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甘肃农业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甘肃农业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甘肃农业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甘肃农业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甘肃农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甘肃农业大学考研难吗]
[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甘肃农业大学考研群]
[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历年汇总)]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草业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坪学系的介绍
甘肃农业大学草坪工程系成立于2004年9月,是在原草坪与环境教研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全国最早开展草坪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的单位之一,率先在国内高校开设了《草坪学》课程,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草坪学科的教科书——《草坪学》,培养了我国草坪学方向第一位硕士研究生,为中国草坪业的发展中做出了卓越贡献。截至目前,出版了《草坪学》、《草坪工程学》、《草坪有害生物及其防治》、《草坪建植与管理》、《草坪养护与管理》、《草坪技术指南》、《草坪绿地规划设计与建植管理技术》、《草坪科学与研究》、《草坪技术手册——草坪工程》和《草坪技术手册-草坪草种子生产技术》等教材和专著10多部。主持或参与完成草坪学方面科研项目30多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奖10多项。同时,草坪工程系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参与了国内许多运动场草坪和绿地草坪的建植与管理工作。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草坪工程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草坪科学家所开创的辉煌成就,面对现代草坪业在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方面的需求,继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科研、教学力量和学科体系。由老、中、青教师组成的科研教学团队,团结合作,奋发努力,在草坪学方向学术带头人孙吉雄教授的倡议和带动下,保持传统的以草坪建植与养护管理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内容,努力发展以服务于生态、美化、户外运动为方向,以草坪环境学、草坪工程学、草坪美学、草坪景观学和草坪经济学为内容的的新的草坪学科体系。
教师队伍
草坪工程系现有专业教师12人,其中教授6人(包含博导4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
教师科研及授课简况:
孙吉雄: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草坪工程学及草坪监理。承担研究生“草坪工程学”和“草坪生态学”等课程。
马晖玲: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草地植物育种和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现承担本科生“草坪学”等课程。
柳小妮: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草地生态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科研和教学。承担“普通生态学”等课程。
白小明:教授,从事草坪工程学方面的科研和教学。现承担本科生“运动场与高尔夫草坪”等课程。
田新会:教授,主要从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和教学。现承担本科生“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等课程。
刘晓静: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草坪管理、牧草(草坪草)营养生理方面的科研和教学。承担本科生“草坪学”和“草坪营养与施肥”等课程。
王 琦:副教授,从事草地植物节水方面的研究。现承担本科生“草坪灌溉与排水”等课程。
李玉珠:副教授,从事“草坪与园林规划设计”、“草坪学”等课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
刘 欢:副教授,从事“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分类”等课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
方强恩:讲师,从事“植物分类学”等课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
柴继宽:讲师,从事“草地种质资源与育种”方向的研究。承担本科生“草坪学”等课程。
赵春旭:助教,从事“草坪管理”方向。
本科专业课程:
草坪学概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草坪经营学、草坪工程与监理、专用草坪、草坪有害生物及其防治、草坪灌溉与排水、园林观赏植物等。
研究生专业课程:
草坪工程学、草坪生态学、草坪环境学、草坪经营学、植物系统学、植被恢复生态学、草地生态系统生态学、 草坪经营管理等。
教学管理:
系主任:李玉珠
系秘书:赵春旭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草坪工程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草坪科学家所开创的辉煌成就,面对现代草坪业在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方面的需求,继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科研、教学力量和学科体系。由老、中、青教师组成的科研教学团队,团结合作,奋发努力,在草坪学方向学术带头人孙吉雄教授的倡议和带动下,保持传统的以草坪建植与养护管理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内容,努力发展以服务于生态、美化、户外运动为方向,以草坪环境学、草坪工程学、草坪美学、草坪景观学和草坪经济学为内容的的新的草坪学科体系。
教师队伍
草坪工程系现有专业教师12人,其中教授6人(包含博导4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
教师科研及授课简况:
孙吉雄: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草坪工程学及草坪监理。承担研究生“草坪工程学”和“草坪生态学”等课程。
马晖玲: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草地植物育种和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现承担本科生“草坪学”等课程。
柳小妮: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草地生态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科研和教学。承担“普通生态学”等课程。
白小明:教授,从事草坪工程学方面的科研和教学。现承担本科生“运动场与高尔夫草坪”等课程。
田新会:教授,主要从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和教学。现承担本科生“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等课程。
