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鲁东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鲁东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鲁东大学学姐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含师范生的专业用2014)
 
信息类型: 信息来源: 时间:2014-10-10 点击数:927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能力以及工程实现与管理能力,能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系统开发和管理工作,能够适应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计算机技术人才。
 
 
 
 
本专业面向社会需求设立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 “智能系统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和“数据库系统开发”。智能系统开发方向开设《模式识别》、《计算智能》等课程,以智能技术和算法为基础,研究互联网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以及智能系统的开发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方向开设《嵌入式体系结构及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等课程,讲解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基础、操作系统以及上层应用开发,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数据库系统开发方向开设《Java程序设计》、《大型数据库》、《软件工程》等课程,面向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工程化软件开发方法为指导,培养学生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的能力。
 
 
 
 
本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将在上述三个培养方向的一个或两个方向获得相应的技能与开发能力,不仅可以从事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开发、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开发的方法和技术,获得完整的计算机工程技术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开发与应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科范畴和知识结构,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开发技术;
 
 
 
 
3.掌握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领域的相关开发工具;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以及项目管理能力;
 
 
 
 
5.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6.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
 
 
 
 
7.具有通过文献检索或其它方式获取信息的能力;
 
 
 
 
8.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一门外语,顺利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或延期毕业。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在校学习时间可为三至六年。学生提前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可以提前毕业(最多提前一年)。学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未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允许延期毕业(最长可为六年)。对有特殊原因、特殊困难的学生,经学校批准允许中断学习,进行休学或创业(停学),保留学籍,停学时间不计入在校学习年限。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
 
 
 
 
四、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修满160学分,其中必修课112学分,选修课48学分。实践教学共60学分,占总学分37.5℅。
 
 
 
 
学校实行学分制管理,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本培养方案中的所有必修和实践课程学分,同时可以在其他专业培养方案所设选修课程中选修(8)学分。
 
 
 
 
五、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与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信息类型: 信息来源: 时间:2014-10-10 点击数:97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信息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学生应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软件项目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能力,能够按照工程化的方法从事软件项目的开发和管理。毕业后可在科研、教育、企事业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软件的工程开发、管理及科研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面向社会需求,软件工程专业设立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软件开发”、“移动应用开发”和“软件测试”。软件开发方向设立《Java开源框架》、《asp.net程序设计》等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软件开发的最新工程技术;移动应用开发方向设立《android程序设计》、《iOS程序设计》、《UE设计》等课程,涵盖了android和iOS两大主流移动终端上的应用开发;软件测试方向设立《软件性能测试》、《软件功能测试》等课程,主要学习软件测试理论中的相关测试技术和工具。
 
本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将在上述三个培养方向的一个或两个方向具有特长,能够在相关领域中从事软件项目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以及项目实施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接受软件设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以及软件工程管理的基本训练,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有从事相关领域软件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实施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先进工具和方法进行需求分析和建模、软件设计和实现、软件测试,并具备软件实施、项目维护及项目管理等基本能力;
 
3.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
 
4.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创新精神,拥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5.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自觉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软件知识产权保护;
 
6.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7.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或延期毕业。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在校学习时间可为三至六年。学生提前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可以提前毕业(最多提前一年)。学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未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允许延期毕业(最长可为六年)。对有特殊原因、特殊困难的学生,经学校批准允许中断学习,进行休学或创业(停学),保留学籍,停学时间不计入在校学习年限。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
 
四、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总学分为160学分,其中必修课114学分,选修课46学分。实践教学共60学分,占总学分37.5℅。
 
 
 
学校实行学分制管理,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本培养方案中的所有必修和实践课程学分,同时可以在其他专业培养方案所设选修课程中选修(8)学分。
 
五、主干学科
 
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Java开源框架;Windows程序设计;软件测试基础
 
 
网络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类型: 信息来源: 时间:2014-10-10 点击数:771
 
 
 
网络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系统地掌握网络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相关部门从事云计算、大数据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和技术开发、应用等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本专业面向社会需求设立两个专业方向,分别是“云计算”和“大数据”。云计算方向设立《Python运维开发》、《OpenStack云架构管理》等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云计算的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大数据方向设立《Java Web开发》、《大数据核心技术》等课程,以大数据为基础,学习相关核心技术,建立起基本的大数据高级开发体系结构。
 
 
 
 
本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将在上述两个培养方向的一个或两个方向具有特长,能够在相关领域中从事软件开发、网络工程和网络运维的能力。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云计算、大数据的实用技术,接受网络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和性能分析的基本训练,具有独立从事网络系统设计与维护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 掌握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联技术、网络性能评估等相关知识;
 
 
 
 
3. 掌握云计算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
 
 
 
