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更新时间:2022-07-30 10:34:3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Add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以下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考研派网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联系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可用 Ctrl+F 进行搜索)

张广兴 谢鸿飞 尤韶华 王伟光 高培勇 朱玲 刘京臣 陈才智 金碚

王伟光,男,1950年2月出生于辽宁丹东,祖籍山东海阳市。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后考入中央党校理论部,获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198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主要有:《社会矛盾论》、《利益论》、《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基本问题》、《王伟光自选集》、《王伟光论文辑》、《党校工作规律研究》、《王伟光讲习录》、《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编的著作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科学发展观概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通史》(八卷本)。在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400余篇。
主要学术成果
独著、合著:
1.《社会主义矛盾、动力与改革》,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7月
2.《社会生活方式论》(合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
3.《政治体制改革论纲》(合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
4.《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5月
5.《经济利益、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深层反思》,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2月
6.《科学发展观的研究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6月
7.《效率?公平?和谐——论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8.《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月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11.《王伟光自选集》,学习出版社,2007年8月
12.《王伟光讲习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11月
13.《王伟光论文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8月
14.《党校工作规律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1月
15.《党校工作规律研究(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9月
16.《利益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
17.《社会矛盾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
18.《校园十年建设纪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1月


金碚,男,1950年4月出生于上海,籍贯为江苏吴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学部委员,现任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
1963-1969年在南京市第九中学学习。1969年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先后在南京官塘煤矿(1969-1970)、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北京军区航空兵部队(1971-1975)、南京衡器厂(1975-1976)、南京市政府第二轻工业局(1976-1978)担任媒矿工人、军人、机械工人和政府机关干部。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后,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学习,获法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1984-1986年留校在南京大学经济学系任经济学讲师。1986-198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9年7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党委书记,现任所长。1993-199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研究。1998年起至今,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委员会委员(期间曾任第一、二届执行委员和经济学部主任)、工业经济系主任,同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1999年起至今,先后兼任《中国经营报》社总编辑、社长。现还兼任《中国工业经济》(月刊)主编、《经济管理》(月刊)主编、《商学院》(月刊)主编和《职场》(月刊)主编。2006年创办ChinaEconomist期刊(英文·双月刊),并兼任主编。
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业管理专家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经济学、工业化与发展经济学、企业理论与实践、传媒经济学等。出版学术著作60多部。获全国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著作奖、中国图书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等2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成果奖。1991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1994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同年,被国务院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的专家;1996年,被国家人事部评选为“国家重点资助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7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10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岗位先进个人”。


