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安徽工业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安徽工业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安徽工业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安徽工业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安徽工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安徽工业大学考研难吗]
[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工业大学考研群]
[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历年汇总)]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能源与环境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安徽工业大学保研: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2020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通知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优秀生源暑期夏令营活动通知为增进学生对我院学科、科研及研究生培养情况的了解,选拔优秀学生在我院继续深造,我院将于2020年7月28日举办优秀大学生线上暑期夏令营活动。
一、申请资格
1、全国高等院校(含本校)2021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高校的学生和退役大学生优先录取);
2、具有良好的品德,在学期间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
3、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425分或以上)。
二、申请程序
1、申请人填写《安徽工业大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申请表》(见附件1)及《安徽工业大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个人信息表》(见附件2);
2、个人陈述(关于个人学术背景、曾经做过的研究工作以及未来学习和研究的计划、目标等)。
3、本科阶段成绩单(截至目前),需加盖教务部门公章(因疫情原因,加盖教务部门公章的成绩单可下学期开学后提供)。
4、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单或其他英语水平证明(如TOEFL成绩或GRE成绩等)复印件。
5、其他证明材料(如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或其他原创性工作成果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因疫情特殊时期,提交材料要求:所有材料提供电子版,发送至邮箱:85732862@qq.com,邮件以压缩文件形式发送,文件名为“安徽工业大学优秀大学生2020年暑期夏令营申请材料--(学生姓名)”。所有佐证材料必须真实有效,一旦发现有作弊行为,将取消该生的夏令营资格。
以上材料7月21日之前必须发送到指定邮箱。咨询电话:0555-2312910,能环学院2020年夏令营QQ群,群号1141776838(申请时备注“能环学院2020夏令营”,入群后要求实名制,请修改群名片如“能环学院+专业+姓名”),过期不再受理申请。
三、资格审查
根据申请者提交的材料,以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业水平、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为主要评价依据,由各学位点专家组对申请者进行资格评审。2020年7月24日将在能环学院网站公布入围者名单。
四、暑期夏令营面试方式
学院各学位点将采取腾讯会议形式进行线上面试。
五、优秀营员选拔考核
优秀营员选拔考核分两个部分进行,即背景评估和综合面试:
1、背景评估:主要根据营员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评估,包括营员的教育背景、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外语水平等情况。
2、综合面试:主要测试营员心理素质、英语能力、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综合素质。
3、选拔考核综合成绩计算:选拔考核综合成绩=背景评估×40%+综合面试×60%。
4、选拔考核综合成绩运用:根据选拔考核综合成绩排名情况,确定“优秀营员名单”,将在学院网站公示优秀营员名单。优秀营员可享受以下政策优惠:
(1)取得所在本科学校“推免资格”的优秀营员,如填报我校推免志愿,可优先拟录取为我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
(2)未取得所在学校“推免资格”的优秀营员,如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达到我校的相应学科专业复试基本分数线后,同等条件下优先享有复试资格且复试面试考核加10分。
六、其他
1、我院2020年度研究生暑期夏令营活动,在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进行。
2、未尽事宜由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解释。
3、咨询方式:
电话:(0555)2312910
E-mail:85732862@qq.com
网址:http://nyhjxy.ahut.edu.cn/
能源与环境学院
2020.7.17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
一、学科介绍 动力工程是研究工程领域中的能源转换、传输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一次能源消耗和污染物质排放,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工程技术领域。本学科是安徽工业大学最早成立的学科之一,1979年开始招收热能工程专业本科生,1985年起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热能与动力工程硕士授予权,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8年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特色专业。2009批准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2010年获工程硕士授予权。2011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2014年,与美国普渡大学盖莱默分校合作举办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学科历来重视人才发展,先后从国内外特聘多名知名学者,包括特聘长江学者,美国和加拿大知名教授。本学科设有燃烧新技术、能源与环境、炉窑热工等3个研究所及马鞍山市重点实验室,拥有能源转换与利用和钢铁企业节能与污染物控制技术省级创新团队。 学科围绕国家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和行业建设目标,注重新能源与新材料等科学技术领域的交叉融合,形成了以钢铁、冶金等重大过程工业的系统(设备)节能减排,新型特种燃料技术与污染物控制及新能源材料技术等为特色的学科。近5年来,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仪器开发、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项目以及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50余项纵向科研课题;同时,与宝钢、武钢、马钢等国家大型企业进行产学研和科研合作。获得3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二、培养目标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具有扎实的动力工程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承担相关科学研究、专门技术开发或工程管理工作,成为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 (四)可胜任动力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工作。 三、研究方向 (1)热工过程及系统仿真 (2)炉窑热工及控制技术 (3)高效余热回收设备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4)冶金炉窑新材料 (5)燃烧新技术与应用 (6)新能源开发及应用 (7)新能源转化与利用 (8)供热、制冷与低温工程 (9)工业系统节能及能源管理 四、学习方式及修业年限 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其中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5年;非全日制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在基本年限内达到培养方案要求的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校学习最长修业年限不得超过5年。 五、培养方式及导师指导 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同等重要,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今后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支撑。 (一)课程学习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主要途径。课程学习须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其中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在学校集中学习,校企联合课程、案例课程以及职业素养课程可在培养单位或企业开展。 (二)专业实践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开展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集中实践时间安排不少于6个月。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 (三)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掌握对工程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课程学习和集中实践结束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 (四)校企联合培养是提高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我校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校企联合培养形式。 (五)导师指导是保证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我校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学校与企业导师联合培养的导师组指导制,加强对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 六、课程设置 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不少于32学分,课程学习不少于24学分,课程学习由学位课和选修课两部分组成,其中学位必修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少于14,专业实践必修学分为8,选修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得少于10。 有意参加中外合作培养的研究生,须在入学一个月之内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其所修课程按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境内外)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执行,取得相应学分后,可获得安徽工业大学(境内)工学硕士学位和普渡大学盖莱默分校(境外)工程理学硕士学位。 动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各类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如下:
注: 1、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确定1-2门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2、新生在入学前通过CET6(有效期不超过3年)级或通过托福考试要求(写作18、口语18、听力14、阅读19,总分77以上)或者通过雅思要求(6.5以上)的可免修英语,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3、将《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学习纳入研究生培养必修环节,采取在线学习或以 “慕课”(MOOC)的方式以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每位研究生必须在开提前完成学习,否则不得进入论文阶段。 七、专业实践(8学分) (一)专业实践的组织与安排 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含非全日制录取与全日制一同培养的)应于第1学期结束前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安徽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审批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安徽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计划表》、《三方安全协议》。第2学期进入专业实践阶段,其中集中安排专业实践时间为半年,另外半年专业实践与课题研究可交叉进行。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安徽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审批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安徽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计划表》、《三方安全协议》,进入专业实践阶段,其中集中安排专业实践时间为半年,另外半年专业实践与课题研究可交叉进行。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 2、专业实践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灵活进行,具体要求参看《动力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实践指南》(详见附2)。 (1) 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应用型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 (2) 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联系实践单位,导师做好指导工作。 (3) 由校外导师所在企业行业单位安排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 (4) 依托学校与外单位建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实践基地或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由学校统一组织和选派学生去现场进行专业实践。 (5) 在校内各个研究所(室)进行专业实践。 (二)专业实践的考核 1、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填写不少于3000~5000字的《安徽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并在第二学期集中实践结束前完成。特殊情况的,最迟不得超过第三学期初,且要预先提供情况说明并得到许可。同时上交的还有专业实践工作日志(本日志考核在综合打分栏占权重30%)。学院专业硕士专业领域教育指导委员会按照《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定及考核办法》(详见附2)及其他有关文件进行考核。 2、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和毕业。 八、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由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具备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较充足的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论文可以采用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 1、开题报告 以书面和讲述两种方式,就论文选题作报告,必须提前一周在研究生学院网页上培养表格系统中填写相关信息,在开题报告中公告。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对国内外近10年中的40篇左右有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开题报告须有至少3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审定并签署意见,对一次或二次仍未能通过者,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硕士生的书面开题报告一般应为0.5~1.0万字,书面开题报告按《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和《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有关规定撰写。 2、论文中期考核与分流 要求研究生必须以书面和讲述两种方式,做论文研究中期进展报告。具体要求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期考核实施细则》。 3、学位论文预答辩(预审)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研究生在申请论文送审答辩前,必须提交学位论文初稿,同时以讲述方式,作论文预答辩;填写并上交《安徽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情况登记表》。 学位论文必须系统完整,要体现充分的工作量和成果的先进性。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特别是创造性工作,必须是研究生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要文句简练、通顺、数据可靠、图表清晰,严格准确地表达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提出结论。学位论文正文部分不少于3万字(不包括标点符号与空格)。 学位论文撰写应遵守《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的要求,并按标准封面装订。 研究生在学期间,须撰写与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相关的项目设计(产品开发)的技术报告、发表学术论文、软件著作权或发明专利等相关材料后,才可以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具体论文档次要求详见《能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规定》。 九、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 (一)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情况;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二)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具体要求参照《安徽工业大学授予硕士专业学位实施细则(暂行)》进行。提前一周在研究生学院网页上公告系统中填写相关信息进行答辩公告。 (三)论文须有2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须由3~5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应有相关的企业专家参加。 硕士论文实行盲审制。完整的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查同意后送学院进行预审查,论文需通过有关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具体标准和流程按照《安徽工业大学硕士论文相似度检测相关规定》执行。通过检测的论文由研究生院组织或者委托学院组织论文评审,申请者本人及导师不得参与,论文评阅人名单应对学位申请人保密。学院、导师、申请人通过研究生院“论文评阅”系统查看评阅意见及评分。 学位论文评阅按照《安徽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同行专家评阅实施细则》执行。学位论文修改的具体规定按照《安徽工业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时间的相关规定》或学院制定的《能源与环境学院关于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时间实施细则》执行。 十、各培养环节时间要求 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预答辩、论文答辩等各环节之间应有充分的实际工作时间。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三学期初完成,以保证有足够的论文工作时间,提交开题报告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得少于9个月。预答辩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 全日制(2.5年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及答辩工作时间安排如下:
