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4-2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正文

电路与系统--培养方案基本信息
一、培养目标
掌握数字、模拟电路理论、信号处理理论、现代数字通信理论、智能控制理论及复杂网络理论,熟练掌握软、硬件开发工具,在本研究方向上具有系统和较深入的专门知识与实验技术,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硕士学位获得者能胜任科研,科技开发及教学工作。
二、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  …31…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       须修 5 门      8 学分
         学位基础课       须修≥3门      9 学分
         学位专业课       须修≥2门      6 学分
         专业选修课       须修≥2门      6 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       须修 1 门      2 学分
三、必修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实践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
硕士研究生要积极参加科研实践,努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从入学始就进入实验室,在学好学位课的同时,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实验室建设和力所能及的科研工作,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技能;
(2)在一或二年级按规定认真做好教学实践工作:
(3)二年级开始应参加科研项目研究,承担并完成一定的工作量,结合工作培养文献检索,阅读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4)认真及时总结研究工作的阶段成果,研究结果应有书面总结或撰写学术论文,积极参加有关学术会议的论文征稿。
 
(二)学术活动的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1)硕士生讲座课或讨论班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
基本范围:电路和系统、通信技术、智能系统、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测量等。
基本形式:报告,讨论。
(2)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硕士研究生每年应在研究室范围或校庆报告会上报告不少于二次
四、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五、硕博连读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有一定学术价值,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一定意义的课题。围绕论文开展科研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5年。论文要求条理清晰,有理论分析,有实验结果,数据详实,有一定的创造性。
论文水平的评价标准:对偏重于理论的学位论文,要求有一定的创造性;对偏重于实际应用的论文,要求论文研究的课题以该研究生为主要研究人员,课题有实用价值并应通过学位分委员会审查。至少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与硕士论文题目相关的第一作者论文。
七、科学研究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1)对所从事的研究项目(方向)应具有开题报告,文献检索和综述,研究方法、路线、结果内容的书面、完整的总结记录;
(2)在一个学期内,应有一次以上有关项目的学术交流(报告),有总结并把握科研进程的能力:
(3)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一篇以上,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并有文章录取:
(4)研究生参加的研究项目获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获奖情况均可作为该研究生能力和水平的一种体现。
 
复旦大学

添加复旦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复旦大学考研分数线、复旦大学报录比、复旦大学考研群、复旦大学学姐微信、复旦大学考研真题、复旦大学专业目录、复旦大学排名、复旦大学保研、复旦大学公众号、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复旦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复旦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fudandaxue/yanjiushengyuan_254787.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