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福州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福州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福州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福州大学学姐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简称实验中心)是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整合资源、撤销分散独立的实验室后设立的隶属于学院管理的实验教学中心,实施独立核算,按层次和类别组建实验室,是一个集公共电子基础、学科大类基础和专业实验教学为一体,面向全校和学院的综合性实验中心。中心的实验课程按4个层次设置:认知性实验(大一)、基础性实验(大二)、设计性实验(大二、大三)、综合性试验(大三、大四)。实验体系的设置充分发挥电子信息类实验室的实践基础作用和计算机的认知工具的作用,根据各学科核心模块的功能与相互联接关系,打破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微电子、数字媒体与网络工程学科的界限,确定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我们的目标是实验体系相对完整、实验内容相对新颖、实验手段相对先进,能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出专业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等不同层次的实验,充分体现现代化、开放型、综合性大学的特点。
    目前,实验中心下属的实验室主要有:
    校院共管,已申报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实验室——低频电路实验室、高频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微机及单片机实验室、EDA实验室、电子测量实验室、信号检测实验室、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这8个实验室主要面向大二、大三本科生开放
各专业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现代成像技术实验室、光电检测实验室、光电化学实验室、信号检测实验室、电子综合设计实验室、信息显示实验室、微纳器件工艺实验室、半导体测试实验室、现代通信实验室、软件仿真实验室、IC设计实验室、网络应用实验室、图像与信息处理实验室、交换与传输实验室、微波通信实验室、射频系统实验室、数字电视实验室、通信软件实验室、移动通信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DSPs实验室、专业训练实验室、基础绘画室、二维动画实验室、平面设计实验室、三维造型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动作捕捉与互动艺术实验室等等。
1、低频电路实验室、高频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
这3个实验室均为独立设课,其教学内容与理论课程的教学紧密配合且自成体系,学生通过这三门课的实践性环节教学,应能掌握低频电路、高频电路、数字电路基本单元电路功能、性能指标测试、调节的方法等基本实验技能,并从工程实际出发培养正确的工作方法、思想方法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培养贯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
2、微机及单片机实验室为本科生提供微机原理实验课的软、硬实验,微机原理课程设计以及单片机及应用、智能仪器课程的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学生结合理论和实际,通过软件编程调试与硬件设计开发,有利于培养他们从单一功能模块设计到综合应用系统的设计能力。
    3、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用于高年级本科生开展具有创新特色的电子系统设计课题。该实验室以高年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或大学生学科竞赛培训的方式,向有能力和兴趣的学生开放。
福州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是校院共建的公共基础实验平台,2007年获“福建省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中心承担的主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是全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目前每年授课学生数3500余人,授课总学时数21万多。
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约3300平方,拥有仪器约1600台件,设备总值约830万元,可开出实验项目数100余项。中心教学队伍采用专职与兼职结合以专职为主的组成模式。实验专职队伍25人中,实验教师16人(高级职称占38%,具有博硕士学位占63%)。
    我们的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案是以大力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为指导思想,以教学改革和建立充分融入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验教学体系为核心,以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为支撑,以先进的实验教学仪器和开放共享的教学资源为保障,以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为目标,以生动的演示实验、典型的基础实验、具有时代气息的近现代实验、能开阔眼界的综合性实验、能启发研究灵感的设计性实验以及因材施教的科技创新实验为具体内容,达到对本科学生的创造能力、实验素质和创新精神进行全方位培养和系统性训练的目的,力争把本中心建设成为具有省内一流实验教学水平的示范性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福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数字媒体与网络工程系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教学和科研单位。
   数字媒体与网络工程系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点, 该博士点设有视频压缩、图像处理、遥感应用虚拟仿真等相关研究方向,形成了兼具数字技术与艺术素质的精良师资团队。数字媒体与网络工程系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七个高校院系之一,也是全国首家被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批准开考“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主考单位。现有“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升本专业、“计算机图像图形技术”专科专业、“数字媒体艺术”自考专科专业等,现有在校生500多名。从2004年起开始招收“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方向的博士生,并计划于2005年招收“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工程硕士生。
   数字媒体艺术是指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利用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信息处理设备,通过构建在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的创作平台,对媒体艺术创作理念进行描述和实现,最终完成基于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和艺术传播的新媒体艺术,数字媒体与网络工程系的基础是福州大学计算机图像图形研究所,其下属的三维动画中心成立于1992年。曾研制出我国第一套计算机二维动画软件以及我国容量最大的三维动画制作系统,是福建省成立最早也是目前最具规模的专业化影视动画设计与广告制作单位,长期不懈地在这一新兴领域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数字媒体与网络工程系是中国图像图形学会数码艺术专业委员会办公室所在地,数码艺术专业委员会是全国最具有权威的数字艺术学术团体,是国内最具影响的“CCGF”(数字图像中国节)的两个主办单位之一,曾多次举办国际国内数码艺术学术会议。
   本专业包括影视动画和网络多媒体等两个主要方向,是一个宽口径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专业。本专业培养能够掌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字技术在影视动画、网络多媒体领域中的应用知识和技能,能利用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手段来进行数字影视动画节目制作、CG制作、网络多媒体艺术设计,具有较高的综合艺术素养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毕业后可在各级广播电视台、数字影视和电脑动画制作、网络游戏等互动娱乐、交互式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制作、广告、城市规划虚拟仿真、信息家电和环艺设计等单位从事数字艺术设计、制作、教育和管理工作。学生分别在理工类和艺术类中招生,要求无色盲。 目前,光电系现有教职工1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授(或正高职称)2人,副教授(或副高职称)4人,讲师(或中级职称)5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0人。
光电系现有一个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两个方向:光电信息与技术和光通信与光电测控。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光电信息与技术、光通信与光电测控技术、光电系统集成技术领域的宽厚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实验能力,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跟踪掌握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的。毕业生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管理机构﹑公司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显示技术、照明系统、光通信系统、光电测控系统、光电集成系统、电子材料及器件、嵌入式系统设计等技术工作,或从事电子工程类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
