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景德镇陶瓷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景德镇陶瓷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景德镇陶瓷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材料、信息和能源是现代文明的三大基础。材料是冶金、机械、化工、土木建筑、信息、能源、航空航天等工业的支撑,是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随着社会和科技进步,人们需要大量的性能更为优异的各类传统材料,同时也需要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生物材料、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环境材料,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推动我国未来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巨大动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省特色鲜明的重点学科。该学科于198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经过多年的建设,先后批准为原国家轻工业部、江西省“十五”、 “十一五”重点学科,江西省重中之重建设学科以及高水平学科。长期以来,本学科秉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江西陶瓷材料产业和行业科技进步发展的需求,大力构筑学科平台,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在日用及建筑陶瓷材料与工程,低膨胀陶瓷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无机陶瓷膜的研究,环境陶瓷材料等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本学科于198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经科技部批准,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主体组建的“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我校正式成立,本专业为该国家工程中心的核心力量,有很强的教学与科研力量。本学科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和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稳定的学术队伍:学科队伍中有教授27人,副教授13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74%;博士生导师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3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5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1人,教育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
近五年来,本学科承担了275项各级、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科研项目32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培育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1项,各类科研项目总经费达9220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51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87篇。 
本学科、专业简介
景德镇陶瓷学院热能工程学科是一个专业面覆盖广, 又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其研究方向涉及到陶瓷热工及其设备、热能利用、制冷、火力发电等,其中陶瓷热工及其设备是全国唯一面向陶瓷生产的热能专业。
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其中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8人。曾承担或参加国家“九五”攻关项目3项;“十五”攻关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重点项目6项;市级科研项目16项。本专业具有雄厚的研发力量,热工窑炉的环保科技与智能控制技术等科研工作走在全国陶瓷窑炉界前列,曾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陶瓷窑炉的结构设计、计算机智能控制、设备的建造安装、窑炉的节能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研究开发技术与力量。取得国家专利多项。在横向科研中,多年以来,先后为十多个省、市、地区设计、调试各种热工设备数十座,为全国陶瓷行业与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丰富的科研活动,不仅提高了科学研究水平,也提高了教学水平。2000年,经国家学位委员会严格审查,获得热能工程硕士点。这标志着热能工程专业的学术水平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2002年经江西省教育厅审批成为江西省首批品牌专业,2003年又成为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成为江西省示范硕士点。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威胁。因此,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同时,随着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正逐步得到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环境问题已越来越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可以说,已经没有任何一个经济领域不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发生联系。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是环保技术人才的严重不足。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20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有关专家统计,长江上游每增加一个亿的产值,下游就要损失十个亿。如果按照发达国家90年代初期环保产业就业人员比例计算,我国需要环保产业人员1000万人。由此可见,国民经济的发展,急需大量的高水平的环保科技人才。
《环境工程》学科隶属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工程》主要研究近代工业污染的控制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采用工程科学方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研究人类因社会与经济活动而导致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行超前的预测和采取的对策。在环境工程学科中,目前研究领域主要有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工程环境(如地铁、长隧道工程环境)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以及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
本学科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动力工程是研究工程领域中的能量转换、传输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既有悠久的历史,是一个传统的工程领域,又属于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中的能源、信息、材料三大前沿领域之一。蒸汽机的发明是现代动力工程的开端,也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随着当今社会生活对动力的需求不断提高,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的发展,随着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动力工程领域理论和技术工作者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动力工程的理论和技术也面临着新的突破,必将对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一次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景德镇陶瓷学院热能工程学科是一个专业面覆盖广, 又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其研究方向涉及到陶瓷热工及其设备、热能利用、制冷、火力发电等,其中陶瓷热工及其设备是全国唯一面向陶瓷生产的热能专业。
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其中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8人。曾承担或参加国家“九五”攻关项目3项;“十五”攻关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重点项目6项;市级科研项目16项。本专业具有雄厚的研发力量,热工窑炉的环保科技与智能控制技术等科研工作走在全国陶瓷窑炉界前列,曾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陶瓷窑炉的结构设计、计算机智能控制、设备的建造安装、窑炉的节能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研究开发技术与力量。取得国家专利多项。在横向科研中,多年以来,先后为十多个省、市、地区设计、调试各种热工设备数十座,为全国陶瓷行业与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丰富的科研活动,不仅提高了科学研究水平,也提高了教学水平。2000年,经国家学位委员会严格审查,获得热能工程硕士点。这标志着热能工程专业的学术水平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2002年经江西省教育厅审批成为江西省首批品牌专业,2003年又成为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成为江西省示范硕士点。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
动力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5206
一、本学科、专业简介
 动力工程是研究工程领域中的能量转换、传输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既有悠久的历史,是一个传统的工程领域,又属于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中的能源、信息、材料三大前沿领域之一。蒸汽机的发明是现代动力工程的开端,也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随着当今社会生活对动力的需求不断提高,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的发展,随着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动力工程领域理论和技术工作者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动力工程的理论和技术也面临着新的突破,必将对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一次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景德镇陶瓷学院热能工程学科是一个专业面覆盖广, 又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其研究方向涉及到陶瓷热工及其设备、热能利用、制冷、火力发电等,其中陶瓷热工及其设备是全国唯一面向陶瓷生产的热能专业。
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其中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8人。曾承担或参加国家“九五”攻关项目3项;“十五”攻关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重点项目6项;市级科研项目16项。本专业具有雄厚的研发力量,热工窑炉的环保科技与智能控制技术等科研工作走在全国陶瓷窑炉界前列,曾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陶瓷窑炉的结构设计、计算机智能控制、设备的建造安装、窑炉的节能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研究开发技术与力量。取得国家专利多项。在横向科研中,多年以来,先后为十多个省、市、地区设计、调试各种热工设备数十座,为全国陶瓷行业与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丰富的科研活动,不仅提高了科学研究水平,也提高了教学水平。2000年,经国家学位委员会严格审查,获得热能工程硕士点。这标志着热能工程专业的学术水平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2002年经江西省教育厅审批成为江西省首批品牌专业,2003年又成为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成为江西省示范硕士点。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
(一)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动力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工程领域将使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数学、流体力学、热力学、传热学等课程学习中获得坚实的理论知识,拓宽学生在信息与控制、优化决策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高效动力与过程设备、系统优化技术、安全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前沿动态;具有对动力工程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经济评价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及设计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研究、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二)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三、学习年限
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1.5年,论文工作不得少于1年;在职硕士生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一至二年。
硕士研究生应该在规定的培养年限内完成培养学习计划。提前完成培养学习计划者,经导师同意,系(所)领导批准,报研究生处备案,可以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四、研究方向
本学科分三个研究方向,分别为
1、窑炉及其热工信号处理   
2、热工设备结构及理论的研究
3、动力系统仿真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总学分32-33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低于18学分,设置如下:
(一)学位课程(不低于18学分)
1、公共必修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1学分
第一外语(英语)                                                                                                      4学分
其中:“英语读写”2学分,“英语听力”1学分,“英语口语”                      1学分
数理统计                                                                                                                       1.5分
工程矩阵理论                                                                                                               1.5学分
2、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
高等传热学                                                                                                                     3学分
      人工智能概论                                                                                                                       2学分
硅酸盐窑炉研究方法                                                                                                    3学分
高等流体力学                                                                                                                3学分
现代控制理论                                                                                                                3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4学分)
1、公共选修课
第二外国语(日、法、俄)                                                                                        1学分                    
                                         
