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导师:杨文越

发布时间:2021-11-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导师:杨文越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导师:杨文越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导师:杨文越 正文

[导师姓名]
杨文越

[所属院校]
华南农业大学

[基本信息]
导师姓名:杨文越
性别:男
人气指数:1069
所属院校:华南农业大学
所属院系: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职称:副教授
导师类型:硕导
招生专业:风景园林硕士、风景园林学
研究领域:领域: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与人文地理的交叉学科研究、城市发展与区域规划、城市交通地理;[展开]



[通讯方式]
电子邮件:yangwenyue900780@163.com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个人简述]
杨文越,汉族,1988年生,广东韶关人。2010年6月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工学);2012年6月于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获人文地理硕士学位(导师:周素红教授);2016年6月于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获人文地理博士学位(导师:曹小曙教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人文地理与风景园林的交叉学科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科研工作]
工作经历
2020年12月至今,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城乡规划专业 副教授
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合作导师:范颖玲教授)
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城乡规划专业 青年副教授
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城乡规划专业 讲师
获奖荣誉
1. “美丽乡村.幸福蓝图”碧桂园杯南粤村庄整治规划设计竞赛三等奖,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大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村整治规划,2018年
2. 2018年度“园冶杯”国际竞赛优秀指导老师
3. 2019年度“园冶杯”国际竞赛优秀指导老师
4. 2019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五)、二等奖1项(排名第四)
5. 2019-2020学年“优秀班主任”
6. 2021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主持)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1. Applied Geography(SSCI)、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SSCI)、Habitat International(SSCI)、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SSCI/SCI)、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CI)、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SCI)、Ecological Indicators(SCI)、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SCI)、《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人。
2. 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3. 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技术委员会委员(2017-2018)。
4. 广东省乡村规划技术指导服务专家。
科研项目
纵向科研课题
※主持: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169):多尺度建成环境对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影响机理研究——以广州为例,2018.01-2020.12.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1YJC840032):城市绿地使用公平与社会效应研究,2021.08-2023.12.
3.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7YSH01):中国大城市社区步行适宜性对居民肥胖的影响研究——以广州为例,2018.01-2020.06.
4.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2019GZGJ49):广州多尺度绿地可达性及其公众健康影响效应,2019.03-2020.03.
5.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2102021041):通勤出行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机理研究,2021.04-2023.03.
6. 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2021年度课题(2021GZGJ210):广州城市绿地使用公平性研究,2021.05-2023.05.
参与: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8222):粤港澳大湾区水陆交错带权衡/协同关系及韧性景观调控网络机制研究,2021.01-2024.1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1156):供需视角下城市更新对公共空间社会公平的影响及其演变过程,2019.01-2022.1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1151):碳排放约束下的城市空间模式优化研究——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2017.01-2019.12.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1190):人口外流地区乡村转型发展的类型、演进机制及空间优化重组研究——以广东省非珠三角地区为例,2015.01-2017.12.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139):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对小汽车交通使用决策的影响研究,2012.01-2015.12.
6. 广东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2020ZDZX1033):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乡村“三生”空间配置及功能区划“红线”研究,2020.09-2023.12.
7.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A1515011186):城郊休闲旅游空间的分异、福祉效力及其增益研究——以广州从化、增城为例,2021.01-2023.12.
8.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GD18XGL47):老旧社区微更新全周期多元协作模式研究——以广州为例,2019.03-2020.12.
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A030310149):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关联机理及调控政策研究,2016.01-2018.12.
10.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5A070703004):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港口物流体系公共信息技术研究,2015.01-2017.12.
横向科研课题
※主持:
1. 促进广州市快递业发展的行动方案研究,2016.12-2017.06
2. 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大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村整治规划,2017.08-2018.02
3. 从化区温泉镇石坑、新南、南平村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总体规划(2018规37005A),2018.04-2019.04.
参与:
1. 增城特色的规划管理与实施研究,2018.12-2019.06
2. 广州市村庄风貌提升和微改造专项规划现状调查和设计指引,2017.10-2018.03
3. 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鹤亭村旧村改造规划,2017.06-2017.09
4. 阳山县太平镇三个全域两大攻坚县级示范片总体规划,2017.10-2018.10
5. 阳山县岭背镇三个全域两大攻坚县级示范片总体规划,2017.10-2018.10
教改课题
※主持:
1. 2019年度华南农业大学教改项目(青年专项类重点资助):公众健康导向下的《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多形式教学改革研究,2019-2021
