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海运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宁波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宁波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宁波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宁波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宁波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宁波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宁波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宁波大学考研难吗]
[宁波大学研究生院]
[宁波大学考研群]
[宁波大学研究生学费]
[宁波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历年汇总)]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海运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宁波大学海运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宁波大学海运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宁波大学海运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宁波大学保研:宁波大学海运学院2020年推免硕士研究生通知
海运学院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复试录取办法根据《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19〕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9〕2号)、《宁波大学推荐接收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宁大政〔2019〕107号)和《宁波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办法》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和“择优录取”的原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接收政策
(一)申请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取得所在学校2020年推免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生;
(5)申请专业符合当年国家规定的报考条件。
(二)接收专业和招生计划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专业拟接收人数 | 研究方向码 | 研究方向名称 |
082300 | 交通运输工程 | 3 | 00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082400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3 | 00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085900 | 土木水利 | 5 | 01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086100 | 交通运输 | 2 | 00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1、《宁波大学接收推免生政审表》,需考生所在单位盖章并密封;
2、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的本科在校全部课程成绩单1份;
3、大学英语六级(或四级)考试证书(小语种的相应水平证书)复印件1份;
4、大学学习期间获得的各类奖励证明材料复印件各1份;
5、在校期间取得的学术科研成果(如公开发表论文、出版物等)、发明专利等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各1份;
6、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仅限直博生提交)
注:考生参加复试时,须向招生学院提交以上材料,并带上原件以备审验。
二、复试安排
(一)复试时间、地点安排
复试内容 | 时 间 | 地 点 |
专业课笔试 | 10月14日09:00-11:00 | 梅山校区海运南楼1409会议室 |
专业面试、英语综合能力测试 | 10月14日13:00开始 | 梅山校区海运南楼1409会议室 |
思政考核 | 10月14日13:00开始 | 梅山校区海运南楼1403会议室 |
体检 | 10月15日 | 本部校医院 |
(二)复试内容
(1)专业课笔试(具体考试科目见宁波大学研究生院官网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满分100;
(2)外语考核包括:外语口试、听力测试,考核方式为英语交谈、阅读等,满分100分;
(3)专业面试:包含专业面试和综合面试,满分100分;
(4)思政面试:主要考查申请人的思想政治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及考试诚信等方面。
(5)各环节时间要求:专业笔试时间120分钟,外语考核和专业面试时间总计15分钟,思政面试时间为5分钟左右;
(6)体检。
(三)复试成绩计算办法
(1)复试成绩=(专业课笔试成绩+ 外语考核成绩+ 专业面试成绩)/3;
(2)复试成绩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从高到低依次排序。
三、复试名单(实时更新)
四、录取方法
1、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衡量的前提下,根据复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2、体检、思想政治面试中有一项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低于60分(满分为100分)者不予录取。
五、咨询及申诉渠道
咨询渠道:
联系部门:海运学院研究生办
联系人:谢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41
电子邮箱:xieyinqiong@nbu.edu.cn
通讯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梅山保税港区七星南路169号宁波大学梅山校区,海运学院南楼1409室
申诉渠道:
联系部门:海运学院纪检委
联系人:丁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136
电子邮箱:dingqiaodan@nbu.edu.cn
通讯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梅山保税港区七星南路169号宁波大学梅山校区,海运学院南楼1402室
2021宁波大学流体力学(海运学院)研究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1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名称:流体力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1.选择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
4.计算题。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是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流体力学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与方程及其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中运用的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流体力学独特的思维特点和分析推理方法,掌握流体力学基本概念,理解并熟练推导流体力学基本定理及公式,对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能初步运用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知识解决一些相关工程问题;激发学生对流体力学的学习热情,并对某些相关问题产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
第二节 流体的连续介质假设
第三节 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流体的界面现象与性质
第五节作用在流体上的质量力与表面力
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
第一节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
第二节静止流体对任意曲面的作用力及力矩
第三节物体在液体中的稳定性
第三章 流体运动学
第一节流体图像的观察
第二节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第三节描述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连续方程
第五节流体微团的运动分析
第六节有旋运动的一般性质
第七节无旋运动的势函数
第八节流函数
