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派】为大家提供200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

特别推荐:
200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研究生院概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9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20多年来,研究生院坚持“以人为本、以研为本、以质量为本”的原则,以“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为特色,积极探索科研单位办研究生教育的模式和路子,为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他们已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为我国农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综合研究实力最强的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以其基础设施完善、实验设备精良、国家级重点课题多、经费充足、导师队伍水平高及国际交流合作广泛等优势,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全院有41个研究所,分布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目前我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2个、国家和部门质量检测中心30个、农作物改良中心13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3个、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1个、种质资源中期库11个、种质资源圃8个、国家和部门重点野外台站25个、农业科技数据库98个、国家和院级科研基地53个、科技网站45个,已建成的“中国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是目前我国农业领域唯一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十五”期间,全院共承担国家及行业重大科技项目4160多项,科技经费20亿元。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工程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350余人,硕士生导师1000余人。学科专业涉及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4大门类,涵盖了15个一级学科,其中作物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含2个专业学位),以及8个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密切关注国际教育发展及科技前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已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双边交流与合作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9年被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集体”称号;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连续三年榜上有名;2002年以来,研究生院又以农学门类第一名连续四年荣列 “中国一流研究生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将以科学的人才观指导研究生培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求真进取,开拓创新,逐步形成“高层次、研究型、国际化、有特色”的办学模式,努力把研究生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9年,是我国唯一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国家级农业科研单位。20多年来,研究生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研为本、以质量为本”的原则,形成了完整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和具有鲜明特色的“院所结合,两段式”的培养模式。我院目前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先进,成果丰硕,人才辈出;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综合研究实力最强的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我院充分发挥国家级重点项目多、课题经费充足、基础设施完善、试验设备精良、导师队伍水平高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等优势,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力量和良好的学术氛围。1999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管理先进集体”。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我院连续三年榜上有名;2002年以来,我院又以农学门类第一名连续四年荣获“中国一流研究生院”称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有以下优势:

一、学科规模优势
  中国农业科学院拥有41个研究所,1个研究生院,26个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31个国家级和部级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12个国家农作物改良中心;建有全国唯一的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中心;拥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1座、中期保存库10座,全国性作物种质及近缘野生资源圃11个;野外科学观测站3个,农牧试验场26个;拥有国家农业图书馆,农业藏书世界排名第三;拥有全国最多的农业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和先进的信息处理设备及网络系统。

     全院41个研究所分布于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研究领域覆盖我国主要农作物、畜禽与特种经济动植物遗传育种、栽培饲养、疾病防治、产后加工、质量标准与检测、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农业工程以及农业高新技术等学科领域。

  目前,全院共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15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8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54个(含2个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予专业40个。涉及农学、工学、理学和管理学四个门类,涵盖了15个一级学科,设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农业推广硕士和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以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这在全国的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体系中首屈一指。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仍在继续进行新的学科申报工作,不断扩大在农业科研及教育领域的领先优势。

二、科研规模优势

  作为国家级农业科研单位,我院在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数量、研究水平、出成果数量等方面都有较强优势。在科研第一线培养的研究生具有:课题层次高、论文起点高、动手能力强的突出特点。
   我院“十五”期间承担国内外科研项目及课题4160余项,科研课题总经费超过20亿元。  建院以来全院共主持完成科技成果3864项,其中获奖成果2033项。在获奖成果中,国家级奖248项,省部级奖729项。我院以占全国7%的科技人员获得26%农业方面的国家级奖励成果。这种科研规模优势是其他农业院校无法比拟的,也是科研单位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因素。

