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导师:何方耀

发布时间:2021-11-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导师:何方耀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导师:何方耀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导师:何方耀 正文

[导师姓名]
何方耀

[所属院校]
华南农业大学

[基本信息]
导师姓名:何方耀
性别:男
人气指数:1412
所属院校:华南农业大学
所属院系:人文与法学学院
职称:教授
导师类型:硕导
招生专业:农村发展、农村发展(非全日制)
研究领域:中外文化交流史、宗教史、岭南佛教传播史、汉传佛教历史和比较宗教研究。



[通讯方式]
办公电话:020-86280251
电子邮件:920151280@qq.com
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个人简述]
何方耀,男,湖北荆州人,1961年1月11日出生,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中西文化交流方向),2005年11月获得(历史学)正教授职称。现任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人文学科组副组长,人文学院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哲学系主任,华南农业大学宗教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并任中心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聘为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宗教传播史特别是佛教传播史、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宗教》、《中山大学学报》、《九州岛学林》、《学术研究》、《西域研究》、《广东社会科学》、《华学》、(台湾)《普门学报》、《岭南文史》、《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等公开刊物和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独立著有学术著作两部:《晋唐南海道求法高僧群体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晋唐南海丝路弘法高僧群体研究》;合作撰有《佛教寺院管理初探》(中国宗教出版社2016年版)、《广东宗教简史》(上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广东宗教志》、《中华佛学通典》等有关宗教、历史、文化方面的著作近十部。

