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郝家胜

发布时间:2021-11-2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郝家胜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郝家胜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导师:郝家胜 正文


姓名:郝家胜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712
职称:教授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分子系统学

郝家胜,男,1967年12月生,安徽霍邱人。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高校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民革党员,第十届安徽省政协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及中国古生物学会会员、安徽省古生物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动物分子系统学与分子进化、分子古生物学与进化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目前致力于蝶类及相关昆虫类群的分子系统学、分子进化、谱系发育年代和历史生物地理方面的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等多项课题;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等课题。在《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动物学报》、《昆虫学报》、《动物分类学报》、《动物学研究》、《古生物学报》、《微体古生物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现指导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10名。

一、主要学习、工作经历和学术兼职:
1、学习经历
1984.09—1988.07,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0.09—1993.07,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动物组织学和胚胎学专业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
1993.09—1997.07,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0.10—2003.1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学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04.01—2004. 06,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学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
2、工作经历
1988.09—1990.07,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教师;
1997.07—2000.07,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
1997.07—2000.07,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2003.07,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5.07,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2010.03,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3、学术兼职
中国动物学会会员
中国古生物学会会员
安徽省古生物学会理事

二、主要讲授课程:
动物学
分子系统学
进化生物学

三、主要研究方向:
后生动物早期起源与演化的分子系统学与分子进化、谱系年代学和进化生态学;
无脊椎动物部分类群(节肢动物(昆虫)、苔藓动物等)的分子系统学、比较基因组学和进化生物学;
昆虫与其寄主植物、传粉植物间协同演化的分子适应性机制;
水生动物对环境毒理因子的形态和分子适应性机制。

四、 目前主持或参与研究的主要课题:
(一)纵向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课题名称:蝶类(鳞翅目:双孔次亚目)主要分类群的谱系发育年代学和历史生物地理学初步分析(No. 41172004),2012–2015,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课题名称:寻常海绵的系统分类学及起源研究”(No. 40806055),2009–2011,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课题名称:苔藓动物的系统演化历史及其分子证据(No.40202001),2003~2005,主持;
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课题名称:全变态昆虫主要类群谱系发育年代学及分子适应性进化研究”(No. 113110),2011–2013,主持;
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 课题名称: 一些重要后生动物类群的分子系统学研究(No.08040106811),2008–2010,主持;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课题名称:基于线粒体基因全序列数据探讨苔藓动物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地位(No. 070413131),2007–2009,主持;
安徽省“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专项基金. 课题名称:国产蝶类部分类群的分子系统学和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No. 590602),2007–2009,主持;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课题名称:蛱蝶科主要类群代表种类线粒体基因组进化机制的研究(No. KJ2010A142),2010–2013,主持。
(二)横向课题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早期动物谱系年代研究: 化石与分子的整合 (No. KZCX2-YW-JC104),2010.1~2012.12,参与。

