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导师:郑丁科

发布时间:2021-11-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导师:郑丁科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导师:郑丁科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导师:郑丁科 正文

[导师姓名]
郑丁科

[所属院校]
华南农业大学

[基本信息]
导师姓名:郑丁科
性别:男
人气指数:1046
所属院校:华南农业大学
所属院系:工程学院
职称:副教授
导师类型:硕导
招生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工程、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研究领域:农业机械化工程:蔬菜播种生产机械化、甘蔗生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



[通讯方式]
办公电话:02085283926
电子邮件:dkzheng@scau.edu.cn
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华南农业大学

[个人简述]
个人简介
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工程基础教学与训练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机械工程和农业工程学科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讲机械类本科专业《机械制造工艺学》、《专业英语》、《人机工程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和指导工作,主持和参加了教改项目3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篇。主要研究方向是农业机械设计与研究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我院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蔗收获机械分室、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机械与设施研究室的主要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从事水稻和蔬菜工厂化播种育苗机械、甘蔗生产机械化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省部各级科研项目29项,发表科研论文24篇,专利7项。
获奖荣誉
2005年被评为华南农业大学“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参与完成的成果“电磁振动式水稻穴盘育秧精量联合播种设备”和“水稻育秧技术与成套设备应用”分别获2001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6年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004年、2012年获华南农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奖励。