非全日制(3年制)专业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及答辩工作时间安排如下:
十一、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 学位论文一般应用中文撰写,参照《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学位论文的字数为2~3万字。基本要求如下: (1) 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应能表明作者 确实在本领域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独立担负专门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2)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工作量,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内容应以自己获得的第一手实验数据或调查数据为基础; (3)应体现研究生较好地综合运用本领域的研究方法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实用价值; (4)论文表述须通顺、简洁、准确,图表清晰、数据可靠,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 引用他人资料或结论须加以说明。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产品开发、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法研究、工程软件或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具体要求如下: (1)产品/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对所研发的产品/技术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性能或技术指标;阐述设计思路与技术原理,进行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分析计算或仿真等;对产品或其核心部分进行试制、性能测试等。研发工作有一定的先进性、新颖性及工作量。 研发方法:遵循产品/技术研发完整的工作流程,采用科学、规范、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研发产品。 研发成果:(产品/技术研发报告)产品符合行业规范要求,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性能先进、有一定实用价值。如果是产品研发需提供产品实物或物理模型;技术研发需提供实验数据或软件产品(需第1完成人)。 (2)工程设计 设计方案:科学合理、数据准确,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同时符合技术经济和法律要求;可以是工程图纸、设计作品、工程技术方案、工艺方案等,可以用文字、图纸、表格、模型等表述。 设计说明:指按照工程类设计规范必备的辅助性技术文件,包括工程项目概况、所遵循规范标准、技术经济指标等。 设计报告: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设计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设计成果:设计报告,包括较为系统完整的施工图纸(需第1完成人)。 (3)调研报告 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既要包含被研究对象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又要研究该命题的内在因素及外在因素,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动力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 研究成果:调研报告,给出明确的调研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需第1完成人)。 (4)节能评估/能源审计报告 研究内容:评估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等的要求;对项目工艺工序以及工艺设备在能源消耗方面是否先进可行,进行评估;阐述建设项目设计用能的情况,以科学、严谨的评估方法,客观、全面地分析项目合理用能的先进点和薄弱环节,判定项目合理用能的政策符合性、科学性、可行性,提出合理用能的建议措施;根据节能评估的结论和建议,为实现国家、地方有关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目标,加强项目合理用能管理,从源头严把节能关。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新意、难度及工作量。 研究方法:评估评价/审计都至少应包括三个过程:①对评估/审计对象现状的调查和分析;②在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合理预测;③在分析、预测结果基础上的评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属于工程建设领域,其节能评估/审计过程应该包括四个方面:项目的能源工程分析、能源现状调查、能耗预测和合理用能评价。 研究成果:提交具有资质单位出具的节能评估报告书或能源审计报告(通过县、市级以上鉴定通过,前2位完成人)。 (5)企业技改 研究内容:项目的总体概况(包括项目名称、研究工作组织、研究概论等)、提出项目的条件、主办企业的基本概况、产品方案及市场预测、设备情况、总体改造方案、环保措施、投资估算、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及可行性研究建议等。 研究方法:首先,是对预先设计的技术改造方案进行论证,只有设计研究方案,才能明确研究对象。其次,是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涉及的内容以及所反映情况的数据,必须绝对真实可靠,不允许有任何偏差及失误。其中所运用的资料、数据,都要经过反复核实,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再次,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最后,论证性是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要使其有论证性,必须做到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既要做宏观的分析,又要做微观的分析。 研究成果:提交企业技改报告(需通过验收或阶段性验收)。 (6)科技项目 需要完成项目任务书中(部分)目标和(部分)内容。 研究成果:提交项目阶段性或结题报告,具体成果由导师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目标认定。 十二、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批准后,授予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附1:本学科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主要期刊 中文期刊: 冶金能源 制冷与空调 低温与超导 环境科学学报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能源研究与管理 节能技术 燃烧科学与技术 热能动力工程 工业炉 过程工程学报 化工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机械工程学报 太阳能学报 制冷学报 热科学与技术 动力工程学报 可再生能源 工程热物理学报 燃烧科学与技术 锅炉技术 热力发电 英文期刊 Combustionand flame Solar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 Fuel Energy& fuels Progress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Combus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larenergy Renewableenergy Biomass& bioenergy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 Numericalheat transfer、 Part A,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Journalof heat transfer 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Journalof thermophysics and heat transfer Cryogenics Appliedtherm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 Energy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AppliedEnergy HeatTransfer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Energy System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Heat and Fluid Flow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Journalof Energy Engineering Journalof Energy Resources Technology Journalof Engineering for Gas Turbines and Power Journalof Enhanced Heat Transfer Journalof Pressure Vessel Technology Journalof Solar Energy Engineering Journalof the Institute of Energy Journalof Thermal Stresses Journalof Turbomachinery