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外教育史》大纲及参考书目

发布时间:2021-09-0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2022年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外教育史》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2年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外教育史》大纲及参考书目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2年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外教育史》大纲及参考书目 正文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二、考试目标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外教育史,考试内容包括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中外教育思想家的教育思想、中外教育制度的沿革等教育史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历史的方法和视角正确认识和分析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范围
中国教育史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中国教育的起源
第二节  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
第三节 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第二章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夏、商的教育
第二节 西周的教育
第三节 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
第四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第二节 齐国的稷下学宫
第三节 墨翟和墨家的教育思想
第四节 孟轲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 荀况的教育思想
第六节 道家的教育思想
第七节 法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第八节 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秦朝的教育政策及其措施
第二节 汉朝的文化教育政策
第三节 汉朝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经学教育的特点
第四节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 王充的教育思想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魏晋的学校教育
第二节 南朝的学校教育
第三节 北朝的学校教育
第四节 魏晋玄学教育思潮
第五节 傅玄的教育思想
第六节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隋唐的文教政策
第二节 隋唐学校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隋唐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                    
第四节 隋唐的中外教育交流
第五节 韩愈的教育思想
第七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宋朝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
第二节 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第三节 宋元时期的书院
第四节 宋元时期的蒙学
第五节  宋元时期的科举制度
第六节  王安石的教育思想
第七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
第八章 明朝的教育
第一节 明朝的文教政策
第二节 明朝的官学制度
第三节 明朝的书院
第四节 明朝的科举制度
第五节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第九章 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第一节 清朝的文教政策
第二节 清朝的官学制度
第三节 清朝的书院
第四节 清朝的科举制度
第五节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第六节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第七节 颜元的教育思想
第十章 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第一节 传统教育的危机和改革派的文化教育主张
第二节 教会学校的兴办和西方教育观念的引入
第三节 洋务教育及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第十一章 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维新教育的渐次推进
第二节 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清末新政下的教育改革
第四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第十二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第一节 民国教育方针与政策
第二节 壬子癸丑学制
第三节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第十三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教育的批判与变革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
第三节 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第四节 1922年“新学制”
第五节 收回教育权运动与教会教育的变革
第六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端
第十四章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政策
第二节 国民政府的教育制度与管理措施
第三节 国民政府各级教育的发展
第四节 杨贤江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第六节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  
第七节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第八节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第九节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第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第一节 苏维埃根据地的教育
第二节 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
第三节 解放区新民主主义教育建设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外国教育史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第二节 巴比伦的教育
第三节 古代埃及的教育
第四节 古代印度的教育
第五节 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第二章 古希腊的教育
第一节 荷马时代的教育
第二节 古风时代的教育
第三节 古典时代的教育
第四节 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第二节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第四章 古罗马的教育
第一节 共和时期的教育
第二节 帝国时期的教育
第三节 基督教的兴起与早期基督教会的教育活动
第四节 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第一节 基督教教育
第二节 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第三节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经院哲学的发展
第四节 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第六章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第一节 拜占廷的教育
第二节 阿拉伯的教育
第三节 拜占廷和阿拉伯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第七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人文主义教育
第二节 新教教育
第三节 天主教教育
第八章 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一节 生平和世界观
第二节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第三节 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第四节 论普及教育
第五节 论学前教育
第六节 论教学原则
第七节 论分科教学
第八节 论道德教育
第九节 教育和教学管理思想
第九章 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的教育
第一节 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
第二节 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
第三节 17~18世纪的德国教育
第四节 17~18世纪的俄国教育
第五节 17~18世纪的美国教育
第十章 卢梭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生平、活动、著作
第二节 论人的天性
第三节 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第四节 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
第五节 论理想国家的公民教育
第十一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一节 为教育革新事业奉献的一生
第二节 论教育目的
第三节 论教育心理学化
第四节 论要素教育
第五节 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第六节 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第十二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
第二节 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第三节 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
第四节 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
第五节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第十三章 福禄培尔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一节 生平与教育活动
第二节 论教育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教育的分期与各时期的任务
第四节 幼儿园教育理论
第五节 论学校教育
第十四章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
第一节 19世纪的德国教育
第二节 19世纪的法国教育
第三节 19世纪的英国教育
第四节 19世纪的美国教育
第五节 19世纪的俄国教育
第六节 19世纪的日本教育
第十五章 马克思和思格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对空想社会主义者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
第二节 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节 论教育与社会生产
第四节 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
第五节 论人的全面发展
第六节 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第十六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第一节 新教育
第二节 进步教育
第三节 实验教育学
第四节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
第十七章 蒙台梭利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一节 生平与教育活动
第二节 论幼儿的发展
第三节 论教育的环境及自由、纪律与工作
第四节 幼儿教育的内容
第十八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时代与生平
第二节 什么是教育
第三节 教育的目的
第四节 课程与教材
第五节 思维与教学方法
第六节 道德教育
第十九章 20世纪前期英、法、德、美和日本教育的发展
第一节 英国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法国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德国教育的发展
第四节 美国教育的发展
第五节 日本教育的发展
第二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教育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1917~1920)
第二节 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试验(1921~1930)
第三节 30年代的调整、巩固与发展(1931~1941)
第二十一章 马卡连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一节 生平和教育活动
第二节 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第三节 论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第四节 论集体主义教育
第五节 论纪律教育
第六节 论劳动教育
第七节 论家庭教育
第二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德、日本、苏联和俄罗斯的教育改革
第一节 美国的教育改革
第二节 英国的教育改革
第三节 法国的教育改革
第四节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教育改革
第五节 日本的教育改革
第六节 苏联和俄罗斯的教育改革
第二十三章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第一节 改造主义教育
第二节 要素主义教育
第三节 永恒主义教育
第四节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第五节 存在主义教育
第六节 新行为主义教育
第七节 结构主义教育
第八节 分析教育哲学
第九节 终身教育
第十节 人本化教育
第二十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凯洛夫《教育学》的教育思想体系
第二节 赞科夫的教育实验及其发展性教学理论
第三节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十五章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
第一节 独立前的教育
第二节 独立后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第三节 当今的困难和问题
四、主要参考书目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海南师范大学

添加海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海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海南师范大学报录比、海南师范大学考研群、海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海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海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海南师范大学排名、海南师范大学保研、海南师范大学公众号、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海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海南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hainanshifandaxue/cankaoshumu_462533.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