参与:
1. 2017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粤教高函[2017]214号-15)
2. 2018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城乡规划信息技术簇群与实践教学优化研究,2018-2020
发表论文
英文文章 * corresponding author
16. Yang W, Zhen X, Zhou S. 2021. How Does Neighborhood Walkability Affect Obesity?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mmute Mode[J]. Journal of Transport and Land Use, 14(1): 737-759.
15. Li T, Wang J, Huang J, Yang W, et al. 2021. Exploring the Dynamic Impacts of COVID-19 on Intercity Travel in China[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95: 103153.
14. Smith M K, Searle K M, Yang W, et al. 2021.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11 Years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 Data From Southern China[J].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 11: 100143.
13. Yang W, Zhou S. 2020. Using Decision Tree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Determinants of Residents’ CO2 Emissions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Trips: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77: 124071. (SCI,JCR 1区,IF=7.246)
12. Yang W, Chen H, Wang W. 2020. The Path and Time Efficiency of Residents' Trips of Different Purposes with Different Travel Modes: An Empirical Study in Guangzhou, China[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88: 102829.(SSCI,JCR 1区)
11. Yang W, Zhen X, Gao W, et al. An examination of the impact of neighbourhood walking environments on the likelihood of residents of dense urban areas becoming overweight or obese[J]. The Canadian Geographer, 2020.(SSCI,JCR 2区)
10. Yang W., Wang W., Ouyang 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of CO2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ation in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 133900.(SCI,JCR 1区,IF=5.589)
9. Cao X., OuYang S., Liu D., Yang W.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CO2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Energies, 2019, 12(11): 2171. (SCI,JCR 3区,IF=2.707)
8. Cao X., Ouyang S., Yang W., et al. Transport Accessibility and Spatial Connections of Cities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https://doi.org/10.1007/s11769-019-1034-2. (SCI,JCR 4区,IF=1.464)
7. Yang W., Cao X.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the neighborhood built environment on CO2 emissions from different residential trip purposes: A case study in Guangzhou, China. Cities, 2018, 81: 24-34.(SSCI, JCR 1区)
6. Yang W., Wang S., Zhao X. Measuring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neighborhood-built environments on travel-related CO2 emission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pproach. Sustainability, 2018, 10(5): 1372.(SSCI,JCR 3区)
5. Cao X., Yang W.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residential self-selection on commuting trips and the related CO2 emissions: An empirical study in Guangzhou, China.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2017, 52, Part B: 480-494.(SCI/SSCI,JCR 2区)
4. Yang W., Chen B. Y., Cao X., et al.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odal accessibility gaps: A case study for Guangzhou, China.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2017, 60: 21-32.(SSCI,JCR 1区)
3. Li T., Yang W., Zhang H. and Cao X.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ransport investment on the efficiency of regional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s in China. Transport Policy, 2016. 45: 66-76. (SSCI,JCR 1区)
2. Li T., Cao X., Yang W.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Regional Integrated Transport in China: 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Periodica Polytechnica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2016, 44(1): 23-34(EI)
1. Yang W., Li T. and Cao X. Examining the impacts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urban form and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on CO2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ation in China: A panel data analysis of China’s provinces.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5. 49: 212-220.(SSCI,JCR 1区)
中文文章 *通讯作者
31. 杨文越,甄新瑜. 2021. 多尺度步行环境对居民肥胖的影响机理——以广州为例[J]. 地理科学,已录用
30. 杨文越,李昕,范颖玲. 2021. 美国自行车交通规划的经验借鉴与启示——以明尼阿波利斯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已录用
29. 杨如玉,杨文越*. 2021. 美国公园体系规划管理的特点与启示[J]. 中国园林, 37(6): 82-86.
28. 甄新瑜,杨文越*. 2021. 世界级步行适宜城市的规划与建设经验借鉴[J]. 上海城市规划,已录用
27. 杨文越,李昕,陈慧灵,曹小曙. 2021. 基于多出行模式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广州多尺度绿地可达性与公平性研究[J]. 生态学报,41(15):6064~6074.
26. 王武林,林瑶,林多多,杨文越*. 2021. 福建省贫困县交通优势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7-54.
25. 王婷, 黎文婷, 杨文越. 2021. 融合PBL的翻转课堂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 30(2): 113-119.
24. 邓毛颖,袁南华,刘文成,李昕,杨文越. 2021. 现代化生态新城开发建设的实践研究——以广州增城荔湖新城为例[J]. 城市观察,71(1): 56-67.
