培养目标:通过本方向的培养,毕业生能够熟悉和掌握国际经济法、国际能源法的主要内容及国际规则,熟悉WTO争端解决机制,具备承担外事、海关或者大型国际和海外企业从事涉外法律事务工作的能力。
  学习要求:学生需完成下列课程的学习,《国际法专题研究》、《国际经济法前沿问题研究》、《国际投资法专题研究》、《国际贸易法专题研究》、《能源政策》、《能源监管》、《中国能源法》、《外国能源法》等。
  主要研究方向:
  (1)国际经济法:侧重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及国际经济争端解决;
  (2)国际能源法:侧重能源法及国际能源法,学习各国经验,加强国内能源监管及妥善处理国际能源纠纷。
  4、120401 行政管理
  研究领域: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专题、西方行政管理专题、西方国家行政管理比较研究、组织理论研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非政府组织管理与行业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优良的品质和严谨的学风,深入掌握行政管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学术素养良好。成为能独立从事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政管理教学和科研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学习要求: 学生需完成下列课程的学习,《公共管理学》、《比较政府与政治》、《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政治学前沿》、《公共经济学》、《行政法》、《社会保障与社会救济》、《公共组织学》、《非政府组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用事业管理专题》、《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管理》、《能源管理体制研究》等。
  主要研究方向:
  (1)政府管理:本方向围绕政府的组织结构、功能和管理体制等核心问题,着眼于政府职能与机构设置、行政改革与发展、政府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的原理和方法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强化在政府预算与收支的制度规范、府际财政关系、社会性规制比较研究、能源及电力规制等领域形成的研究特色。
  (2)公共政策分析:本方向以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公共政策理论研究人才和掌握政策分析的理论、工具和方法的实践型政策分析人才为目的,研究国内外公共政策理论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利用所学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研究社会政策、社会福利行政等内容;研究教育政策以及高校内部的管理制度创新等问题;同时本方向也围绕能源战略与政策(侧重能源安全与应急机制、节能与环境保护)、部门公共政策(如电力产业政策)等进行实证分析。
  (3)非政府组织与行业管理:本方向以构建合理的社会治理结构,推进社会建设为目标,研究非政府组织相关理论和实践,重点研究行业协会/商会、社会企业、社团等社会组织的管理运作与创新发展,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功能及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发展等理论与实践;同时立足于行业办学的特点,研究非政府组织在电力行业管理中的角色与功能,进一步拓展到其他行业管理,探索科学合理的行业管理体制之构建。
  5、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研究领域:能源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价;大学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研究。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优良的品质和严谨的学风,能系统、熟练掌握较深厚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具有从事教育领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具有较强的教育管理实际工作能力,并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的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级人才。本专业培养学生胜任教育部门、社会事业部门、科研机构关于各类教育问题的政策研究和组织管理工作,能在高校从事有关的教学、科研工作,还能胜任政府行政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
  学习要求:学生需完成下列课程的学习,《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现代大学组织》、《大学学科建设》、《高等教育评估》、《能源教育专题》、《现代大学制度》、《高等教育原理》等。
  主要研究方向:
  (1)能源教育:本方向在能源教育研究方面具有填补国内空白的学术意义。学术带头人吴志功教授率先从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加强我国能源教育的思路,依照国际能源教育的经验,为我国实施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开拓了一条教育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应。该研究团队以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和能源教育研究所为依托,承担了国家能源委员会(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美国能源基金会、教育部等多项能源发展课题,发表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2)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价:本方向在高等教育管理和评价方面有着鲜明的特色。教育评价即是保障高等教育发展的手段,也是其发展动力。研究所围绕高等教育管理和评价创新,研究团队取得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现状分析与发展预测》、《高等教育评价的教育性视角》、《大学教学评价范式的困境与现实问题思考》、《教学评估:大学责任理念的凝练与强化》、《价值冲突与大学教学评价的现实思考》、《大学教学评价的教育性视角解析》、《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分析》等成果。
  (3)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本方向在学科建设研究和研究生教育评价方面有着鲜明的特色,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研究生教育站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核心和龙头,二者互补互促,极大地推动了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本研究方向主要探索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的主要规律,中外大学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经验,以及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的评价体制和机制。
  6、120404  社会保障