刘晓静: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草坪管理、牧草(草坪草)营养生理方面的科研和教学。承担本科生“草坪学”和“草坪营养与施肥”等课程。
王 琦:副教授,从事草地植物节水方面的研究。现承担本科生“草坪灌溉与排水”等课程。
李玉珠:副教授,从事“草坪与园林规划设计”、“草坪学”等课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
刘 欢:副教授,从事“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分类”等课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
方强恩:讲师,从事“植物分类学”等课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
柴继宽:讲师,从事“草地种质资源与育种”方向的研究。承担本科生“草坪学”等课程。
赵春旭:助教,从事“草坪管理”方向。
本科专业课程:
草坪学概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草坪经营学、草坪工程与监理、专用草坪、草坪有害生物及其防治、草坪灌溉与排水、园林观赏植物等。
研究生专业课程:
草坪工程学、草坪生态学、草坪环境学、草坪经营学、植物系统学、植被恢复生态学、草地生态系统生态学、 草坪经营管理等。
教学管理:
系主任:李玉珠
系秘书:赵春旭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地农学系的介绍
草地农学系简介
草地农学系前身为牧草教研室,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1人;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国家现代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2层次人选1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省级优秀专家1人。
近年来,主编和参编《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牧草饲料作物育种学》、《草类植物种子学》、《草产品学》、《草坪草育种学》、《草类植物种子实验技术》、《草田轮作制度》、《苜蓿根瘤菌》、《草地工作指南》、《草业生产技术手册》、《草坪技术手册—草坪草种子生产》、《全国主要多年生栽培牧草区划》、《中国苜蓿》、《中国牧草登记品种集》、《退耕还草技术指南》、《红三叶》、《猫尾草数据标准和描述规范》、《苜蓿栽培与加工利用》、《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特征特性研究》等全国统编教材和专著20余部,发表研究论文600余篇。
主持和参加完成了科技部奶业专项“优质饲草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科技部重点专项“三江源区退化高寒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及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西北优势和特色牧草生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计委“中兰一号和甘农系列苜蓿种子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农业部“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甘肃寒生、旱生苜蓿等优良牧草原种基地建设”,农业部行业科技专项“青藏高原甘南社区畜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项目多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
取得的主要成果《黄土高原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新品种创制研究》、《优质高产多抗苜蓿新品种育种和筛选研究》、《紫花苜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调控技术研究及应用》、《猫尾草不同品种的适应性研究与示范推广》、《中兰1号和甘农系列苜蓿产业化示范》、《甘农三号紫花苜蓿新品种选育》、《苜蓿叶蛋白提取技术》等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审定登记甘农1号杂花苜蓿、甘农2号杂花苜蓿、甘农3号紫花苜蓿、甘农4号紫花苜蓿、甘农5号紫花苜蓿、甘农6号紫花苜蓿、甘农7号紫花苜蓿、甘农8号紫花苜蓿、甘农9号紫花苜蓿、陇东天蓝苜蓿、清水紫花苜蓿,陇燕1号、陇燕2号、陇燕3号、白燕2号燕麦,甘红1号红三叶,甘农1号小黑麦等牧草、草坪草新品种20余个。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5项,新型实用专利6项。制定国家农业行业标准1个,地方标准8项。
承担的本科生课程有普通遗传学、草类植物育种学、草类植物栽培学、草类植物种子学、草产品学、草学概论、植物生物技术、专业英语等,研究生课程有草学研究前沿、草学导论、试验设计与案例分析、牧草栽培管理与加工贮藏技术、草类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草类植物育种技术进展、草类植物良种繁育、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草类植物种子学等。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地资源与管理系的介绍
草地资源与管理系简介
草地资源与管理系隶属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博导3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未定级和助教各1人。
自1950成立草原专业以来,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山草原定位试验站,成为草业科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也为我国草原管理与草地生态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以来,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取得的与草地资源管理相关的理论创新有:草原与人工草地的综合顺序分类法、草原生产力评定的畜产品单位系统、草原季节畜牧业、草业生态系统理论、不同草地系统耦合理论,草业是与农业、林业三足观鼎立等理论体系。标志性应用研究成果有:高山草原系统改良,青藏高原草地-牦牛系统,不同草业系统的优化模式,草原鼠害和蝗虫预测预报,尿素糖蜜舔砖等。
草地资源与管理系现承担的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课程有:普通生态学、植物分类学、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草地培育学、草原生态化学、草地土壤学、动物营养学、草食动物饲养学等;研究生课程有:草原类型学、草地农业生态学、植物系统学、动物生态学原理、草业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专业英语(草业科学)、植被恢复生态学、草食动物生产、放牧系统管理、草原生态化学理论与实践、草原与草坪有害生物防治、牧草与草坪草病害研究方法、草原旅游等。另外还开设了草原文化与民族风情、西部旅游资源赏析、环境与健康、营养与健康、名犬欣赏等全校公共选修课。
自1950成立草原专业以来,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山草原定位试验站,成为草业科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也为我国草原管理与草地生态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以来,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取得的与草地资源管理相关的理论创新有:草原与人工草地的综合顺序分类法、草原生产力评定的畜产品单位系统、草原季节畜牧业、草业生态系统理论、不同草地系统耦合理论,草业是与农业、林业三足观鼎立等理论体系。标志性应用研究成果有:高山草原系统改良,青藏高原草地-牦牛系统,不同草业系统的优化模式,草原鼠害和蝗虫预测预报,尿素糖蜜舔砖等。
