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

淮北师范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淮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淮北师范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淮北师范大学学姐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淮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淮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淮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淮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淮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 材料类专业
一、培养目标
我校材料类专业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两个专业。第一年的两学期按照大类培养,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掌握材料类专业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大学物理和大学化学理论基础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为专业分流作好准备工作;在第二学期末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自主选择不同的专业,并在后续三年六个学期内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较高的文化品质和科学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下:
材料物理: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系统的材料物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材料制备、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等各环节的基本实验技能,具备较好的材料设计及应用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新型功能材料、微电子及新能源等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生产及经营管理,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系统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材料设计、合成、加工、分析和应用等方面基本实验技能,既能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生产、研究与开发工作,又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管理和经营等工作,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创新素质,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材料物理: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和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材料设计、材料合成、材料分析和材料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并接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材料设计、材料合成、材料分析和材料应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素质、知识与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2、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法律、管理等方面知识,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掌握材料学科及相关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技术文献,及时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动态。
4、系统地掌握较宽的必要的材料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基本原理,材料设计、性能优选的原则,以及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具有本专业领域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相近专业基本知识。
5、掌握材料的合成、掺杂改性的基本原理,掌握材料制备的主要方法及相关工程技术原理,掌握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的主要技术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备从应用目标出发对现有材料进行成本、工艺、环保、性能和效益综合评估及材料选用的初步能力。
6、具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熟悉所属行业的方针、政策及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承担对职业、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知识,接受材料制备、性能分析与测试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材料的成分、制备方法与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以及材料设计、制备与工艺控制的基本方法,从而具有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材料设计、材料性能优化、新材料开发和材料生产管理的知识和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素质、知识与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2、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法律、管理等方面知识,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掌握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定程度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技术文献,及时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动态。
4、系统地掌握较宽的必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相近专业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常规的材料制备、材料性能与结构分析检测方法和技术,具有本专业领域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具有选用适当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和实验方法分析并解决材料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6、具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熟悉所属行业的方针、政策及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承担对职业、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三、学制、学位、学时和学分
学制:标准学制为四年,学分制下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为3-6年。
材料物理专业:
学位:理学学士
学时:2568
学分:164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位:工学学士
学时:2568
学分:164
四、相关和相近专业
物理学、材料化学、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五、专业主要课程
材料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化学、大学化学实验、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工程制图、物理化学、电工电子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电动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物理学、半导体物理、薄膜物理与应用、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分析实验、材料制备及合成方法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化学、大学化学实验、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物理化学、工程制图、电工电子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工程材料学、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材料成型工艺、材料分析实验、材料制备及合成方法等。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具有较强的创业创新能力,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及技术管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网络设计、开发、调试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2、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法律、管理等方面知识,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掌握无线网络、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4、有一定的创业创新意识,具备研究开发、设计、调试和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能力;
5、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规范及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方向;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线性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学科专业导论、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网理论基础、移动通信、光通信技术基础、专业实验。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及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在信息系统、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网络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工艺制造、产品设计和技术管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2、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法律、管理等方面知识,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具有设计、集成、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能力,能够从事电子应用和计算机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4、了解电子、信息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电子设备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发展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和创业创新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线性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学科专业导论、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专业实验。 物理学(师范)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服务基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物理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系统的物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数值计算能力,富有创新精神与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在中学或者其它教育机构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五年左右能达到的目标如下:
1.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2.具有优秀的物理专业综合素养,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技能娴熟,善于运用物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物理问题。
3.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4.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及时跟踪国内外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学校的教科研骨干。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物理实验以及教育实践的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及应用研究的能力,以便适应未来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需要。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如下:
1.践行师德
1.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义、基本内容,能正确分析和评判教育教学现象。
1.2具有“依法执教”的理念,熟悉党和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政策和法规的主要内容及中学教育中涉及的其它法律知识。
1.3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2.教育情怀
2.1清晰地认识教师职业的性质,认同教师工作的伟大意义,为自己即将成为新时代光荣的人民教师感到自豪,立志成为一名党和人名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2.2认识教育环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2.3尊重中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体差异,具有主动引导中学生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意识。
3.学科素养
3.1较系统全面地掌握经典物理学、近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具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3.2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教育理论,掌握高等数学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必备知识,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能有效指导中学物理教学实践活动。