MicroscaleThermophysical Engineering NumericalHeat Transfer、PartB,Fundamentals Journalof Power and Energy (二)参考书目 1、最新余热回收利用新技术与国外余热回收动向及环保安全和卫生对策实用手册、 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2、王绍文、 冶金工业节能与余热利用技术指、 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3、高虎,刘薇,王艳、 中国风资源测量和评估实务(英文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魏启东,袁竹林、 第十一届中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上、下册)、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5、徐旭常,周力行、 燃烧技术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6、林宗虎、 能源动力中多相流热物理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8、(美)沙拉,(美)塞库利克 著,程林 译、 换热器设计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9、节能基础与管理标准汇编 节能监测与经济运行、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0、何梓年、 太阳能热利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11、 张百良、 生物能源技术与工程化、 科学出版社,2009、 12、 能源技术展望——面向2050年的情景与战略、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3、(美)洛根著,冯玉杰,王鑫等译、 微生物燃料电池、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14、谢碧蓉、 热工过程自动控制技术、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15、钱伯章、 生物质能技术与应用、 科学出版社,2010、 16、林宗虎等、强化传热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7、惠晶、 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8、朱冬生、换热器技术及进展、 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 29、林宗虎等、 循环流化床锅炉、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0、肖兵,毛宗源、 燃烧控制器的理论与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21、陈听宽、 两相流与传热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2、廖传华,史勇春,鲍金刚、 燃烧过程与设备、 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 23、何国庚、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4、朱皑强、 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及系统、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5、高虹,张爱黎、 新型能源技术与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附2: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定及考核办法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国务院学位办“关于转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9〕2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等文件精神,专业实践教学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贯穿着课程教学和论文工作两个环节,充分、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专业实践基本要求 1.时间要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不应少于半年; 2.指导要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在双导师指导下进行专业实践以及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双导师应定期就学生培养问题进行沟通,其中企业导师应重点承担起学生专业实践期间的日常管理和实践(实验)的指导工作; 3.纪律要求:学生参加实践期间须遵守实践单位相关规定,服从双导师安排及指导,定期向双导师汇报实践情况,每学期开学初到学校相关部门履行注册手续,与校内学生管理部门和学院保持沟通和联系 二、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程序 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应按计划进行。由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安徽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计划表》(附件3),并报学院,经学院审核同意后,研究生方可进行专业实践。学院填写《安徽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安排汇总表》(含校内、校外)报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公室备案。 2、研究生在实践结束时(含校内、校外)应撰写《安徽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附件4)。由实践指导教师(或相关负责人)根据研究生工作态度和实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记录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或“不合格”,并由实践单位和所在学院签署意见。实践考核通过,方可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安徽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应在开题前完成,最迟不得超过第三学期末上交各学院留存备案 三、专业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1.考核领导小组 考核小组由院长负责,主管院长、导师、相关专家和研究生秘书组成。 2.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评定 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由专家依据研究生本人的书面汇报和口头答辩等形式综合打分。评定结果分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等五种。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评价打分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 实践过程管理 20% 实践总结报告 60% 实习单位评价 20%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细则
四、安全保障 学院指定专人负责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做好参加实践前的安全教育(见附件5),并签订三方协议(见附件6),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参加实践教学研究生的人身安全。 此规定自2014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始实施。由能源与环境学院负责解释。 |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
一、领域介绍
我校环境工程学科1987 年开办,2003 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2008 年获批第三批省级重点学科, 2010 年获批环境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科点,目前隶属于我校能源与环境学院,有环境工程、环保设备工程本科专业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的有力支撑。 我校环境工程学科的研究领域自开办以来一直坚持紧密围绕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治理技术和工程开展研究,目前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和污水生物强化处理技术已形成了优势,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一批科研成果,并于2009年获批立项建设教育部生物膜法水质净化技术及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本学科点现有教师35人,其中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各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授11人,副教授10人,硕士生导师25人,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占85.7%,并已经聘请了十多名企业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实验室面积6500m2,拥有污水处理技术工程研究所、环境流体研究所和固废资源化研究所等。近3年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授权专利24余项,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先后承担了科技部重点支撑计划和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以及宝钢、马钢等企业委托科技攻关项目50余项。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获得教育部/人事部先进集体一次。 