    本专业以福州大学光电显示技术研究所为基础,依托平板显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致发射显示技术教育部场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平板显示技术工程实验室、光电子与信息显示技术工程实验室、福建省光电信息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秉承理工结合、产学研相成的办学理念,建设符合新专业、新形势要求的学科结构,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本专业培养在物理学或光电信息技术、固体微电子技术等学科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开发和管理的复合型优秀人才,或继续研究生深造的高层次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基本理论,接受相应的实验技能训练,学习以光学、固体电子学和计算机应用为重点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技能强,基本具备高新技术物理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毕业后,可从事物理学和光电信息技术的教学,或在科技情报、公安、安全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要求无色盲。 
在福州大学建设东南强校的总体发展目标指引下,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依据学校提出的“高水平大学”建设规划,不断明确专业定位和办学方向,以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力度,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经过多年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现有全职教师23人,其中专任教师18人、专职实验技术人员5人,正高7人,副高10人,中级职称6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1名,现有在校学生280人。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现有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响应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改革的号召,连续几年申请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过不断的持续改进,形成本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适应国家、海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使学生具备整合性思维及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素质及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良好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具有组织管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技术、集成电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型电子器件和工艺的开发、设计、运行管理等工作,能胜任电子工程设计、管理、教育、研究等领域的电子工程师、教育工作者或科研工作者的岗位。
本专业要求学生毕业5年后具体以下职业能力:
(1)能够根据国家和地方电子行业发展的需要,灵活运用数学、物理、工程基础知识以及电子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对本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2)能够紧跟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前沿技术,具备一定的工程创新和工程管理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工具从事电子材料、器件、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开发。
(3)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拥有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4)能够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具有主动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时要求达到如下指标:
(1)工程知识:能够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数理方法、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固体物理等基础知识用于解决电子器件与系统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阐述和分析电子器件与系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开展仿真及实验验证,以获得对相应复杂问题的深刻认识。能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整理归纳,为复杂问题分析提供参考。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在对复杂问题的深刻认识基础上,能够充分调研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器件或工艺流程,并通过设计性实践环节检验其合理性,同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基础之上,能够根据科学原理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复杂电子器件与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提炼和分析,并开展建模、仿真或实验优化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综合信息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电子器件与系统工程问题,会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问题分析、设计和开发解决方案及开展研究。能够理解各种现代工具在测量、仿真和预测复杂工程问题方面的各自的优缺点。
(6)工程与社会:针对电子器件与系统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根据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评价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因实施解决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及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理解和评估针对电子类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了解国家有关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发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内外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技术变化,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专业技术的沟通和交流、竞争与合作。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对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发展规律有明确的认识,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与本专业相关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有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物理电子学三个专业,电路与系统的研究方向有数字信号处理、现代光电系统、集成电路(IC)设计、信息显示系统四个方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研究方向有微电子材料与器件、集成电路与系统、真空微电子学与微纳电子学四个方向;物理电子学的研究方向有信息显示技术、光电信息技术、微纳材料与器件、集成光电子学与薄膜技术五个方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在电子与微电子领域内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设计与研发能力;能熟练阅读外文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外文摘要,并具备初步外语听、说能力;培养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从事电子系统设计、电子器件研发设计的高级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系统设计、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开发、计算机网络应用、图像图形处理、数字电视、多媒体通信以及自动控制工程领域的研究、开发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

1.         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电子设备、信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工作。