3.3掌握中学物理知识和中学物理教学法知识,能够从理论物理学的高度认识中学物理知识。
4.教学能力
4.1通过“三字一话”、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师基本技能考核。
4.2熟悉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具有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中学物理实验设计和研究能力等。能够结合学生和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手段开展教学评价。
4.3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够发现和提出物理教学中的现实需求,能主动收集并分析相关信息,有效利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物理教学问题。
5班级指导
5.1掌握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技能,学会与学生、同事、上级领导及学生家长沟通的技能,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5.2学会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形成班级学习共同体,为学生的学习、心理、爱好和理想等需求提供帮助。
5.3能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特点,有效策划和组织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6综合育人
6.1理解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能够把物理文化有效融入到爱祖国、爱科学等育人活动中。
6.2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理解中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特点及教育需求,掌握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
6.3能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特点,有效策划和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等班级教育活动。
7学会反思
7.1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了解国内外物理教育发展动态。
7.2具有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能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7.3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学会运用批判思维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物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8沟通合作
8.1掌握沟通合作的技能,具备信息交换互、认识交换、人际交往的能力。
8.2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充分认识到个人成功与团队成功的关联性和重要性。
8.3具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活动参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使其能够配合协作,以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本领。
三、学制、学位、学时和学分
学制:四年(不少于3年,不超过6年,具体按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学位:理学学士
学分:169
学时:2635
四、相关和相近专业
应用物理学
五、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社会责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体育、大学安全教育
2.专业课程
2.1.专业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
2.2.专业核心课程
教育学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书法基础、教师入门专题、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物理学学科专业导论、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1、固体物理学、电工电子学
2.3.专业方向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英语、天文学基础、中学物理习题研究、量子力学2、物理学史、网页设计与课件制作、物理实验设计教学研究、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计算物理学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3.专业实践课程
课程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书法基础实践、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综合实践、物理实验设计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网页设计与课件制作实验和程序设计基础实验等)和集中实践课程(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社会责任教育实践、中学物理实验创新设计训练)。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新精神和应用研究的能力以及高度科学文化素养的,学生毕业后能在光电子学、应用光学、光通信技术、光电集成技术、光电信号检测处理与控制技术、光电子器件制造技术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光学、电子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光电信息技术的前沿理论,把握当代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在本学科及跨学科的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2、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技能。
3、扎实地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实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光信息、光电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应用能力;善于将现代物理应用到工程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掌握光信息获取、传输、处理技术、光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及光信息处理系统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具有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及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技能和一定的编程能力。
三、学制、学位、学分与学时
学制:4年(不少于3年,不超过6年,具体按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学位:工学学士
学分:165
学时:2672
四、相关和相近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五、专业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光学、信息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通信原理技术、信号系统分析、微机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光电检测技术及系统、光通信技术基础、光电子学、光电图像处理、光学基础实验、光学综合实验、光电综合实验等。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学位点负责人 导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 材料物理与化学 陈三    张晓波 王玮 耿磊 张永兴 孔祥恺
材料学 朱光平    刘强春 代凯 刘忠良 张金锋
材料加工工程 刘亲壮    李明 路洪艳 李兵 刘亲壮
工程硕士 电子与通信工程 陈得宝    李素文 陈得宝 李淮江 李峥 袁五届 方振国         王江涛 邹锋 韦民红 汪徐德 姜恩华
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术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王江涛    李素文 陈得宝 李淮江 王江涛 邹锋 韦民红         汪徐德  杨远贵
通信与信息系统 李素文    李素文 陈得宝 李淮江 王江涛 姜恩华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简介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前身是2004年成立的“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当时隶属于“基础物理实验中心”。1999年,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始招生、2006年电子信息工程开始招生、2007年通信工程招生。之后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实验仪器设备逐年递增。根据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物电学院充分利用中央财政等专项资金,在原来的“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的基础上,扩建了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平台、整合电子与通信实验平台、改造并扩建应用型综合实验平台及充实创新与科技实验平台,于2012年建成涵盖以上4个平台的“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设备字(2012[10号])。2013和2014连续两年,依托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软硬件资源,物电学院分别申报并获批了 “电子电工示范实验实训示范中心”和 “电路与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两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现有实验室总面积约2343m2,仪器设备2688台套,总价值约1020万元,近三年新增仪器设备477台套,总值约为260万。
面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等2个学院的8个专业的本科生,中心年均开设实验课程77门,开出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约200个,同时还承担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学生学科竞赛培训、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等活动。年接纳学生数约1000多人,总工作量达41万人时数/年。
自组建以来,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始终坚持“实践出真知、探索能创新”的教学理念。逐步扭转了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的模式,实行实验课程独立设置,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为基础,以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体,配套有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以开展工程教育,结合工程实际课题进行开发研究为提高的分层次、多模块、递进式教学模式;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密切跟踪社会对人才需求动向,培养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竞争能力强的社会需求人才。
实验室建设以多功能、实用型、先进性为原则,并逐步向开放型发展。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在实践中获得能力,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以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注重基础,强调能力,保证面上质量,择优拔尖培养,始终以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进一步深造来确立实验教学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心在基础实验、综合实训、创新设计、机制保障四个方面有所发展和提高,基本形成了多功能、开放式、现代化的新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模式。
基础物理实验中心简介
【历史沿革】
“基础物理实验中心”的前身叫“物理实验室”。2004年初,在整合力热实验室、电磁学实验室、光学实验室、中学物理教法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材料物理实验室、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的基础上,合并组建了“基础物理实验室”,并与同年获批为省级“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后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示范中心专项建设资金、日元贷款等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功能平台逐步增多。为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物电学院于2012年对“基础物理实验室”内部进行优化整合,正式成立了“基础物理实验中心”(设备字(2012[10号])。
【中心定位】
中心以精选基础、提高起点、重视应用、开拓思维、培养能力、突出创新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为着眼点,将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创新实践相结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宗旨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
【主要任务及基本情况】
中心目前承担了全校理、工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工作。中心目前实验室面积达2400余平米,实验设备3800余台套,实验设备总价值达2600余万元。建立了基础物理演示实验平台、大学物理实验平台、普通物理实验平台、近代物理实验平台、材料基础实验平台、材料创新实验平台、光学基础实验平台、光学综合实验平台、光电基础实验平台、光电综合实验平台,构建了“演示物理实验-大学物理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大学物理实验-材料基础实验平台-材料创新实验平台”、“ 大学物理实验平台-光学基础实验平台-光学综合实验平台-光电基础实验平台-光电综合实验平台”的3个实验教学体系。中心现为全校28个专业开设21门实验课程,可开设实验项目170余项;每年直接受益学生达近4000名,年教学实验人时数超过10万,是培养本科生进行科学实验素养的重要实践教学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
  