  研究领域:社会保障学科以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为学科基础,使用上述学科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保障相关问题,发现和总结社会保障相关领域的知识规律,从而形成包括劳动就业、工资薪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体系。社会保障学科研究范围主要涉及如下方面:劳动就业及失业问题,工资薪酬体系,社会保险体系(主要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社会福利体系与政策,人力资本与劳动力再生产,社会救助体系特别是低保制度,社会优抚制度,社会保障政策与法律体系,社会保障与公共再分配,社会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优良的品质和严谨的学风,能系统、熟练掌握较深厚的社会保障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具有从事社会保障领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保障工作的组织、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并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的社会保障高级人才。本专业培养学生胜任劳动管理部门、 社会保障部门、科研机构关于各类社会保障的政策研究和组织管理工作,能在高校从事有关的教学、科研工作,还能胜任政府行政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工作。
  学习要求:学生需完成下列课程的学习,《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社会保障前沿问题研究》、《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医疗保障专题》、《养老保障专题》、《公共政策》等。
  主要研究方向:
  (1)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处于新旧交替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设立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方向对促进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意义。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方向主要是围绕社会保障及相关问题,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专业知识,吸收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对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基本命题、主要制度和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总结规律和经验为改进和完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提供建议与决策支持。围绕该研究方向,我校教师主要进行了五个方面的特色研究,包括社会保障基本理论、中国社会保障政策与制度、医疗和养老保险、贫困与社会救助、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2)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方向主要学习福利思潮与理论研究的方法论、福利思潮与理论的历史脉络、国内外的理论思潮与理论流派、福利政策模式与制度设计,以及社会学、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是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方法与专业理论在社会福利与服务保障方面的应用。该方向理论与实践并重,既注重专业理论素养培养,也注重专业方法和技能的应用。围绕该研究方向,我校在西方福利制度与改革、中国福利制度转型与改革、养老福利体系、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3)劳动就业与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就业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主要基于劳动经济学、劳动社会学、薪酬管理、劳动保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主要围绕失业治理、就业促进、人力资本与劳动力再生产、工资薪酬、劳动保险与福利、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等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围绕该研究方向,我校已在工资薪酬设计、劳动保险与福利、人力资源管理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邮编:102206 电话:010-61773360 61773364 E-mail: rwxy@ncepu.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北农路2号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学院简介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是一所综合性学院,设有法学类方向招生的法学专业,以及公共管理类方向招生的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工作、广告学、汉语言文学等5个专业。学院拥有1个能源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法学与公共管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以及1个诉讼法省级重点学科。此外,学院还拥有国内唯一1个以能源发展为研究对象的省部级文科研究基地——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以及1个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与华北电力大学共建的社会工作与社会法治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17人,副教授43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21人,教师中获博士学位比例达62%。学院充分利用人文社科基地的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组建科研团队,搭建平台,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学院着力加强师生科研能力提升,近5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北京社科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等项目近100项,纵横向经费累计达到5000余万元,出版专著70余部,出版教材近20部,发表学术论文近500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项,向有关部门积极提交研究成果,成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司法部、民政部、北京市市委市政府、河北省省委省政府等部门的认可或采纳。学院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培养方向,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力能源行业、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法律科学教研室
 