高培勇,1959年1月出生,男,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1978年至1985年,在天津财经学院财政学系获经济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1991年至199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0年,在英国卡迪夫大学商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学术成果
著作:
1.《国债运行机制研究》(独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
2.《当代西方财政经济理论(上、下册)》(合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
3.《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财政运行机制》(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4.《中国: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5.《公共经济学》(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6.《中国税费改革问题研究》(主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7.《简明税收词典》(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论文:
1.《论举借国债的经济作用机制》,《经济研究》1996年9期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税收与税制》,《人民日报》1997年5月10日
3.《论更新税收观念》,《税务研究》1999年2期
4.《通货紧缩下的税收政策选择——关于当前减税主张的讨论》,《经济研究》2000年1期
5.《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财政框架》,载《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人民出版社,2000年
6.《“量入为出”与“以支定收”——关于当前财政收入增长态势的讨论》,《财贸经济》2001年3期
7.《规范政府行为: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关键》,《财贸经济》2002年1期
8.《税收的宏观视野——关于当前若干重大税收问题的分析》,《税务研究》2002年2-3期
9.“TheScaleofPublicDebtinChina”,China&WorldEconomy,2003No.2
10.《积极财政政策:在思路和举措两个层面寻求突破》,《财贸经济》2003年7期
11.《由积极转向中性:财政政策经历艰难抉择》,《财贸经济》2004年8期
12.《破冰而出的稳健财政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5期
13.《财税形势?财税政策?财税改革——面向“十一五”得若干重大财税问题盘点》,《财贸经济》2006年1、2期,男,1950年4月出生于上海,籍贯为江苏吴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学部委员,现任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
1963-1969年在南京市第九中学学习。1969年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先后在南京官塘煤矿(1969-1970)、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北京军区航空兵部队(1971-1975)、南京衡器厂(1975-1976)、南京市政府第二轻工业局(1976-1978)担任媒矿工人、军人、机械工人和政府机关干部。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后,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学习,获法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1984-1986年留校在南京大学经济学系任经济学讲师。1986-198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9年7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党委书记,现任所长。1993-199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研究。1998年起至今,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委员会委员(期间曾任第一、二届执行委员和经济学部主任)、工业经济系主任,同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1999年起至今,先后兼任《中国经营报》社总编辑、社长。现还兼任《中国工业经济》(月刊)主编、《经济管理》(月刊)主编、《商学院》(月刊)主编和《职场》(月刊)主编。2006年创办ChinaEconomist期刊(英文·双月刊),并兼任主编。
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业管理专家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经济学、工业化与发展经济学、企业理论与实践、传媒经济学等。出版学术著作60多部。获全国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著作奖、中国图书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等2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成果奖。1991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1994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同年,被国务院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的专家;1996年,被国家人事部评选为“国家重点资助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7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10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岗位先进个人”。
主要学术成果
1985—1995年
论文:
1.《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论刍议》,12000字,《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2.《略论凯恩斯的非中性货币理论在他的就业理论中的地位》,7500字,《南京大学学报》(研究生专刊),1985年第1期
3.《探索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控制》,1500字,《开发报》,1985年10月11日
4.《城市经济管理可实行地域管理为主的原则》,3000字,《南京社联》,1985年第1期
5.《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控制》,5000字,《南京社联》,1985年第4期
6.《浅淡马克思的经济发展论》,5000字,《经济与管理科学》,1986年第2期
7.《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平等》,1500字,《开发报》,1986年3月21日
8.《以公平促进效率,以效率实现公平》,6000字,《经济研究》,1986年第7期
9.《论凯恩斯货币论基础及对我们的启示》,9000字,《财贸经济》,1986年第7期
10.《基本建设投资决策的宏观管理与投资效果》,13000字,与吴国斌、王心恒合作,《上海投资》,1986年第6期(增刊)
11.《建立较高投资效果的宏观决策模式》,8000字,与吴国斌、王心恒合作,《投资研究资料》,1986年6月,总103期
12.《试论宏观经济控制》,9000字,《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
13.《<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理论》,7000字,《经济与社会发展》,1986年第3期
14.《官僚主义与商品经济格格不入》,5000字,《经济与管理科学》,1986年(增刊)
15.《关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10000字,《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16.《对全民所有制企业自负亏损的几点理论分析》,6000字,《上海经济研究》,1987年第1期
17.《我国近期宏观控制的利与弊》,9000字,《企业界》,1987年第1期
18.《关于我国商品经济微观基础的改造与宏观控制的几个问题》,8000字,《财经研究》,1987年第3期
19.《从投资规模控制看新旧经济体制的转换》,8000字,《经济纵横》,1987年第3期
20.《谈谈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消费问题》,4000字,《南京社联》,1987年第2期
21.《加强基本建设投资决策的宏观管理》,12000字,与吴国斌、王心恒合作,《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年
22.《商品经济,按劳分配与收入政策》,8000字,《未定稿》,1987年第14期
23.《现代国有经济的功能及其改革策略》,10000字,与胡永明合作,《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7年第4期
24.《论经济发展中的通货膨胀障碍》,9000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25.《按劳分配、收入差距与收入政策》,7500字,《南京社联》,1987年第5期;《经济纵横》,1987年第12期
26.《略论我国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选择》,5000字,《南京社联》,1987年第6期
27.《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才能为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6500字,《上海经济研究》,1987年第6期
28.《探索中的进展与困难》,10000字,《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新华文摘》,1988年第2期
29.《按劳分配的本质特征和实现形式》,5000字,《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2期
30.《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就与问题》,5000字,《南京社联》,1988年第2期
31.《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计划》,7000字,《上海经济研究》,1988年第4期
32.《中国面临通货膨胀的挑战》,1500字,《半月谈》(内部版),1988年第8期
33.《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对策》,3000字,《南京社联》,1988年第4期
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与经济体制改革》,12000字,与吴树青合作,《理论纵横》,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6期
35.《论通货膨胀的分配原因》,7500字,《经济纵横》,1988年第12期
36.《试论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问题》,10000字,《首都经济》,1988年第3期
37.《要抑制和分散体制转换过程中的通货膨胀压力》,1000字,《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8年第5期
38.《全民大中型企业的承包经营责任制》,9000字,与胡乃武合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深化企业改革》,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39.《1988-1995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规划》,34000字,作者署名:中国人民大学中期改革规划课题组,与吴树青、胡乃武等合作,《中国改革大思路》,沈阳出版社,1988年
40.《通货膨胀问题》,10000字,《中国经济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41.《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的政策选择》,5000字,《理论教育》,1989年第3期
42.《关于深化改革的一个问题的思考》,5000字,《南京社联学刊》,1989年第1期
43.《分配理论的比较研究》,12000字,《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44.《论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10000字,《经济与管理科学》,1989年第2期
45.《如何从困境中奋起》,6000字,《经济学动态》,1989年第6期
46.《论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10000字,《经济学家》,1989年第3期
47.《论宏观经济调节过程中的政府行为》,9000字,《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第4期
48.《牢固树立反通货膨胀思想》,5000字,与魏杰、李扬合作,《经济日报》,1989年10月6日
49.《关于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调整的几个问题》,6000字,《南京社联学刊》,1989年第5期
50.《关于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分析》,7000字,《江海学刊》,1989年第5期
51.《论我国现阶段的产业政策》,10000字,《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9年第6期
52.《严重的困境和面临的选择——关于我国现阶段产业政策的几点分析》,7000字,《上海经济研究》,1989年第6期
53.《产业调整与效益结构的矛盾及其出路》,8500字,《江苏经济探讨》,1990年第1期