2、专业必修课
陶瓷工业窑炉发展前沿                                                                                               1学分
测试与控制技术                                                                                                           2学分
陶瓷工业窑炉的污染与防治                                                                                       2学分
3、专业选修课
微/纳米尺度传热学                                                                                                     2学分
有限元方法与应用                                                                                                      2学分
微机接口技术                                                                                                              2学分
专业英文论文写作与发表                                                                                         1.5学分
第二外国语(日、法、俄语三选一)                                                                      1学分
窑炉微机控制                                                                                                              2学分
仿真技术                                                                                                                      2学分
固体废弃物处理                                                                                                           2学分
清洁燃烧技术                                                                                                                2学分
模糊数学                                                                                                                        1.5学分
导师自选课                                                                                                                     2学分
(三) 其他课程
跨专业、学校考入的研究生,导师可以根据研究生本人的具体情况决定补修1~3门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并通过考试;研究生经导师同意也可以选修非本学科专业或外系开设的学位或非学位课程。补修课程成绩不计入学分,以听课方式进行,费用由培养费开支。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重要必修环节之一。实践环节必需是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的教学和培养环节。校内实验教学、参与导师课题研究、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实习实践活动均属于实践环节,但是学生必需参加一项主题实践活动,参加该主题实践活动累计时间不少于整个实践环节时间的一半。导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实践环节计划,并经院系审核备案。实践环节结束后学生提交实践(实习)报告,由指定导师和所在实践(实习)单位共同考核,考核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档,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能获得实践(实习)报告学分,需重新参加实践环节。指导教师还需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写出详细的评语,成绩通过记1学分,该学分不计入课程学分,为申请学位必备学分。
专业硕士的培养注重强化专业特色,利用学科优势和景德镇地域优势以及我校对外产生的巨大影响,努力把教育与社会实践更紧密的结合起来,积极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国内外结合的教学与实践的综合环境,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备良好职业素养。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实践形式:
1、基地办学:依托千年瓷都——景德镇作为办学基地,有御窑厂、陶瓷历史博物馆、古窑址、高岭古陶瓷实习基地,还有完整的陶瓷生产体系,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开展与社会合作办学的模式,使教学与实践、设计和工艺有机结合,为培养具有新科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创造条件。
2、学院与企业合作: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创新机制。目前我院与特地、景陶、特陶、中窑、萍乡美景等多个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本专业学生参与企业的研发与制作,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我校已经与美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多国开展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广泛了学术交流活动。
 