第四章流体动力学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第一节输运公式
第二节欧拉运动微分方程
第三节伯努利积分
第四节动量方程、动量矩方程及其应用
第五节旋涡运动基本定理
第五章势流理论
第一节复势问题的基本方程与边界条件
第二节复势
第三节平面势流的基本解
第四节平面势流的基本解的叠加
第五节平面势流的保角变换法
第六节奇点映射法
第七节平面定常绕流物体的受力
第八节空间势流问题的解
第九节物体的非定常绕流
第十节势流的动能
第十一节广义附加质量
第六章水波理论
第一节水波问题的基本方程和定解条件
第二节平面驻波
第三节平面进行波
第四节波群与群速度
第五节开尔文波系-船波
第六节波能的转移及兴波阻力
第七节不规则波的概念
第七章粘性流体动力学
第一节应力及广义牛顿内摩擦定律
第二节粘性流体运动方程:NS方程
第三节不可压缩粘性流动的准确解
第四节湍流及其运动特征
第五节雷诺湍流方程
第六节Prandtl混合长度理论
第七节圆管内的湍流
第八节管路的计算
第八章相似理论
第一节流动相似及相似准数
第二节因次分析法
第三节相似理论及因次分析法的应用
第九章边界层理论
第一节边界层的概念
第二节边界层微分方程
第三节平板层流边界层的卜拉休斯解
第四节边界层动量积分方程式
第五节边界层流动的分离及控制
第六节圆柱与圆球绕流阻力
第七节机翼及其空气动力学特性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张亮、李云波,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021宁波大学理论力学(海运学院)研究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1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名称:理论力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1.选择题;
2.简答题;
3.计算题。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理论力学》是一门工科的基础力学课程、主要考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理论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刚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以及运动分析、各运动量的求解。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公理约束静力学公理约束、约束性质与种类、约束反力、物体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第二章 平面基本力系
平面基本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力对点之矩、平面力偶理论
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
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
第四章空间力系
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空间力偶、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衡方程
第五章运动学基础
运动学基础、刚体的平移与定轴转动
第六章点的合成运动
点的合成运动、点的复合运动
第七章刚体的平面运动
刚体平面运动分解、平面图形上各点速度、加速度
第八章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质点的基本定理、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第九章刚体绕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刚体绕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
第十章达朗贝尔原理
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动静法的应用、刚体绕定轴转动时的动平衡问题
第十一章动能定理
动能、动能定理
第十二章动量和动量矩定理
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动量矩定理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工程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王虎,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2021宁波大学工程热力学(海运学院)研究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1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名称:工程热力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1.简答题;
2.计算题;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工程热力学》研究能源转换、利用,特别是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原理、途径、规律及提高转换效率的方法。主要内容有:热力学能、功和热;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的可用性、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理想气体和水蒸气的性质;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于工程热力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和定律分析计算各种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并解决实际工程热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如系统、外界、开口系统、闭口系统、绝热系统、孤立系统、平衡状态、状态参数、可逆过程、循环、功和热等。
第二部分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能量守衡与转换定律在热现象中的应用、总能、热力学能、焓、膨胀功、技术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第一解析式和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及其应用。
第三部分理想气体的性质
理想气体的性质: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的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比热容和热力学能、焓、熵的定义、计算;
理想气体混合气体的性质:理想气体混合物、理想气体的各种成分表示法、理想气体的分压力定律、分体积定律、折合气体常数和折合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混合气体的熵。
第四部分理想气体基本的热力过程
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定温过程、定压过程、定容过程、可逆绝热(定熵)过程和多变过程的过程方程、参数变化和过程中功及热量的计算及过程的p-v图和T-s图。
第五部分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过程的方向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熵流和熵产、熵方程、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作功能力、作功能力损失与熵产和用平衡方程。
第六部分水蒸气
饱和状态、饱和温度、饱和压力、饱和湿蒸汽、干度、三相点、水蒸气状态的确定、水的定压加热汽化过程及其在p-v图和T-s上的表示、水蒸气定压过程的热量、水蒸气绝热过程的功。
第七部分气体与蒸汽的流动
促使流动速度变化的力学条件和几何条件、临界压力、背压、绝热滞止、绝热温度和绝热压力、绝热节流。
第八部分压气机的热力过程
活塞式压气机理论耗功、余隙容积、余隙容积比、容积效率、余隙容积对压气机理论耗功的影响、分级压缩中间冷却、分级压缩中间冷却各级压力比选择、分级压缩中间冷却压气机耗功及热量。
第九部分气体动力循环
循环分析的一般方法、循环抽象与简化、标准空气假设、活塞式内燃机循环抽象与简化、活塞式内燃机的混合加热理想循环、定压加热理想循环和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分析、活塞式内燃机的特性参数:压缩比、定容增压比、定压预胀比及它们对热效率及循环净功的影响、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热力学比较;燃气轮机装置的抽象与简化、燃气轮机装置的定压加热理想循环、循环增压比和增温比、燃气轮机装置理想循环分析、提高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热效率的热力学措施。
第十部分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朗肯循环、蒸汽初参数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再热循环分析。
第十一部分制冷循环
逆向循环的经济性指标及循环进行的条件;压缩气体制冷循环、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及循环压力比的关系、回热式压缩气体制冷循环;压缩蒸气制冷循环分析、制冷工质性质表及lgp-h图、制冷剂的性质。
第十二部分湿空气
