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0-05-0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简介 正文

基础医学院始于1907年,由同济医学院建院之初的解剖学馆、组织学馆、细菌学馆、生理学馆、生化学馆、药理学馆、寄生虫学馆、病理学馆等8个学馆发展而来。1955年成立基础医学部,1993年更名基础医学院。学科曾拥有李赋京、梁之彦、谢毓晋、杨述祖、姚永政等5位国家一级教授,杰出校友杨宝峰、周宏灏、侯云德、梁伯强、吴旻等当选中国两院院士(学部委员),武忠弼入选德国科学院院士。为国内创办人体寄生虫学、药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奠基单位之一,在医学人才培养和教材编写方面引领国内医学发展。老一辈基础医学专家在血吸虫病、烧热病、低钾软病、西汉古尸研究等重大疾病或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解决了危及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秉承优良传统,在几代基础人的艰苦奋斗下,基础医学院发展日新月异,欣欣向荣。2017年“基础医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学科门类齐全。学院现设有11个学系,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一级重点学科2个。建设有国家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脑研究所1个。面向医学生命科学前沿和人类健康重大需求,以脑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与肿瘤学、病毒与微生物学等五大重点发展方向为支撑,聚焦重大疾病研究,围绕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核心任务,致力于建成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学科。基础医学在2019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位列国内第3位,为19个ESI学科做出贡献,篇均被引频次全校第三,在6个进入前1%的ESI学科贡献度校内排名前3位。形成了一支由40余位组成的神经科学交叉团队,成为国际该领域一支重要研究力量。
 
人才培养底蕴深厚。基础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内具有传统优势,在前四轮学科评估中,人才培养质量均居全国前4以内。为我国医学教育教材建设做出重大贡献,据统计,在14门基础医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规划教材中,我院先后主编11门57本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器官系统整合第二轮教材2门、副主编2门,16人参与八年制第四轮规划教材11门课程编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五年制第九轮规划教材2门,副主编2门,担任编委8人。1人担任研究生国家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常务委员,6人担任委员,3人担任教材主审,主编第三版研究生国家规划教材4门,副主编1门。建设各类国家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7门,建成7门慕课课程,其中1门获批国家级慕课。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获全国百篇优博提名奖4篇、教育部博士学术新人奖2人、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1项,在五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15项,获奖总数居全国第一。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启实体化运行模式。
 
科研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本学科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集聚了一批极具发展潜力和创新力的优秀人才,学院承接重大科研项目能力显著提升,高水平的成果呈现“井喷”之势,人才效应逐渐显现。近五年来获批国家、省市级各类科研项目241项,累计合同经费逾2亿元,特别是2016~2018连续三年实现三级跳,2016年科研合同经费首次突破3千万,2017年首次突破4千万,2018年首次突破5千万。2017年鲁友明教授和陈建国教授分别牵头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实现学校医科创新群体零的突破。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重点重大项目共25项,创历史新高。在重大项目的支撑下,高水平论文不断涌现。2018年,韩芸耘教授在Nature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张冬雷教授在Science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实现学院在CNS主刊上发表论文零的突破。近五年基础学者在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edicine、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Circulation、Journal of Clinical of Investigation、Molecular Psychiatry、Blood等影响因子10分以上期刊(含PNAS)发表论文共45篇。“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获武汉市政府支持,为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打下坚实基础。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实现同济医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奖项零的突破,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院紧紧围绕重点发展方向,紧盯CNS论文作者,开展精准引才,重点引进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才俊。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每年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均赴海外专程开展人才招聘。连续举办基础医学院海外东湖论坛,80余名海外学子参会,将“东湖论坛”常态化,每月有数位青年学者受邀来院面试讲学,每年平均30人左右。近五年,共引进教师56人,其中来自海外44人,占比79%。通过快速补充,师资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在岗教师160余人,90%具有博士学位、77%具有海外留学经历、13%具有海外一流大学博士学位,居全国第1。促进人才快速成长,新增杰青1人,优青2人,目前教师队伍中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14人,973首席1人,学者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支持计划15人,湖北省计划11人,湖北省学者8人。2人入选爱斯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国际交流日趋频繁。获批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2项,申报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暨“111计划”)1项。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一院一校”合作稳步推进,达成实施“3+1+1”双校园项目,选派本科生赴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提升合作层次,扩大国际影响力。建设来华留学培养基地1个,培育中德、中美、中瑞、中加、中意等5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举办大型国际会议,邀请20余位美、加院士出席。短期聘请了来自哈佛、耶鲁、宾夕法尼亚、多伦多等世界一流大学的35位学者,拓宽了国际视野,紧跟学术前沿。连续举办四届“国际神经疾病大会”,海内外院士及知名学者参会,提升国际知名度。建成全英文网站,为医学留学生开设全英文课程14门。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平均每年接待海外来访80余人次,师生出国交流70余人次。
 
党建工作全面推进。2015年,成立基础医学院党委和纪委。党的领导不断强化,党的建设不断完善。2018年院党委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坚持“立德树人”,1人获全国师德标兵,多次获校“离退休工作先进集体”,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校“信访(维稳)工作先进单位”和校“先进基层工会”。形成了“学在同济,严在基础”的良好风气,“春华秋实”成为靓丽名片。
 
百余年来,一代一代基础人秉持“创新 严谨 求是 笃行”的实干精神,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新时代,基础人将继续发扬“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华中大精神和“同舟共济、开拓创新”同济精神,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顽强拼搏,砥砺奋进,矢志一流,为建设新时代卓越华中大,建成世界一流学科而努力奋斗!
 
华中科技大学

添加华中科技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华中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华中科技大学报录比、华中科技大学考研群、华中科技大学学姐微信、华中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目录、华中科技大学排名、华中科技大学保研、华中科技大学公众号、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中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huazhongkejidaxue/yanjiushengyuan_268659.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