草地资源与管理系现承担的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课程有:普通生态学、植物分类学、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草地培育学、草原生态化学、草地土壤学、动物营养学、草食动物饲养学等;研究生课程有:草原类型学、草地农业生态学、植物系统学、动物生态学原理、草业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专业英语(草业科学)、植被恢复生态学、草食动物生产、放牧系统管理、草原生态化学理论与实践、草原与草坪有害生物防治、牧草与草坪草病害研究方法、草原旅游等。另外还开设了草原文化与民族风情、西部旅游资源赏析、环境与健康、营养与健康、名犬欣赏等全校公共选修课。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地保护系的介绍
草地保护系简介
草地保护系现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理研究员1人,助教1人,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1971年在任继周院士倡导下,创建了草原保护教研组; 2003年植物保护专业合并至草业学院后,草地保护教研室解散; 2016年草业学院再次组建了草地保护系。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草地保护系已形成了特色明显、经验丰富、体系完整、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体制。
多年来,主编出版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草地保护学》—《草原啮齿动物学》、《牧草病理学》和《草原昆虫学》,并于1998年和2009年两次主持修订再版,2009年《草地保护学》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荣誉称号;1997年主编出版了研究生教学用书《草原野生动物学》;2004年主编出版《草坪有害生物及其防治》;取得与草地保护相关的主要成果有: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和长爪沙鼠种群数量预测预报研究,甘肃草原蝗虫预测预报研究,高效促生抗病复合微生物肥料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等。
草地保护系系承担的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课程有:草地保护学(啮齿动物)、草地保护学(牧草病害)、草地保护学(草地昆虫)、草坪保护学(草地昆虫)、草地保护学(草坪草病害)、草地保护学(草坪杂草)等;研究生课程有:专业英语(草业科学)、草原与草坪有害生物防治、草地保护研究进展、农业应用微生物学、草地微生物资源学等。另外,还开设了名犬欣赏、世界动物奇观等全校公共选修课。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的师资力量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6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兼),教授(编审)2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9人。有博士生导师25人(兼职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54人(含校外兼职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级优秀专家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3人、第二层次人选1人,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甘肃省省属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555创新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1人,客座教授6人。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科学的介绍
国家级重点学科——草业科学简介
一、学科发展历史
甘肃农业大学草学学科点是全国最早开展草业科学教学与研究的基地之一,1950年在西北率先开始草原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53年在全国招收首批草原学硕士研究生,1964年成立草原专业,1972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草原系,1984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草原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由甘肃省教委批准建立省级重点学科,198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我国唯一的草业科学国家重点学科点,1992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草业学院,1999年教育部批准设置第二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001年建立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2007年连续被教育部批准为草业科学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草业科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获草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2年获批草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二、研究方向
学科点立足西北,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及甘肃河西走廊荒漠绿洲为重点研究区域,以草业生态系统中土壤、牧草(草坪草)、家畜、微生物等要素为重点研究对象,围绕甘肃乃至全国草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不断凝炼学科方向,拓宽研究领域,形成了草类种质资源与育种、草地资源与生物多样性、草地家畜系统及其优化、草地有害生物及其控制、草坪绿地建植与管理五个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
三、学术梯队
学科点拥有一批知名度高、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的教授、学者。现有教学科研人员76人,其中院士1人(兼),教授28人,副教授19人。有国务院草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优秀专家2人,省级优秀专家2人,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7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各1人,柔性引进国内外客座教授4人。有8人为国家一级、二级学术团体顾问和正、副理事长,7人担任国家级学术刊物主编或副主编。
四、科学研究
草学学科点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几代教学科研人员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甘(肃)新(疆)荒漠绿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创立了草原和人工草地的综合顺序分类法等重要科学理论,形成和完善了草原划区轮牧、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植、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草坪建植与管理、生态植被恢复等技术体系,研制出了草食家畜营养饲料舔砖、生态菌肥、壁饰草毯、生态绿化砖和网草皮等新产品。近年来,在牧草种质创制与利用、牧草新品种育种、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根瘤菌、根际促生菌研究与开发利用等方面优势与特色明显,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和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30多项。