周凤翱
作者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9-12-05
 
周凤翱现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能源资源环境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能源法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能源法专家(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聘任);曾任原子能法立法专家组副组长,能源法起草组四位常驻专家之一,《电力法》、《煤炭法》、核电管理条例、海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等立法专家组常驻专家;“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市在电力大学设立的省部级能源软科学研究平台)主任。多次担任司法部、国家能源局、北京市自...
 
李喜蕊
作者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9-12-05
 
李喜蕊,美国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200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获得硕士学位,200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1至2013年在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
 
沈磊
作者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9-12-03
 
沈 磊,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法学教研室书记、副主任,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研究员,北京法律谈判研究会理事,英国法律学者协会(SLS)会员、英国及爱尔兰法律、教育及技术联合会(BILETA)会员。
 
蔡恒
作者 $article.author    2017-04-18
 
蔡恒,男,汉族,1973年生,湖南新化人,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硕士,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法学副教授,浙江阳光时代(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
 
方仲炳
作者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9-12-03
 
方仲炳 ,1964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罗田县,汉族 ,199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力企业法律事务中心主任,法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赵旭光
作者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9-12-05
 
赵旭光,男,汉族,1979年生,山东蓬莱人,法学博士。现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人文学院法律硕士研究中心副主任,廉政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理事、北京法律谈判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华北电力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2013.09-2016.09)。
 
赵保庆
作者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9-12-05
 
赵保庆,1964年12月出生,河南省固始县人,汉族,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会员,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论著部主管。200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7-2008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纽约佩斯大学法学院从事能源法的研究工作。2011年受意大利环境、领土与海洋部资助赴意大利威尼斯国际大学参加“生态管理:战略与政策”高级培训班的学习并获得结业证书。
 
杨卫东
作者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9-12-05
 
杨卫东,1970年出生,湖南常德人,回族,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WTO事务中心研究部主任,2003年底调入华北电力大学,2009-2010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华盛顿法学院访学。
 
王学棉
作者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9-12-05
 
王学棉,男,汉族,教授,中共党员,北京市圣运律师事务所律师,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民事诉讼法方向),美国纽约福特汉姆 (Fordham)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9.8-2010.8),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律协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立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第十届“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王书生
作者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9-12-05
 
王书生,男,汉族,1971年生,安徽砀山人,主要讲授电力法、税法,副教授,兼职律师。
 
王仕平
作者 $article.author    2016-05-07
 
王仕平,男,汉族,讲师,法学硕士,北京同创律师事务所律师,主要讲授房地产法、经济法、创业法律实务等课程。
 
王春波
作者 $article.author    2016-05-07
 
王春波,1963年12月出生,北京市人,汉族,法学学士,副教授。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分校,获法学学士学位。北京市金石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刘玉红
作者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9-12-05
 
刘玉红,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律师,昌平区第一届法学会理事。曾担任法学支部书记、法学教研室主任。1997-2003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习,2000年获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3年7月到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从事法学教学科研工作。工作期间以独著或合著形式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多部教材的编写工作,以主研人员身份参与课题多项。主要承担民法总论、物权法、婚姻家庭继承...
 
刘晓东
作者 $article.author    2016-05-07
 
刘晓东,男,汉族,山东费县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市维京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法律诊所主任。
 
李英
作者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9-12-05
 
李英,女,1965年10月出生,北京市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国际法学教授。
 
李红枫
作者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9-12-05
 
李红枫,女,汉族,1977年生,内蒙包头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何晖
作者 $article.author    2016-05-07
 
何晖,男,汉族,河北蠡县人,中共党员,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中外法律文化比较研究。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
 
郭堃
作者 $article.author    2016-05-07
 
郭堃,华北电力大学讲师。199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调入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工作期间以独著或合著形式发表论文近十篇,承担省部级课题一项,以主研人员身份参与课题多项。主要承担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等本科教学工作。
 
付荣
作者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9-12-03
 
付荣,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200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法。同年进入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从事教学工作,讲授国际经济法本科专业课、研究生WTO 法专题和国际经济争端解决专题课程。工作期间以独著或合著形式发表论文十余篇,个人专著一部,以主研人员身份参与课题多项。
 
杜波
作者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9-12-03
 
杜波,女,汉族,1964年生,广东茂名人,中共党员,法学教研室教授、硕士生导师。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
 