七、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使其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的每一环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工作计划、论文评审和答辩)应齐全。
论文的选题需考虑:(1)对国民经济或学术上有意义的课题;(2)在研究生科研时间内能完成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课题;(3)结合导师科研课题;(4)充分考虑现有条件。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在经导师的审阅通过后,最迟在第四学期完成并提交教研室。通过答辩后,即可进行论文研究阶段。论文的评审与答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实施,答辩合格者方可授予硕士学位。
附:本专业课程设置表
备注: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成绩应由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测验、作业、论文、出勤等)与期末考核成绩综合评定。对于期末考试,公共必修学位课程采用试卷卷面方式进行,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非学位课程可以由任课教师根据授课具体情况采取试卷卷面或者课程论
文的形式进行考核。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7
一、本学科、专业简介
景德镇陶瓷学院热能工程学科是一个专业面覆盖广, 又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其研究方向涉及到陶瓷热工及其设备、热能利用、制冷、火力发电等,其中陶瓷热工及其设备是全国唯一面向陶瓷生产的热能专业。
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其中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8人。曾承担或参加国家“九五”攻关项目3项;“十五”攻关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重点项目6项;市级科研项目16项。本专业具有雄厚的研发力量,热工窑炉的环保科技与智能控制技术等科研工作走在全国陶瓷窑炉界前列,曾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陶瓷窑炉的结构设计、计算机智能控制、设备的建造安装、窑炉的节能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研究开发技术与力量。取得国家专利多项。在横向科研中,多年以来,先后为十多个省、市、地区设计、调试各种热工设备数十座,为全国陶瓷行业与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丰富的科研活动,不仅提高了科学研究水平,也提高了教学水平。2000年,经国家学位委员会严格审查,获得热能工程硕士点。这标志着热能工程专业的学术水平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2002年经江西省教育厅审批成为江西省首批品牌专业,2003年又成为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成为江西省示范硕士点。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
(一)培养目标
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坚持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在热能工程领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体如下:
1、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业务素质:具有较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必须的基本技能;了解本本学科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英文技术资料。
3、文化素质:具有专业以外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修养。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及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具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
(二)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教研室(或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订出相应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培养研究生独立思维、开拓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以及学术群体和研究生自身的作用。
2、在培养方法上注重过程培养,要注意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参加规定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教学(科研)实践和生产(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习年限
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1.5年,论文工作不得少于1年;在职硕士生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一至二年。
硕士研究生应该在规定的培养年限内完成培养学习计划。提前完成培养学习计划者,经导师同意,系(所)领导批准,报研究生处备案,可以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四、研究方向
本学科分三个研究方向,分别为
1、窑炉及其热工信号处理   
2、热工设备结构及理论的研究
3、动力系统仿真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总学分32-33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低于18学分,设置如下:
(一)学位课程(不低于18学分)
1、公共必修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1学分
第一外语(英语)                                                                                 4学分
其中:“英语读写”2学分,“英语听力”1学分,“英语口语”1学分。
数理统计                                                                                                 1.5学分
数值分析                                                                                                  1学分
工程矩阵理论                                                                                          1.5学分
2、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
高等传热学                                                                                               3学分
      人工智能概论                                                                                                 2学分
硅酸盐窑炉研究方法                                                                              3学分
高等流体力学                                                                                           3学分
现代控制理论                                                                                           3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4学分)
1、公共选修课
第二外国语(日、法、俄)                                                                   1学分                    
                                          