未饱和湿空气和饱和湿空气、未饱和湿空气转变为饱和湿空气的途径、露点、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含湿量、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及与露点的关系、湿空气的焓及h-d图;湿空气的烘干过程和空调过程。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工程热力学》(第5版),沈维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2021宁波大学理论力学(海运学院)研究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1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933理论力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物体受力分析与受力图,任意力系的平衡及力的求解,点的复合运动及刚体的平面运动,达朗贝尔原理,力学普遍定理及其综合运用。
(四)试卷题型结构
1.选择题
2.简答题
3.计算题
二、考查目标
主要考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的条件,了解运动学:从几何观点研究物体的运动;掌握动力学: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物体机械运动的普遍规律,综合应用动力学普遍定理。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公理约束静力学公理约束、约束性质与种类、约束反力、物体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第二章 平面基本力系
平面基本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力对点之矩、平面力偶理论
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
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
第四章空间力系
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空间力偶、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衡方程
第五章运动学基础
运动学基础、刚体的平移与定轴转动
第六章点的合成运动
点的合成运动、点的复合运动
第七章刚体的平面运动
刚体平面运动分解、平面图形上各点速度、加速度
第八章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质点的基本定理、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第九章刚体绕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刚体绕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
第十章达朗贝尔原理
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动静法的应用、刚体绕定轴转动时的动平衡问题
第十一章动能定理
动能、动能定理
第十二章动量和动量矩定理
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动量矩定理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工程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王虎,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学科简介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简介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2012年获批浙江省重点学科、2013年获批宁波市第四批重点学科;2003年获轮机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10年获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工程硕士)授予点,2011年获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热能动力与新能源,2018年获得船舶工程与动力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年获批宁波市A类重点学科。
本学科是宁波大学“现代海洋科学”学科群的支撑学科,依港涉海的特色学科,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行业进步需求的目标,以“绿色环保”、“安全可靠”、“先进制造”为发展主题,重点发展以下四个优势研究方向:
1.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主要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节能减排理论与技术,包括船舶动力装置能量综合利用、新能源、节能技术、海洋能源利用、柴油机性能优化与排放控制、船舶柴油机高效低排放燃烧、废气净化、船舶压载水和舱底油污水处理等。重点突破船舶脱硫、船舶脱硝、除微粒等排气后处理系统及其与大功率柴油机匹配设计等关键技术,船舶天然气-重油双燃料混合动力系统优化集成与控制技术、船舶清洁替代燃料新型动力系统优化设计等关键技术,基于热管与热泵的船舶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等。行业积累深厚,技术水平已取得国际领先地位,并实现了产业的规模化应用
2.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主要研究船舶与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理论与技术,包括船舶动力装置、船舶柴油机等主要关键设备和大型机械结构物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技术和工程应用等,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4项。重点突破中低速船舶动力装备及系统的振动与噪声控制关键技术、海洋桥梁工程结构的健康与安全监测关键技术、工厂化海洋渔业设施装备的机电控制与环境监测关键技术。与企业紧密合作,实现了多项成果的转化应用
3.船舶与海洋工程智能设计与制造:主要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在波浪中的动力响应、船舶与海洋潜水器操纵性、声纳水下拖曳系统运动姿态控制、海洋工程水下管线铺设工艺与安全评估、海洋结构湍流涡致振动防治、海洋平台结构形式与强度、近海桩基极限承载力、海底管线动力学、现代造船模式理论与技术等。重点突破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载荷与动态响应、改进海洋结构物设计方法,船舶主机、轴系与螺旋桨的优化匹配问题的船舶动力装置虚拟设计系统,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制造生产等技术,获得了行业内的一致认可与高度评价。
4.热能动力与新能源:主要研究新能源技术涉及的基础化学、电化学反应、传递过程、关键材料和装备、系统集成技术中存在的关键科学及技术问题。通过关键发电/储电材料的开发,高性能发电/储电器件的研制和集成,材料与器件性能的优化和测评等,在新能源和储能设备的关键材料和器件的制备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并形成产业化发展。通过建设集成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及超级电容等多种能源集成的微电网系统,研发基于PLC及总线控制技术的电力驱动和系统集成技术,以实现各个能源装置能量“获取、释放、储存”的有效管理,实现船用污染减排30%的长远目标。已成功引入行业内院士及国家高级别人才作为方向负责人,人才与团队优势明显。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简介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2012年被列为省重点学科,2013年获批宁波市第四批重点学科;2013年通过学科交叉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二级硕士点,2015年获得渔业设施与装备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为省内唯一的交通运输类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获批宁波市重点学科A类;2019年获批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工程硕士)授予点。
本学科主要开展高级驾驶辅助船舶通航安全与环境风险评估系统、船舶航行安全与应急管理、服务供应链优化、港口集疏陆路交通信息化管理与控制、港口与国际航运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设立以下四个稳定的学术方向:
1.载运工具运用和交通安全保障: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中载运工具、人和环境等综合系统的安全保障和环保节能技术。在海上和道路交通领域通航安全、环保节能技术、溢油事故应急处置、车辆防撞与报警系统、应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该方向具有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的优势,未来最有希望在主航道通航安全保障和智能调度、基于大数据的交通系统评估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在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交通流诱导与信号控制、道路交通流建模与控制、公交资源配置优化与智能调度、停车场资源配置优化与智能引导、集装箱码头资源配置优化与智能调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和相对优势。未来将在交通流仿真与信号控制、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与运营管理、智能停车系统以及集装箱码头调度优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决策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交通运输基础发展规划、港口码头规划建设、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发展、水路运输管理现代化、港口生产运作与管理、港口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形成和具备鲜明的研究特色和研究优势。未来可能取得的突破为水路运输智能化管理、港口生产柔性化运作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4.港航物流工程与管理:重点研究港口空间布局与协同的理论方法、班轮航线优化模型与算法、港航运输与陆路集疏运物流系统一体化运营、港航物流大数据挖掘、一带一路倡议下港口投资决策等。未来本学科方向以港口整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在港口资源整合方式与途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航运输需求与供给均衡分析、港口物流供应链模式创新和智慧港口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硕士点介绍
硕士点介绍
[ 作者:院办管理员 来自:本站原创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3-11-25 点击数:1919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予点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下设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三个二级硕士点,培养船舶工程、港航技术领域高层次研究人员。学科点有正高职称8人,其中博导4人(上海交大、哈工大、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吉林大学),博士20人,省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成员2人,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组首席专家1人,浙江省151第二层次1人。近5年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0余项,其中国家863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项。获各级各类奖项15项,其中与协作单位合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本学位点主要培养以下四个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1)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主要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节能减排理论与技术,包括船舶动力装置能量综合利用、新能源、节能技术、海洋能源利用、柴油机性能优化与排放控制、船舶柴油机高效低排放燃烧、废气净化、船舶压载水和舱底油污水处理等。
(2)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主要研究船舶与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船舶动力装置、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电站等主要关键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自动监测和过程控制,研究大型机械结构物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理论和工程应用等。
(3)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主要研究船舶设计新理论与新方法;船舶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船机制造新技术;船舶阻力、推进、操纵性、耐波性等方面理论、方法及应用技术;多体挠性结构系统的水弹性响应、海洋管线结构多体系统几何非线性动力响应、海洋浮体系泊系统的流体非线性机理等。
(4)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主要研究港口与航道安全、船舶航行安全、航海通信与信息化技术、航海智能技术与系统、海上应急相关的管理和处置理论技术;港口经营和管理技术与方法、国际航运管理理论与方法等。
轮机工程硕士点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近5年来,本学位点以宁波市重点学科为平台,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类项目40余项,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厅市奖项5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获发明专利授权9项。
拥有较好的科研条件,形成了二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1)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主要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节能减排理论与技术,包括船舶动力装置能量综合利用、新能源、节能技术、海洋能源利用、柴油机性能优化与排放控制、船舶柴油机高效低排放燃烧、废气净化、船舶压载水和舱底油污水处理等。
(2)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主要研究船舶与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船舶动力装置、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电站等主要关键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自动监测和过程控制,研究大型机械结构物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理论和工程应用等。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硕士点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2年开始招生。
近五年来,本学位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类项目30余项,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拥有较好的科研条件和试验平台,形成了二个研究方向:
(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流体力学性能: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动态响应:主要研究船舶结构的外载荷与流体动力响应;船舶在波浪中的操纵性研究;舰船结构在波浪中的动力响应;海洋潜水器空间运动与操纵性;声纳水下拖曳系统运动姿态控制;遥控潜水器强非线性耦合运动;船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技术,船舶水弹性分析理论;海洋工程浮式结构系泊动力学与安全评估;深海抗风浪网箱结构形式与系泊系统极值动力特性;海洋结构湍流涡致振动防治;海洋平台结构形式与强度;近海桩基极限承载力;海底管线铺设工艺。
(2)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设计及可靠性:主要研究现代造船模式理论与技术;海洋平台与特种工程船舶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深海开发通用技术;面向船舶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设计方法与技术;船舶节能减排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突发事故应急决策与防治体系;海洋工程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硕士点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2年开始招生。
该学位点紧贴浙江、宁波港口和航运发展的实际,近5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100余项,拥有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实验平台。学位点学术气氛浓厚,学术交流频繁,有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讲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共有教师35人,其中正高职称8名(其中包玉刚讲座教授2名),副高职称9人。已经形成了五个较稳定的研究方向:
(1)现代航运与交通技术:以船舶运用为中心,围绕安全环保航行、航海通信与信息控制技术,研究船舶通航技术、船舶环保驾驶技术、航海自动化技术、现代航运信息技术等。