一、历史回顾与学科展望
 
华北电力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始于1994年。行政管理专业1994年开始招生,2006年获得行政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得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PA)授予权。该学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2人,硕士生导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形成了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我校公共管理学科开始办学至今,始终坚持立足电力系统,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方针,为电力系统和社会培养了大批本科和硕士毕业的专门人才,在电力系统和社会中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   根据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发布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2007-2008),我校行政管理专业评定等级是B+,位于全国27名,2008-2009《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我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排名跃升为全国第15名。
 
二、学科特色
 
华北电力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成了政府管理与改革和社会治理、能源教育与管理、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等几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1.政府管理与改革和社会治理方向。该方向首先围绕服务型政府构建、行政改革与发展、政府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的原理和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服务型政府的能源监管职能和能源政策的研究。其次,该方向以政府改革、构建合理的社会治理结构、推进社会建设为目标,研究政府改革、非政府组织相关理论和实践,重点研究行业协会/商会、社会企业、社团等社会组织的管理运作与创新发展的研究。
2.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其特色主要体现为:(1)以比较教育研究为基础,坚持教育研究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加强了国际国内能源教育研究,为中国实施节能减排战略提供智力支持;(2)以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为依托,以高等工程教育比较为特色,致力于中国产业结构现代化和整体优化过程中的高等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3)以大学理念、办学特色等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为基点,以大学管理和评价为标准,加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的大学发展规律和大学评价标准和大学人文教育的研究。
3.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方向。其特色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重视社会保险精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方面的研究;(2)重视贫困问题及相关社会救助政策研究(3)重视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三、科研成果
 
公共管理学科科研非常活跃近五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民政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以及其他部委和企业委托项目60余项,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260余篇,其中CSSCI期刊发编论文50余篇
政府管理与改革和社会治理研究方向承担国家社科基金3项,电监会、教育部、民政部、北京市等15项省部级课题。形成了“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及其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论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政府责任”,“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的政府责任”。强化社会性规制比较研究、能源及电力规制等领域的研究特色,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如 “我国电力产为结构与国民经济关联研究”,“国家电网公司危机管理研究”等成果。《政府改革与制度创新:以北京市为例》获得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朱小红的研究成果“发达国家社会组织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及其启示”获得民政部研究成果二等奖
能源教育与管理方向的研究围绕能源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和评价创新开展了具有特色的研究,为我国实施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应。该研究团队以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和能源教育研究所为依托,承担了国家能源委员会(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美国能源基金会、教育部等多项能源发展课题。因华北电力大学的能源法和能源教育研究的突出成绩,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办将“中国能源法国际研讨会”和“中国农村能源发展国际研讨会”交由华北电力大学承办,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在社会保障研究方向,该学科方向涌现出了姚建平和胡宏伟等青年学者,他们的科研成果在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姚建平博士主要开展了“转型时期中国城镇亚贫困及其相关社会政策研究”(国家社会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参与了“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香港政府项目)、“流浪儿童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央综治委项目)等,参与编撰《社会保障职位实训教程》(国家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中国流浪儿童研究报告》等教材或研究报告。
 
四、人才培养
 
在公共管理硕士点招生以来始终坚持和恪守教学和科研为电力行业和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服务的基本宗旨和目标,培养的公共管理研究生中有不少已经成为国内电力行业和国家机关的中层管理干部和高校教学科研骨干。我校毕业生李水金在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负责MPA中心的管理工作,李文钊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作,胡萍在国家电网公司英大财险人力资源部工作,邢学成在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人事处工作,戚坚军、靖仕寅在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处,还有一批研究生已经成为海南电网的中坚力量。
 
五、社会服务
 
华北电力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教学科研为人才培养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在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和发展中十分重视特色研究和为电力行业发展和政府部门决策服务的方向,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电力产业竞争与管制理论研究”,“我国电力产为结构与国民经济关联研究”,“国家电网公司危机管理研究”等成果成为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和国家电网公司决策的重要参考。朱晓红教授的关于非政府组织和社会企业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其研究成果“社会组织人事管理政策研究”为民政部采纳,作为社会组织人事管理的重要文件,朱晓红本人也被民政部民间组织局聘为咨询专家。王伟博士提出的将能源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系列已经在“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得到采纳。姚建平博士近年来尤其重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亚贫困问题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亚贫困的概念,其研究成果受到民政部的高度重视,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所采纳。

