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简介
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仅拥有三家),隶属于辽宁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的、专门从事海洋经济研究的实体性科研机构。中心前身是1989年成立的辽宁师范大学海洋资源研究所,2000年更名为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2002年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7年被提升为“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相当于理工领域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还依托地理学辽宁省一流学科,不断拓展海洋经济地理研究,整体研究水平已经居于全国领先,连续三次被评为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近年来,中心与大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建“决策创新研究基地”,2014年与多家单位合作成立“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协同创新中心”,2018年海洋中心入选首批辽宁省重点新型智库和辽宁省高校新型智库。
1、研究领域
在长期发展历程中,中心先后经历了海岸带资源调查、海洋资源评价、海域功能区划、海域有偿使用等不同阶段大量实证课题研究积累,不断总结提升形成了系统的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基础,构建了完整的区域海洋经济与人文地理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中心科研人员利用濒海区位优势和扎实的海洋经济地域系统基础理论,围绕海洋经济与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依托海洋遥感与空间计量分析,重点开展海洋资源与环境经济、区域海洋经济与产业布局、港口航运与交通经济、海洋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沿海城乡融合与海岛振兴、海洋科技创新与技术经济六大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奠定了在国内外突出的学术地位。
● 海洋资源与环境经济:① 海洋资源的综合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包括全国、省、市的海洋发展规划;② 在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把海洋产业与相关陆域产业统一起来,即海陆经济一体化研究;③ 海岸带资源承载力与环境脆弱性研究,将陆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脆弱性理论方法引入到海岸带资源评价中,科学指导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④ 从可持续发展与陆海统筹的视角,针对海洋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容量,探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耦合协调关系。
● 区域海洋经济与产业布局:主要围绕海洋资源开发活动而形成的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事业(包括海洋运输、海洋水产、滨海旅游、新兴海洋产业等)展开研究。①海洋产业结构的基本演变规律、特点及调整方向;沿海地区及海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政策及空间管制;②区域海洋产业的空间组织、空间布局及空间模式;区域海洋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集聚与产业链识别与构建;③区域海洋产业体系发展与产业转型;④区域海洋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要素联系及要素配置。
● 港口航运与交通经济:主要关注沿海交通运输与物流的产业要素、空间组织及网络;探讨交通运输对沿海地区及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响应;研究港口体系、航运网络与海洋运输的区域过程及空间联系;重视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港口门户与腹地中心间的交通网络、点轴系统发育及演化。
● 海洋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把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结合起来研究,研究我国与周边邻国间的海洋地缘政治格局、过程与机理,分析我国如何适应地缘政治、战略及经济中心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的趋势,开拓国家的利益空间和安全空间,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和西太平洋的安全形势。
● 沿海城乡融合与海岛振兴:主要针对沿海地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城乡经济转型与融合发展问题;研究三渔问题与沿海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产业转型与区域治理;探讨海岛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技术开发、海洋地缘建构、海洋权益维护中的作用;研究海岛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发展、演化及海岛的开发保护、发展振兴。
● 海洋科技创新与技术经济:主要针对海洋产业转型中的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与能源消耗等技术经济问题进行重点分析;针对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素集成、对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的支撑作用、机制与构建途径等进行系统研究。
2、科研项目
近五年来,中心科研人员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120项,新增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美国国家地理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1项(含基地重大项目4项),辽宁省社科基金10项,省教育厅、财政厅和社科联项目30多项,辽宁省、大连市各类地方重大专项、横向咨询课题30余项。
3、科研队伍
现任中心主任是孙才志教授,有专职科研人员1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博士生导师7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后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和优秀专家2人,辽宁省教育厅“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千人层次3人,入选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支持2人,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3人,另有兼职科研人员5人。历经几代人的砥砺耕耘与术业专攻,中心己形成了由张耀光、韩增林、孙才志等教授为领军专家,盖美、孙康、狄乾斌、郭建科、王泽宇、李博、刘锴等为科研骨干,彭飞、赵良仕、刘天宝、闫晓露、钟敬秋等青年博士共同组成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中科院资深院士吴传钧先生曾给予了很高的学术评价,赞誉海洋中心是一支强有力的“陆军海战队”。
4、人才培养
目前,中心是硕士、博士培养单位,还承担着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人文地理学(海洋经济地理方向)3个硕士点的培养任务,与城市与环境学院共同拥有人文地理学博士点和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每年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人,在读学生100余人;已毕业博士研究生35人,硕士研究生600余人
中心始终坚持严谨高效与团队关爱的研究生培养理念,将科研能力与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融为一体,为研究生提供丰富的锻炼机会,搭建多方面发展平台,致力于提高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力。近年来,中心通过建立“入学教育、节点跟踪、标杆示范、严把两头”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构建“科学制度+全过程监管+人文关怀”三环相套的管理模式,培养和输送“专业精通、素质全面、脚踏实地、身心健康”的创新人才。许多研究生通过在中心学习和锻炼,实现了自我发展的成功转型,攻读名牌大学博士比例稳步提升,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人才培养质量收到升学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5、智库建设与学术成果
中心科研人员依托现有支撑平台,通过完成各类科研项目,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提交专业研究报告50多份,在教育部、辽宁省和大连市内参发表资政建议30多份,获省级领导批示5次,大连市领导批示3次,各部门采纳应用成果20多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心智库成果具有扎实的学术研究作为支撑,近五年来,中心科研人员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国际SSCI、SCI论文18篇,国内CSSCI、CSCD期刊论文230余篇,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海洋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科研成果荣获教育部学术成果奖1项,辽宁省政府奖5项,大连市政府奖4项,研究成果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6、科研环境与创新文化
中心拥有独立办公面积近500平方米,设有教授工作室、研究生工作站、电子阅览室、图书资料室、学生自习室等多个部门。拥有海洋经济信息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心,面积200m2,实验室设备价值300 万元。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指引下,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发展转型的重要内容。未来,“海洋中心”将在教育部及学校正确领导下,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转型升级为契机,以国家级新型智库建设为目标,以海洋强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为导向,聚焦一批高质量、标志性研究成果。不断加强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等学科交叉,大量引进经济学、统计学、遥感与GIS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在不断巩固传统优势研究领域的同时,与时俱进,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发展新的学术研究增长点,优化科研团队结构。中心热诚地欢迎国内外各届有识之士和优秀学子加入,成为一名新世纪的“海洋人”,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地址:大连市黄河路850号
电话:0411-82158390
传真:0411-82158390
邮箱:coebgs@lnnu.edu.cn
网址:hys.l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