2.         具备一定的系统分析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具有持续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3.         具备良好的项目执行、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4.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核心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知识以及电子信息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
2、具备在电子信息领域设计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的能力。
3、具有应用电子信息理论、技术及现代工具仪器来进行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4、具有发掘、分析、应用研究成果解决复杂和综合性工程问题的能力。
5、具有基本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持续学习的能力,了解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创新意识。
6、了解与本专业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过程,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能够正确评估工程实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7、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在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8、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本专业培养从事通信工程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通信系统分析、研究、设计等方法。高年级转入有关专门化的学习、实践和课题研究,使学生掌握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并具备科研、新产品开发及技术管理的能力。毕业后可以从事移动通信、卫星通信、计算机通信、光纤通信、多媒体通信、软件无线电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等通信领域的科研、科技开发或生产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无色盲。 福州大学微电子学专业于1970年开始招生,为福建省培养出第一批微电子学专业人才,1972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微电子专业学生,1999年根据教育部大类招生目录改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器件)方向招生。为促进中国集成电路(IC)产业的发展,加速福建省集成电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促进闽台两岸IC产业对接和为海峡西岸创新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福州大学从2005级复办微电子学本科专业,从2009级开始进行微电子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并且依托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建立起集教学、研发与产业化功能于一体的全国仅有20所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2015年又获得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外专局等六部委共同批复的26家全国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2017年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两个专业教育可以覆盖集成电路产业从设计、制造、封装到测试的各个环节。福州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水平微电子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是福建省和福州市大力支持和发展的重点学科。

福州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广纳贤才,海纳百川,一大批有志于发展我国微电子产业的优秀学者汇集于此,形成了以中青年相结合的学术骨干队伍,目前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超过70%,具有高级职称的超过60%。本系设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科生教育设有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两个专业,硕士生教育设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电路与系统专业等两个学术硕士专业,以及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生教育设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电路与系统专业,每年招收大批优秀学子前来求学,施展才华,探求微电子方向的新进展。本系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先进设施:EDA平台设计中心在硬件方面配备了SUN公司的高档服务器和工作站、大容量存储器阵列、磁带库以及相应的主机和网络安全产品等以确保数据安全,软件方面是世界主流的EDA设计软件,包括Cadence Design System公司、Synopsys公司和Mentor Graphics公司,还建立SOC芯片测试实验室等。本系开展广泛的国际、国内合作与技术交流,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聘请一批国际著名学者作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保证我们的教学科研工作能够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还与国内外产业界建立了密切联系与合作关系,与一些世界著名的公司如Cadence、Synopsys、Xilinx等建立联合实验室,与福州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联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福建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等合作研究项目,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沉淀, 逐步形成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具备良好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微电子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他新型半导体器件的制造工艺和封装测试方法,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语言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微电子及相关分支与交叉学科的研究、开发、管理工作,并可继续攻读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其它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研究生学位。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经历5年左右实践,达到工程师等中级技术职称任职条件,具体应达到如下职业能力:
1)能够根据国家和海西微电子行业发展的需要,灵活运用本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工程基础知识以及微电子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对本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2)能够跟踪微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前沿技术,具备一定的工程创新思维和工程管理能力,具备运用现代工具从事集成电路的研究、设计和应用开发的能力,具备从事半导体制造的工艺整合与质量控制等工程岗位的能力;
3)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在工程实践中能够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能有效进行科技交流与团队合作,胜任团队的成员或领导角色;
4)能够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时要求达到如下指标:
1.工程知识:具有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微电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流程中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或针对特定的电路或器件设计封装测试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微电子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微电子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微电子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微电子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微电子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集成电路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具备良好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微电子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片上系统(SoC)、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及验证方法,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语言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及相关分支与交叉学科的研究、开发、管理工作,并可继续攻读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其它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研究生学位。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毕业生经历5年左右实践,达到工程师等中级技术职称任职条件,具体应达到如下职业能力:
1)能够根据国家和海西微电子行业发展的需要,灵活运用本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工程基础知识以及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知识,对本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2)能够跟踪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前沿技术,具备一定的工程创新思维和工程管理能力,具备运用现代工具从事集成电路的设计、研究和应用开发的能力,具备从事不同领域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岗位的能力;
3)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在工程实践中能够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能有效进行科技交流与团队合作,胜任团队的成员或领导角色;
4)能够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时要求达到如下指标:
1.工程知识:具有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微电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验证过程中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或针对特定的需求设计嵌入式系统或片上系统(SoC)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信息技术工具和EDA等现代工程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集成电路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福州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全体师生员工正以团结、求实、创新、奋进的精神,为早日把福州大学建设成为东南强校贡献自己的聪明与才智。
学院成立于2003年,由原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和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系合并而成。两个系的前身分别为无线电工程系和物理学系,均为福州大学建校初期设立,已有60年办学历史。学院在旗山校区拥有1栋办公大楼和2栋实验大楼,在怡山校区和福州软件园分别拥有1栋科研大楼,公共用房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科研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
学院现有八个系(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光电信息工程系、微电子系、物理学系、数字媒体与网络工程系和物联网工程系),九个本科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微电子、应用物理学、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专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专业),两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物理实验与教学中心、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学院还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光电信息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信息显示与信息处理),2个省级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及1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信息光电与信息服务支撑技术)。
2011年11月,与福建新大陆集团合作成立的全国首家物联网学院——“福州大学新大陆物联网学院”在我院挂牌,正式开启了校企共同投入、合作培养新兴学科人才的新模式;2015年6月,我校获批成为首批国家支持筹建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单位,依托我院建设。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建设工作正在逐步推进,已获得一千万元经费的支持。
学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流动站(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以及通信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信息光电技术、智能信息技术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数字媒体技术、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信息光电技术和光学等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等2个领域专业学位工程硕士授予权。
全院目前在职教职工210人,其中正高职称32人、副高职称81人、中级职称89人。师资队伍中,拥有国家级人才5人、长江学者1名、国家杰青1名,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1人、教育部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华东地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福建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国家863专家组副组长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旗山学者6人、嘉锡学者2人、博士生导师26人(含外博4)、硕士生导师76(含外博5)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03人。
学院拥有13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分别为平板显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数字电视智能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健康医疗器械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场致发射显示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数字电视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量子信息与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福建省平板显示技术工程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电子与信息显示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医药器械和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光电信息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光伏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物联网重点实验室;设有11个校级科研机构,分别为微波通信、电子技术、计算机图象图形、生物医学工程、光电显示技术、微纳器件与太阳能电池、气敏传感、光学工程、现代物理、创意产业等研究所和数字媒体研究院。年均各类科研经费达2000多万元。
在校企合作方面,先后成立了福大新大陆物联网学院、福建广电网络技术研究院、福大国家广科院天地星广播电视技术联合实验室、福大福建电信通信系统联合实验室、福大福建移动无线通信联合实验室、福大ALTARA片上系统与数字电视联合实验室、福大国芯科技数字视频技术联合实验室、福大TCL平板显示技术联合实验室,以及福大冠捷集团显示技术、福大彩虹集团显示技术、福大天地星通信技术、 福大科力电力电子技术、福大富日衡之宝无线通信技术、福大科能嵌入式技术、福大亚通新能源技术、福大富春通信新技术、福大高图信息技术等联合研发中心。并与新大陆、星网锐捷、瑞芯微、冠捷集团、福耀集团等企业共建省级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在校本一批学生2378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56人、博士研究生33人、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141人。
    作为福建省电子、信息、通讯与物理领域高级人才培养摇篮,学院坚持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办学特色,面向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积极开拓学科专业领域,丰富人才培养层次,提升科研条件与水平,致力于建设立足福建、服务海西、面向未来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为建设创业型东南强校做出更大贡献!

添加福州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福州大学考研分数线、福州大学报录比、福州大学考研群、福州大学学姐、福州大学考研真题、福州大学专业目录、福州大学排名、福州大学保研、福州大学公众号、福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福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福州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福州大学研究生学姐


加学姐,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福州大学考研网由福州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福州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福州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