华北电力大学法学学科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法学学科简介
一、学科简况
华北电力大学法学学科于1994年经原国家电力部批准设立。2006年获得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11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2012年,诉讼法学入选河北省重点学科。学科点拥有专职教师25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4名,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名,拥有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学科点教师中有7人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有7人在各级学会担任理事以上学术职务,其中周凤翱教授担任中国法学会能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学科点设有校级研究平台“法学研究所”、“能源资源环境法律研究中心”、 “能源法研究所”、 “电力企业法律实务中心”、“电力立法研究中心”、“廉政研究中心”等6个院级研究平台。北京市依托本学科点设立的“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是全国首家开展能源决策研究的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科点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课题3项,UNDP等国际组织、美国能源基金会等国外机构、司法部重点课题等省部级课题、横向课题127项,项目经费1120余万元;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发表CSSCI刊源论文一百余篇。
二、学科定位与目标
(一)学科定位
华北电力大学法学学科以优势学科诉讼法学和特色学科能源法学为龙头,以国际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为支撑,依托学校的“大电力”学科体系,建设主流研究扎实、特色研究领先,能够服务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法学学科。
(二)发展目标
法学学科将继续集中力量发展诉讼法等传统学科,同时兼顾能源法、电力法等特色学科,协同创新、共同发展。适应依法治国战略需求,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和司法改革研究为重点,建设国内有影响的诉讼法学;应对能源全球治理的挑战,以能源立法研究为主线,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能源法学。提升整个法学学科对国家相关立法、司法以及对能源电力行业的理论研究水平、人才培养水平和法律服务水平,促进法学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学科特色
法学学科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强主流、创特色、倡交叉、争一流”,加快法学学科建设,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建成优势鲜明、特色突出、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
(一)行业背景、特色鲜明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以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大学,这为法学学科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学术资源,加强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交叉和融合,拓展特色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法学学科与国家能源局等政府能源主管部门、中国国电集团等能源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理论和实务的结合与贯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四年来,学科承担国家能源局、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国电集团等能源电力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课题26项,承担培训任务17项、4000余人次。
(二)特色研究融入主流、主流研究重点突出
一方面,结合学校电力能源办学特色和优势,强化能源法学特色研究,周凤翱教授领衔的能源法团队,在能源法学领域融入主流研究,在能源立法、能源司法、环境与能源执法等方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已然成为我国能源立法研究不可或缺的重镇。另一方面,坚持法学主流研究,以王学棉教授领军的诉讼法等传统法学学科,重点攻坚司法改革、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成绩突出,已然成为主流法学研究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
四、人才培养目标
法学学科以“夯实基础、突出能力、注重创新、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指导思想,致力于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法学专业知识,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具有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掌握本学科内坚实的基础性知识、专业性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法律实务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养成良好的法律职业伦理,能够恪守学术规范、崇尚学术道德;熟练掌握法学研究所需的基本研究方法,具备获取知识的良好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功底,同时精通诉讼法、能源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保护法、民商法,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法学专门人才。
五、学科方向设置
(一)诉讼法学
(二)国际经济法学
(三)国际能源法学
(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五)民商法与经济法学
六、国内外影响
(一)智库服务成果突出,国际交流成果显著。
多年来,华北电力大学法学学科夯实科研基础、鼓励学术交流、加强社会服务,影响力逐步扩大。30余项课题研究成果被中宣部、最高人民法院、国家能源局、国务院国资委、河北省委、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等采纳或受到主要领导批示。学科点邀请国际气候变化与能源法律政策研究领域知名学者、美国纽约大学Shakeel Kazmi教授为研究生主讲“美国可再生能源法律与政策”课程;全球第六大律师事务所英国CMS金马伦麦坚拿律师事务所与学科开展高端法律服务战略合作,华北电力大学法学学科已经开始走向世界。
(二)传统诉讼法学学科优势明显,影响逐步扩大。
在传统学科领域,诉讼法学科学为河北省重点学科,在河北省居于领军位置。诉讼法学团队先后获得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保定市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第三届河北法治论坛一等奖;中央政法委、中国法学会优秀奖;河北省法学会2014年度法学研究课题一等奖;中国法学会三等奖3项。王学棉教授领衔的诉讼法学教学团队是华北电力大学重点教学团队支持对象,团队成功申报华北电力大学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生活中的纠纷与解决”,并正在承担建设国家级精品慕课的制作任务。
