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导师:林英任

发布时间:2021-11-2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导师:林英任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导师:林英任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导师:林英任 正文


林英任 Yingren Lin
性别:男
单位:林学与园林学院
专业名称:森林保护学、微生物学
研究方向:真菌学、林木病理学、分子生物学
技术职务:教授
办公电话:0551-5786530
E-mail:lyr@ahau.edu.cn
通讯地址: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邮政编码:230036

林英任,男,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菌物学报》副主编
现任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微生物学、森林保护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重点核心期刊《菌物学报》副主编,中国菌物学会主办期刊《菌物研究》编委,《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编委,中国菌物学会二、三届理事及植物真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林学会森林病理学会三、四届理事,安徽省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安徽农业大学多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菌物学学科带头人之一,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首批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首届青年科技奖、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两度)、安徽农业大学A档教授岗位津贴获得者。
科研成果分获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二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林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农业大学“九五”科技先进个人一等奖等。
主要从事真菌学、资源微生物学、食药用菌开发、林木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经济真菌学、高级真菌学、高级菌物分类学、微生物学、森林微生物生态学、经济林、果树、园林植物病理学、高级林木病理学、生物学拉丁文等约30门课程。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0余名。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含重大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重点科研计划项目以及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科研项目等30余项。联合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项。
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微生物学》等著作6部,其中《中国真菌志》第四十卷成为世界第一部《斑痣盘菌目》专著。发表世界菌物新属2个、新种90余个以及1个中国新记录科、14个中国新记录属、100余个中国新记录种。首次提出斑痣盘菌目多性状综合分类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学的新思路、新主张。建立了源于23个国家、世界最大的斑痣盘菌目标本与菌种保藏中心。于国际GenBank上注册、登录真菌DNA序列300余个。在科研中,与中国科学院庄文颖院士、英国D.W.Minter、B.M.Spooner博士、德国M.Piepenbring教授、新西兰P.R.Johnston博士和加拿大R.S.Hunt博士等知名真菌学和森林病理学家经常保持业务联系或合作关系,所取得成果在国内外同行学术界产生良好影响。
被入选“World Directory of Forest Pathologists and Entomologists”、《中国真菌学家传记》、《安徽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10余种中外传记性辞典或图书。有关业绩被《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安徽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主要教学经历与成果:
为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主讲经济真菌(食药用菌、食品与化工发酵菌、抗生素生产菌、生物防治菌、菌根菌)学、高级真菌学、高级菌物分类学、微生物学、森林微生物生态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林木(森林、经济林、果树、园林植物)病理学、森林植物检疫学、高级林木病理学等约30门课程,精通生物学拉丁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0余名。作为副主编,出版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微生物学》;主编安徽农业大学教材《森林植物检疫学》。

主要研究领域:
1.真菌分类与分子生物学;
2.食、药用盘菌开发利用;
3.经济林、园林植物等真菌病害综合治理。

主要科研项目:
1.斑痣盘菌目多基因系统发育学研究及分类系统重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870014),2009.1-2011.12,主持;
2.针叶树生斑痣盘菌多基因分子系统学及其与寄主关系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770006),2008.1-2010.12,联合主持;
3.中国斑痣盘菌目系统分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470014),2005.1-2007.12,主持;
4.斑痣盘菌科及相关类群分子系统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370011),2004.1-2006.12,主持;
5.中国真菌志·斑痣盘菌科卷研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No.39899400),1998.1-2002.12,主持;
6.中国斑痣盘菌科的分类及主要种生物学特性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9170003),1992.1-1994.12,主持;
7.斑痣盘菌目多基因系统发育学,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No.20070364002),2008.1-2010.12,主持;
8.《中国真菌志》第四十卷 斑痣盘菌目,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2009年度,主持;
9.斑痣盘菌目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分类系统重建,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070411005),2007.1-2009.12,主持;
10.大别山和皖南山区盘菌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价值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01041301),2002.1-2004.12,主持;
11.安徽黄山及牯牛降盘菌资源的研究,安徽省重点科研计划项目,1994.1-1996.12,主持;
12.斑痣盘菌目分子生物学研究,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7.1-2009.12,主持;
13.安徽山区盘菌资源及其经济重要性研究,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2.1-2004.12,主持;
14.林木病原盘菌主要类群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科研项目,2001.1-2003.12,主持;
15.安徽省盘菌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价值研究,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科研项目,1999.1-2001.12,主持;
16-18.斑痣盘菌目菌物系统发育学研究等3项,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科研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匹配项目),2005.1-2007.12,2006.1-2008.12,2010.1-2012.12,均主持。

主要科研成果:
奖励及荣誉:
1.中国斑痣盘菌目系统分类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排名第一;
2.中国南方针叶林斑痣盘菌目考察与分类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997,排名第一;
3.中国部分地区松树落针病病原菌的研究,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排名第一;
4.安徽省经济林资源及病虫害研究,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排名第四;
5.应用白僵菌防治森林害虫,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二等奖,1982,骨干成员;
6.安徽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排名第一;
7.安徽省林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排名第四;
8.安徽农业大学“九五”科技先进个人一等奖,2001;
9.安徽省首届青年科技奖,1992;
10.松树上的七种散斑壳,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989,排名第一;
11.中国南部地区松树上的散斑壳菌Ⅰ、Ⅱ,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994,排名第一;
12.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997;
13.安徽省首批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5;
14.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1993;
15.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1999。

