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吴海龙

发布时间:2021-11-2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吴海龙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吴海龙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吴海龙 正文


姓名:吴海龙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912
职称:教授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动物生态学

吴海龙,男,1969年12月生,安徽枞阳人。博士,教授,动物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动物学会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动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林业总局专项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教学标本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专题(动物项目负责人)以及安徽省生物标本资源数字化服务平台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10余篇。

一、主要学习、工作经历和学术兼职:
1、学习经历
1991.09--1995.07 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学习并获学士学位
1995.09--1998.07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习并获动物学硕士学位
2003.03--2006.03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习并获动物学博士学位
2007.04--2009.04 浙江大学在职博士后

2、工作经历
1998.07--2000.06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教
2000.07--2005.06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
2005.07--2009.11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2009.12--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3、 学术兼职
中国动物学会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动物学会两爬动物学分会、鸟类学分会、兽类学分会会员

二、主要讲授课程:
动物学
动物行为学
分子生态学
保护遗传学

三、主要研究方向:
行为生态学
分子生态学
保护遗传学

四、 目前主持或参与研究的主要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课题名称:黑麂MHC II类DRB基因多态性及其进化机制研究(No. 30970433),2010.01-2010.12,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课题名称:麂属两种动物II类MHC DRB基因的比较研究(No. 31070335),2011.01-2013.12,主持。
安徽省优秀青年基金. 课题名称:凹耳蛙种群地理分布的历史成因 (No. 10040606Y18),2010.01-2012.12,主持。
国家林业局专项基金. 课题名称:凹耳蛙种群地理分布 (No. 213021),2009.01-2011.12,主持。

五、 主要研究成果:
(一) 论文(2005年以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Wu HL and Fang SG 2005. MtDNA Genetic Diversity of Black Muntjac (Muntiacus crinifrons): A Endangered Species Endemic to China. Biochemical Genetics, 43: (7-8): 233-239.
Wu HL, Wan QH and Fang SG. 2006.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Gene Flow among Wild Populations of the Black Muntjac Based on Mitochondrial DNA Control Region Sequences. Zoological Science, 23: 333-340.
Wu HL, Wan QH, Fang SG. 2007. Nuclear DNA microsatellite analysis of genetic variation and population subdvision in black muntjac. Biochemical Genetics, 45:775–788.
Wu HL, Meng K, Zhu GP. 2008.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in black muntjac.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 8: 584-586.
Wu HL, Ni XW, Zhang LY, Xia JS, Zhong ZY, Zhu GP, Wan QH. 2008. Eighteen novel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developed from the Pére David’s deer. Coservation Genetics, 9: 1679-1682.
Meng K, Yu J, Luo TL, Wu HL*, Wu XB. 2009 Generation of a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Probe for Authentication of Mainland Serow (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 9, 764–766
Ni XW, Meng K, Wu HL*, Zhu GP. 2009. Genetic diversity of a captive population of black muntjac revealed by a set of high polymorphsim across-species microsatellites. Animal Biology,59, 273–281.
Liang WM, Yu J, Li J, Wu HL*, Wu XB. 2011. Development of a species-specific AFLP-based SCAR marker for authentication of black muntjac (Muntiacus crinifrons).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 11, 162–165.
Yan JC, Luo TL, Wu HL*. 2011.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elve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for the Chinese concave-eared frog(Odorrana tormota). Conservation Genet Resour, 3(2): 225-227.
Yan JC, Zhu FH, Wu HL*. 2011.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elve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markers in Pelophylax hubeiensis. 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 10 (1): 268-272.
Wan QH, Zhang P, Ni XW, Wu HL, Chen YY, Kuang YY, Ge YF, Fang SG. 2011. A novel HURRAH protocol reveals high numbers of monomorphic MHC class II loci and two asymmetric multi-locus haplotypes in the Pére David’s Deer. PLoS ONE 6: e14518. doi:10.1371/journal.pone.0014518.
虞健,梁文明,朱飞虎,徐思,吴海龙*. 2010. 黄麂Mhc-DRB基因多态性及其维持机制. 兽类学报,30(1): 51-57.
朱飞虎,闫计春,吴海龙*. 2011. 黑麂II类MHC-DQA1基因多态性分析. 兽类学报,31 (1):1-8.

(二) 专著
副主编. 《黄山夏季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8.

(三) 获奖
2009年获安徽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安徽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安徽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安徽师范大学报录比、安徽师范大学考研群、安徽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安徽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安徽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安徽师范大学排名、安徽师范大学保研、安徽师范大学公众号、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安徽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安徽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安徽师范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ahsfdx/yjsds_561050.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