(三)特色能源法学科国内领先,行业内高度认可。
在特色学科领域,能源法学理论研究水平与立法实践成果居于国内先进水平,提出的许多立法建议与意见得到了有关立法机关的肯定与采纳,已在立法、司法、行政部门、法学界、企业界得到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周凤翱教授兼任中国能源法研究会副会长,先后担任《原子能法(草案)》立法工作专家组副组长、《电力法》等法律修改立法专家,其所领衔的团队承担了《能源法(送审稿)》的修改工作,工作成果获得了国家能源局领导的高度肯定。团队研究成果分获2013、2014年度“能源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07年4月和11月,能源法团队负责策划、组织并承办了“中国能源法国际研讨会”(由国家能源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务院法制办主办)和“中国农村能源发展国际研讨会”(由国家能源办主办),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曾培炎、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以及国内外能源主要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两次研讨会在国内外影响巨大,奠定了华北电力大学在能源法领域的领先地位。
邮编:102206 电话:010-61773360 61773364 E-mail: rwxy@ncepu.edu.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北农路2号 简介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是一所综合性学院,设有法学类方向招生的法学专业,以及公共管理类方向招生的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工作、广告学、汉语言文学等5个专业。学院拥有1个能源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法学与公共管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以及1个诉讼法省级重点学科。此外,学院还拥有国内唯一1个以能源发展为研究对象的省部级文科研究基地——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以及1个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与华北电力大学共建的社会工作与社会法治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17人,副教授43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21人,教师中获博士学位比例达62%。学院充分利用人文社科基地的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组建科研团队,搭建平台,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学院着力加强师生科研能力提升,近5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北京社科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等项目近100项,纵横向经费累计达到5000余万元,出版专著70余部,出版教材近20部,发表学术论文近500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项,向有关部门积极提交研究成果,成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司法部、民政部、北京市市委市政府、河北省省委省政府等部门的认可或采纳。学院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培养方向,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力能源行业、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地址:华电一校区教四楼223室
联系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北大街619号      邮政编码:071003
联系电话:0312-7522636,0312-7522405(传真)
研究生院网址:http://202.206.217.109/
华电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导介绍:刘向晖
  一、个人基本情况
  刘向晖,女,汉族,1972年生,河北抚宁人,中共党员;
  公共管理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
  二、学习经历
  1991-1995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法学学士(政治学专业)
  1995-1998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法学硕士(政治学理论专业)
  2003-200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法学博士(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
  2004-2005 美国哈佛大学 访问学者(政府理论方向)
  三、工作经历
  1998年7月至今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 
  四、开设的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本科生:公共政策分析、比较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公务员制度、行政管理案例分析、国外政府管制体制、行政文化、地方政府学、公共关系学、社交礼仪、公共行政专业英语、文秘专业英语
  研究生:国外政府与政治、政府管制体制
  五、主要研究方向
  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经济与政府规制、比较政府与政治
  六、主要科研成果
  (一)论文
  1、《对西方理想主义政治观的理性思考》,独撰,《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01
  收入《中国发展与西部开发社科文献III》,中国发展与西部开发社科文献办,2002.06
  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主持的大型理论文集《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献·从严治党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
  2、《重新发现西方理想主义政治观的价值精神》,《大连干部学刊》,第1作者,2006.06
  3、《尊重和保护少数:民主的内在原则》,《大连干部学刊》,独撰,2008.12
  4、《规制改革与政府规制角色变迁:日韩经验及启示》,《社科研究》,独撰,2007.01
  5、《中韩行政革新路径选择比较》,《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作者,2006.03
  6、《改革政府:中日韩经验绩效比较》,《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独撰, 2007.09
  7、《中、日、韩规制改革比较》,《江汉论坛》,独撰,2005.12
  8、《改革政府:中日韩三国样本分析》,《江汉论坛》,第1作者,2006.05
  9、《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德治思想综述》,《探索》,独撰,2007.11
  10、《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基本特征解读》,《求实》,独撰,2005.11
  11、《论政治合法性的创建与维护》,《求实》,独撰,2006.11