 
4. 掌握大数据的基本理论知识,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5. 具有对网络通信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安装、调测和应用的基本能力;
 
 
 
 
6. 掌握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基本方法;
 
 
 
 
7.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竞争能力;
 
 
 
 
8. 了解与计算机科学技术有关的法规;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9. 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10. 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或延期毕业。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在校学习时间可为三至六年。学生提前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可以提前毕业(最多提前一年)。学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未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允许延期毕业(最长可为六年)。对有特殊原因、特殊困难的学生,经学校批准允许中断学习,进行休学或创业(停学),保留学籍,停学时间不计入在校学习年限。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
 
 
 
 
四、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总学分为(160)学分,其中必修课(107)学分,选修课(53)学分。实践教学共( 67)学分,占总学分(41.9)%。
 
 
 
 
 
 
 
学校实行学分制管理,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本培养方案中的所有必修和实践课程学分,同时可以在其他专业培养方案所设选修课程中选修(5)学分。
 
 
 
 
五、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与电子学、普通物理、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存储技术、网络编程、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存储技术、OpenStack 云架构管理、Python 运维开发实训、Java Web开发和大数据核心技术等。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类型: 信息来源: 时间:2014-10-10 点击数:79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系统地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信息和通信及相关部门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技术管理及通信网络的设计、规划、优化、运营等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本专业面向社会需求设立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移动通信”、“信息安全”、“光纤通信”。移动通信方向设立《现代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网络规划》等课程,课程内容涵盖3G、4G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信息安全方向设立《网络安全技术》、《密码学基础与应用》等课程,以密码学为基础,探讨对通信链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实施对抗的原理与技术应用现状;光纤通信方向设立《光传输网络技术》、《宽带光接入网技术》等课程,介绍现代通信网络中的SDH、MSTP、PTN、FTTX等主流传输技术和接入技术,使学生了解传输网在通信网络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建立起全程全网的概念。
 
 
 
 
本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将在上述三个培养方向的一个或两个方向具有特长,能够在相关领域中从事通信的软硬件的研究、设计、制造、组网、运行维护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接受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具体要求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
 
 
 
 
2.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具有在电子、信息技术、网络与通信等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通信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状况;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较强的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沟通和交流;
 
 
 
 
7.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或延期毕业。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在校学习时间可为三至六年。学生提前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可以提前毕业(最多提前一年)。学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未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允许延期毕业(最长可为六年)。对有特殊原因、特殊困难的学生,经学校批准允许中断学习,进行休学或创业(停学),保留学籍,停学时间不计入在校学习年限。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
 
 
 
 
四、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总学分为(160)学分,其中必修课(123.5)学分,选修课(36.5)学分。实践教学共(49)学分,占总学分(30.6)℅。
 
 
 
 
 
 
 
 
 
学校实行学分制管理,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本培养方案中的所有必修和实践课程学分,同时可以在其他专业培养方案所设选修课程中选修8学分。
 
 
 
 
五、主干学科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
 
 
 
 
六、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系统及应用、现代移动通信等。
 

队伍概况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16人,专任教师101人,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38名,博士64名。
 
人才的培养质量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学术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机制,因此,学院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机制和制度创新,完善人才引进和人才使用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根据学院学科(专业)教师的组成结构情况,结合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引进2-3名在相关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和教学名师,每年引进5-6名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教师,使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更加合理。
 
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推动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新、完善知识结构;为青年骨干教师创造条件到国内外名校师从名师学习。积极加强同国内外高校的校际合作,通过互派教师、合作教学和科研等方式,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技术手段,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
 
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讲座教授、兼职特聘教授聘任制度,采取多元化、多渠道的用人形式,吸引国内外优秀学者以多种方式来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建立和完善学术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完善教师教学科研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科研团队建设与考核机制,建立“以质为主、质和量结合”的评价制度。继续加强教师的科研环境建设,努力为教师科研创造良好工作条件,构建特色鲜明的科研创新平台。为专业学术骨干配备工作室或研究室,在科研资金、办公设备、通信及其它条件方面予以支持。着力打造“崇尚学术,尊师重教、和谐宽容、激励创新”的文化环境,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经过建设,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使教师的学缘结构更加合理。教师中的博士比例力争达到70%以上。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教授为骨干,以优秀青年博士为主体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  邮编:264025
 
办公室电话:0535-6681196  邮箱:zhtmsw@126.com
 
学院简介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是由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8个本科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建立和形成了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技术为支撑,面向工程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物联网系统工程、智能信息处理、信息检测与模式识别、信息物理融合与控制、信息与通信技术、系统集成等多个领域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为学科专业融合、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技术人才奠定了坚实学科基础。目前,在院本科生、研究生2800余人。
 