(2)现代港口管理工程:以港口为核心,研究现代港口运作与管理技术、港口与航道的安全工程、港口装卸与防污染技术、港口生产组织优化、港口资源优化配置、港口信息化技术等。
(3)国际航运管理:以国际航运管理为核心,研究船队规划与航运生产组织优化、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优化、集装箱运价指数生成与技术等。
(4)海上交通工程:以船舶为核心,研究船舶航行安全、船舶避碰理论与技术、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船舶操纵与通航环境分析、海上应急管理技术等。
(5)港口集疏运系统规划与管理:以提高港口集疏运系统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目标,对其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的前沿领域及实践问题展开研究。
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硕士点是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学位授予点。主要培养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等四个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方式:在职非脱产学习,学制2.5年。
招生对象:具有船舶及港航工作背景的符合国家工程硕士招生标准的在职人员。
报考信息:本硕士点从2012年开始招生。每年7月左右报名(具体以国家规定为准,下同),10月底全国统一入学考试,12月左右学校复试,春季入学。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土木水利专硕简介
0859 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学位
04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是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
本学位点有正高职称教师18名,博导11名,硕导41名。拥有挪威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专家3名,浙江省级专家1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人选第二层次人员1名、第三层次培养人员5名;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名,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1名、宁波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1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人选1名、第二层次人选1名、第三层次人选1名。
近5年来,本学位点以浙江省重点学科为平台,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100余项,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厅市奖项5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8项,国家财政部和省财政厅专项实验室各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拥有“浙江省船用动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浙江省船用动力企业研究院”、“智能监测与控制实验中心”、海底电缆研究中心”、“宁波国际航运研究院”等5个高级别平台,具有较好的科研条件。
本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形成了以下5个方向:
(1)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主要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节能减排理论与技术,包括船舶动力装置能量综合利用、新能源、节能技术、海洋能源利用、柴油机性能优化与排放控制、船舶柴油机高效低排放燃烧、废气净化、船舶压载水和舱底油污水处理等。
(2)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主要研究船舶与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船舶动力装置、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电站等主要关键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自动监测和过程控制,研究大型机械结构物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理论和工程应用等。
(3)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主要研究船舶设计新理论与新方法;船舶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船机制造新技术;船舶阻力、推进、操纵性、耐波性等方面理论、方法及应用技术;多体挠性结构系统的水弹性响应、海洋管线结构多体系统几何非线性动力响应、海洋浮体系泊系统的流体非线性机理等。
(4)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主要研究港口与港口集疏运体系,通航安全、港航物流与信息化技术、智能港航系统与技术、海上应急相关的管理和处置理论技术;港口经营和管理技术与方法、国际航运管理理论与方法等。
(5)热能动力与新能源: 主要研究液化天然气、天然气-重油双燃料、以及新型燃料(如可燃冰、氢气)在低中高速船舶柴油机中的高效燃烧过程,船舶热量强化换热与梯级利用,新型高效的船舶辅助设备,船舶高效储换能技术,船舶尾气颗粒物与NOx、SO2超低排放控制技术,研究燃料电池、新型二次电池、风能、太阳能、波浪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中涉及的基础化学、电化学反应、传递过程、关键材料和装备、系统集成技术中存在的关键科学及技术问题。
杨国华教授: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方向负责人,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负责人,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环保专项)专家组成员,中国能源学会理事。主要从事能源高效利用与燃烧污染物控制理论与技术。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正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0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9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20项,培养研究生获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出版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多篇。
冯志敏教授: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方向负责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船舶动力装置振动与控制、海洋结构工程及装备、渔业设施与装备的状态监测、过程控制与故障诊断等。近年来主持和承担国家科研项目3项,部省级项目6项。在《中国机械工程》、《农业机械学报》、《振动与冲击》等国家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6名,获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校卓创学位论文等8篇。指导研究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银奖、铜奖2项。
陈振雷教授: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方向负责人,博士,博士生导师,中组部国家创新类特聘专家、宁波大学教授。曾任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发动机事业部高级工程师、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发动机研究院副院长、试验检测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发动机、挖掘机等高端制造CAE仿真与试验检测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的结构强度、流场、噪音虚拟仿真与试验检测,工程问题质量提升与成本控制解决方案,工程机械节能减排解决方案。现承担省工业支撑计划等3项政府项目,产学研合作单位包括三一重机、三一重起、三一动力、玉柴动力、山东巨明、宁波方太、龙口中宇、宁波轨道交通等十余家大中型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发动机研发CAE云计算服务中心开发、发动机CAE仿真与测试研究、工程机械节能减排解决方案研究等。多次获得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总工程师奖等技术发明奖及相关专利, 回国后获得江苏省双创人才、浙江省特优专家等荣誉。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及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期间参加或负责了多款发动机研发,均取得成功。完成的发动机数字化样机CAE仿真专家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的三一重机液压挖掘机整机(含工作装置、平台、下车)强度分析CAE仿真流程,突破了挖机设计仅依赖测试的成本高、周期长的弊端,达到了节约成本、提升质量、缩短研发周期等目标,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6年5月入职宁波大学以来完成或正在完成11个横向课题,在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等刊物上发表4篇SCI论文,在《宁波大学理工版》、《机械强度》、Materials Science Forum、《岩土工程技术》等刊物发表论文8篇。