  12、《当代美国利益集团政治析论》,《理念与现实》,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纳入性别观点》,《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作者,2002.04
  14、《管理中的正义标准》,《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作者,2002.04
  15、《高等教育对施教者的素质要求》,《理念与现实》,独撰,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6、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The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on Political Science Stud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ncient and Medieval Philosophy", Fordham University, U.S.A., 2004.10
  17、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Respecting and Preserving Minorities: An Intrinsic Principle of Democracy","Is Democracy Working?", the 20th Worl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IPSA), Japan, 2006.07
  (二)专著及编著
  1、《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9》,参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WTO与中国政府管理》,参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三)教材
  1、《公共管理案例教程》,副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2、《电力公共关系案例评析》,副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版
  3、《公关员指导》,副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
  4、《电力公共关系学》,参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版
  5、《电力公共关系手册》,参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版
  6、《公关员》(高级),参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版
  7、《公关员》(中级),参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版
  8、《公关员》(初级),参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
  七、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1、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中日韩社会性规制政策改革比较研究”(2005)
  2、参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共服务型政府能源监管职能研究”(2006)
  3、参研曾宪梓助残基金项目“加拿大残疾人保障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2009)
  4、参研原国家电力公司教改项目“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法研究”(2002)
  5、参研国家电网公司资助项目“国家电网公司与企业社会责任”(2006)
  6、参研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亚洲研究中心项目“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反腐败研究”(2007)
  7、独立承担美国哈佛大学资助项目“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Focusing Upon the Regulatory Policies”(2005)
  8、独立承担校级博士学位教师科研基“国家财政权的制度规范”(2009)
  9、独立承担校级青年社科基金项目“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2002)
  10、独立承担校级青年社科基金项目“CIS与电力组织形象塑造”(1999)
  11、参研校级教改项目“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5)
  八、获奖情况
  1、论文《对西方理想主义政治观的理性思考》,获中国发展与西部开发社科文献办公室等评选的“中国发展与西部开发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2002)
  2、论文《规制改革与政府规制角色变迁:日韩经验及启示》,获社科研究出版社优秀论文奖(2007)
  3、论文《对西方理想主义政治观的理性思考》,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评选的年度优秀论文奖(2004)
  4、校级年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奖(2005)
  5、校级教学优秀奖(2007)
  6、校级教学优秀奖(2008)
  7、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2002)
  8、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2003)
  9、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2009)
  10、学院年度科研纵向突破奖(2006)
  11、学院年度突出贡献奖(2006)  
  Email: liuxianghui1014@sina.com
华电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导介绍:李玲玲
  一、基本情况
  李玲玲,女,汉族,1977年生,河南新密人,中共党员;
  公共管理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联系方式:pkuLLL@126.com
  办公地点:教三楼A区312(请通过电子邮件预约)
  通信地址:102206 北京德外朱辛庄北农路2号华电67号信箱
  二、教育经历
  1995-1999 郑州大学现代管理学院 法学学士(行政管理专业)
  1999-2002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管理学硕士(行政管理专业)
  2002-2005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管理学博士(行政管理专业)
  2005.10-2007.09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三、工作经历
  2005.07-2007.06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 讲师
  2007年7月至今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 副教授(2007年3月至今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
  四、开设的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本科生:公共政策分析、组织行为学、当代西方社会政治思潮
  研究生:公共政策基本理论与方法、组织行为学
  五、主要研究方向
  公共政策分析、政府管理改革、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六、主要科研成果
  (一)论文