五、 主要研究成果:
(一) 论文:
Zhao Fang, Hao Jiasheng** , Zhu Guoping, Xia Jing, Sun Minge, Ji Liuwei, Zhu Chaodong. 2011. The complete mitogenome of Abisara fylloides Linnaeus (Lepidoptera: Riodinidae) and its phylogenetic implications. Molecular Biology Rerports. Submitted.
Wang Xiaocan, Sun Xiaoyan, Sun Qianqian, Zhang Daxiu, Hu Jin, Yang Qun, Hao Jiasheng**. 2011.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laced fritillary Argyreus hyperbius (Lepidoptera: Nymphalidae). Zoological Research(动物学研究), (In English with Chinese abstract), 32(5):465~475.
Ji Liuwei, Hao Jiasheng**, Wang Ying, Huang Dunyuan, Zhao Jinliang, Zhu Chaodong. 2011.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dragon swallowtail, Sericinus montela Gray (Lepidoptera: Papilionidae ) and its phylogenetic implication.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昆虫学报), (In English with Chinese abstract), Received.
Hu Jing, Zhang Daxiu, Hao Jiasheng**, Huang Dunyuan, Cameron Stephen, Zhu Chaodong. 2010.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yellow coaster, Acraea issoria (Lepidoptera: Nymphalidae: Heliconiinae: Acraeini): sequence, gene organization and a unique tRNA translocation eve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37:3431~3438.
Hao Jiasheng**, Sun Xiaoyan, Shiqinghui, Yang Qun. 2010. Bryozoan phylogenetic position and dates of early divergences. Acta Micropaleontogica Sinica (微体古生物学报), (In English with Chinese abstract), 27(1): 1~12.
Hao Jiasheng**, Su Chengyong, Zhu Guoping, Chen Na, Wu Dongxia, Pan Hongchun, Zhang Xiaoping. 2007. Mitochondrial 16S rDNA molecular morphology of the main butterflies’ lineages and its phylogenetic significance.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18(2): 109~121.
Shi Qinghui, Xia Jin, Sun Xiaoyan, Yang Qun, Hao Jiasheng** . 2009. Preliminary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Hox genes in the bryozoans Membranipora grandicella (Cheilostomata) and Tubulipora flabellaris (Stenolaemata). Cell,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1~4):78~86.
Huang Dunyuan, Zou Fangzhen, Chen li, Hao Jiasheng**. 2008. Molecular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nalyses of the main lineages of Nymphalinae (Rhopalocera, Nymphalidae) based on mitochondrial 16S rDNA sequence data.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19(1):39~48.
Li Baohua, Li Tiegan, Kermal TE, Christoph H, Li Chunxiang, Hao Jiasheng, Cao Qiyuan, Yang Qun. 2007. Living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from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 SSU rDNA sequences and their paleoceanographic significance.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17(7):798~802.
Zhang Beibei, Wang Baojuan, Wang Peng, Cao Zhengyu, Huang Enqi, Hao Jiasheng, Dean AM, Zhu Guoping. 2009. Enzy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monomeric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from Streptomyces lividans TK54. Biochimie, 91:1405~1410.
Hao Jiasheng, Li Chunxiang, Sun Xiaoyan, Yang Qun. 2005. The phylogeny and divergence time estimation of cheilostome bryozoans based on mitochondrial 16S rRNA sequence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0(12):1205~1211. (郝家胜, 李春香, 孙晓燕, 杨群. 2005. 唇口目苔藓动物分子系统演化及其主要分类群分歧时间的推测. 科学通报, 50(12):1205~1211. )