五、人才培养
学科点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草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截止2014年,培养了涵盖20多个民族的本、专科毕业生3500多人,授予硕士学位565人,授予博士学位145人。1987年,即培养出我国第一位草原科学博士,比其他院校相同学科早10年。毕业生遍布全国 30个省、市、自治区的草业教学、科研、推广和管理部门以及部分国际组织、国外研究机构和企业。
毕业生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代表1人,十七大代表2人,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中纪委委员1人。国家和省级草原站(处)长及技术和管理骨干的60%、国内著名草坪企业中约70%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毕业于本学科。在全国开设草业科学专业的30个院校中,有22个院校的骨干教师毕业于本学科。为甘肃乃至西部和全国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草业高级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草业教育、草业科技和草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六、学术交流
草学学科点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银行(WB)、全球环境基金(GEF)、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及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德国、加拿大、美国等20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长期保持着合作与交流关系。依托项目选派中青年教师出访、研修,邀请中外专家访问、参观、讲学,举办国际、国内各种研讨会和培训班。
近五年,接待国外来访学者56人,有23名老师出国访学或开展国际合作研究。2003年与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联合成立了“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2012年与新西兰梅西大学联合成立了“甘肃农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七、基础条件建设
目前,学科点下设6个系,2个实验中心,6个专业实验室;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1个一级、4个二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设草业科学、草坪管理2个本科专业,有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4个完整的草业人才培养层次。
建有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甘肃农业大学草坪研究所等研发平台,以及天祝高山草原试验站、武威黄羊镇牧草试验站、甘肃农业大学校内牧草实训基地、甘肃农业大学高尔夫草坪实训基地等校内外科研、教学基地。实验室总面积5120m2,仪器设备1500台(件)、总价值1800多万元。编辑出版全国性学术期刊《草原与草坪》。
学校订购本学科主要专业期刊、重要图书60余种,开通了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银盘(ovid)数据库、proquest数据库、施普林格(Springer LINK)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新东方教学数据库7个与本学科相关的数据库。基础条件良好。
甘肃农业大学草学学科点是全国最早开展草业科学教学与研究的基地之一,1950年在西北率先开始草原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53年在全国招收首批草原学硕士研究生,1964年成立草原专业,1972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草原系,1984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草原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由甘肃省教委批准建立省级重点学科,198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我国唯一的草业科学国家重点学科点,1992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草业学院,1999年教育部批准设置第二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001年建立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2007年连续被教育部批准为草业科学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草业科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获草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2年获批草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二、研究方向
学科点立足西北,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及甘肃河西走廊荒漠绿洲为重点研究区域,以草业生态系统中土壤、牧草(草坪草)、家畜、微生物等要素为重点研究对象,围绕甘肃乃至全国草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不断凝炼学科方向,拓宽研究领域,形成了草类种质资源与育种、草地资源与生物多样性、草地家畜系统及其优化、草地有害生物及其控制、草坪绿地建植与管理五个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
三、学术梯队
学科点拥有一批知名度高、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的教授、学者。现有教学科研人员76人,其中院士1人(兼),教授28人,副教授19人。有国务院草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优秀专家2人,省级优秀专家2人,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7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各1人,柔性引进国内外客座教授4人。有8人为国家一级、二级学术团体顾问和正、副理事长,7人担任国家级学术刊物主编或副主编。
四、科学研究
草学学科点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几代教学科研人员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甘(肃)新(疆)荒漠绿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创立了草原和人工草地的综合顺序分类法等重要科学理论,形成和完善了草原划区轮牧、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植、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草坪建植与管理、生态植被恢复等技术体系,研制出了草食家畜营养饲料舔砖、生态菌肥、壁饰草毯、生态绿化砖和网草皮等新产品。近年来,在牧草种质创制与利用、牧草新品种育种、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根瘤菌、根际促生菌研究与开发利用等方面优势与特色明显,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和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30多项。