[科研工作]
工作经历
1998年4月毕业分配到华南农业大学任教,2001年7月认定讲师职称,2006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8年6月遴选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08年被列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五批校级培养对象。1998年9月-2001年9月任工程学院科研秘书。2006年9月至2012年5月任工程学院工会主席,2008年12月至2014年12月任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主任,2015年1月至今任工程基础教学与训练中心副主任。
科研项目
(1)参加邵耀坚教授主持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子专题“与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相配套的育秧工艺规程及精密播种设备”,20万,参加总人数8人,本人排名第6。1996-1998
(2)参加邵耀坚教授主持的国家“九五”攻关(中试)项目子专题“与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相配套的育秧工艺规程及精密播种设备”,8万,参加总人数8人,本人排名第5。1998-2000
(3)参加罗锡文教授主持的广东省重大科技项目“现代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120万,参加总人数24人,本人排名第8。2000-2002
(4)参加李志伟副教授主持的广东省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水稻秧苗旱育化播种设备”,50万,参加总人数5人,本人排名第3。
(5)参加李志伟副教授主持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水稻钵苗生产技术与精密播种设备”,60万,参加总人数10人,本人排名第4。2001-2003
(6)参加李志伟副教授主持的广东省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水稻育秧穴盘精密播种设备”,20万,参加总人数5人,本人排名第2(副主持)。2001-2003
(7)参加区颖刚教授主持的广东省重大科技项目“小型甘蔗收割剥叶机具研究”,20万,参加总人数7人,本人排名第3。2001-2003
(8)参加邵耀坚教授主持的学校推广基金项目“电磁振动式水稻育秧穴盘精量播种机”,3.5万,参加总人数8人,本人排名第6。1999-2002
(9)参加罗锡文教授主持的广东省机械厅项目“南方水稻生产机械化研究”,2万,参加总人数8人,本人排名第8。1999
(10)广东省机械厅项目“广东省山区农机化调研”,2万,参加总人数8人,本人排名第7。1999
(11)王玉兴博士后主持的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气力有序抛栽技术”,9万,参加总人数7人,本人排名第6。2000-2002
(12)主持学校校长科学基金项目“水稻毯状秧苗精密播种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2001015),0.8万,2001-2003
(13)主持横向项目“水稻钵苗工厂化生产”,3.9万,2002-2003
(14)参加横向项目“蔬菜播种育苗引进设备的试验”,5万,参加总人数8人,本人排名第3,2004-2005
(15)参加李志伟副教授主持的广东省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及播种机具研究”,15万,参加总人数6人,本人排名第2(副主持)。2001-2003
(16)参加李志伟教授主持的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滚筒气吸式蔬菜育苗穴盘播种机”(2004B20601002),7万,参加总人数8人,本人排名第2(副主持)。2004-2007
(17)参加李志伟教授主持的国家“十五”攻关项目“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研制开发——甘蔗收获技术体系及装备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2004BA524B07),90万,参加总人数15人,本人排名第6。2004-2006
(18)主持横向项目“水稻钵苗工厂化生产”,2.7万,2004-2006
(19)主持横向项目“水稻钵苗工厂化生产”,3万,2004-2006
(20)参加区颖刚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蔗茎秆切割机理”(项目编号:50475178),25万,参加总人数7人,本人排名第4。2005-2007
(21)参加李志伟教授主持的广东省农业厅项目“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制——南方水稻机械化栽植配套技术与关键设备的应用”(2004KY07),50万,参加人数12,本人排名第10。2005.1-2005.12
(22)参加区颖刚教授主持的广东省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项目“四轮中型拖拉机带甘蔗收割机的研究(收割机部分)”,2004年,30万,参加人数14,本人排名第4。2005-2006。
(23)参加李志伟教授主持的广东省农业厅项目“蔬菜播种技术及设备的研制”,20万,参加人数7,本人排名第3。2006.1-2007.12
(24)参加李瑞川高工主持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特种经济作物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2006BAD11A07),国拨418万,自筹1000万,总参加人数56,本人排名第32。2007.1-2009.12。其中“甘蔗收获技术装备的理论与试验研究”部分国拨29.25万,自筹35万
(25)参加区颖刚教授主持的广东省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项目“小型前悬挂式整秆甘蔗收割机研究”,15万,本人排名第8。2007.1-2007.12
(26)参加区颖刚教授主持的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甘蔗收割机关键技术研究”(2007A020300010-2),20万,本人排名第3。2007.7-2009.12
(27)参加区颖刚教授主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甘蔗机械化整秆式收获技术与装备”(2008GB2E000235),70万,本人排名第2(共15人)。2008.5-2010.5
(28)参加杨丹彤副教授主持的公益性(农业)科研专项经费“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开发”(201003009)2300万(共20人)。2010~2014
(29)主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装备合作研发——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装各合作研发”(2011DFB70350),80万元。2011.1~2013.12
(30)参加刘庆庭教授主持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009-2013年度)”(CARS-20-4-1),70万元/年,本人排名第4。
发表论文
(1)李志伟,邵耀坚,郑丁科,马瑞峻.水稻育秧工厂的设计计算方法.农机化研究,1999(3):29-33
(2)李志伟,邵耀坚,郑丁科,马瑞峻.水稻钵体苗工厂化播种育秧的设备设施配套技术及经济分析.水稻生产机械化与产业化学术讨论会,浙江杭州,1999.5;
(3)李志伟,邵耀坚,郑丁科,马瑞峻.水稻钵体苗工厂化播种育秧的设备设施配套技术及经济分析.中国农机化,1999(4):24-26
(4)陈两文,李志伟,郑丁科.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第四次全国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2000.5,合肥