2、专业必修课
陶瓷工业窑炉发展前沿                                                                            1学分
测试与控制技术                                                                                         2学分
陶瓷工业窑炉的污染与防治                                                                      2学分
3、专业选修课
微/纳米尺度传热学                                                                                     2学分
有限元方法与应用                                                                                      2学分
微机接口技术                                                                                              2学分
专业英文论文写作与发表                                                                             1.5学分
窑炉微机控制                                         2学分
仿真技术                                             2学分
固体废弃物处理                                       2学分
清洁燃烧技术                                         2学分
模糊数学                                             1.5学分
导师自选课                                           2学分
(三) 其他课程
 跨专业、学校考入的研究生,导师可以根据研究生本人的具体情况决定补修1~3门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并通过考试;研究生经导师同意也可以选修非本学科专业或外系开设的学位或非学位课程。补修课程成绩不计入学分,以听课方式进行,费用由培养费开支。
六、实践环节
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是提高研究生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环节可采取助研、助教、助管、专业实习等多种形式,其中助教可采取(1)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2)指导实验;(3)指导生产实习;(4)讲授和辅导一门课或部分章节;(5)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专业实习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而定,助教的工作量硕士生必须达到60学时,成绩评定采用“通过”或“不通过”两级制,指导教师还需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写出详细的评语,成绩通过记2学分,该学分不计入课程学分,为申请学位必备学分。
教学实践硕士生导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热工教研室协商安排实践形式、具体的课程及指导老师。
为了让研究生对本专业的生产实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规定安排一定的时间参加本专业的生产实践,主要通过调研和收集资料时一并完成。同时参加热工系举行的各种学术活动。
七、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使其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的每一环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工作计划、论文评审和答辩)应齐全。
论文的选题需考虑:(1)对国民经济或学术上有意义的课题;(2)在研究生科研时间内能完成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课题;(3)结合导师科研课题;(4)充分考虑现有条件。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在经导师的审阅通过后,最迟在第四学期完成并提交教研室。通过答辩后,即可进行论文研究阶段。论文的评审与答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实施,答辩合格者方可授予硕士学位。
附:本专业课程设置表
备注: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成绩应由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测验、作业、论文、出勤等)与期末考核成绩综合评定。对于期末考试,公共必修学位课程采用试卷卷面方式进行,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非学位课程可以由任课教师根据授课具体情况采取试卷卷面或者课程论
文的形式进行考核。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5204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材料工程领域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掌握必要的实验、计算方法和技术,具有解决工程问题和从事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能力,掌握材料化学成份和组织结构的分析方法、材料的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材料性能检测和分析方法、材料的改性技术、材料制品的加工工艺和技术等。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应修满32-33学分。
二、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3-4年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现设以下研究方向:
1、陶瓷材料与工程
2、陶瓷材料物理与化学
3、信息功能陶瓷
4、环境陶瓷材料
 