学院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山东省高校“信息物理融合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个校级重点学科。学院教学机构设有“6系3中心”,即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自动化、信息管理等6个系;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其中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科研机构设有“自动化技术研究所”、“物联网技术研究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所”、“网络智能与网络控制研究所”、“智能交通信息系统研究所”、“测控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研究所”、“电子技术研究所”、“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研究所”和”空天飞行器数管测控研究所”等10个研究机构;已建成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可编程控制器、自动控制、光纤通信、传感技术、学生科技创新等25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达3500万元,实验室面积17000平方米。为学生获取知识、提升素质、锻炼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院拥有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博士、硕士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26人,专任教师10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4人,博士68人,在读博士2名。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
 
近年来,学院教师面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社会发展,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以学科建设提升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多个稳定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研究方向:海洋渔业数字化养殖智能管理与控制技术、海洋无线传感网络监测系统及其应用、信息可视化与多目标自动识别、交通信息协同与海陆联动网络控制、海量数据知识管理与集成等,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十二五”期间,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含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8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4项,承担省级教学研究和实验项目8项,还完成了大量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应用开发项目,项目经费2200多万元。在各类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43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40余篇。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群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二五”期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邹海林教授为省级教学名师,拥有计算机专业省级精品课程 5 门,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三等奖1项;首批“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 本; 山东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3 本;“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获得2011年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立项。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提倡学生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重视教风、学风建设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几年来,我院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全国嵌入式软件设计比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仿真大赛”等多种奖励。学院重视第二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通过举办才艺大赛、大型书画摄影展、手工艺品制作大赛、校园心理剧大赛、服装设计大赛、交谊舞大赛、影音重塑大赛、宿舍文化创意大赛、大学生科技节等活动,开拓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学院积极拓展办学渠道,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教育新机制,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先后与HP(中国)、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子集团、杰瑞网络科技等国内知名TI企业联合建立了11个就业实习基地,我院还是山东省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并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齐鲁软件园、杰瑞网络科技、青岛软件园、江苏昆山软件园等开展就业合作,大多数毕业生进入国内大型企业或软件行业就业,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学院努力建设并形成“崇尚学术,尊师重教、和谐宽容、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围绕建设应用型、有特色、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夯实理论基础,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实践能力,激励知识创新”的原则,秉承“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积极进取,开拓创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科技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全力打造专业品牌,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优良的平台,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人才。
 

  考研派快讯,据鲁东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7年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考研专业目录已发布,详情如下:

013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4

联系电话:0535-6681196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01(全日制)网络与信息安全

02(全日制)知识发现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03(全日制)模式识别与图像图形技术

04(全日制)智能计算

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

复试科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同等学力加试:

①计算机网络

②操作系统

  点击【】查看更多专业目录。


  邹海林,男,工学博士,本科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

  现任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高校信息物理融合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山东省教学名师。邹海林教授长期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智能信息处理、模式识别、图像分析与处理、雷达信号处理、信息可视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多小波多分辨的GPR数据处理及三维可视化问题研究”。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探地雷达地下目标识别及三维可视化研究”。先后在《计算机科学》、《系统仿真学报》等杂志及各类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有20余篇被EI、ISTP 收录。从教26年来,先后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工程、软件工程、自动化等专业本科生讲授过《计算机原理》、《数字逻辑》、《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为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讲授过《计算机图形学》、《模式识别》、《小波理论及应用》、《泛函分析》等课程。他主持完成的“科学技术史多媒体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项目获2005年山东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的“高校学生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2007年山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年主持完成的“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效实践模式的研究”项目获山东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编著的《科学技术史概论》教材获2009年山东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10年负责建设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2011年编写的《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获山东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杨洪勇,男,工学博士,本科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于东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

  曾在东北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城市博士后研究。现任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工作组成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空天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仿真学会智能物联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杨洪勇教授近年来一直从事复杂网络控制、非线性系统控制、多自主体协作控制、网络控制、以及高性能网络通信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研究项目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基金研究项目2项。作为项目主要研究人员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规划(973项目)子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以及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EI、ISTP收录50余篇)。2010年获得山东省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2009年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2008年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2007年获山东省文化厅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烟台市青年科技奖1项。近年来,先后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等专业本科生讲授《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网络新技术讲座》,为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讲授过《现代计算机网络》、《矩阵分析》、《线性系统理论》、《模糊自适应控制》等课程。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添加鲁东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鲁东大学考研分数线、鲁东大学报录比、鲁东大学考研群、鲁东大学学姐、鲁东大学考研真题、鲁东大学专业目录、鲁东大学排名、鲁东大学保研、鲁东大学公众号、鲁东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鲁东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鲁东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鲁东大学研究生学姐


加学姐,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鲁东大学考研网由鲁东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鲁东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鲁东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