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商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湖南工商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湖南工商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湖南工商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湖南工商大学学姐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湖南工商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湖南工商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湖南工商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湖南工商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湖南工商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十三五”校级重点学科城乡协同治理学科简介
 
一、本学科点的历史与现状 
 
城乡协同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基于新时代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判断,我们决定申报综合性、系统性、交叉性较强的新兴学科——城乡协同治理学科。
 
城乡协同治理学科是在“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行政管理学、区域经济学的建设发展中孵化而出的新兴交叉学科。“十二五”期间,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行政管理学、区域经济学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成果丰硕,学科验收均为“优秀”。其中,所重点依托的行政管理学科已有13年本科办学、5年MPA联合办学历史,直接孵化出3个本科专业、6位博士后、6个省级教学或科研成果奖、11个国家社科项目等。为适应“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我们决定打破学科壁垒,融合我校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发展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雄厚实力和宝贵积累,依托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廉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基础和师资力量,建设校内一流省内外有突出特色和影响的新兴交叉学科——城乡协同治理学科。本学科试图将城乡协同发展与公共治理理念相结合,建构一种新的理论知识体系,深刻揭示城乡经济社会系统治理的内在机理、规律和逻辑,为推进中国城乡经济社会由分治走向“协同”治理提供学理支撑和现实支持,以适应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改革与发展。
 
二、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本学科以城乡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文化系统、生态系统及其交互运行为研究对象,运用治理理论、协同理论、系统理论等相关理论知识开展集成式立体化多维度系统性研究。目前,已形成了城乡共治与法制保障、城乡融合与政策驱动、城乡发展与基层治理三个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一)城乡共治与法制保障方向。综合政治学、法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重点研究城乡共治的权利保障及宪法制度支持,法治保障体系特别是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法律支持体系建构,马克思主义全球化视野下城乡共治、城乡均衡发展及其理念文化与社会支持,以及城乡公共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廉政风险防控等问题,为有效推进城乡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良法善治基础。本研究方向依托法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建设契机,基于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共治共建共享的总体发展趋势研判,从马克思主义全球化视野,综合利用习近平命运共同体理论、治理理论、多中心共治理论、协同理论,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域研究实现城乡共治的法制保障,具有一定开创性。
 
(二)城乡融合与政策驱动方向。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深度融合的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公共财政政策的配套改革与创新以及大数据政府治理行动策略研究为主线,依托4个国家社科项目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政策驱动机制研究”、“城乡土地隐形市场管控机制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模式研究”、“大数据驱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等标志性科研成果,总体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本研究方向试图通过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公共财政政策、大数据政府治理行动策略研究的四轮驱动,旨在协同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城乡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既体现了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与协同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集成式创新,又彰显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公共政策驱动性以及服务型政府目标取向下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模式地域性等个性特征。
 
(三)城乡发展与基层治理方向。以转型期城乡社区发展的治理体制机制及其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等为主要研究领域,结合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的理论和方法,以治理理论、协同理论、发展政治学和发展社会学为理论支点,注重城乡发展与基层治理研究的交叉融合、多元渗透与整体推进。既体现了理论研究的综合性、系统性、前沿性和前瞻性,又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性和方法论特色,尤其注重基层调查研究,每年均有固定时间深入社会基层开展实践调查工作,彰显“接地气”式实证研究特征。
 
三、本学科点的发展前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这一态势方兴未艾,未来社会发展仍在期待着更好更快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为城乡协同治理学科发展奠定了广阔前景。同时,城乡协同治理相关问题研究及学科交叉交融式发展所内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也凸显了本学科的独到价值及广阔发展前景。一是城乡协同治理学科通过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建构,能对中国城乡协同治理制度与实践问题做出准确回答,也可为丰富协同发展理论及治理理论发展做出独到的学术贡献,学科具有很大的学术空间和学术生命力。二是本学科从新时代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同治理的多维视角,深刻阐述城乡发展、城乡融合、城乡共治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深度揭示其形成机理、演化规律、发展路径和治理方略,这可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城乡发展与融合提供理论、方法和经验等支撑,并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综上,本学科因应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急需和现实渴求而具有鲜活的学术生命力。
 