朱玲,女,生于1951年,安徽寿县人。1988年在联邦德国Hohenheim大学农经系取得博士学位;1981年在武汉大学经济系取得硕士学位后,即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至今,现任副所长、研究员。曾任国际农经学会(IAAE)执委和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曾参加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减少贫穷研究小组;目前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理论经济学组成员和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1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朱玲在农村社会经济制度转型问题的研究中,提出社区功能补充论;在农村减贫途径的探索中,提出将救济与就业促进相结合、并借助改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实现减贫和发展的理念;在卫生经济学研究中,揭示政府在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农民工医疗保障领域的责任缺位问题;在把性别视角引入经济学研究的过程中,用统计模型分析农地分配、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中的性别不平等。因减贫政策研究,获1993年(第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和1996年(第七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因性别分析,获2004年(第五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因藏区发展研究,获2008年(第三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
主要学术成果
主要论著:
1.ZhuLing,1990.TheTransformationoftheOperatingMechanismsinChineseAgriculture,theJournalofDevelopmentStudies,No.2,Vol.26:pp.229-242.
2.ZhuLing,1991.RuralReformandPeasantIncome,London:TheMacmillanPressLTD.
3.ZhuLingandJiangZhongyi,1993.Frombrigadetovillagecommunity:thelandtenuresystemandruraldevelopmentinChina,CambridgeJournalofEconomics,Vol.17,No.4:pp.441-461.
4.朱玲、蒋中一:《以工代赈与缓解贫困》,1994,上海人民出版社
5.ZhuLingandJiangZhongyi,1995.Yigong-daizheninChina:Labor-intensivePublicWorksinPoorAreas,DevelopmentPolicyReview,Vol.13,No.4:pp.349-370.
6.ZhuLing,JiangZhongyiandJoachimvonBraun,1997.CreditSystemfortheRuralPoorinChina,NewYork:NovaSciencePublishers,Inc.

一、人物简介

刘京臣,硕士生导师。1980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市。201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数字文献学。

二、主要著作

《盛唐中唐诗对宋词影响研究:以六大诗人为中心》(2014年)等;主要论文有《韩愈诗歌对宋词影响研究》(2013年)、《大数据时代的古典文学研究——以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与图像检索为中心》(2015年)等;主要课题有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宋代文学地图数字分析平台研究”等。曾获得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三等奖。

陈才智 ,男,1971年生,中国辽宁沈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

一、个人作品

发表《〈主客图〉与元白诗派的成立》《张祜与元白诗派的离合》等论文。

专著《元白诗派研究》,2007年5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二、获奖情况

2012年11月27日,陈才智著《元白诗派研究》获第六届“胡绳青年学术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陈才智
 陈才智,男,1971年生,中国辽宁沈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

  一、个人作品

  发表《〈主客图〉与元白诗派的成立》《张祜与元白诗派的离合》等论文。

  专著《元白诗派研究》,2007年5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二、获奖情况

  2012年11月27日,陈才智著《元白诗派研究》获第六届“胡绳青年学术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刘京臣
 一、人物简介