四、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修满32-33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
公共课:                                        
英语读写                                           2学分                    120课时
英语听力                                           1学分                     60课时
英语口语                                           1学分                     60课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36课时
自然辩证法                                         1学分                     18课时                          
工程矩阵                                           1.5学分                    60课时
数值分析                                           1学分                     40课时
专业课:
固体物理                                           3学分                     60课时
结构化学                                           3学分                     60课时
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                             3学分                    60课时
陶瓷工程概论                                      1.5学分                     30课时
其它课程一门:(由导师确定)                        2学分                     40课时
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类。
公共选修课:
第二外国语(日、法、俄)                           1学分                     60课时
专业必修课:
陶瓷导论                                          1.5学分                     30课时
专业综合训练                                       2学分                     40课时
专业选修课:
硅酸盐材料学                                       1.5学分                    30课时
专业英文论文写作与发表                            1.5学分                    30课时
无机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                             1.5学分                    30课时
计算机在陶瓷中的应用                               2学分                     40课时
量子力学                                           1.5学分                    30课时
缺陷化学                                           1.5学分                    30课时
复合材料                                           1.5学分                    30课时
结构陶瓷前沿                                       2学分                     32课时
先进陶瓷材料概论                                  2学分                     32课时
国外电子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1.5学分                    30课时
听学术报告5次                                     1学分                      0课时
(根据教学的需要可调整一些选修课)
五、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重要必修环节之一。实践环节必需是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的教学和培养环节。校内实验教学、参与导师课题研究、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实习实践活动均属于实践环节,但是学生必需参加一项主题实践活动,参加该主题实践活动累计时间不少于整个实践环节时间的一半。导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实践环节计划,并经院系审核备案。实践环节结束后学生提交实践(实习)报告,由指定导师和所在实践(实习)单位共同考核,考核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档,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能获得实践(实习)报告学分,需重新参加实践环节。指导教师还需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写出详细的评语,成绩通过记1学分,该学分不计入课程学分,为申请学位必备学分。    
专业硕士的培养注重强化专业特色,利用学科优势和景德镇地域优势以及我校对外产生的巨大影响,努力把教育与社会实践更紧密的结合起来,积极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国内外结合的教学与实践的综合环境,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备良好职业素养。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实践形式:
1、基地办学:依托千年瓷都——景德镇作为办学基地,有御窑厂、陶瓷历史博物馆、古窑址、高岭古陶瓷实习基地,还有完整的陶瓷生产体系,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开展与社会合作办学的模式,使教学与实践、设计和工艺有机结合,为培养具有新科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创造条件。
2、学院与企业合作: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创新机制。目前我院与特地、景陶、特陶、中窑、萍乡美景等多个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本专业学生参与企业的研发与制作,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2003年国家日用陶瓷工程中心在我院的建立,更是为材料专业的教学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3、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我校已经与美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多国开展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广泛了学术交流活动。
六、社会实践、调查研究与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根据能力培养的要求及科研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可外出进行考察、社会调查、收集资料与实验等工作。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国内学术会议,校内外学术报告、讲座等),在学期间参加次数不少于5次。
七、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八、论文评审与答辩
        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
九、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5           
           