郑彭军教授: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方向负责人,高层次回国人员,博士,博士生导师,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客座教授。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人才,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成员,交通部通航安全评估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和港航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安全与环境风险评估、物联网港航技术应用、水产品供应链、交通应急管理及智能交通系统评价等。现承担欧盟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863子课题1项,国家海事局、浙江海事局、政府等横向课题80余项。回国前曾主研和参与完成英国工程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等基金项目3项:欧盟(EC)项目5项,英国交通部(DFT)和工业界资助项目9项。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航海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120多篇,大多被SCI、EI或ISTP收录,包括在交通领域顶尖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发表论文。
袁金良教授:热能动力与新能源方向负责人,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瑞典隆德大学能源科学系全职教授,现任宁波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兼任英国海洋工程及科技学会会士、教育部海洋工程类指导委员会委员、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特聘专家、宁波“3315高端创新团队”负责人,世界海事大学和中科院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新能源和传热传质领域重要国际杂志副主编、编委等。研究内容为新能源利用和储能关键技术研究,包括燃料电池、新型二次电池等新能源利用和储能设备的关键材料和器件的制备技术、流-固耦合力学、性能标定和多尺度数字仿真技术、系统集成和性能强化技术等。回国前,完成了欧盟研究基金会高级(Europen Research Council Advanced Grant, ERC) 基金项目1项,主持了瑞典研究基金会(Swedish Research Council)基金等国家级项目7项。项目资金总额累计200多万欧元。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宁波“3315高端创新团队”等项目。针对新能源动力系统中多物理场和化学反应的强耦合的复杂过程,已开发不同尺度的研究和设计方法,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其开发的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成果经常被国际同行用作基准解来进行验证和校核。在世界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2部、合著2部;Web of Science他引平均80次/年;在ESI “燃料电池模拟”领域的多个主题被列为国际顶尖作者。已经培养了6名博士后、10名博士生、8名副博士,多已晋升为高级职称。获得了包括瑞典瓦伦堡基金会奖、国际SCI期刊的优秀编辑奖、最佳论文奖在内的诸多奖项和荣誉。
本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的毕业生可以在船舶、航运、海事、海洋工程、机电、能源、环保、热能动力、新能源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联系人:谢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41 传真号码:0574-87605311
邮编:315211 E-mail:xieyinqiong@nbu.edu.cn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交通运输简介
0861交通运输(专业硕士学位)
交通运输是201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硕士学位点,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依港涉海优势显著,以航运和港口为核心,水陆并举,为省内唯一的交通运输类省重点学科。拥有与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排名第一的东南大学等联合创建的“现代城市交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分中心等高级别平台。
学位点主要开展高级驾驶辅助船舶通航安全与环境风险评估系统、船舶航行安全与应急管理、服务供应链优化、港口集疏陆路交通信息化管理与控制、港口与国际航运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学位点现有4个研究方向:(1)交通安全与环境;(2)载运工具运用工程;(3)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4)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学位点现有教授11名、副教授9名、讲师22名,其中博士27名、硕士16名。近5年学科成员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8项,年均科研经费858.2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72篇,被SSCI、SCI、EI收录112篇,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规划教材1部;学科的国际化师资比例、留学生占比、全英文国际化课程比例等均处省内领先。
郑彭军教授:学位点负责人兼交通安全与环境方向负责人,高层次回国人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客座教授。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人才,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成员,交通部通航安全评估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和港航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安全与环境风险评估、物联网港航技术应用、水产品供应链、交通应急管理及智能交通系统评价等。现承担欧盟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863子课题1项,国家海事局、浙江海事局、政府等横向课题80余项。回国前曾主研和参与完成英国工程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等基金项目3项:欧盟(EC)项目5项,英国交通部(DFT)和工业界资助项目9项。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航海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120多篇,大多被SCI、EI或ISTP收录,包括在交通领域顶尖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发表论文。
冯志敏教授: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方向负责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6项。在《中国机械工程》、《农业机械学报》、《振动与冲击》等国家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6名,获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校卓创学位论文等8篇。指导研究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银奖、铜奖2项。
姜桂艳教授: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方向负责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依托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目标导向课题、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排名第二、第四和第四)、省部级科技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均排名第四)和二等奖2项(排名第四和第六)以及省级教学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发表学术论文136篇(其中SCI和EI收录89篇),获得发明专利4项。