  刘京臣,硕士生导师。1980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市。201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数字文献学。

  二、主要著作

  《盛唐中唐诗对宋词影响研究:以六大诗人为中心》(2014年)等;主要论文有《韩愈诗歌对宋词影响研究》(2013年)、《大数据时代的古典文学研究——以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与图像检索为中心》(2015年)等;主要课题有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宋代文学地图数字分析平台研究”等。曾获得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三等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朱玲
 朱玲,女,生于1951年,安徽寿县人。1988年在联邦德国Hohenheim大学农经系取得博士学位;1981年在武汉大学经济系取得硕士学位后,即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至今,现任副所长、研究员。曾任国际农经学会(IAAE)执委和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曾参加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减少贫穷研究小组;目前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理论经济学组成员和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1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朱玲在农村社会经济制度转型问题的研究中,提出社区功能补充论;在农村减贫途径的探索中,提出将救济与就业促进相结合、并借助改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实现减贫和发展的理念;在卫生经济学研究中,揭示政府在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农民工医疗保障领域的责任缺位问题;在把性别视角引入经济学研究的过程中,用统计模型分析农地分配、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中的性别不平等。因减贫政策研究,获1993年(第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和1996年(第七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因性别分析,获2004年(第五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因藏区发展研究,获2008年(第三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
  主要学术成果
  主要论著:
  1.ZhuLing,1990.TheTransformationoftheOperatingMechanismsinChineseAgriculture,theJournalofDevelopmentStudies,No.2,Vol.26:pp.229-242.
  2.ZhuLing,1991.RuralReformandPeasantIncome,London:TheMacmillanPressLTD.
  3.ZhuLingandJiangZhongyi,1993.Frombrigadetovillagecommunity:thelandtenuresystemandruraldevelopmentinChina,CambridgeJournalofEconomics,Vol.17,No.4:pp.441-461.
  4.朱玲、蒋中一:《以工代赈与缓解贫困》,1994,上海人民出版社
  5.ZhuLingandJiangZhongyi,1995.Yigong-daizheninChina:Labor-intensivePublicWorksinPoorAreas,DevelopmentPolicyReview,Vol.13,No.4:pp.349-370.
     6.ZhuLing,JiangZhongyiandJoachimvonBraun,1997.CreditSystemfortheRuralPoorinChina,NewYork:NovaSciencePublishers,Inc.
    7.朱玲:《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保护评析》,1998,《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第25-36页
  8.朱玲:《救灾与重建》,1999,《经济研究》第4期:第18-26页
  9.朱玲:《农地分配中的性别平等问题》,2000,《经济研究》第9期:第34-42页
  10.朱玲:《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保障制度选择》,2000,《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第89-99页
  11.朱玲:《健康投资与人力资本理论》,2002,《经济学动态》第8期:第56-60页
  12.朱玲:《西藏经贸改革中的民间投资与产业深化》,2004,《中国工业经济》第1期:第5-11页
  13.朱玲:《农村人口基本健康保障指标的政策含义》,2004,《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第5期:第4-12页、第141页
  14.朱玲:《构建竞争性县乡医疗服务供给机制》,2006,《管理世界》第6期:第55-62页、第70页
  15.朱玲:《论全球性食品和能源危机的应对策略》,2008,《经济研究》第9期:第22-30页
  16.朱玲:《农村迁移工人的劳动时间和职业健康》,2009,《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第133-149页
  17.朱玲、金成武:《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与金融危机应对》,2009,《管理世界》第3期:第63-71页
  18.朱玲:《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迁移工人生计的影响》,2009,《比较》第4期:第1-15页
  19.朱玲:《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研究》,2010,《中国人口科学》第5期:第1-12页
  20.朱玲:《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粮食生产与食品保障》,2010,《经济学动态》第9期:第7-14页
  21.朱玲:《青、甘、滇藏区农牧妇女健康问题的调查》,2010,《管理世界》第10期:第59-74页
  22.朱玲:《应对极端贫困和边缘化:来自中国农村的经验》,2011,《经济学动态》第7期:第27-34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高培勇
高培勇,1959年1月出生,男,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1978年至1985年,在天津财经学院财政学系获经济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1991年至199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0年,在英国卡迪夫大学商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学术成果
  著作:
  1.《国债运行机制研究》(独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
  2.《当代西方财政经济理论(上、下册)》(合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