三、教师和导师队伍优势
  作为科研单位办学的研究生教育,我院在师资配备上,能够博采众长,优势互补。除少数基础课由研究生院教师担任外,专业课教师来源两个方面:一是聘请院属各研究所有较高学术水平、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科研人员担任,二是根据课程设置和需要,聘请国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任教。我院近6000名科技人员中,现有两院院士11人,其中包括3位中科院院士和8位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400余人,硕士生导师1000余人;同时,我院还拥有国家级专家2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62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20人,其他各种国家、部门、院所专家124人。近两年来,我院面向国内外招聘的50名一级岗位、150名二级岗位杰出人才陆续到位。这种教师和导师规模优势是高等院校所不具备的,为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优势
  我院已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的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发计划署、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及其下属的12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欧盟、阿盟、东盟等区域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9个国际组织及双边国家的科研机构在我院设立了办事处。通过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联合建立实验室,交换种质与信息资源,开展各种科研项目合作研究,互派科学家访问、考察、讲学,派遣科技人员出国进修,及举办学术会议和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开展了学术交流与农业科技合作。每年我院举办100多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会议、研讨会或报告会和专题讲座。近年来,我院与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合作举办的首届农业领域MBA班、与美国依阿华大学合作举办的首届食品与涉农EMBA班均顺利完成,并分别举行了毕业典礼;成功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建立了在校学生相互交流考察合作(官方网站为http://cfaes.osu.edu/china),以此为契机,我院已经申请到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正式开展了接收国外留学生和与国外高等院校的留学生双向交流等工作。作为我院的研究生,在校期间就有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出国学习等机会。

五、录取比率高
  中国农业科学院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工作,自确立我院“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的战略目标以来,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度增长。2005年招生规模近600人,在校研究生1300余人。由于我院没有本科生教育,考生来自全国各个高校和科研单位,推免生比例小,不存在排外情况。与高校相比,我院报考和录取比例相对较高。2005年报考我院硕士研究生1039人,录取404人;报考我院博士研究生506人,录取160人。同时,我院根据各研究所和各专业的实际需求,对一志愿报考我院的考生优先在院内各研究所之间调剂,深受考生欢迎。

六、在学期间待遇好

     我院设有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和各种补贴,全面实行研究生“三助”(教学助理、科研和推广助理、行政管理助理)制度。为了鼓励各高校优秀学生报考我院,从2004年起,我院对一志愿报考我院,总分在各学科门类排名前2名的学生给予每人3000元奖励。

硕士研究生在第一年学习期间,每月助学金在350-390元之间;回研究所后,每月助学金及研究助理津贴在650-690元之间。

博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期间,每月助学金在440-480元之间;回研究所后,每月助学金及研究助理津贴在900-1000元之间。



七、就业渠道畅通
  我院十分重视支持研究生毕业就业工作,由于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较高,毕业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科研和动手能力,同时,我院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面对就业,与其他名牌大学就业信息共享,并与许多用人单位沟通建立了长期的用人合作意向,因此,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畅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100%。不论是科研机构、教学单位,还是政府部门和高科技企业,均青睐我院毕业生,中国农业科学院自身更需要大批优秀的青年工作者留院工作。

  雄厚的科技基础和科研实力、良好的科研条件、一流的人才队伍、广泛的国内外合作交流,使我院成为国家农业科技的重大创新基地。有志于从事农业科技事业的考生们,欢迎报考中国农业科学院,这里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科研基地和农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在这里你将实现青春的梦想,这里是你铸就人生辉煌的起点!

2007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指南

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国家级农业综合研究机构,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任务。全院41个研究所遍布全国17个省(市、区)。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含2个专业学位),以及8个博士后流动站。

2007年我院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500名左右(招生数字仅供参考,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招生规模及生源情况确定。),热忱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报考。



一、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②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③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

二、推荐免试生报考要求

欢迎全国“211”工程中理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在取得本校推荐免试资格后,于2006年9月底前与我院招生办公室联系,提供个人资料。我院同意接收后,按所在学校的要求办理报名手续。具体办法参看我院公布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收高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暂行办法”。

三、报名办法

考生报名前要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1、报名采取网上提交报考信息和现场照相相结合的方式。网上提交报考信息的时间一般在2006年10月,现场照相时间为2006年11月10日-14日。具体网上报名和现场照相时间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请考生注意经常浏览我院研究生招生网页。网址:http://www.gscaas.net.cn。

2、在北京地区报考我院各研究所的考生,请在规定时间到我院现场照相;在京外报考我院各研究所的考生,请按当地招生部门要求,到指定的报名点现场照相。

四、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初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3、初试外国语、政治理论课和国家统考数学使用全国统一命题;其他课程由我院组织命题。