刘桂云教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方向负责人,博士,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水路运输与工程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人员、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港口现代化管理、港口物流管理、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近几年,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基金、省重点软科学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政府部门及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100余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全国先进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奖著作奖”一等奖1项 “中国港口科技奖”三等奖1项、浙江省航海科技奖一等奖1项,获政府批示2项。
杨忠振教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方向负责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广岛大学客座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者。曾任Tamano Concultant Co.,Ltd研究员,日本名古屋产业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科研副院长和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和日本名古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7年作为“浙东学者”被引进到宁波大学,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学术期刊Maritime Economics and Logistics(SSCI)编委、交通运输工程学报(EI)编委、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港航经济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航运经济学家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ritime Economics)正会员、东亚交通研究会(EASTS)会员,以及国内外交通工程、运输经济、港航运输与物流等领域多家权威交通学术刊物论文评审专家。主要从事交通运输设施规划、交通运用管理、区域物流与综合运输系统设计、港口规划与生产调度优化管理、综合运输网络分析、城市物流、交通环境负荷和商业设施规划选址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商业中心空间分布及其对城市交通影响的基础分析”、“道路交通环境负荷分析模型及削减对策的基础研究”、“大型企事业外迁下的城市圈土地利用与交通运输系统优化研究”、“港口管理与运营的理论与方法”),2项教育部博士点项目(“交通设施规划新方法研究”、“集装箱港口腹地划分理论研究”)、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0多项城市港航物流与交通管理部门的科研项目。在国内外交通领域学术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Transport Policy, Maritime Policy and Management, Maritime Economies and Logistics,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Transport Logistics、《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和《中国航海》等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SCI、SCI论文50余篇,EI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通规划理论研究前沿》、《购物中心选址及其交通影响评价》、《公交导向开发策略及其在大连市的应用研究》。在港航运输与港航物流经济管理领域,个人学术业绩国际排名第五(2017年韩国仁荷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联合统计报告)。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4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城市交通问题”征集评选活动优秀奖、第十五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9年国际航运经济学家学会(IAME)年会最优秀论文奖等。
本学位点的硕士毕业生可以在港口、航运、交通、海洋工程、海事、船舶、机电、能源、环保等领域的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联系人:谢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41
传真号码:0574-87605311
邮编:315211
E-mail:xieyinqiong@nbu.edu.cn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简介
0824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学位点)
船舶与海洋工程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12年获批浙江省重点学科。
本学位点有正高职称18名,博导11名,硕导41名。拥有挪威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专家3名,浙江省级专家1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人选第二层次人员1名、第三层次培养人员5名;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名,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1名、宁波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1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人选1名、第二层次人选1名、第三层次人选1名。
近5年来,本学位点以浙江省重点学科为平台,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100余项,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厅市奖项5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8项,国家财政部和省财政厅专项实验室各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拥有“浙江省船用动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浙江省船用动力企业研究院”、“智能监测与控制实验中心”、海底电缆研究中心”、“宁波国际航运研究院”等5个高级别平台,具有较好的科研条件。
学位点现有4个学科方向:
(1)轮机工程:形成了两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包括: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主要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节能减排理论与技术,包括船舶动力装置能量综合利用、新能源、节能技术、海洋能源利用、柴油机性能优化与排放控制、船舶柴油机高效低排放燃烧、废气净化、船舶压载水和舱底油污水处理等。
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主要研究船舶与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船舶动力装置、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电站等主要关键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自动监测和过程控制,研究大型机械结构物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理论和工程应用等。
(2)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主要研究船舶设计新理论与新方法,船舶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船机制造新技术,船舶阻力、推进、操纵性、耐波性等方面理论、方法及应用技术,多体挠性结构系统的水弹性响应、海洋管线结构多体系统几何非线性动力响应、海洋浮体系泊系统的流体非线性机理等。
(3)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主要研究港口与港口集疏运体系,通航安全、港航物流与信息化技术、智能港航系统与技术、海上应急相关的管理和处置理论技术,港口经营和管理技术与方法、国际航运管理理论与方法等。