  3.《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财政运行机制》(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4.《中国: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5.《公共经济学》(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6.《中国税费改革问题研究》(主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7.《简明税收词典》(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论文:
  1.《论举借国债的经济作用机制》,《经济研究》1996年9期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税收与税制》,《人民日报》1997年5月10日
  3.《论更新税收观念》,《税务研究》1999年2期
  4.《通货紧缩下的税收政策选择——关于当前减税主张的讨论》,《经济研究》2000年1期
  5.《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财政框架》,载《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人民出版社,2000年
  6.《“量入为出”与“以支定收”——关于当前财政收入增长态势的讨论》,《财贸经济》2001年3期
  7.《规范政府行为: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关键》,《财贸经济》2002年1期
  8.《税收的宏观视野——关于当前若干重大税收问题的分析》,《税务研究》2002年2-3期
  9.“TheScaleofPublicDebtinChina”,China&WorldEconomy,2003No.2
  10.《积极财政政策:在思路和举措两个层面寻求突破》,《财贸经济》2003年7期
  11.《由积极转向中性:财政政策经历艰难抉择》,《财贸经济》2004年8期
  12.《破冰而出的稳健财政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5期
  13.《财税形势?财税政策?财税改革——面向“十一五”得若干重大财税问题盘点》,《财贸经济》2006年1、2期,男,1950年4月出生于上海,籍贯为江苏吴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学部委员,现任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
  1963-1969年在南京市第九中学学习。1969年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先后在南京官塘煤矿(1969-1970)、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北京军区航空兵部队(1971-1975)、南京衡器厂(1975-1976)、南京市政府第二轻工业局(1976-1978)担任媒矿工人、军人、机械工人和政府机关干部。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后,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学习,获法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1984-1986年留校在南京大学经济学系任经济学讲师。1986-198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9年7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党委书记,现任所长。1993-199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研究。1998年起至今,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委员会委员(期间曾任第一、二届执行委员和经济学部主任)、工业经济系主任,同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1999年起至今,先后兼任《中国经营报》社总编辑、社长。现还兼任《中国工业经济》(月刊)主编、《经济管理》(月刊)主编、《商学院》(月刊)主编和《职场》(月刊)主编。2006年创办ChinaEconomist期刊(英文·双月刊),并兼任主编。
  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业管理专家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经济学、工业化与发展经济学、企业理论与实践、传媒经济学等。出版学术著作60多部。获全国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著作奖、中国图书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等2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成果奖。1991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1994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同年,被国务院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的专家;1996年,被国家人事部评选为“国家重点资助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7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10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岗位先进个人”。
  主要学术成果
  1985—1995年
  论文:
  1.《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论刍议》,12000字,《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2.《略论凯恩斯的非中性货币理论在他的就业理论中的地位》,7500字,《南京大学学报》(研究生专刊),1985年第1期
  3.《探索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控制》,1500字,《开发报》,1985年10月11日
  4.《城市经济管理可实行地域管理为主的原则》,3000字,《南京社联》,1985年第1期
  5.《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控制》,5000字,《南京社联》,1985年第4期
  6.《浅淡马克思的经济发展论》,5000字,《经济与管理科学》,1986年第2期
  7.《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平等》,1500字,《开发报》,1986年3月21日
  8.《以公平促进效率,以效率实现公平》,6000字,《经济研究》,1986年第7期
  9.《论凯恩斯货币论基础及对我们的启示》,9000字,《财贸经济》,1986年第7期
  10.《基本建设投资决策的宏观管理与投资效果》,13000字,与吴国斌、王心恒合作,《上海投资》,1986年第6期(增刊)
  11.《建立较高投资效果的宏观决策模式》,8000字,与吴国斌、王心恒合作,《投资研究资料》,1986年6月,总103期
  12.《试论宏观经济控制》,9000字,《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
  13.《<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理论》,7000字,《经济与社会发展》,1986年第3期
  14.《官僚主义与商品经济格格不入》,5000字,《经济与管理科学》,1986年(增刊)
  15.《关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10000字,《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16.《对全民所有制企业自负亏损的几点理论分析》,6000字,《上海经济研究》,1987年第1期
  17.《我国近期宏观控制的利与弊》,9000字,《企业界》,1987年第1期