二、培养定位及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等,毕业后具备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研究方向 1、污水的生物强化处理与回用技术 2、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的数值仿真 3、冶金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 4、工业烟气净化处理技术 5、钢铁企业系统节能减排和环境负荷评价 四、学习方式和修业年限 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其中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5年;非全日制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在基本修业年限内达到培养方案要求的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校学习最长修业年限不得超过5年。 五、培养方式及导师指导 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同等重要,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今后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支撑。 1、课程学习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主要途径。课程学习须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其中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在学校集中学习,校企联合课程、案例课程以及职业素养课程可在培养单位或企业开展。 2、专业实践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开展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集中实践时间安排不少于6个月。 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 3、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掌握对工程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课程学习和集中实践结束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 4、校企联合培养是提高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我校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校企联合培养形式。 5、导师指导是保证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我校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学校与企业导师联合培养的导师组指导制,加强对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生必须在规定年限内修满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含专业基础课3门)、非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含知识产权基础、信息检索2门必修课2学分)、专业实践8学分。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具体课程设置见表1)。 表1 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备注: 1)新生在入学前通过CET6(有效期不超过3年)级或通过托福考试要求(写作18、口语18、听力14、阅读19,总分77以上)或者通过雅思要求(6.5以上)的可免修英语,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2)研究生英语课程90学时中包含20学时的4、6级考前辅导。 3)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进展为创新学术讲座,为本学科非学位限选课程,由硕士生导师和博士主讲,课程负责人组织考核,缺席二次及以上者,必须重新补修。 4)将《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学习纳入研究生培养必修环节,采取在线学习或以 “慕课”(MOOC)的方式以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每位研究生必须在开提前完成学习,否则不得进入论文阶段。 2、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生必须在规定年限内修满不少于24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含专业基础课3门)、非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含知识产权基础、信息检索2门必修课2学分)、专业实践8学分。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具体课程设置见表2)。 表2 非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七、专业实践(8学分) (一)专业实践的组织与安排 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含非全日制录取与全日制一同培养的)应于第1学期结束前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安徽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审批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安徽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计划表》、《三方安全协议》。第2学期进入专业实践阶段具体的管理及考核见“安徽工业大学动力工程与环境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定及考核办法”。其中集中安排专业实践时间为半年,另外半年专业实践与课题研究可交叉进行。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安徽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审批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安徽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计划表》、《三方安全协议》,进入专业实践阶段,其中集中安排专业实践时间为半年,另外半年专业实践与课题研究可交叉进行。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 2、全日制专业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可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专业实践应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研究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灵活进行: 1)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承担的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结合论文到现场进行调研、试验 、调试等专业实践; 2)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联系实践单位,其专业实践内容与导师提出申请,系所审核,学院审批; 3)由校外导师所在单位安排学生参与科研或工程项目、技术岗位锻炼、管理岗位锻炼、案例模拟训练以及其他形式专业实践等; 4)依托学校或学院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实践基地等统一组织和选派研究生结合论文工作进行专业实践; 5)如果校外确实无法接受完成专业实践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由学院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校内进行相应的专业工程实践训练。根据学院制定具体安排办法及措施,并报研究生院备案。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内容包括:专业技能训练、专业实践、专题研究等。 (二)专业实践的考核 1)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填写不少于3000~5000字的《安徽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并在第二学期集中实践结束前完成。特殊情况的,最迟不得超过第三学期初,且要预先提供情况说明并得到许可。同时上交的还有专业实践工作日志(本日志考核在综合打分栏占权重30%)。 2)学院工程硕士专业领域教育指导委员会按照《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定及考核办法》(详见附2)进行考核。实践考核通过,方可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安徽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应在开题前完成,最迟不得超过第三学期末上交各学院留存备案。 3)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和毕业。 八、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由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具备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较充足的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论文可以采用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 (一)论文选题 以书面和讲述两种方式,就论文选题作报告,必须提前一周在研究生学院网页上培养表格系统中填写相关信息,在开题报告中公告。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论文选题来源于社会实践或工作实际中的现实问题,具有明确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强化应用导向,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研究内容应是选题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切合选题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试验、工艺设计、现场调研、产品制作等应有研究工作的原始记录资料。 (二)论文形式和基本评价要求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产品开发、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调研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报告、企业技改、科技项目等。学位论文一般应用中文撰写,参照《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学位论文的字数为2~3万字。 (三)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开题报告须有至少2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其中必须有一名企业专家)审定并签署意见,对一次或二次仍未能通过者,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开题报告一般应为0.5~1.0万字,书面选题报告按《安徽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工作计划表》和《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有关规定撰写。 (四)预答辩与中期考核与分流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研究生在申请论文送审答辩前,必须提交学位论文初稿,同时以讲述方式,作论文预答辩与中期考核与分流。考核按正常毕业、延期毕业和终止学业处理。具体见《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实施办法》。 (五)论文内容与撰写要求 1、论文选题来源于社会实践或工作实际中的现实问题,具有明确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强化应用导向,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研究内容应是选题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切合选题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试验、工艺设计、现场调研、产品制作等应有研究工作的原始记录资料。 2、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是: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应用(基础)研究、调研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报告等。学位论文一般应用中文撰写,参照《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学位论文的字数可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的特点和选题,灵活确定,一般为2~3万字。 各种形式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 1)产品/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对所研发的产品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性能或技术指标;阐述设计思路与技术原理,进行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分析计算或仿真等;对产品或其核心部分进行试制、性能测试等。研发工作有一定的先进性、新颖性及工作量。 研发方法:遵循产品研发完整的工作流程,采用科学、规范、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研发产品。 研发成果:产品符合行业规范要求,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性能先进、有一定实用价值。如果是产品研发需提供产品实物或物理模型,并提供完整的图纸;技术研发需提供实验数据或软件产品(须是第1完成人)。 2)工程设计 设计方案:科学合理、数据准确,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同时符合技术经济和法律要求;可以是工程图纸、设计作品、工程技术方案、工艺方案等,可以用文字、图纸、表格、模型等表述。 设计说明:指按照工程类设计规范必备的辅助性技术文件,包括工程项目概况、所遵循规范标准、技术经济指标等。 设计报告: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设计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设计成果:设计报告,包括较为系统完整的施工图纸(须是第1完成人)。 3)调研报告 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既要包含被研究对象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又要研究该命题的内在因素及外在因素,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 研究成果:调研报告需给出明确的调研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须第1完成人)。 4)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报告 研究内容:对新建项目、扩改建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有一定的行业典型性和研究深度;在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比选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先进的工程措施方案,论证措施的可行性,并进行效果预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要求有实际调研与各类生产、设备及原辅料及海报设施运行数据的综合分析相结合,设计清洁生产方案,并对各种清洁生产方案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区域发展的环境规划各相关内容,研究区域发展或涉及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环境管理相关内容。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新意、难度及工作量。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区域发展与工程/项目的生产和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定性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 研究成果: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制定区域发展环境规划,建立区域或项目的环境管理体系。提交具有资质单位出具的完整的报告书(通过县、市级以上鉴定通过,主要完成人)。 5)企业技改 研究内容:项目的总体概况(包括项目名称、研究工作组织、研究概论等)、提出项目的条件、技改企业的基本概况、产品方案及市场预测、设备情况、总体改造方案、环保措施、投资估算、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及可行性研究建议等。 研究方法:首先对预先设计的技术改造方案进行论证,只有设计研究方案,才能明确研究对象。其次,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涉及的内容以及所反映情况的数据,必须绝对真实可靠,不允许有任何偏差及失误。其中所运用的资料、数据,都要经过反复核实,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再次,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最后,论证性是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要使其有论证性,必须做到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既要做宏观的分析,又要做微观的分析。 研究成果:提交企业技改报告(需通过验收或阶段性验收)。 6)科技项目 研究内容:完成项目任务书中的(部分)研究目标和(部分)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按项目任务书中设计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进行研究或提出更加合理可靠的技术路线等。 研究成果:提交项目阶段性或结题报告,具体成果由导师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目标认定。 九、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 1、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情况;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2、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具体要求参照《安徽工业大学授予硕士专业学位实施细则(暂行)》进行。提前一周在研究生学院网页上公告系统中填写相关信息进行答辩公告。 3、论文须有2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须由3~5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应有相关的企业专家参加。 硕士论文实行盲审制。完整的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查同意后送学院进行预审查,论文需通过有关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具体标准和流程按照《安徽工业大学硕士论文相似度检测相关规定》执行。通过检测的论文由研究生院组织或者委托学院组织论文评审,申请者本人及导师不得参与,论文评阅人名单应对学位申请人保密。学院、导师、申请人通过研究生院“论文评阅”系统查看评阅意见及评分。 学位论文评阅按照《安徽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同行专家评阅实施细则》执行。学位论文修改的具体规定按照《安徽工业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时间的相关规定》。 十、各培养环节时间要求 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预答辩、论文答辩等各环节之间应有充分的实际工作时间。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三学期初完成,以保证有足够的论文工作时间,提交开题报告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得少于9个月。预答辩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具体答辩 全日制(2.5年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及答辩工作时间安排如下:
非全日制(3年制)专业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及答辩工作时间安排如下: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等 根据《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研究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照学校和所在学科、专业的要求,完成各项培养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德体合格,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以申请学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照学校和所在学科、专业的要求,完成各项培养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学位)论文但未达到授予硕士学位要求,德体合格,可以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研究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照学校和所在学科、专业的要求,修完所需学分,但未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经本人申请,导师和学院同意,可以获得硕士研究生结业证书。未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者,根据答辩委员会的建议,研究生可在结业、毕业离校半年之后至一年以内,回校申请答辩一次,答辩通过者,换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以申请学位。研究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但学满一年以上者,准予肄业并发给肄业证书;不满一年者,发给学习证明。 附:本学科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建议阅读主要经典著作 1. 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 张自杰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 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技术手册. 聂永丰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3. 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与设备. 白润英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4. 低温等离子体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应用,梁文俊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 5. 有色金属工业大气污染控制. 宁平等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4 6.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案例教程. 潘琼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7. Dust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Mining and Mineral Processing(矿山粉尘防治).程健维主编,中国矿大出版社,2017 8. Watersupply in emergency situations . Sharan, Yair. Springer, 2007. 9. Water supply, wastemanagement, and pollution control.Jerry A. Nathanson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10. WasteTreatment and Disposal (2nd Edition). Paul T. Williams. John Wiley & Sons,Ltd. 2005 11. WastewaterEngineering, treatment and reuse (Fourth edition), George Tchobanoglous,Franklin L. Burton and H. David Stensel, Metcalf & Eddy, Inc., 化学工业出版社 12. Theoryand Practice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Ronald L. Droste,JohnWiley & Sons, Inc., 1997 二、建议阅读主要专业学术期刊 1、中文期刊 中国科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硅酸盐学报,生态学报,化工学报,环境工程学报,环境科学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给水排水,给水排水,水处理技术,工业水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同济大学学报等 2、外文期刊 EnvironmentalScience and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WaterEnvironment Research,ChemicalEngineering Journal,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Bioresource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Applied Surface Science,Chemosphere,Applied CatalysisB-Environmenta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WasteManagement,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TheJournal of Solid Wast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Journal of Material Cycles and Waste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Waste Management 附2: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定及考核办法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国务院学位办“关于转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9〕2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等文件精神,专业实践教学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贯穿着课程教学和论文工作两个环节,充分、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专业实践基本要求 1.时间要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不应少于半年; 2.指导要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在双导师指导下进行专业实践以及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双导师应定期就学生培养问题进行沟通,其中企业导师应重点承担起学生专业实践期间的日常管理和实践(实验)的指导工作; 3.纪律要求:学生参加实践期间须遵守实践单位相关规定,服从双导师安排及指导,定期向双导师汇报实践情况,每学期开学初到学校相关部门履行注册手续,与校内学生管理部门和学院保持沟通和联系。 二、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程序 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应按计划进行。由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安徽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计划表》(附件3),并报学院,经学院审核同意后,研究生方可进行专业实践。学院填写《安徽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安排汇总表》(含校内、校外)报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公室备案。 2、研究生在实践结束时(含校内、校外)应撰写《安徽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附件4)。由实践指导教师(或相关负责人)根据研究生工作态度和实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记录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或“不合格”,并由实践单位和所在学院签署意见。实践考核通过,方可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安徽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应在开题前完成,最迟不得超过第三学期末上交各学院留存备案。 三、专业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1.考核领导小组 考核小组由院长负责,主管院长、导师、相关专家和研究生秘书组成。 2.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评定 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由专家依据研究生本人的书面汇报和口头答辩等形式综合打分。评定结果分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等五种。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评价打分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 实践过程管理 20% 实践总结报告 60% 实习单位评价 20%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细则