  
【教学成果】
中心教师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出版实验教材1套,自编实验讲义3本。
【科研成果】
中心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SCI检索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研发的教学仪器获得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会仪器评比一等奖。
【队伍建设】
中心具有一支人员稳定、职称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及管理团队,教学团队成员专业广泛、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中心部分教师承担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和横向课题项目,通过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研锻炼,全面提升了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的教学水平。其中,教师51人,实验技术人员4人。51名主讲教师中,教授7人,副教授18人,76%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人才培养】
中心是学校重要的创新实践基地,在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了突出的效果。指导本科生参加安徽省光电大赛、安徽省力学竞赛、安徽省物理实验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并利用自身的实验教学资源和教学水平,对地方高中学生参加全国物理竞赛进行实验培训,学生受益显著。
【特色项目】
对不同专业学生,因材施教、重点培养,设置专门的创新实验,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全面开放实验室,通过科研训练、创新实践、开发创作,培养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大学生的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和适应力。
 
附件下载:基础物理实验中心简介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依托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和省级重大建设学科,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4年获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200多人;拥有“电子电工”省级示范中心、省级“CDIO”工程中心、“电路与电子技术”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电工”校级实训基地各1个;校级“智能信息处理”研究1个。实验室面积4000多平方米。
信息与通信工程是校级重点学科。拥有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和市“555”产业创新团队各1个。本学科点现拥有3个相关的教学研究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11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13 人;硕士生导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有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或后备人选3人,省技术领军人才2人,省高校领军人才1人,1人为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压力计量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学科点已形成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信息传输技术及应用。研究内容涵盖信息理论、多媒体信号与信息处理、信号检测与辩识、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遥感和遥测,以及智能信号处理等。部分研究成果得到转化,如微波光学实验仪、八臂迷宫动物视频分析系统都通过企业得到转化,为企业带来效益近千万。近5年来,承办和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二十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项目及横向合作项目30多项,在研科研总经费达2045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2231.5万元,师年均科研经费18.67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17.16万元。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三等奖各1项,获市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中国电力企业协会电力建设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三等奖4项,编写教材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3项。近5年,本学科教师,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0多篇,其中SCI二区及以上论文25篇。

添加淮北师范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淮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淮北师范大学报录比、淮北师范大学考研群、淮北师范大学学姐、淮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淮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淮北师范大学排名、淮北师范大学保研、淮北师范大学公众号、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淮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淮北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姐


加学姐,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淮北师范大学考研网由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