  18.《关于我国商品经济微观基础的改造与宏观控制的几个问题》,8000字,《财经研究》,1987年第3期
  19.《从投资规模控制看新旧经济体制的转换》,8000字,《经济纵横》,1987年第3期
  20.《谈谈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消费问题》,4000字,《南京社联》,1987年第2期
  21.《加强基本建设投资决策的宏观管理》,12000字,与吴国斌、王心恒合作,《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年
  22.《商品经济,按劳分配与收入政策》,8000字,《未定稿》,1987年第14期
  23.《现代国有经济的功能及其改革策略》,10000字,与胡永明合作,《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7年第4期
  24.《论经济发展中的通货膨胀障碍》,9000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25.《按劳分配、收入差距与收入政策》,7500字,《南京社联》,1987年第5期;《经济纵横》,1987年第12期
  26.《略论我国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选择》,5000字,《南京社联》,1987年第6期
  27.《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才能为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6500字,《上海经济研究》,1987年第6期
  28.《探索中的进展与困难》,10000字,《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新华文摘》,1988年第2期
  29.《按劳分配的本质特征和实现形式》,5000字,《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2期
  30.《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就与问题》,5000字,《南京社联》,1988年第2期
  31.《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计划》,7000字,《上海经济研究》,1988年第4期
  32.《中国面临通货膨胀的挑战》,1500字,《半月谈》(内部版),1988年第8期
  33.《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对策》,3000字,《南京社联》,1988年第4期
  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与经济体制改革》,12000字,与吴树青合作,《理论纵横》,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6期
  35.《论通货膨胀的分配原因》,7500字,《经济纵横》,1988年第12期
  36.《试论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问题》,10000字,《首都经济》,1988年第3期
  37.《要抑制和分散体制转换过程中的通货膨胀压力》,1000字,《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8年第5期
  38.《全民大中型企业的承包经营责任制》,9000字,与胡乃武合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深化企业改革》,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39.《1988-1995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规划》,34000字,作者署名:中国人民大学中期改革规划课题组,与吴树青、胡乃武等合作,《中国改革大思路》,沈阳出版社,1988年
  40.《通货膨胀问题》,10000字,《中国经济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41.《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的政策选择》,5000字,《理论教育》,1989年第3期
  42.《关于深化改革的一个问题的思考》,5000字,《南京社联学刊》,1989年第1期
  43.《分配理论的比较研究》,12000字,《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44.《论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10000字,《经济与管理科学》,1989年第2期
  45.《如何从困境中奋起》,6000字,《经济学动态》,1989年第6期
  46.《论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10000字,《经济学家》,1989年第3期
  47.《论宏观经济调节过程中的政府行为》,9000字,《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第4期
  48.《牢固树立反通货膨胀思想》,5000字,与魏杰、李扬合作,《经济日报》,1989年10月6日
  49.《关于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调整的几个问题》,6000字,《南京社联学刊》,1989年第5期
  50.《关于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分析》,7000字,《江海学刊》,1989年第5期
  51.《论我国现阶段的产业政策》,10000字,《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9年第6期
  52.《严重的困境和面临的选择——关于我国现阶段产业政策的几点分析》,7000字,《上海经济研究》,1989年第6期
  53.《产业调整与效益结构的矛盾及其出路》,8500字,《江苏经济探讨》,1990年第1期
  54.《论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对策》,2600字,《人民日报》,1990年2月23日
  55.《治理整顿的意义、实质和困难》,8000字,与周叔莲合作,《经济师》,1990年第1、2期
  56.《关于治理整顿的代价问题》,7500字,与周叔莲合作,《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0年第2期
  57.《论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过程的资金筹集和配置》,12000字,《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0年第2期
  58.《略论我国经济的分割与整合》,5500字,《经济学动态》,1990年第7期
  59.《当前的经济症结及对策》,5000字,《江苏经济研究》,1990年第7期
  60.《论我国工业化资源的供给和利用》,12000字,《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0年第5期
  61.《理顺产权: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环节》,8500字,产权制度与产权理论课题组执笔,《改革》,1990年第5期;《新华文摘》,1990年第12期
  62.《论经济改革时期的治理整顿》,9000字,与周叔莲合作,《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0年第6期;《中国工业的发展与改革》,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
  63.《90年代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应制定和实施的几个宏观政策》,3000字,工经所工业发展问题课题组执笔,《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机密),1990年11月24日,总1022期
  64.《我国今后十年的工业发展》,4000字,与吕政、孟祥林合作,《中国工商》,1991年1期