(4)热能动力与新能源:主要研究液化天然气、天然气-重油双燃料、以及新型燃料(如可燃冰、氢气)在低中高速船舶柴油机中的高效燃烧过程,船舶热量的换热强化与梯级利用,新型高效的船舶辅助设备,船舶高效储换能技术,船舶尾气颗粒物与NOx、SO2超低排放控制技术,燃料电池、新型二次电池、风能、太阳能、波浪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中涉及的基础化学、电化学反应、传递过程、关键材料和装备、系统集成技术中存在的关键科学及技术问题。
杨国华教授:学位点负责人兼轮机工程方向负责人,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负责人,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环保专项)专家组成员,中国能源学会理事。主要从事能源高效利用与燃烧污染物控制理论与技术。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正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0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9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20项,培养研究生获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出版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多篇。
冯志敏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省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机电控制方向负责人。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船舶动力装置振动与控制、海洋结构工程及装备、渔业设施与装备的状态监测、过程控制与故障诊断等。近年来主持和承担国家科研项目3项,部省级项目6项。在《中国机械工程》、《农业机械学报》、《振动与冲击》等国家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6名,获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校卓创学位论文等8篇。指导研究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银奖、铜奖2项。
陈振雷教授: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方向负责人,博士,博士生导师,中组部国家创新类特聘专家、宁波大学教授。曾任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发动机事业部高级工程师、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发动机研究院副院长、试验检测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发动机、挖掘机等高端制造CAE仿真与试验检测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的结构强度、流场、噪音虚拟仿真与试验检测,工程问题质量提升与成本控制解决方案,工程机械节能减排解决方案。现承担省工业支撑计划等3项政府项目,产学研合作单位包括三一重机、三一重起、三一动力、玉柴动力、山东巨明、宁波方太、龙口中宇、宁波轨道交通等十余家大中型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发动机研发CAE云计算服务中心开发、发动机CAE仿真与测试研究、工程机械节能减排解决方案研究等。多次获得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总工程师奖等技术发明奖及相关专利, 回国后获得江苏省双创人才、浙江省特优人才等荣誉。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及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期间参加或负责了多款发动机研发,均取得成功。完成的发动机数字化样机CAE仿真专家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的三一重机液压挖掘机整机(含工作装置、平台、下车)强度分析CAE仿真流程,突破了挖机设计仅依赖测试的成本高、周期长的弊端,达到了节约成本、提升质量、缩短研发周期等目标,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6年5月入职宁波大学以来完成或正在完成11个横向课题,在《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等刊物上发表4篇SCI论文,在《宁波大学理工版》、《机械强度》、《Materials Science Forum》、《岩土工程技术》等刊物发表论文8篇。
郑彭军教授: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方向负责人,高层次回国人员,博士,博士生导师,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客座教授。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人才,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成员,交通部通航安全评估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和港航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系统、通航安全与环境、物联网港航技术应用、水产品供应链等。现承担欧盟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863子课题1项,国家海事局、浙江海事局、政府等横向课题80余项。回国前曾主研和参与完成英国工程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等基金项目3项:欧盟(EC)项目5项,英国交通部(DFT)和工业界资助项目9项。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航海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130多篇,大多被SCI、EI或ISTP收录,包括在交通领域顶尖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发表论文。
袁金良教授:热能动力与新能源方向负责人,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瑞典隆德大学能源科学系全职教授,现任宁波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兼任英国海洋工程及科技学会会士、教育部海洋工程类指导委员会委员、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特聘专家、宁波“3315高端创新团队”负责人,世界海事大学和中科院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新能源和传热传质领域重要国际杂志副主编、编委等。研究内容为新能源利用和储能关键技术研究,包括燃料电池、新型二次电池等新能源利用和储能设备的关键材料和器件的制备技术、流-固耦合力学、性能标定和多尺度数字仿真技术、系统集成和性能强化技术等。回国前,完成了欧盟研究基金会高级( Europen Research Council Advanced Grant, ERC ) 基金项目1项,主持了瑞典研究基金会( Swedish Research Council )基金等国家级项目7项。项目资金总额累计200多万欧元。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宁波“3315高端创新团队”等项目。针对新能源动力系统中多物理场和化学反应的强耦合的复杂过程,已开发不同尺度的研究和设计方法,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其开发的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成果经常被国际同行用作基准解来进行验证和校核。在世界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2部、合著2部;Web of Science他引平均80次/年;在ESI “燃料电池模拟”领域的多个主题被列为国际顶尖作者。已经培养了6名博士后、10名博士生、8名副博士,多已晋升为高级职称。获得了包括瑞典瓦伦堡基金会奖、国际SCI期刊的优秀编辑奖、最佳论文奖在内的诸多奖项和荣誉。
本学位点的硕士毕业生可以在船舶、航运、海事、海洋工程、机电、能源、环保、热能动力、新能源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联系人:谢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41
传真号码:0574-87605311
邮编:315211
E-mail:xieyinqiong@nbu.edu.cn
添加宁波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宁波大学考研分数线、宁波大学报录比、宁波大学考研群、宁波大学学姐、宁波大学考研真题、宁波大学专业目录、宁波大学排名、宁波大学保研、宁波大学公众号、宁波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宁波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宁波大学海运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