4、我院复试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复试内容包括外国语口语和听力测试、专业课和综合面试,具体复试科目由各研究所自定。

5、同等学力报考者,通过初试后,在复试中要加试所报考专业的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具体科目由其所报考的研究所规定。

五、复试提交资料

考生在复试前应提交以下材料:

1)准考证;2)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一份复印件;3)毕业证书(应届生带学生证)原件及一份复印件;4)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应届生加盖学校教务处红章,往届生加盖人事档案单位红章)。5)考生自述(包括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能力等,网上下载表格),A4纸打印;

上述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如发现弄虚作假随时取消报考录取资格。

六、录取

经复试及综合考察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及身体健康状况,在招生计划内择优录取。定向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须在录取前签订委托培养协议书;拟录取的往届生须在人事档案到达后,发给录取通知书。

    录取考生于2007年9月入学,报到时需携带本人录取通知书和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

七、信息查询、联系方式

1、我院研究生招生的最新信息,请查阅以下网址http://www.caas.net.cn,http://www.gscaas.net.cn

2、我院考场安排、初试成绩以及录取结果等可通过网上查询系统查询。

3、我院单位代码:82101   联系地址:100081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联系人:安凤玲。

咨询电话:010-68975178  传真:68975643   E-mail: yzb@mail.caas.net.cn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报考指南

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国家级农业综合研究机构,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任务。全院41个研究所遍布全国17个省(市、区)。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含2个专业学位)、博士后流动站8个。

2007年我院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200名左右(招生数字仅供参考,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招生规模及生源情况确定),热忱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报考。



一、报考条件

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②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毕业的硕士生(最迟在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③身体健康,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检标准;④年龄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⑤两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书面推荐。⑥在职申请学位生和专业学位生不得以应届生身份报名,必须在获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名。

同等学力人员报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副研究员(或相当职称)以上职称(出具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②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3篇以上(第一作者)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前五名);③出具在我院选修所报考专业硕士学位课程成绩证明,并修满28学分。



二、报名手续

1、我院2007年博士研究生报名工作实行网上报名,报名时间2006年11月1日-12月30日,报名网址:http//doctor.caas.net.cn/。有关网上报名的具体事宜将在2006年10月公布。请考生及时登陆我院网址(http://www.gscaas.net.cn 或http//www.caas.net.cn)了解有关网上报名信息。

2、下列人员须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在报名登记表“考生单位意见”一栏中签署意见并签字,同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①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②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硕士生;③现正在履行合同中服务年限的在职人员。应届生由所在学校教务部门盖章。考生与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由考生承担完全责任。

3、考生报名后须在2007年1月5日前向我院寄送以下材料(邮寄以邮戳日期为准)。①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②两为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职称的专家推荐书;③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加盖单位公章);④最后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生除外)。

4、考生提供的报考材料必须真实有效,我院将依据考生提供的材料准予考试和录取,如发现弄虚作假随时取消报考和录取资格。

5、报名费支付方式:考生报名后将报名费150元以邮局汇款方式于2006年1月5日前(以邮戳为准)寄至我院招生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收,邮编:100081)。汇款单留言处必须注明报考人员的姓名。

6、同等学力人员报考者,必须在2006年10月20日-31日向我院招生办公室提交所有要求的材料原件,并由所报考的导师写推荐书,经我院审查同意后,方可履行报名手续。

三、考试

1、时间:2007年3月下旬,以准考证时间为准。

2、考试方式及科目: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初试科目:外语(听力测试在复试中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英语将涉及词汇、阅读、完型填空、翻译、写作等类型。同等学力人员在初试时须加试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复试时加试两门硕士主干课程。

复试内容:采取笔试、综合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复试主要根据专业培养要求,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两门硕士专业主干课程。

3、考试地点: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学楼。考试期间考生的一切费用均由考生本人自理。

四、联系部门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邮编:100081

联系人:安凤玲  电话:010-68975178, E-mail:yzb@mail.caas.net.cn

网 址:http://www.gscaas.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