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系与学科介绍
大连理工大学1949年4月建校,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中国著名的“四大工学院”之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
能源与动力学院成立于2006年。学院学科体系健全、特色鲜明,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获得B+,排名全国第九;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1个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其下辖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6个二级学科。已形成了“海洋能源利用科学与技术”、“高端内燃机械理论与技术”和“先进能源装备理论与技术”3个优势领域。在“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科学与技术”、“先进海水淡化科学与技术”、“先进内燃机燃烧理论与技术”、“燃气轮机协同设计”以及“极端条件能量传输机理及应用”5个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在大工,久负盛名。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教育专业、国家特色本科专业并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荣获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连续6年获评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建高水平“吴仲华未来能源技术学院”设立于本院,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近5年,学院为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输送2000余名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100%,连续多年位列全校第一名。
学院科研实力一流,拥有国际级科研条件。学院建有5个国家级研究平台(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热能综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采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环境友好能源开发与调控111引智基地、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燃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海水淡化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复杂能源转换和高效利用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建筑面积32000m2,仪器设备价值过1.5亿元;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类项目70余项;近5年项目经费累计近3亿元;发表国内外高水平论文2094篇,其中被SCI检索论文93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2篇;2人次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先后获国家奖3项,海洋工程特等奖1项,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1项,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银奖1项,省部级奖励12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0余项。由国家科技部批准、教育部主管、大连理工大学主办的《热科学与技术》编辑部设立于本院。
二、夏令营专业
我学部将在下列专业举行学术夏令营活动。
专业名称 |
类型 |
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 |
|
080701 |
工程热物理 |
学术型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080702 |
热能工程 |
学术型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080703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学术型 |
01 (全日制)内燃机燃料、喷雾、燃烧与排气净化、内燃机CAD/CAE 02 (全日制)内燃机振动与噪声及故障诊断 03 (全日制)内燃机测试与电控 04 (全日制)设备与结构安全性评价及寿命预测 05 (全日制)混合动力 06 (全日制)叶轮机械的优化设计及性能实验 07 (全日制)强度与振动、燃气轮机燃烧室、新型循环 |
080704 |
流体机械及工程 |
学术型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080705 |
制冷及低温工程 |
学术型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0807Z1 |
能源与环境工程 |
学术型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085802 |
动力工程 |
专业学位型 |
|
085804 |
航空发动机工程 |
专业学位型 |
01 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 02 航空发动机能源与综合热管理 03 航空发动机先进热管理技术 |
085805 |
燃气轮机工程 |
专业学位型 |
01 先进燃气轮机关键技术 |
085807 |
清洁能源技术 |
专业学位型 |
01 低碳燃料开发及工程应用 02 清洁能源热力系统与节能 03 低碳无碳动力技术 04 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 |
085808 |
储能技术 |
专业学位型 |
01 绿色能源与储能 02 能源转换与高效存储技术 |
三、营员要求
1.全国各高校2022年应届本科毕业生;
2.政治思想品德优秀;
3.大学期间学业及综合评价优秀;