  65.《论九十年代我国工业的发展与改革》,16000字,工业发展问题课题组执笔,《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1年第1期;《中国工业的发展与改革》,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
  66.《工业调整与发展问题理论讨论会综述》,8000字,与吕政合作(署名:惠米),《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1年第1期
  67.《利用外资效率问题的研究》,12000字,《当代经济科学》,1991年第2期
  68.《搞活大中型企业的难点》,3500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1991年3月30日第20期,总1060期
  69.《论我国经济发展的筹资战略》,11000字,《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70.《经济增长与地区经济发展》,13000字,《经济纵横》,1991年第4期
  71.《搞活大中型企业的对策分析与出路》,11000字,与吕政合作,《改革》,1991年第3期
  72.《谈搞活大中型企业的难点与对策》,7000字,与吕政合作,《经济管理》,1991年第5期
  73.《九十年代深化改革的关键是奠定商品经济的微观基础》,5000字,《改革与理论》,1991年第3期
  74.《搞活大中型企业的难点与对策》(研究报告),7500字,与吕政合作,《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1年第26期
  75.《论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技术进步》,12000字,《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1年第9期
  76.《90年代的经济态势与改革战略》,7500字,《经济体制改革内部参考》,1991年第19期
  77.《产业政策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10000字,与周叔莲合作,《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1年第5期
  78.《关于现阶段我国产业调整的几个理论问题》,9000字,《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第6期
  79.《迎接世纪之交的挑战》,3000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质量、品种、效益年有奖征文”三等奖,1991年6月
  80.《产品积压是效率低下的反映》,1000字,《中国引进报》,1991年11月8日
  81.《论九十年代经济改革取向》,6500字,《上海经济研究》,1991年第6期
  82.《通过发行证券筹集三峡建设资金势在必行》,2700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1992年1月16日第2期,总1129期
  83.《九十年代海峡两岸经济交流将有可观发展》,3000字,《特区时报》,1992年2月14日
  84.《关于三峡工程通过发行证券筹集建设资金的几个问题》,4000字,《经济体制改革内部参考》,1992年第3期
  85.《海峡两岸经济交流的态势与前景》,7500字,《中国科技导报》,1992年第3期
  86.《对三峡工程发行建设股票的几点建议》,2700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1992年第10期,总1149期
  87.《海峡两岸经济关系:经济学研究的新热点》,2000字,《社科信息》,1992年第4期
  88.《高效率:工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2000字,《华东信息报》,1992年4月30日
  89.《发行证券筹三峡建设资金势在必行》,2500字,《特区时报》,1992年5月8日
  90.《90年代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前景》,4000字,《广州经济》,1992年第3期
  91.《要看到深入改革和加速发展的紧迫性》,2000字,《经济研究》,1992年第5期
  92.《基础性研究的可贵成果——推荐<中国GNP的分配和使用>一书》,1200字,《经济日报》,1992年7月18日
  93.《论公有制体系中的私经济行为》,8200字,《改革》,1992年第4期
  94.《寻求新的工业增长空间——工业增长与市场问题座谈会纪要》,5000字,《经济学动态》,1992年第6期
  95.《论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劳动资源配置机制》,12000字,《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
  96.《股份制改造和股市开放》,5000字,《经济学消息报》(西南经贸商报),1992年7月30日
  97.《关于股份制改造和股市开放的几点分析》,4500字,《金融研究》,1992年第8期
  98.《深圳特区股份制改革与股票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000字,《经济研究资料》,1992年第17期
  99.《社会主义不是无“私”经济》,65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3年1月21日
  100.《我国经济机体发生脱胎换骨变化政府观念和行为必须有重大转变》,2500字,《华东信息报》,1993年3月9日
  101.《论我国工业化资金积累的产权基础》,10000字,《山东城市金融》,1993年第4期
  102.《特惠政策不利于平等竞争》,1000字,《中国经营报》,1993年4月6日
  103.《不靠特殊优惠政策行不行?》,20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3年4月8日
  104.《选择市场经济就是选择激烈竞争的生活》,20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3年5月20日
  105.《美国人举手投足已有“中国倾向”》,20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3年5月20日
  106.《经济研究也要转换结构》,20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3年5月27日
  107.《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私经济行为》,11000字,《江苏社会科学》,1993第3期
  108.《股份制能否顺利融入中国经济》,20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3年6月10日
  109.《加尔布香斯谈当前世界进步经济》,10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3年6月10日
  110.《谈谈美国的公司登记制度》,30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3年7月1日
  111.《从美国街头的无家可归者说开去》,20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3年7月12日
  112.《大洋彼岸议论纷纷中国名列世界第几?》,20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3年9月9日
  113.《论我国经济发展筹资模式的转换》,11000字,《江海学刊》,1993第4期
  114.《走上市场经济易,管好市场经济难》,20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3年9月30日
  115.《中美产业发展的最大差距在哪里》,20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3年10月28日
  116.《工薪阶层需要更多的金融投资机会》,20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3年11月4日
  117.《美国的金融中介机构》,20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3年11月25日