四、本学科点的优势与不足
 
(一)各学科方向前期成果丰硕。城乡共治与法制保障方向成员在宪法学、廉政风险防范等方面发表了相关论文100余篇,获得省级社科成果奖一等奖3次、二等奖1次,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8项,出版专著译著4部。城乡融合与政策驱动方向在城乡产业融合、土地政策、城市群治理等方面研究较为深入,罗湖平博士在《光明日报》、《经济地理》等刊发有关城市群合作和城乡统筹发展类学术论文10余篇,有关城乡土地政策类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城郊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的形成机理与管控机制研究》、《大河西先导区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探究》、《基于“两型社会”的长株潭城市群PREE共生发展模式研究》等近10项国家级或省级课题与此密切相关,其阶段性成果获省级成果奖二等奖、省内先进水平鉴定各1项。城乡发展与基层治理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吴易雄教授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一般项目等科研项目50余项,出版专著7部、主编著作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2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成果被20余个党政机关和基层单位采纳应用,获省内先进以上水平鉴定成果10余项,3项成果获省级以上领导同志批示或采纳,获省社会科学成果奖等科研成果奖10余项。
 
(二)学科队伍优势突出。本学科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人。本学科点年龄优势明显,16人年龄在45岁及以下,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平均年龄为41.94岁;现有学校“151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人选各1人、第三层次3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2人;近些年,有近半数成员主持过国家级课题,获得省级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3项。这是一支科研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富有创新性的年轻化人才队伍。
 
(三)学科交叉交融性强。本学科点汇集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廉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经济与贸易学院的师资力量,协同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于一体,倾力打造一支具有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互补性强的学术梯队,共同推进城乡协同发展与公共治理研究深度交叉交融。
 
目前本学科点的主要不足是:国际合作、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国家级科研成果获奖、科研成果转化有待进一步提升。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于2000年组建并开始招收本科生,2014年获得法律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获法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是法学博士点立项建设单位。学院坚持“法廉结合,法商结合,法管结合”为特色,依托湖南工商大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优势,结合当今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国家法治化的新形势,面向市场、面向企业、服务地方,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办学质量与学术地位持续上升。目前拥有法学、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和社会工作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是“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和“十三五”校级重点学科,行政管理是“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城乡协同治理是“十三五”校级特色学科,此外还有校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专业实验室3个。在校本科生800余人,研究生170余人。
 
学院现有在职在岗专业教师4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5人,博士29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0%。聘有校外资深实践导师60余人。同时在全校范围内整合资源,目前已经形成了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数量比较充足、中青年为主体、创新能力强和发展潜力大的学科师资队伍,其中有多名专家作为重要成员参与省人大和全国人大立法工作。
 
在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方面,我院法学学科已凝炼出廉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为主体的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学科群。其中,廉政法学依托湖南省廉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和刑法学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进行创新发展,学科带头人王明高教授多项研究成果进入国家决策。该学科团队成员连续多次参加世界反腐败大会,多项成果获省领导和中纪委领导批示和推广。
 
学院注重产学研相结合,搭建了良好的专业发展平台。学院建有省级本科生优秀校外实习基地、省级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湖南商事法务综合实践基地、省廉政建设研究基地、省人民调解研究基地;设有党内法规与监察法治改革研究所、港澳台法学研究所、廉政法治研究所、民间投融资法治研究中心、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反商业贿赂研究所等特色研究机构,与校外单位共建“人才合作培养基地”25个,形成理论与实践互动开放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
 
近五年,学院共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6项(重大1项、重点1项)、国家软科学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7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7项,在法学研究、法学评论、现代法学、法学杂志、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和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法学专著20余部,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8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80多人次,多项成果在国际与国内会议中获得高度评价。
 
 一直以来,学院立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服务地方法治和政府管理,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法学精英和公共管理人才。同时,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西洛杉矶大学和德国弗莱堡大学等建立了校际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学院双创人才孵化环境优良。学生先后获得“挑战杯”湖南省第七届、第八届大学生科技竞赛一等奖和特等奖,并荣获国家“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第十届二等奖,第十一届特等奖。学院社会声誉高,近五年本科生考研录取率平均为31.5%、司法考试通过率平均在61%、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建院以来,为社会培养本科、硕士毕业生3000余人,其中有相当部分校友已成为社会法治精英、企业精英和管理精英,在社会前进道路中承担重要角色和担当重要责任。(2019年5月更新)
 

添加湖南工商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湖南工商大学考研分数线、湖南工商大学报录比、湖南工商大学考研群、湖南工商大学学姐、湖南工商大学考研真题、湖南工商大学专业目录、湖南工商大学排名、湖南工商大学保研、湖南工商大学公众号、湖南工商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湖南工商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湖南工商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湖南工商大学研究生学姐


加学姐,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湖南工商大学考研网由湖南工商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湖南工商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湖南工商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