国家行业标准:
竹秆锈病诊断及防治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2010,排名第三。

代表性论文论著:
1.林英任主编(2011)。《中国真菌志》第四十卷 斑痣盘菌目。科学出版社。北京。
2.林英任副主编(2010)。《微生物学》(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
3.Zhou-Zhong Yang, Ying-Ren Lin*, Cheng-Lin Hou (2011).A new species of Terriera (Rhytismatales, Ascomycota ) from China.Mycotaxon (in press).
4.Xiao-Ming Gao, Ying-Ren Lin*, Hua-Yan Huang, Cheng-Lin Hou (2011).A new species of Lophodermium associated with the needle cast of cathay silver fir.Mycological Progress (in press).
5.Li Fan, Ying-Ren Lin, Cheng-Lin Hou (2011).Two species of Lirula on Abies from Yunnan, Southwest China.Mycotaxon (in press).
6.Jian-Tang Luo, Ying-Ren Lin, Guang-Kai Shi, Cheng-Lin Hou (2010).Lophodermium on needles of conifers from Yunnan Province, China.Mycological Progress 9: 235-244.
7.Jiang-Lin Chen, Ying-Ren Lin*, Cheng-Lin Hou, Shi-Juan Wang (2011).Species of Rhytismataceae on Camellia spp.from the Chinese mainland.Mycotaxon (accepted).
8.Qian Zheng, Ying-Ren Lin*, Sheng-Ming Yu, Li Chen (2011).Species of Rhytismataceae on Lithocarpus spp.from Mt Huangshan, China.Mycotaxon (accepted).
9.Guo-Jun Jia, Ying-Ren Lin*, Cheng-Lin Hou (2011).A new species of Coccomyces (Rhytismatales, Ascomycota) from Mt Huangshan, China.Mycotaxon (revised).
10.Chun-Ru Li, Bo Huang, Mei-Zhen Fan, Ying-Ren Lin, Zeng-Zhi Li (2010).Metacordyceps guniujiangensis and its Metarhizium anamorph: a new pathogen on cicada nymphs.Mycotaxon 111: 221-231.
11.Cheng-Lin Hou, Ying-Ren Lin, M.Piepenbring (2005).Species of Rhytismataceae on needles of Juniperus spp.from China.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 83: 37-46.
12.Ying-Ren Lin (1994).A new species of Bifusella (Rhytismataceae, Ascomycota).Mycosystema 7: 19-21.
13.林英任、李增智、项存悌、梁师文、余盛明(1999)。盘菌纲一新属——新齿裂菌属。菌物系统18(4):357-360。
14.陈莉、林英任*、顾婷婷、高小明、韩加军(2009)。中国斑痣盘菌目一新记录科——异盘菌科。 菌物学报28(3):328-331。
15.林英任、刘和云、唐燕平(1992)。中国南部地区松树上的散斑壳菌Ⅰ.。真菌学报11(4):279-284。
16.林英任、唐燕平、刘和云(1993)。我国南部地区一些针叶树上的斑痣盘菌。真菌学报12(2):93-98。
17.林英任、刘和云、唐燕平、胡炳福(1994)。齿裂菌属的两个新种。真菌学报13(1):8-12。
18.林英任、侯成林、承河元、刘和云(1995)。中国北部地区松生斑痣盘菌分类研究。真菌学报14(2):92-100。
19.林英任、黎志、梁师文、余盛明(1995)。中国北部地区一些针叶树生斑痣盘菌。真菌学报14(3):179-183。
20.林英任、李增智、刘和云、项存悌(2000)。中国齿裂菌属研究Ⅰ.。菌物系统19(2):157-160。
21.林英任、王士娟、何宇峰、叶光斌(2004)。皮下盘菌属的两个新分类单元。菌物学报23(1):11-13。
22.林英任、许早时、叶光斌、王士娟(2004)。中国散斑壳属补遗Ⅰ.。菌物学报23(1):14-17。
23.王士娟、刘和云、陈莉、刘艳兵、林英任*(2007)。斑痣盘菌科两新种。菌物学报26(2):161-164。
24.叶明、朱立、林英任、庄文颖(2009)。巴西粒毛盘菌黑色素理化性质与结构。菌物学报28(3):393-398。
25.叶明、李世艳、杨柳、朱立、林英任(2009)。禾本科粒毛盘菌多糖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35(2):153-157。
26.王士娟、林英任*、侯成林、高小明、杨中周、刘芳(2010)。基于rDNA-ITS序列的散斑壳属系统发育学初步研究。菌物学报29(2):199-205。
27.顾婷婷、林英任*、王士娟、高小明、陈莉、陈江琳(2010)。散斑壳属两近似种的表型性状和ITS序列分析比较研究。菌物学报。29(3):357-364。
28.林英任、郭英兰、方正舟、张卫兵(1994)。中华猕猴桃病害及其防治Ⅰ.。中国林副特产(4):26—28。
29.何宇峰、桂先群、叶光斌、王士娟、林英任*(2006)。悬钩子皮下盘菌种内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子标记。菌物研究4(4):1-4。
30.韩加军、林英任*、郑倩、陈江琳、于红梅、刘艳兵(2009)。针叶树生散斑壳属部分种内及近似种间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微生物学杂志29(1):27-31。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安徽农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安徽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安徽农业大学报录比、安徽农业大学考研群、安徽农业大学学姐微信、安徽农业大学考研真题、安徽农业大学专业目录、安徽农业大学排名、安徽农业大学保研、安徽农业大学公众号、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安徽农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安徽农业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ahnydx/yjsds_559747.html

推荐阅读