4.本科就读专业为能源动力类相关专业,或者进行三大基础课培养的相关专业(三大基础课: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
四、报名流程
特别说明:本次夏令营采取线上模式,大部分活动为开放性活动不设名额限制,仅面试考核环节做特别限额,只要有意参与的同学,都可以加QQ群“2022大工能动夏令营开放群126603286”咨询和参与相关活动。
1.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大学生学术夏令营网报系统(http://202.118.65.123:8080/xlygl/xlygl/default.aspx)
学生登录后点击“申请报名编号”利用本人身份证号码获得申请编号,请牢记您申请的报名编号,密码为申请报名编号时所用的身份证号。
报名截止时间:6月30日24时。
2.点击“填写报名信息”,利用获得的申请编号和本人身份证登录后填写本人信息。
3.申请者须在网报系统中提交以下材料:
报名同学请下载附件中的“【大工能动夏令营报名表】学校名称-姓名”,按照表格要求填写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
(1)加盖教务处公章的本科成绩单(必须);
(2)加盖院系或教务处公章的本科成绩专业排名(必须)(全专业排名,非班级排名);
(3)其他材料(如英语四、六级证明,发表论文、专利,各类获奖或资格证书等)。
4.参营流程:
凡是通过夏令营网报系统报名同学,均可参加6月26日-6月28日的线上开营仪式;开营仪式结束一周内(7月5日前),对参营学生进行材料审核并确认面试名单,期间内允许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有1次申请调整所报专业;7月8日-7月9日24点,审核通过的参营学生需在夏令营网报系统中点击“确认参营”;我部将于7月10日展开面试环节。
五、考核政策
我学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结合我学部实际情况,对夏令营营员进行选拔考核。
1. 本次夏令营根据参营学生所报专业与类型,在各个专业研究所内对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进行统一面试考核,学术型和专业型的参营人员综合成绩在所报研究所内统一进行评比。各专业研究所独立进行,不再进行学院排名,最终入营人员名单由各专业研究所独立确定。
研究所 |
包含专业名称 |
人数 |
|
学硕 |
专硕 |
||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工程热物理 |
动力工程01 工程热物理及应用技术、 清洁能源技术01 低碳燃料开发及工程应用 |
16 |
热能工程研究所 |
热能工程 |
动力工程02 能源系统与节能减排技术、 航空发动机工程02 航空发动机能源与综合热管理、 清洁能源技术02 清洁能源热力系统与节能、 储能技术02 能源转换与高效存储技术 |
30 |
内燃机研究所 |
动力机械及工程 (内燃机方向1-5) |
动力工程03 高端动力机械装备与技术、 清洁能源技术03低碳无碳动力技术 |
25 |
叶轮机械及流体工程研究所 |
1.动力机械及工程 (涡轮机方向6-7) 2.流体机械及工程 |
动力工程04 先进叶轮机械及流体工程、 航空发动机工程01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 燃气轮机工程01 先进燃气轮机关键技术 |
32 |
制冷及低温工程 研究所 |
制冷及低温工程 |
动力工程05新型热泵及制冷技术 |
15 |
能源与环境工程 研究所 |
能源与环境工程 |
动力工程06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航空发动机工程03航空发动机先进热管理技术、 清洁能源技术04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 储能技术01绿色能源与储能 |
50 |
注: 1.最终人员确定由所报专业学硕、专硕两者一同在相对应研究所内考核
2.考核合格且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营员,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在“全国推荐免试服务系统”中报考我学院与夏令营考核通过相同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1-5研究方向、6-7研究方向互认,专业学位型硕士则必须为与夏令营考核通过相同研究方向)时,可录取为我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或直博生,其中特别优异者可获得优秀推免生国家奖学金;
3.考核合格但未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营员,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一志愿报考我学院与夏令营考核通过相同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1-5研究方向、6-7研究方向互认,专业学位型硕士则必须为与夏令营考核通过相同研究方向)时,初试分数达到我校公布的2022年各学科门类复试基本分数线(含总分、单科分数)标准,可进入我校复试,按照排序规则,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六、夏令营开展形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次学术夏令营活动采用线上形式开展,相关考核采用网络远程面试的方式进行。学术夏令营资格初审通过考生需加入钉钉群(钉钉群号后续在QQ群中分布,加群时请备注本人申请专业+真实姓名),相关活动、考核安排将通过钉钉群通知各位同学。
七、活动安排(具体活动请自行安排确定)
(一)开营仪式
(二)各研究所实验室开放直播
(三)各研究所专业讲坛
(四)院领导、学科带头人及高分考生交流直播
(五)夏令营考核面试
活动时间 |
相关流程 |
备注 |
发布通知-06.30 |
夏令营报名 |
1. 提交相关材料 2. 无人员限制 |
06.26-06.28 |
线上夏令营开营活动 |
1.开营 2.研究所专业讲坛 3.院领导学科带头人交流 |
06.30-07.07 |
材料审核及专业调整 |
1.审核材料 2.专业调整 3.确认面试名单 |
07.08-07.09 |
信息确认 |
审核通过学生“确认参营” |
07.10-07.12 |
线上面试考核 |
分专业开展 |
具体活动安排在QQ群内发布。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楠 电话15940969915
说明:若本通知与学校或上级单位发布的新规定不符,按照学校或上级单位发布的新规定执行。
能源与动力学院
2021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