23. 杨文越,李昕,莫樱梅,陈慧灵. 2021. 社区公园空气污染暴露特征及其居民感知——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J]. 热带地理,41(1): 45-54.
22. 杨文越, 杨如玉, 范颖玲. 2020.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经验及其借鉴[J]. 规划师,(17): 83-89.
21. 杨文越, 梁斐雯, 曹小曙. 2020. 多尺度建成环境对居民通勤出行碳排放的影响— —来自广州的实证研究[J]. 地理研究, 39(7): 1625-1639.
20. 王武林, 杨文越, 曹小曙. 2019. 武陵山区公路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水平协调度研究[J]. 人文地理, 34(6): 99-109.
19. 杨文越, 曹小曙. 2019. 多尺度交通出行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38(11): 1814-1828.
18. 杨文越, 李昕, 赵建华. 2019. 风景园林专业GIS技术类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37(4): 43-47.
17. 杨文越, 李昕, 叶昌东. 2019.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规划师, 35(9): 71-76.
16. 杨文越, 甄新瑜, 欧阳世殊, 梁斐雯. 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存量优化倒逼机制下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8~2019).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7:116-139.
15. 杨文越, 李昕, 王武林. 中国城市群空间格局与结构优化.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2018).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3:60-84.
14. 杨文越, 曹小曙. 2018. 居住自选择视角下的广州出行碳排放影响机理[J]. 地理学报, 73(2): 346-361.
13. 杨文越, 刘冬妮, 赵晓铭, 叶昌东.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1:243-268.
12. 杨文越, 李涛, 曹小曙. 2016. 中国交通CO2排放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0~2012年30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 地理科学, 36(4): 491-501.
11. 李涛, 曹小曙, 杨文越. 2016. 珠江三角洲客货运量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变化[J]. 地理科学进展, 35(1): 108-117.
10. 杨文越, 李涛, 曹小曙. 2015. 广州市社区出行低碳指数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J]. 地理研究, 34(8): 1471-1480.
9. 杨文越, 李涛, 曹小曙. 2015. 基于碳排放-位置分配模型的公共中心规划支持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7(5): 119-125.
8. 杨文越, 周素红, 古杰, 等. 2015. 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小区居民迁居特征及机制——以棠下小区为例[J]. 热带地理, 35(4): 1.
7. 曹小曙, 杨文越, 黄晓燕. 2015. 基于智慧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理论与实证[J]. 地理科学进展, 34(4): 418-429.
6. 曹小曙, 李涛, 杨文越, 等. 2015. 基于陆路交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达性与城市空间联系[J]. 地理科学进展, 34(6): 657-664.
5. 王武林, 杨文越, 曹小曙. 2015. 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公路交通优势度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 地理科学进展, 34(6): 665-675.
4. 李涛, 曹小曙, 杨文越, 等. 2015. 中国区域综合运输效率的测度及其时空演化[J]. 地理科学, 35(2): 168-175.
3. 李涛, 杨文越, 杨中庆, 等. 2014. 全球战略背景下中国海外区域开发新模式及实践——以墨西哥 Tehuantepec 沿线交通基础设施与土地空间一体化开发为例[J]. 土地经济研究, 2: 8.
2. 周素红, 杨文越. 2012. 广州市跨江大桥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J]. 现代城市研究,(1): 72-78.
1. 周素红, 杨文越. 广州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与保障机制,中国广州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0).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1:192-205.专著教材
1.杨文越 著. 2020. 《城市交通出行碳排放及其影响机理》. 北京:商务印书馆.
参编:
1. 编委会成员,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2. 编委会成员, 《产业用地后评估技术及应用研究》
教学活动
研究生课程:风景资源与旅游规划
本科生课程: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地理学、国外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双语)
指导学生
1. 指导学生获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2017年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研报告评优佳作奖1项(第一指导老师)、三等奖1项(第三指导老师)。
2. 指导学生获2017“筑工杯”第一届城乡规划专业社会调研竞赛一等奖1项(第一指导老师)、二等奖1项(第三指导老师)。
3. 指导学生获2018“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毕业论文类(城乡规划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类)一等奖1项(题目:广州社区绿地服务重叠度与可达性研究;作者:李昕;指导老师:杨文越)、荣誉奖1项。
4. 指导学生获2018“筑工杯”第二届城乡规划专业创新项目竞赛三等奖1项(第一指导老师)。
5. 指导学生获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2019年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研报告评优佳作奖1项(第二指导老师)。
6. 指导学生获2019“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毕业论文类(城乡规划类)一等奖1项(题目:社区公园绿地对减缓交通空气污染的影响研究;作者:莫樱梅;第一指导老师)、二等奖1项(第二指导老师)、三等奖1项(第一指导老师)、荣誉奖1项(第一指导老师)。
7. 指导学生获“艾景杯”第九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优秀奖1项(第二指导老师)。
8. 2019年“丁颖杯”发明创意大赛社会科学调研类一等奖。
9. 2020广东省风景园林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评选优秀奖2项。
10. 指导学生获2020“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毕业论文类(城乡规划类)三等奖2项、荣誉奖1项。
我的团队
招生专业:风景园林学(083400)(学术型)、风景园林(095300)(专业型)
欢迎校内外的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园林)、地理学、土地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等专业的优秀学生推免保送或报考!
欢迎咨询!(联系方式:yangwenyue900780@163.com)

[教育背景]
2012.9-2016.6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人文地理 博士(理学)
2010.9-2012.6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人文地理 硕士(理学)
2006.9-2010.6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系 城市规划 本科(工学)
华南农业大学

添加华南农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华南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华南农业大学报录比、华南农业大学考研群、华南农业大学学姐微信、华南农业大学考研真题、华南农业大学专业目录、华南农业大学排名、华南农业大学保研、华南农业大学公众号、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南农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华南农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huanannongyedaxue/yanjiushengdaoshi_533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