  118.《联邦储备系统》,20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3年12月2日
  119.《共同基金》,20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3年12月23日
  120.《投资银行》,20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3年12月30日
  121.《美国金融期货市场》,20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4年1月6日
  122.《我国产业政策面临的问题和选择》,4000字,《嘹望》,1994年6月27日第26期
  123.《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赵耀东先生对大陆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与建议》,2000字,《中国社科院要报信息学报》,1994年10月6日第89期
  124.《论美有感:良好的服务与激烈的竞争》,2000字,《质量与市场》,1994第4期
  125.《我须有对台湾政府变化之应变准备》,2000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1994年10月14日第35期增刊
  126.《论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和矛盾性》入选全国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14000字,《上海理论内刊》,1994年第4期;《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5年第2期
  127.《对两岸工业经济关系及政策的研究》,6000字,《中国工业经济》,1995年第1期
  128.《效率一通胀障碍成因新析》,20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5年5月30日
  129.《国企改革不能张冠李戴》,45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5年5月20日
  130.《国有企业:需要一个合理的改革战略》,4000字,《改革内参》,1995第12期
  131.《关于两岸工业经济关系的几点分析》,6000字,《两岸工业经济技术发展之路》,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132.《新阶段特区发展的体制创新与新优势塑造》(获优秀论文奖),5000字,与彭绍仲合作,中国经济特区未来与发展国际研讨会,1995年7月
  133.《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须实行的几项政策》,3000字,《江苏经济》,1995年7期
  134.《关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几个问题》,9000字,《中国工业经济》,1995年7期
  135.《再论国企改革不能“张冠李戴”》,30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5年7月28日
  136.《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共1.3万字,执笔2500字,《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5年8期
  137.《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改善经济增长质量》,4000字,《中国投资管理》,1995年7期
  138.《三论国企改革不能“张冠李戴”》,34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5年9月22日
  139.《“面的”拒载:消费者受损害的一个典型案例——论我国公共规制制度的一个缺陷》,5000字,《经济学消息报》,1995年10月13日
  140.《成本推进: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历史性挑战》,8000字,《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1995年6月
  141.《竞争力为新优势之本》,1500字,与彭绍仲合作,《科技日报》经济特刊,1995年8月4日
  142.《提高资金利用率,促进产业结构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之二(下)》,课题组,4500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1995年9月6日第68期,总1630期
  143.《信用卡随想》,3600字,载财经丛书《变化中的中国经济生活》,上海财经出版社,1995年11月
  144.《给民族工业以坚强的金融支持》,4000字,《中国市场经济报》,1995年11月11日;《经济研究资料》,1500字,1996年4期
  145.《论国产工业品及民族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9500字,课题组执笔,《中国工业经济》,1995年第12期
  146.《成本推进: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历史性挑战》,6500字,《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
  专著:
  1.《当代东欧经济学流派》,30.9万字,执笔撰写6万字,与洪银兴等合作,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年
  2.《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15.6万字,执笔撰写5万字,与肖海泉、刁振飞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3.《证券市场与企业》,17.6万字,与李扬、王军合作,中国审计出版社,1990年
  4.《国外经济增长理论比较研究》,19.8万字,主编:胡乃武、金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5.《经济发展与宏观筹资》,25.8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9月
  6.《增长与发展》(编译),325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
  7.《国外城乡经济关系理论比较研究》,23.3万字,执笔7万字,主编:周叔莲、金碚,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年12月
  8.《中国工业化经济分析》,25.2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2月
  9.《ProblemsandperspectivesontheReformofChina’sStateownedEnterprises》,InstituteofDevelopingEconomiesJapan出版,1995,PP140,执笔40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添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报录比、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考研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姐微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考研真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专业目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排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保研、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众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