五、人才培养
学科点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草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截止2014年,培养了涵盖20多个民族的本、专科毕业生3500多人,授予硕士学位565人,授予博士学位145人。1987年,即培养出我国第一位草原科学博士,比其他院校相同学科早10年。毕业生遍布全国 30个省、市、自治区的草业教学、科研、推广和管理部门以及部分国际组织、国外研究机构和企业。
毕业生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代表1人,十七大代表2人,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中纪委委员1人。国家和省级草原站(处)长及技术和管理骨干的60%、国内著名草坪企业中约70%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毕业于本学科。在全国开设草业科学专业的30个院校中,有22个院校的骨干教师毕业于本学科。为甘肃乃至西部和全国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草业高级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草业教育、草业科技和草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六、学术交流
草学学科点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银行(WB)、全球环境基金(GEF)、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及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德国、加拿大、美国等20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长期保持着合作与交流关系。依托项目选派中青年教师出访、研修,邀请中外专家访问、参观、讲学,举办国际、国内各种研讨会和培训班。
近五年,接待国外来访学者56人,有23名老师出国访学或开展国际合作研究。2003年与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联合成立了“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2012年与新西兰梅西大学联合成立了“甘肃农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七、基础条件建设
目前,学科点下设6个系,2个实验中心,6个专业实验室;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1个一级、4个二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设草业科学、草坪管理2个本科专业,有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4个完整的草业人才培养层次。
建有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甘肃农业大学草坪研究所等研发平台,以及天祝高山草原试验站、武威黄羊镇牧草试验站、甘肃农业大学校内牧草实训基地、甘肃农业大学高尔夫草坪实训基地等校内外科研、教学基地。实验室总面积5120m2,仪器设备1500台(件)、总价值1800多万元。编辑出版全国性学术期刊《草原与草坪》。
学校订购本学科主要专业期刊、重要图书60余种,开通了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银盘(ovid)数据库、proquest数据库、施普林格(Springer LINK)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新东方教学数据库7个与本学科相关的数据库。基础条件良好。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研究生教育概述
草业学院研究生教育概述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1950年在西北率先开始了草原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53年开始招收草原学研究生,1984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草原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1年建立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草学升格为一级学科后获草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建立草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植物保护学科于199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植物保护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草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草学,植物保护);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草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草学),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草原学,饲草学,草地生物多样性,草地保护学,作物保护),8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草原学,饲草学,草地生物多样性,草地保护学,作物保护,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2个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领域农业推广在职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22人(其中校外兼职7人),硕士生导师28人(其中校外兼职11人)。截止2014年12月,学院已培养硕士研究生866人,博士研究生187人。现有全日制博士研究生52人,硕士研究生179人。
学院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草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草学,植物保护);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草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草学),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草原学,饲草学,草地生物多样性,草地保护学,作物保护),8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草原学,饲草学,草地生物多样性,草地保护学,作物保护,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2个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领域农业推广在职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22人(其中校外兼职7人),硕士生导师28人(其中校外兼职11人)。截止2014年12月,学院已培养硕士研究生866人,博士研究生187人。现有全日制博士研究生52人,硕士研究生179人。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的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迎门村1号(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邮编:730070
电话:+86-0931-7631227(草业学院办公室)
传真:+86-0931-7631227
E-mail:caoye@gsau.edu.cn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的介绍