四、安全保障 学院指定专人负责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做好参加实践前的安全教育(见附件5),并签订三方协议(见附件6),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参加实践教学研究生的人身安全。 此规定自2014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始实施。由能源与环境学院负责解释。 |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师资力量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现有教师2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4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安徽省技术与学术带头人1名,另外有海外特聘教授1名。近5年来获得科技部重点支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目,省级项目10余项目,与宝钢、马钢、南钢、济钢等国家大型企业产学研合作科研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达1000余万元。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5项。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本专业拥有专业实验室10个,专业实验43项,教实验室面积1500m2,专业实验员3名。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的师资力量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现有教师3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6人、副高级职称人员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坛新秀2名。近年来获得科技部重点支撑项目4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省级项目10余项目,与宝钢、马钢、南钢、济钢等国家大型企业产学研合作科研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达2000余万元。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本专业拥有专业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33项,教实验室面积1600 m2,专业实验员2名。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的联系方式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的联系方式学院地址:安徽工业大学佳山校区能源楼
邮编:243002
电话:0555-2312885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介绍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现有环境工程专业和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于1987年创建,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2008年获批省级重点学科,2010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4年获批安徽省特色建设专业,现设有教育部“生物膜法水质净化及利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于2015年获批,同年开始招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现有专职教授4人,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11人,硕导11人;现有3个研究团队:污水生物强化处理及回用技术团队、环境流体力学团队、工业烟气污染治理研究团队。
近五年来,该系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国家科技部支撑项目3项,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以及宝钢、马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横向科研攻关项目30余项,总研究经费达到10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4部。
环境工程专业发挥其特色与优势,注重产学研结合,以曝气生物滤池(BAF)为核心技术,开发了系列生物强化处理新技术和新工艺,孵化了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多个污水处理厂等的提标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动了污水处理产业的发展和水处理行业技术的进步。
专业建设注重合作与交流,近几年相继与罗格斯大学、爱荷华大学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开展学术交流,邀请相关教授来校指导学科的发展,并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至今,已累计培养了700多名毕业生。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考研率达31%以上,主要从事城市污水与冶金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冶金工业烟气治理等工作。多数已成为环保、冶金、化工、材料等行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的介绍
能源与动力工程(热能工程)专业于1984年开始本科招生,1985年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热能与动力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获批安徽省特色专业和安徽省重点学科,2009年获批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2010年获动力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2014年获批安徽省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8年增设“冶金过程节能与环保”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019年获批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计划;拥有“冶金过程节能与环保”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能源转换与利用”与“高效燃烧与污染物超低排放”两个省级创新团队、 “冶金过程节能与污染物控制” 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燃烧新技术与高效换热实验室”马鞍山市重点实验室。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现有专职教授7人,特聘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17人,博导4人,硕导17人,安徽省学术领军人才2名,安徽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教坛新秀2人;现有3个研究团队:热工节能与减排团队、高效燃烧超低排放团队及新能源先进材料与设备团队。
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1项,国家科技部支撑项目3项,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项目1项,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以及宝钢、马钢、南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横向科研攻关项目50余项,总研究经费达到25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全国钢铁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部。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以“厚基础、强交叉、重创新”为方针,依托学院已有的两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环境科学与工程),通过跨学科、综合交叉,发挥面向企业行业的优势,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在工业热工节能减排、高效低污染燃烧、固废资源化利用、新能源材料与设备,逐渐形成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学科方向,在冶金系统节能、炉窑能源管控系统、冶金行业气固污染物减排等方面开展了创新性工作,取得了在企业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一批科技成果。
专业建设注重合作与交流,近几年相继与美国普渡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台湾中原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挪威东南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2013年获批中外合作办学示范项目,与美国普渡大学盖莱默分校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有效地促进了本专业人才培养。
至今,已累计培养了2400多名毕业生。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考研率达30%以上,主要从事流体机械及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能源循环利用工程、电力工程、制冷与空调工程、新能源等方面设计、运行、管理和开发研究等工作。多数已成为冶金、电力、化工、机械、新能源等行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添加安徽工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安徽工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安徽工业大学报录比、安徽工业大学考研群、安徽工业大学学姐微信、安徽工业大学考研真题、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目录、安徽工业大学排名、安徽工业大学保研、安徽工业大学公众号、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安徽工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