[科研工作]
工作经历
1982年7月大学毕业后志愿赴西藏工作,任教于西藏拉萨中学,任政史地教研组组长,1987年9月离开拉萨中学赴华中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90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广东省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任第一教学部副主任,主要从事民族、宗教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05年获得(历史学)正教授职称,2006年9月调入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历史系工作,主要从事宗教传播史特别是佛教传播史、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工作,所讲授课程包括《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西方史学史》、《中国宗教文化专题讲座》、《世界宗教文化概论》、《世界宗教(中英双语课)》等课程,曾任历史副主任,现任人文与法学学院副院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组建华南农业大学宗教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并任中心主任。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兼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广东省宗教研究会副会长,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科研项目
1、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寺庙管理的现状与走向研究——以广东省为例》(批准号08BZJ017),经费8万,2013结题,等级良好。
2、2009年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广东省佛教组织管理现状及未来走向研究》(粤财教[2009]109号《关于下达高等学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的通知》),2013结题,等级良好。
3、2013年度《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重点课题《“广州通海夷道”与岭南佛教的传播发展》(项目批准号:2013GZZ03),经费5万。
3、2010年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历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华南农教[2010]47号《关于公布华南农业大学201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项目的通知》),经费5千。
4、光孝寺委托课题《光孝寺志》及《寺志资料长编》(《光孝寺志》编纂协议),经费20万。
5、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岭南禅宗史》(批准号:12BZJ010),经费20万,2016年结项。(主要参与人,排名第一)
6、“海上丝绸之路”与岭南佛教的传播发展,2014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一般项目,批准号:GD14CLS01,经费5万。
7、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海上丝绸之路”与岭南佛教的传播发展研究》,经费20成,批准号16BZJ1830。
发表论文
何方耀:《佛教寺院物业管理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东佛教寺院的实践为中心》,《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6期。
何方耀:《原罪与业力之比较与互释》,InternationalJournalofSina-WesternStudies(《国学与西学》【芬兰】国学与西学北欧论坛(NordicForumofSina-WesternStudies)、赫赫尔辛基大学世界文化系宗教学部主办),2015年第9期。
何方耀:《佛教寺庙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前瞻-----以广东为例》,《世界與宗教》(中国社科院宗教所主办)2014年第一期。
纪华传何方耀:《汉传佛教寺院经济及其管理模式分析》,《世界宗教文化研究》2014年第一期。
何方耀:《浅谈都市寺院社会服务与管理——以大佛寺为例》,《中国宗教》2013年第5期。
何方耀:《佛教寺庙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前瞻-----以广东为例》,《世界與宗教》(中国社科院宗教所主办)2014年第一期。
何方耀:《都市佛教寺庙管理模式创新的有益探索——以广州大佛寺为例》,《法音》2013年第4期。
何方耀:《晋唐时期往来于南海道的中印佛僧故土观念比较——以汉文资料为中心》,《海陆交通与世界文明》,商务印书馆,2013年出版。
朱嫦巧何方耀:《高校历史实践教学中文化认同感的培养》,《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何方耀:《明末清初的岭南佛寺与中外交通——以广州光孝寺和韶州南华寺为中心》,《学术研究》2012年第8期。
何方耀:《初祖达摩的生平行迹和禅学要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7月16日出版。
何方耀:《营造发挥宗教组织社会公益积极作用的法制环境——以广州的宗教团体为例》,《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何方耀:《都市佛教寺庙社会功能和社会角色定位浅析》,《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林有能何方耀《十多年来广东的禅宗六祖文化研究》,《韶关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
何方耀梁锦筵:《宋代广州“蕃学”与广府学宫渊源考略》,《羊城今古》2012年第3期。
何方耀李建欢:《1840年代西方人眼中的珠江花船》(何方耀李建欢),《羊城今古》2011年第3期。
何方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新华月报》2011年10月号(下半月)。
何方耀:《宗教政策的调整与信教民众向心力的增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6月30日第31版(专版)。
何方耀:《从金堡到今释的夷夏观评析——兼论儒佛夷夏观之异同》,(香港)《九州学林》2010年第四期(秋季)第48-70页。
何方耀:《沧海梵影》,《中国宗教》2008年第9-10合集。
何方耀:《唐代求法僧携带汉本佛典西行考略》,(台湾)《普门学报》第43期,2008年1月出版。
何方耀:《佛教心灵和谐的理论与实践——以“依正不二”理论为中心》,《禅和之声——2008年广东六祖文化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炎黄世界》2009年第1期(摘要)。
何方耀:《晋唐海路佛僧所传译之密教典籍与广州光孝寺之关系》,《禅和之声——“禅宗优秀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3月出版。
何方耀:《晋唐时期海路交通中往来佛僧的群体考察》,(台湾)《普门学报》,总第三十二期,2006年3月出版。
何方耀:《它山之石典范之作——玛丽•博伊斯〈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村落〉汉译本评介》,《西域研究》2006年第1期。
何方耀:《汉唐求法僧梵文学习之特点及其社会影响浅论》,《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何方耀:《汉唐中国佛门的“边地意识”与梵语学习热潮》,《九州学林》,2005年,第4期162-139页。
何方耀:《澹归金堡与〈元功垂范〉关系考辨》,《华学》第七辑253-267页,2004年12月出版。
何方耀胡巧利:《岭南古代民间信仰初探》,《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何方耀:《解行相应传心法——蔡鸿生〈仰望陈寅恪〉读后》,《学术研究》2004年第7期。
何方耀:《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层次、内容和核心》,《广东省社会主义学报》2005年第2期。
何方耀:《宗教群体关系及其协调原则》,《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何方耀:《广东佛教发展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何方耀:《西来初地说华林》,中国禅学研究系列丛书《达摩禅学研究》,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何方耀:《晋唐南海道佛僧与商人关系试析》,载《华夏文明与西方世界》,[香港]博士苑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何方耀:《文化认同: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南方日报》1997年7月30日理论版(评为1997年“九七论坛”征文优秀论文奖)。
何方耀:《关于培养宗教职业后备人才与宗教统战工作的关系问题》,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增刊。
何方耀:《光孝寺——岭南第一古刹》,《中华儿女》(海外版)2002年4期。
何方耀:《二十一世纪中国佛教发展琐谈》,《中华儿女》(海外版)2002年第2期。
何方耀胡巧利:《关于广州时期佛教史的几个问题》,《岭南文史》2001年第3期。
何方耀:《中国宗教活动特点之我见》,《岭南文史》1997年第2期。
何方耀:《论宗教统战工作的特点》,《粤海同心》,1997年第2期。
何方耀:《统一,民族的基调》,《南方日报》,1994年3月5日第十版。
何方耀:《从气功的特点看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特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香港汉荣书局,1993年出版。
何方耀:《宗教对民族文化素质的影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5年出版,被《哲学动态》和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哲学宗教》转载。
何方耀:《新时期广东宗教和宗教统战工作的特点》,《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
何方耀:《文化认同:联系香港和祖国大陆的精神纽带》,《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增刊。
何方耀:《从〈六祖坛经〉看中华文化的融汇力》,《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增刊。
何方耀:《魏晋南北朝佛教史藉述评》,《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报》,1990年第1期。
何方耀:《中西早期史学史学比较》,《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1989年第专集。

[教育背景]
1978年9月考入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历史专业全日制本科学位,1982年7月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自愿赴西藏工作;1987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史学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为邹贤俊、熊铁基两位教授,所撰毕业论文为《早期中西史学比较》,1990年6月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分配至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任教;2000考入中山大学历史系外来宗教文化研究所攻读专门史(中西文化交流方向)博士学位,导师为林殊悟、蔡鸿生两位教授,所撰毕业论文为《晋唐时期往来南海的佛教僧侣》,2006年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获专门史(中西文化交流方向)博士学位。
华南农业大学

添加华南农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华南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华南农业大学报录比、华南农业大学考研群、华南农业大学学姐微信、华南农业大学考研真题、华南农业大学专业目录、华南农业大学排名、华南农业大学保研、华南农业大学公众号、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南农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华南农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huanannongyedaxue/yanjiushengdaoshi_534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