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夏令营:
学校官网:https://mp.weixin.qq.com/s/5eKxbN5fRmhWwFsde57CEg 一、活动目的及学院、学科简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具有广泛和深厚的历史基础。1952 年在全国高等院校 院系调整时,由同济大学土木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之江大学建筑系等多方整合,并 吸纳了来自复旦大学土木系、交通大学土木系、国立杭州艺专等学校的部分教师,成立 了同济大学建筑系。其后,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三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教学 方法和专业风格,涌现了冯纪忠教授、金经昌教授、陈从周教授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 1986 年成立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结构和规模日益壮大,教学科研体系趋于完整。进入 新世纪,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各方面又有新的机遇,得 到新的发展。 学院专业设置齐全,为国内外同类院校中本科生、研究生招生规模最大的学院之 一。1952 年设立建筑学专业后,在国内率先创立了城市规划(1955 年)、风景园林 (1979 年)、历史建筑保护工程(2003 年)等专业。在全国各高校中最早招收建筑学科 研究生(1954 年),首批设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博士点、硕士点(1981 年),最先设 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988 年)。城市规划学、建筑学为全国重点学科,城市规划 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分别成为上海市高峰 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学院的全部三个一级学科(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 学)均被列入 2017 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一流学科建设名 单。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 A+、A -、A-。 学院国家级高端人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教 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教授等。学院还聘请贝聿铭 (Ieoh Ming Pei)、安藤忠雄(Tadao Ando)、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George Rogers)、格兰·马库特(Glenn Marcus Murcutt)、伊琳娜·博科娃(Irina Georgieva Bokova)、华安·克洛斯(Joan Klos)等名家担任名誉教授;聘请魏敦山院 士、张锦秋院士、王澍教授等担任兼职教授;聘请伊纳克·阿巴罗斯(Inaki Abalos)、斯凡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等担任合作研究海外学术大师。 60 多年来,学院以重基础、重实践、求创新、多元开放的姿态,不断改善办学条 件,提高教学水平。以“知识、能力、人格”为宗旨,培育了一代代的高水平专业人 才,毕业生总数达到 16000 余名,可谓桃李满天下。毕业校友中,既有魏敦山院士、邹 德慈院士、唐玉恩大师、沈迪大师、邵韦平大师、王澍教授、柳亦春建筑师等著名专 家,也有一大批活跃在设计创作、创新创业、行政管理、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优秀人 才,成为社会栋梁和专业精英。 学院在国际合作中特色鲜明,先后成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 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 for the Asia and the Pacific Region under the auspices of UNESCO, Shanghai Center)”、“亚洲发展银行-同济大学城市知识中心(Asian Development BankTongji University Urban Knowledge Hub)”和国家级“未来城市与建筑 111 引智基 地(National 111 Base of Introducing Talents for Future City and Architecture)”,积极开展与联合国人居署的合作。学院与海外 100 多所大学建立合 作联系,30 多所大学建立实质性合作,18 所大学共建双向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其中 本科项目 1 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硕士 项目 17 项。 举办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术交流,通过 专业讲座、参观以及考核等形式,考察对建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研究有兴趣的 本专业学生和各跨专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发现 培养潜力突出的优秀学生。同时,考察和选拔有志于进入本学院进行研究生阶段深造的 相关专业学生,拓宽通过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招生途径。 二、申请者资格 1)具备报考研究生资格的 2020 年大陆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2) 学业成绩在所在院 系名列前茅,达到或接近所在高校推荐免试生要求的学生;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 识;4)有志于报考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的学生,具有正确的建筑设计思 维与方法,熟练掌握设计过程与设计表达;5)有志于跨学科、跨专业报考同济大学建筑 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的学生;6)英语水平良好; 7) 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三、申请流程 1、网上报名并寄送纸质材料,申请起止时间:6 月 24 日~6 月 28 日(以邮戳为准) 2、申请需提供材料: 所有申请材料必须保证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一旦学院在录取过程中发现学生提供 虚假信息,将立即取消其录取资格。 (1)档案袋封面右上角贴照片(1 寸或 2 寸),左上角写明学校、学院、姓名、学 号、年级、专业、联系方式(固定电话及手机); (2)学生本人撰写的申请书(打印稿,无统一格式,右上角贴照片一张,写明来源的 学校、学院及在读本科专业及报考研究生专业); (3)《同济大学优秀学生暑期学校活动报名表》和个人陈述各一式两份; (4)英语四、六级证书复印件(考核时需出示原件); (5)获奖证书复印件(考核时需出示原件); (6)设计作品集、在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或刊登的作品证明材料,或其他可以 证明学生学习成果的相关材料; (7)由所在学校教务处出具的成绩单和综合成绩排名证明,加盖学院或教务处图章, 并附学生承诺协议;本学院学生由学工办联系教务处集中打印,申请者不需上交; (8)两封副教授以上专业任课教师推荐的学员推荐表,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 学院暑期学校学员推荐表》; (9)档案袋封面目录栏逐一注明上述资料。 3、申请方式: 通过报名网站:http://apply-caup.tongji.edu.cn/sqbm.aspx 报名,并以邮寄、 快递或直接递送等方式递交纸质材料。同济大学申请参加暑期学校的学生本人应按以 上要求将相应资料装入档案袋内,交至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红楼 B218 室学院办公室。 其它学校申请参加暑期学校的学生请将报名材料以快递形式寄至下列地址:上海 市四平路 1239 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红楼 B218 室学院办公室。 请在材料外包装或快递寄送单上标明“暑期学校”字样。 咨询时间:2019 年 6 月 24 日-6 月 28 日 上午:9:00-11:00,下午 13:30-16:00 咨询电话:021-65982353 四、活动内容 五、 信息公开 1、遴选学员办法及名单: 本期暑期学校共遴选学员约 180 人;接受跨学科、跨专业学生原则上不超过学员总 数的 5%。申请截止后 10 个工作日内,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网站 (http://www.tongji-caup.org/)公布遴选暑期学校学员的信息。 遴选主要依据: (1)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学业成绩,主要是专业成绩和综合成绩排名情况; (3)学科背景、在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或刊登的作品的质量、参与的学术活 动、外语水平、获奖等; (4) 拟申请学科专业的其他要求。 2、优秀学员评选办法及名单: 本期暑期学校将评选约 150 名优秀学员。相关学科专业评审小组将严格按照我校硕 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的要求,根据学员各方面的能力及培养潜力评选优秀学员,暑期 学校活动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网站 (http://www.tongji-caup.org/)公布暑期学校优秀学员名单。 六、 优秀学员奖励政策 获得暑期学校优秀学员资格的学生可优先录取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 优秀学员获得母校 2020 年推荐免试资格,并申请我院,学院将根据接收规模从高分到低分依 次录取,额满为止。暑期学校考核成绩可以视为研究生推荐免试入学考试复试成绩。获得暑 期学校优秀学员资格的其它学生,报考本院相同专业研究生并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考 试,考试成绩达到当年国家工学复试分数基本要求,将根据接收规模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 取,额满为止,暑期学校考核成绩可以视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成绩。 七、 注意事项 1、 日程为初步计划,具体安排可能会进行适当调整。 2、 学员报到后要求全程参加夏令营活动。 3、 举办方不负责住宿安排,外地外校学员凭发票可报销 600 元住宿费及交通费。 4、 活动期间学员出现意外情况,举办方不承担任何责任及一切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