前言
材料、信息和能源是现代文明的三大基础。材料是冶金、机械、化工、土木建筑、信息、能源、航空航天等工业的支撑,是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随着社会和科技进步,人们需要大量的性能更为优异的各类传统材料,同时也需要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生物材料、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环境材料,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推动我国未来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巨大动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省特色鲜明的重点学科。该学科于198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经过多年的建设,先后批准为原国家轻工业部、江西省“十五”、 “十一五”重点学科,江西省重中之重建设学科以及高水平学科。长期以来,本学科秉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江西陶瓷材料产业和行业科技进步发展的需求,大力构筑学科平台,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在日用及建筑陶瓷材料与工程,低膨胀陶瓷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无机陶瓷膜的研究,环境陶瓷材料等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本学科于198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经科技部批准,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主体组建的“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我校正式成立,本专业为该国家工程中心的核心力量,有很强的教学与科研力量。本学科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和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稳定的学术队伍:学科队伍中有教授27人,副教授13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74%;博士生导师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3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5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1人,教育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
近五年来,本学科承担了275项各级、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科研项目32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培育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1项,各类科研项目总经费达9220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51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87篇。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材料科学与技术的专门人才与高等院校师资,要求做到: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端正,学风正派,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坚实的材料科学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掌握材料学的工艺装备、测试手段与评价技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中局部问题的能力。作出具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熟练掌握运用一门外国语。具有在本领域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成员协助导师完成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
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工作并重。讲授与自学、讲座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学习年限
脱产硕士生3年,其中课程学习1.5年,论文工作1.5—2年。
在职硕士生3—5年,其中课程学习1.5—2年,论文工作1.5—2年。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现设以下研究方向:
1、陶瓷材料与工程
2、陶瓷材料物理与化学
3、信息功能陶瓷
4、环境陶瓷材料 
四、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修满32-33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
公共课:                                        
英语读写                                           2学分                    120课时
英语听力                                           1学分                     60课时
英语口语                                           1学分                     60课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36课时
自然辩证法                                         1学分                     18课时                           
工程矩阵                                           1.5学分                    60课时
数值分析                                           1学分                     40课时
专业课:
固体物理                                           3学分                     60课时
结构化学                                           3学分                     60课时
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                             3学分                     60课时
陶瓷工程概论                                      1.5学分                     30课时
其它课程一门:(由导师确定)                        2学分                     40课时
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类。
公共选修课:
第二外国语(日、法、俄)                           1学分                     60课时
专业必修课:
陶瓷导论                                          1.5学分                     30课时
专业综合训练                                       2学分                     40课时
专业选修课:
硅酸盐材料学                                       1.5学分                    30课时
专业英文论文写作与发表                             1.5学分                    30课时
无机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                             1.5学分                    30课时
计算机在陶瓷中的应用                               2学分                     40课时
量子力学                                           1.5学分                    30课时
缺陷化学                                           1.5学分                    30课时
复合材料                                           1.5学分                    30课时
结构陶瓷前沿                                       2学分                     32课时
先进陶瓷材料概论                                   2学分                     32课时
国外电子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1.5学分                    30课时
听学术报告5次                                     1学分                      0课时
(根据教学的需要可调整一些选修课)
五、实践环节
加强实践环节训练,是提高研究生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环节可采取助研、助教、助管、专业实习等多种形式,其中助教可采取:(1)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2)指导实验;(3)指导生产实习;(4)讲授和辅导一门课或部分章节;(5)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专业实习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学实践的工作量硕士生必须达到60学时,成绩评定采用“通过”或“不通过”两级制,指导教师还需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写出详细评语,成绩通过记2个学分,该学分不记入课程学分,为申请学位必备学分。
研究生对本专业的生产实际要有一定的了解,对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必须规定一段时间参加本专业的生产实践。另外,研究生根据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可外出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参加学术会议和向有关专家请教。
六、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做好论文选题工作,撰写“开题报告”,一般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举行开题报告,详细要求见《关于选题报告的若干要求》。经答辩通过,认为选题、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始论文工作。
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应能表明硕士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对所研究的课题的国内外最新动态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研究工作要有新的见解,研究论文应达到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水平。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导师)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
《环境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前言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威胁。因此,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同时,随着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正逐步得到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环境问题已越来越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可以说,已经没有任何一个经济领域不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发生联系。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是环保技术人才的严重不足。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20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有关专家统计,长江上游每增加一个亿的产值,下游就要损失十个亿。如果按照发达国家90年代初期环保产业就业人员比例计算,我国需要环保产业人员1000万人。由此可见,国民经济的发展,急需大量的高水平的环保科技人才。
《环境工程》学科隶属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工程》主要研究近代工业污染的控制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采用工程科学方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研究人类因社会与经济活动而导致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行超前的预测和采取的对策。在环境工程学科中,目前研究领域主要有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工程环境(如地铁、长隧道工程环境)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以及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
本学科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个新兴的专业,同时也是个顺应社会发展需要而生的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35岁以下年轻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环境科学与技术的专门人才与高等院校师资,要求做到:
1.  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端正,学风正派,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备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本学科系统的专门知识与基本的实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气、水、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具备环境工程材料的开发、研究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科研设计单位、工矿企业、大、中专院校等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3.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成员协助导师完成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
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工作并重。讲授与自学、讲座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学习年限
脱产硕士生3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论文工作1.52年。
在职硕士生3.54年,其中课程学习1.52年,论文工作1.52年。
三、科研究方向