(5)郑丁科,李志伟.水稻育秧软塑穴盘播种设备研究.农机化研究,2002.11(4):42~45,2002年获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6)杨丹彤,黄世醒,区颖刚,郑丁科,李伯祥,刘瑛.我国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设备探讨.现代农业装备,2004(05):9~11
(7)郑丁科,李志伟.电磁振动组合式毯状秧苗播种装置的设计与试验.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1):103~106
(8)杨丹彤,易辉,郑丁科.“创造学与技术创新”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新世纪初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235~237
(9)罗锡文,谢方平,区颖刚,李佰祥,郑丁科.水稻生产不同栽植方式的比较试验.农业工程学报,2004.1,20(1):136~138
(10)夏红梅,李志伟,郑丁科.基于PRO/E的减速器虚拟装拆教学软件的设计.农机化研究,2005.9(5):258~260
(11)郑丁科,李志伟.基于通识教育的机制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农机化研究,2005.11(6):265~267
(12)郑丁科,李志伟,蔡明辉.刮板式水稻育苗平盘播土装置的设计与试验.农机化研究,2006.7(7):154~157
(13)夏红梅,李志伟,郑丁科.水稻联合播种机穴盘搬运机械手的设计.农机化研究,2006.8(8):90~92
(14)陈燕,郑丁科,徐东风.机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煤炭高等教育(中国煤炭教育协会),2006.6专刊91~92
(15)谢海军,卿艳梅,郑丁科,林楚帆,李志伟.气动式龙眼去核装置的设计与试验.农业工程学报,2006.7,22(7):211~213(EI收录)
(16)陈佳琦,郑丁科,李志伟.水田防滑静液压六足步行机器的设计.农机化研究,2006.10(10):116~117,121
(17)ZhaoZuoxi,LiBaiqiang,ZhengDingke.Implementationofanelectromagneticvibratorforprecisionseedsowingmachine.ASAEAnnualInternationalMeeting2004,p8137-8145(EI收录)
(18)DingkeZheng,YinggangOu,ZhiweiLi,CanquanHuang.Researchandanalysisonthehydraulicdrivingsystemofthewhole-stalksugarcaneharvester,Source:2007ASABEAnnualInternationalMeeting,TechnicalPapers,v1BOOK,7p(EI收录)
(19)ZhiweiLi,HongmeiXia,DingkeZheng,NaZhao,YanjuanHuang.Applicationofmotorcycletechniquesfordevelopinglight-dutyagriculturepowermachines.2007ASABEAnnualInternationalMeeting,TechnicalPapers,v1BOOK,8p(EI收录)
(20)郑丁科,区颖刚,李志伟,黄灿权.整秆式甘蔗收获机液压驱动系统的研究分析.农机化研究,2008(1):19~22
(21)郑丁科,区颖刚,李志伟,卿上乐.甘蔗收割机前进速度与切割器转速的匹配.农机化研究,2010(6):35~38
(22)冯曦雨,李志伟,王广源,邱秀丽,邓伟健,王维,郑丁科.气力滚筒式蔬菜播种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农机化研究,2011(12):86-89
(23)解福祥,区颖刚,刘庆庭,邹小平,郑丁科,王春政(XieFuxiangOuYinggangLiuQingtingZouXiaopingZhengDingkeWangChunzheng).侧悬挂推倒式整秆甘蔗收获机设计与试验(DesignandExperimentofSuspensionSugarcaneHarvesterwithPushedWholeStalk).农业机械学报(Tran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yforAgriculturalMachinery),2011,42(增刊):26-29,34
(24)闫国琦,王海林,杨洲,郑丁科,陈建军.高等学校电类基础知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7):146-148
(25)郑丁科,何剑飞,温威.农科院校多层次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的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9):221-222
(26)何剑飞,郑丁科,张具武,温威.虚拟仿真技术在金工实习中的应用.教育教学论坛,2012(7):153-154
(27)冯曦雨,李志伟,王广源,郑丁科.气力滚筒式蔬菜播种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34(1):106-110
(28)邓伟健,李志伟,邱秀丽,王维,吴潇,郑丁科.基于交叉导流式种箱的稻种流动性及结拱研究.农机化研究,2013(12):145-149,154
(29)郑丁科,区颖刚.甘蔗收割机柔性夹持输送装置驱动马达负载的分析.农机化研究,2014(9):47-51,56
(30)ZhengDingke,JohnFielke.SomephysicalpropertiesofAustralianNonpareilalmondsrelatedtobulkstorage.IntJAgric&BiolEng.,2014,7(5):116-122(SCI收录)
(31)甘耀海,郑丁科,刘庆庭,区颖刚.甘蔗高位举升田间运输车的机构设计.机床与液压,2014,42(22):13-17
(32)王海林,杨洲,赵文锋,陈建军,郑丁科.创建工程教育中心,培育农业院校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9):192-196
科研创新
实用新型专利:
1.气动式龙眼去核机(CN200420095846.X)
2.滚筒气力式蔬菜播种机(CN200520023056.5)
3.静液压六足步行机构(CN200520023075.8)
4.一种甘蔗切割装置(CN200910039337.2)
5.一种甘蔗输送剥叶装置(CN200920056208.X)
6.甘蔗收获机物流装置(CN201110136288.1)
7.贯流风机排杂装置(CN201110135039.0)

[教育背景]
1995年6月在安徽工学院铸造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4月在合肥工业大学铸造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6月在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做访问学者。
华南农业大学

添加华南农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华南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华南农业大学报录比、华南农业大学考研群、华南农业大学学姐微信、华南农业大学考研真题、华南农业大学专业目录、华南农业大学排名、华南农业大学保研、华南农业大学公众号、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南农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华南农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huanannongyedaxue/yanjiushengdaoshi_534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