  1、 “关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云南行政学院学报》(CSSCI)2004年04期;
  2、 “公共决策主体体系分析——基于三元整合理论的视角”,《理论探讨》(CSSCI)2004年05期;
  3、 “新型治理:韩国民主进程中的市民组织”(译文),《北京行政学院学报》(CSSCI)2005年01期;
  4、 “试论公共政策的社会总体利益取向”,《中国行政管理》(CSSCI)2006年03期,《新华文摘》2006年10期论点摘编;
  5、 “试论公共政策问题构建分析——以‘一费制’为例”,《理论探讨》(CSSCI)2006年03期;
  6、 “政府政策能力论析”,《理论与改革》(CSSCI)2006年05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7年02期全文转载;
  7、 “公民参与服务型政府建构的作用、途径及其完善”,《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2006年8月,该文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
  8、 Li Lingling: Chines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Innovation and Double Movement Steering and Regulating. 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ess. Chengdu: P. R. China. Sep, 2006. 被ISSHP检索。
  9、 “公共政策应坚持社会总体利益最大化”,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第二辑《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10、 “论建构服务型政府和公民参与”,《学习与实践》2007年09期,《新华文摘》2007年24期论点摘编。
  11、 Li Lingling: On the System Analysi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ess. Chengdu: P. R. China. Oct, 2007.被ISSHP检索。
  12、 “双重运动”与中国政府管理创新,载《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
  13、 “论政策工具与公共行政”,《理论探讨》(CSSCI)2008年01期。
  14、 “东亚模式与政府职能的全面履行”,《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03期。
  15、 “落实科学发展观 强化节能教育”,《党政论坛》(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05期。
  16、 “公共政策调整对优化公共政策制定的启示——基于我国产品免检制度变化的分析”,《理论与改革》(CSSCI)2009年04期。
  17、 “论我国信访制度的既存缺陷与重构途径”,《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中文核心期刊),2010年05期。
  18、 “构建北京市促进循环经济政策制定中的激励约束机制”,《理论与改革》(CSSCI)2010年06期,《新华文摘》2011年07期论点摘编。
  (二)专著/编著/译著
  1、 参与《建设健康和谐社会》(丁元竹主编)一书的编著,并撰写第二章的第一、二、三节,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 李玲玲、鄞益奋译:《协作性公共管理:地方政府新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3、 参与教育部《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政治学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的编写工作并撰写其中的“关于公共政策理论”、“关于公共决策及其改革”两个专题。
  4、 参与教育部《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9》(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的编写工作并撰写其中的“公共政策”专题。
  5、 参与教育部《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10》(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版)的编写工作并撰写其中的“公共政策”专题。
  6、 李玲玲译:《政策分析师的世界:理性、价值观念和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版。
  (三)教材
  1、 参与并撰写《公共政策概论》(陈庆云主编)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及其能力”,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参与并撰写《公共行政学》(齐明山主编)第十章“行政决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
  七、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1、 主持华北电力大学博士学位教师青年基金项目“政府政策能力及其提升途径研究”
  2、 主持2006年华北电力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改项目“提高在校生人文社科素养的可行性方案研究”
  3、 主持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科学发展观与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研究”
  4、 参与世界银行、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委托研究课题“中国电力社会普遍服务实施战略框架”子课题的研究
  5、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项目“中国地区文化差异与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子课题的研究
  八、学术兼职
  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2、 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事
  3、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员
  九、获奖情况
  1、 华北电力大学2006年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奖(2007年8月)
  2、 华北电力大学2008-2009学年度教学优秀奖(2009年7月)

添加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考研分数线、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报录比、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考研群、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学姐、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考研真题、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专业目录、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排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保研、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公众号、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考研信息或资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