Wang Ying, Zhao Huabin, Hao Jiasheng**. 2005.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main lineages of Gastropoda (Mollusca) based on partial 28S rRNA gene sequences.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16(2):118~123.
Gong Dajie, Hao Jiasheng**, Wu Dongxia. 2005. The phylogeny of bilaterian metazoans based on analyses of the four mitochondrial encoding protein genes and its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compared with those upon nuclear genes.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16(4):236~247.
Hao Jiasheng, Yang Qun, Li Chunxiang, Zhang Keyun, Sun Xiaoyan. 2003. Molecular phylogeny of Lophotrochozoa based on 18S rRNA gene sequences with comments on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Bryozoa.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14(2):64~72.
Li Chunxiang, Lu Shugang, Yang Qun, Hao Jiasheng. 2004. Phylogenetics of Pteris (Pteridaceae) from China based on the Chloroplast trnL-F intergenic spacer sequences.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15(1):58~63.
夏 靖, 胡 静, 朱国萍, 朱朝东, 郝家胜**. 2011. 大卫绢蛱蝶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昆虫学报, 54(5): 555~565.
毛增辉, 郝家胜**, 朱国萍, 胡 静, 司曼曼, 朱朝东. 2010. 菜粉蝶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昆虫学报, 53(11):1295~1304.
毛增辉, 郝家胜**, 王晨, 于芳, 司曼曼, 夏靖, 朱朝东. 2010. 基于ITS-1基因的菜粉蝶地理居群遗传分化研究. 昆虫学报, 53(10):1144 ~1152.
夏凤生, 马俊业, 郝家胜. 2010. 奥陶纪苔藓动物的多样性演变——兼论苔藓动物的起源. 古生物学报, 49(2):139~163.
杨群, 丛培允, 孙哓燕, 马俊业, 盖永华, 李春香, 郝家胜, 夏旭华. 2009. 谱系年代学研究进展. 古生物学报, 48(3):364~374.
邹方振, 郝家胜**, 黄敦元, 张大秀, 朱国萍, 朱朝东. 2009. 基于线粒体ND1和16S rRNA基因序列探讨国产12科蝶类的系统发生关系. 昆虫学报, 53(1):118~126.
张大秀, 郝家胜**, 邹方振, 朱国萍, 潘鸿春, 张小平. 2009.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和COI基因序列研究豹蛱蝶亚科(鳞翅目:蛱蝶科)10属间的系统发生关系. 动物分类学报, 34(3):270~278.
焦晓霞, 杨群, 赵华斌, 郝家胜**. 2009. 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唇口目苔藓动物的分子系统发生. 动物分类学报, 34(3):261~269.
黄敦元, 丁亮, 张彦周, 黄海荣, 余江帆, 郝家胜**, 朱朝东 . 2008. 油茶主要野生传粉地蜂(Andrena camellia, Wu)生活史及相关生物学习性研究. 昆虫学报, 51(7):778~783.
苏成勇, 朱国萍, 郝家胜**, 陈娜, 潘鸿春, 吴冬霞, 张小平. 2007. 凤蝶亚科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发生分析(蝶亚目, 凤蝶科). 动物分类学报, 32(2):334~341.
陈娜, 朱国萍, 郝家胜**, 张小平, 苏成勇, 潘鸿春, 吴冬霞. 2007. 基于线粒体16S rDNA序列探讨蛱蝶科(鳞翅目,蝶亚目)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 动物学报, 53(1):106~115.
吴冬霞, 郝家胜**, 朱国萍, 陈娜, 苏成勇, 潘鸿春, 张小平. 2007.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的线蛱蝶亚科的系统发育. 动物学研究, 28(1):1~8.
殷先兵, 郝家胜**, 许丽, 朱国萍, 黄敦元, 潘鸿春. 2007. 基于线粒体COI和ND1基因探讨锯眼蝶亚科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 动物学研究, 28(5):477~484.
殷先兵, 郝家胜**, 许丽, 朱国萍, 黄敦元, 潘鸿春, 张小平. 2007. 基于线粒体COI和Cytb基因的锯眼蝶亚科和眼蝶亚科的系统发育分析. 昆虫学报, 50(12):1263~1271.
许丽, 郝家胜**, 朱国萍, 殷先兵, 潘鸿春, 黄敦元, 张小平. 2007. 基于线粒体COI和细胞色素b基因的粉蝶亚科及黄粉蝶亚科(粉蝶科)部分类群的分子系统发生. 动物分类学报, 32(4):842~850.
吴冬霞, 朱国萍, 陈娜, 苏成勇, 郝家胜**. 2007. 线蛱蝶亚科蝶类部分类群线粒体COI基因的分子系统发生分析. 生命科学研究, 11(1):64~71.
郝家胜**, 殷先兵, 许丽, 黄敦元. 2007. 国产12科蝶类代表种类触角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及其系统学意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30(3):354~360.
王莹, 苏成勇, 潘鸿春, 郝家胜**. 2007.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析宝贝科(Cypraeidae)腹足类动物的系统发生关系. 动物分类学报, 32(1):124~130.
潘鸿春, 吴宝山, 郝家胜, 朱国萍. 2007. 从16S rRNA基因序列初步探讨拟壁钱属和壁钱属蜘蛛系统发生关系. 动物分类学报, 32(1):131~136.