一级学科名称 环境科学与工程 代码 0830
级学科名称 环境工程 代码 083002
  研究方向 本方向研究领域及内容
1 材料制备及在环境工程的应用 环境净化材料、环境修复材料和环境替代材料的设计、制备工艺、性能与应用。
2 废物利用与资源化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固体废物的资源化。
3 废水治理新技术及应用 高浓度、高色度、高毒性难降解废水的新物理、化学方法技术及应用,焦化废水、制药废水的处理新技术
4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工程 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硝理论及防治技术;工业窑炉烟气和汽车尾气的治理;有害有毒工业废气的净化。
           

 
四、学位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修学32-33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
 
学位课程:
公共课                                        
英语读写                                           2学分                    120课时
英语听力                                           1学分                     60课时
英语口语                                           1学分                     60课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36课时
自然辩证法概论                                     1学分                     18课时                          
工程矩阵                                           1.5学分                    60课时
数值分析                                           1学分                     40课时
专业课
环境工程生物学原理                                 2学分                     40课时
水污染控制理论                                     2学分                     40课时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2学分                     40课时
<span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mso-ansi-language:="" en-gb"="" style="font-family: 宋体;">环境污染控制化学                                   2学分                     40课时
其它课程一门:(由导师确定)                        2学分                     40课时
 
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类。
公共选修课:
第二外国语(日、法、俄)                           1学分                     60课时
陶瓷英语文献选读                                   1学分                     40课时
专业必修课:
膜分离理论与技术                                   2学分                     40课时
专业综合训练                                       2学分                     40课时 
专业选修课:
环境材料学                                         1.5学分                    30课时
专业英文论文写作与发表                             1.5学分                    30课时
废物利用与资源化技术                               1.5学分                    30课时
大气噪声控制理论与新技术                           1.5学分                    30课时
废水处理工艺及计算                                 1.5学分                    30课时
听学术报告5                                     1学分                      0课时
(根据教学的需要可调整一些选修课)
 
五、实践环节
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教师指导下参加下列教学工作之一:
1、  协助教师辅导、答疑及批改作业
2、  指导本、专科生实验;
3、  指导本、专生生产实习;
4、  讲授和辅导本、专科生一门课或部分章节;
5、  指导本、专科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六、社会实践、调查研究与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根据能力培养的要求及科研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可外出进行考察、社会调查、收集资料与实验等工作。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国内学术会议,校内外学术报告、讲座等),在学期间参加次数不少于5次。
 
七、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做好论文选题工作,撰写“开题报告”,一般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举行开题报告,详细要求见《关于选题报告的若干要求》。经答辩通过,认为选题、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始论文工作。
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应能表明硕士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对所研究的课题的国内外最新动态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研究工作要有新的见解,研究论文应达到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水平。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导师)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
 
材料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 、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学、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材料工程 、 动力工程等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学院分别于 1988 年获 得“ 硅酸盐工程 ”、 1999年获得 “ 材料学 ”、2000年获得“ 热能工程”、2005年获得“材料物理与化学”、“环境工程”等硕士学位授权,2008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和“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2010年获得“能源与动力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3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动力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2018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类型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2材料学 学术型
080501材料物理化学 学术型
085204材料工程 专业型
0807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080702热能工程 学术型
080701工程热物理 学术型
085206动力工程 专业型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1环境科学 学术型
083002环境工程 学术型
 

添加景德镇陶瓷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景德镇陶瓷大学考研分数线、景德镇陶瓷大学报录比、景德镇陶瓷大学考研群、景德镇陶瓷大学学姐微信、景德镇陶瓷大学考研真题、景德镇陶瓷大学专业目录、景德镇陶瓷大学排名、景德镇陶瓷大学保研、景德镇陶瓷大学公众号、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景德镇陶瓷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景德镇陶瓷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景德镇陶瓷大学考研网由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