草业界的“黄埔军校”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简介
甘肃农业大学草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1950年在西北率先开始草原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53年招收草原学硕士研究生,1964年招收本科生,1972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草原系, 1984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草原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92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草业学院,2007年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和2012年相继获草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第三、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位居同学科第三。2016年入选甘肃省“双一流”建设优势学科,学院党委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7年学院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园丁奖”先进集体,2019年被教育部遴选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被科技部批准为“草学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简介
学院设草业科学和草坪管理2个本科专业。下设4个教学系,1个实验教学中心,4个研究所,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农艺与种业(草业方向)农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干旱生境作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饲草作物方向)、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农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结合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林草局高寒草地鼠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等多个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平台,以及天祝高山草原生态系统科研与教学基地(230亩)、武威黄羊镇草类科研与教学基地(866亩)、兰州草业教学科研实训基地(48亩)等教学科研基地。编辑出版全国性学术期刊《草原与草坪》。
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21人。有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3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全国人大代表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草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人,CCTV感动中国“三农人物”2人,甘肃省教学名师3人,甘肃省优秀专家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甘肃高校飞天学者4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3人,甘肃省青年科技奖2人。国家一级、二级学会正副理事长6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草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1人, 农业部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农业部第一届草种质资源风险评估专家1人。柔性引进和聘任高水平专家10人,创业导师6人。
60多年来,学院几代教学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坚持学研产结合,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甘(肃)新(疆)荒漠绿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创立和提出了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畜产品单位指标体系、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与草业四个生产层、荒漠灌区“间隙性干旱”周期与根瘤菌结瘤效应转换等许多重要科学理论,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性成果,为我国草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十二五”以来,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3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发表研究论文1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余篇,ESI前3% 1篇,Nature 1篇;育成牧草新品种10个,其中国审品种5个;授权发明专利33件,制定标准18项;主编、副主编出版教材10余部、专著20余部,其中科学出版社4部,英文专著3部。
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心系三农、善于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创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截止2019年,学院已培养21个民族的本专科生5446人,硕士生854人,博士生212人,每年免试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毕业生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草种业著名企业家、《自然》期刊评选的 “中国科学之星”、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CCTV感动中国“三农人物”、感动陇原“十大”人物及省部级领导干部等,人才培养数量质量双高,被业界誉为中国草业的“黄埔军校”。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银行(WB)、全球环境基金(GEF)、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等国际组织及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德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长期保持着合作与交流关系。学院每年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赴国外访学、留学,也接收国外学者来学院访学、留学。
添加甘肃农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甘肃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甘肃农业大学报录比、甘肃农业大学考研群、甘肃农业大学学姐微信、甘肃农业大学考研真题、甘肃农业大学专业目录、甘肃农业大学排名、甘肃农业大学保研、甘肃农业大学公众号、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甘肃农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