潘鸿春, 吴宝山, 宋大祥, 郝家胜, 朱国萍. 2007. rRNA及MaSp1基因证据不支持圆网蛛类(蜘蛛目:妖面蛛总科 + 园蛛总科)的单系起源. 动物学报, 53(3):489-501.
赵华斌, 杨群, 郝家胜**. 2006. 苔藓动物主要分类群28S rRNA基因多变区的分子形态学比较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 动物分类学报, 31 (2):247~255.
王莹, 赵华斌, 郝家胜**. 2005. 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理论、方法与展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8(1):47-52.
郝家胜. 2003. 生物进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3):271~278.
张克云, 郝家胜, 杨群. 2003. 介形虫的起源与系统发生——化石记录、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证据.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3):231~240 .
郝家胜. 2003. “寒武纪爆发事件”及其成因述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6(4):378~382.
郝家胜, 杨群. 2002. 拟迷误裂孔苔虫18S rRNA基因的全序列测定和系统学分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5(3): 262~265.
郝家胜, 杨群, 李春香. 2002. 苔藓动物18S rRNA基因分子系统发生初探.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2):162~167.
郝家胜, 夏凤生,杨群. 2001. 苔藓动物系统发生研究进展—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微体古生物学报, 18(4):385~391.
赵华斌, 胡好远, 王莹, 陈娜, 郝家胜**. 2005. 几种重金属离子对水螅生长和繁殖速率的比较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8(4):447~450.
王莹, 郝家胜**, 陈娜等. 2006. 3种重金属离子对水螅的联合毒性研究. 生命科学研究, 10(1):91~94.
吴海龙, 胡好远, 郝家胜. 2005. 温度对水螅生长速率影响的比较研究. 生物学杂志, 22(1):45~47.
胡好远, 郝家胜, 靳璐. 2006. Cd++对草履虫种群的毒性作用. 生物学杂志, 23(1):19~21.
吴本富, 郝家胜**, 赵华斌, 陈娜, 苏成勇. 2007. Cd++和Pb++污染对拟寡水螅形态损伤的扫描电镜观察. 生态学杂志, 26(3):383~388.
陈娜, 郝家胜**, 王莹, 苏成勇. 2007. 几种重金属离子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水螅的联合毒性研究. 生物学杂志, 24(3):32~35.
张贝贝, 徐琴, 黄恩启, 刘爱民, 郝家胜, 朱国萍. 2009. 变铅青链霉菌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异源表达及序列分析. 激光生物学报, 18(6):54~59.
宋辉, 胡好远, 李玉成, 郝家胜**. 2010. 五种农药对水螅的单一及联合急性毒性.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33(2):159~163.
黄敦元, 余江帆, 郝家胜, 张勤生, 朱朝东. 2010. 不同生境油茶林油茶史氏叶蜂的发生与危害程度比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30(1):59~64.
黄敦元, 郝家胜, 余江帆, 张彦周, 丁亮, 朱朝东. 2009. 油茶研究现状与展望. 生命科学研究, 13(5):459-465.
尹峥花, 潘红春, 郝家胜. 2010. 圆蛛总科网型不同的蜘蛛间分子系统发生关系的初步探讨. 蛛形学报, 19(1):37-41.
潘红春, 李华玲, 郝家胜. 2009. 悦目金蛛3种蛛丝超微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初步研究. 蛛形学报, 18(1):60-64.
陈露露, 翟羽佳, 王鹏, 王晖, 郝家胜, 朱国萍. 2010.茶树胞质型苹果酸脱氢酶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云南植物研究, 32 (1): 32~40.
徐金金, 潘红春, 金灿, 郝家胜. 2010. 大乳头水螅基盘再生进程中过氧化物酶的表达.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3 :269~273.
李华玲, 潘红春, 尹峥花, 徐金金, 郝家胜, 朱国萍. 2010. pH值对大乳头水螅种群增长、无性生殖及3种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激光生物学报, 19(1):92~97.
(二)获奖
2008年,苔藓动物主要分类群28S rRNA基因多变区的分子形态学比较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 动物分类学报, 31 (2):247~255. 获“中国科协学术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排序第三,通讯作者)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安徽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安徽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安徽师范大学报录比、安徽师范大学考研群、安徽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安徽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安徽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安徽师范大学排名、安徽师范大学保研、安徽师范大学公众号、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安徽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安徽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安徽师范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ahsfdx/yjsds_561036.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